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家蚕若干数量性状世代平均数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世代平均数分析方法分析了家蚕若干数量性状的遗传模型,结果得知,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万蚕产茧量、万蚕产茧层量、产卵数、蛹重和结茧率几个性状均属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在上位性效应中,前六个性状均为显性×显性,蛹重为加性×显性和显性×显性,而结茧率则为加性×加性。  相似文献   

2.
柞蚕茧质性状的遗传效应与杂种优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柞蚕茧质性状的遗传规律和群体杂种优势的表现,对柞蚕3个品种采用完全双列杂交试验设计,利用加性-显性遗传模型(AD模型)和MINQUE(1)统计分析方法分析柞蚕茧质性状的遗传表现。结果表明:全茧量和茧层量同时受加性基因和显性基因的控制,茧层率则主要受显性基因的控制;遗传率的大小顺序为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3个茧质性状均表现为正向的群体平均优势,且F2代的优势减半;全茧量表现为负向的群体超亲优势,茧层量F1代的群体超亲优势不明显,F2代表现为负向的群体超亲优势,茧层率则表现为正向的群体超亲优势。3个供试柞蚕品种中,582的全茧量和茧层量具有较高的基因加性效应值,适合作为高全茧量和茧层量育种的杂交亲本。  相似文献   

3.
家蚕耐氟性遗传与茧丝质性状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蚕耐氟遗传,据本试验遗传参数估测结果,其相对耐氟优势(P.R)为5.56,P.R值为正值,故为显性遗传,由正向显性微效多基因控制.不同世代耐氟性方差分析结果存在极显著差异,F1代耐氟性强弱排列为F1>P1、P2>F2>BC1(各回交形式).相关分析结果,耐氟性与茧质性状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均为正相关,耐氟性与全茧量达极显著水平,耐氟性与茧层量达显著水平,但耐氟性与茧层率未达显著水平.耐氟性与茧丝质性状相关分析结果,耐氟性与解舒、纤度呈负相关,并达显著水平,耐氟性与茧丝长、茧丝量呈正相关,但未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4.
家蚕茧质性状基因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依据世代平均值分析的多元回归程序 ,分析了家蚕全茧量、茧层量性状的各类基因效应的方差及其对性状表现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 :在茧质性状的遗传控制方面 ,显性效应、加性效应、上位效应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 ;品种不同 ,基因效应估值不同 ,在世代间遗传变异大小也不相同 ,并且存在上位效应  相似文献   

5.
家蚕量性状及效率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试验按窝式设计,用同胞分析法估算家蚕5龄起蚕体重、蛹体重、茧重、茧层重和食下量、消化量等6个量性状及消化率、茧重转换率、茧层率和茧层生产效率等4个效率性状相互间的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结果表明,量性状间存在正的表型与遗传相关;食下量、消化量与茧重转换率、茧层生产效率间的表型和遗传相关为显著负相关,与消化率为显著正相关;消化率与茧重转换率的表型及遗传相关为高度负相关,与茧层生产效率的表型相关也为负相关;雌蚕的茧重、蛹重与茧层率间的表型及遗传相关为显著负相关;茧重转换率与茧层生产效率为正相关.本文还讨论了茧层生产效率及茧层量的育种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6.
采用双列杂交试验设计和Hayman分析方法,对结茧率,死笼率、健蛹率,茧层量、茧层率,万蚕产茧量,万蚕产茧层量和产卵数进行遗传分析得知,这些性状均受基因的加性效应及显性效应控制;茧层量、茧层率呈部分显性,死笼率为完全显性,其余性状均为超显性;所有性状的显性效应均有利于数量性状的提高;狭义遗传力茧层率最高,茧层量,产卵数次之,万蚕产茧量最低。  相似文献   

7.
柞蚕三个茧质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徐亮  吴艳  孟宪民  黄先敏 《蚕业科学》2005,31(3):354-357
以柞蚕品种9906、H043及其F1、F2、B1、B26个世代类型作材料,对柞蚕茧质的3个主要性状(全茧量、茧层量和茧层率)进行了基因效应分析。结果表明,3个性状均不符合简单的加性-显性模型,普遍存在基因互作,使杂种优势表现较为复杂。茧质的3个主要性状受环境条件影响较大,遗传力较低;广义遗传力除全茧量的雌雄个体之间无明显差别之外,茧层量和茧层率的雌雄个体之间则开差较大;茧层量的遗传变异系数最大,而全茧量和茧层率的遗传变异系数则略低。实验还表明新品种9906比H有较多的部分显性等位基因。  相似文献   

8.
柞蚕饲料转化效率的遗传模型与基因效应值的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对柞蚕杂交组合8821×四青、8822×青6号的6个世代材料,对柞蚕茧重转化率和茧层生产率两个数量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茧重转化率的基因作用复杂,不符合加-显性遗传模型,存在着基因互作,且显性互作大于显性效应,使茧重转化率增加;茧层生产率的基因作用符合简单的加-显性遗传模型,显性效应为正值,使茧层生产率增加。  相似文献   

9.
家蚕部分数量性状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家蚕数量性状的通径分析,主要对产茧量和丝质构成因素间相互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影响产茧量的因素主要有虫蛹率、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其中虫蛹率是主要的,直接作用较大;全茧量次之,茧层量再次之。从因素间通径系数看,全茧量对虫蛹率的效应值极小,茧层量对虫蛹率有负向效应,对茧层串作用较大。茧层率对虫蛹率、全茧量有负向效应。因此,要提高产茧量,首先是提高群体生命率,其次是提高全茧量、茧层量。影响解舒丝长的因素主要有茧丝长、解舒率、茧层率。其中解舒率是主要的,直接作用大,选择效果显著,茧丝长次之,茧层率有负向效应。因此,茧层率不但影响产茧量,而且影响解舒丝长,是生物体保持平衡状态的主要因素,打破茧层率的平衡因素,对其它性状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运用回归分析法,对部分纯系家蚕品种的茧质性状进行了稳定性测定,结果表明,品种782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性状表现稳定,在杂交育种中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家蚕若干数量性状的遗传通径网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0个中、日、欧系原种供试,每品种饲育3区,调查有关性状.对茧层重、蛹体重、全茧重、茧层率、万蚕收茧量、万蚕茧层量、造卵数、产卵数和产卵效率等9项性状作了遗传通径分析,并根据性状间的相互关系,将各别的通径图有序地连接起来,形成通径网络.对遗传通径网络在育种工作中的应用作了初步论述.  相似文献   

12.
研究测定了4个柞蚕(Antheraea pernyi)亲本和8个杂交组合的过氧化氢酶活性,利用生物数学方法分析了过氧化氢酶活性与经济性状杂种优势的关系,以探讨过氧化氢酶活性用于柞蚕杂种优势预测的可能性。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杂种优势在柞蚕卵、血淋巴、脂肪体、丝腺等不同材料间的表现不同。不同材料或组织中的过氧化氢酶活性与经济性状的相关性不同,丝腺过氧化氢酶活性与生命力性状(收蚁结茧率)和产量性状(单蛾结茧数、单蛾茧层量、单蛾收茧量)均呈显著正相关,而且与其杂种优势率也呈显著正相关。因此认为,丝腺过氧化氢酶活性可作为一种生化指标用于柞蚕杂种优势的预测。  相似文献   

13.
家蚕血液SOD具有相当高的遗传力,SOD活性与幼虫龄期经过无相关性,与同宫率、茧层率无明显相关,与虫蛹率、幼虫生命率、全茧量、茧层量、普茧率有一定程度负相关,与万蚕产茧量、万蚕茧层量有紧密的负相关,认为家蚕血液SOD活性与育种上要求的经济性状存在一定的矛盾.  相似文献   

14.
强健性多丝量蚕品种871、872的育成   总被引:15,自引:7,他引:8  
采用杂交育种结合系谱选择方法育成了强健性多丝量品种871、872,通过1993~1994两年攻关点联合鉴定及全国桑蚕品种鉴定,结果表明;万蚕收茧量、万蚕茧层量、万蚕产丝量分别比对照种提高11%~15%、11%~18%、15%,茧丝长1200~1400m,出丝率17.42%~20.68%,净度94~96分,是一对体质较强,丝质优良兼耐氟化物污染,繁育性能较好的优质春、秋兼用多丝量蚕品种。  相似文献   

15.
用methoprene的250倍(5μg/ml)和500倍(2.5μg/ml)液对三、四、五龄,四、五龄及五龄的各龄初期雌蚕作体表涂布,并用硫堇作丝腺活体染色和摄食阻害剂皂角苷作添食试验证明,JHA对蚕体和丝腺的发育有延缓作用,但这种延缓作用只在五龄期有明显表现,处理区比对照区经过延长24—34小时,食下量、消化量和体重等在处理后暂时低于同时期的对照区,旋即回升并超过对照,最大体重是五龄500倍区重(4.98g/头),最后体重以五龄250倍区最大(4.513g/头)。JHA的生理效应,不像皂角苷只是起因于食下量减少,而是通过影响蚕体内分泌平衡所引起。JHA的处理能使茧重增加23—46%,茧层增加13—35%,但茧层率下降4—18%,从五龄积算食下量,消化量看处理区显著增加,而饲料效率对茧层低,对蛹体高,JHA浓度过高还出现畸形蛹和永久幼虫。  相似文献   

16.
家蚕品种资源主要经济性状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对 3 3 4个家蚕品种的 1 6项经济性状进行了变异规律、分布规律和概率分级研究 ,并对不同地理品系的特性进行了评价。 5龄经过、全茧量、茧层量、茧丝长、解舒丝长、洁净、纤度、一粒茧丝量、出丝率、5龄一日茧丝量等 1 0个性状服从正态分布 ;得出服从正态分布的性状的 5级和 3级分级点 ;其余不符合正态分布的性状 ,统计分析时需进行适当的转换。  相似文献   

17.
不同蚕品种的饲料效率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调查分析了近二、三十年来,我国春用蚕品种和夏秋用蚕品种主要经济性状的变迁情况。结果表明,目前推广的蚕品种与五十、六十年代推广的品种相比较,茧层量、茧层率,茧丝量、茧丝长等主要经济指标都有了显著的提高,尤其是茧层量、茧层率的增长更为突出.但5龄经过和食下量也相应地增加,蚕的消化率以及饲料效率几乎没有提高。从而认为,在今后蚕品种改良过程中,应重视提高饲料效率的研究,并通过桑品种改良、饲育技术等途径,提高饲料效率,提高养蚕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选取家蚕品种资源各地理系统品种83个,统计了1956-1996年40年主要性状的成绩,绘制了主要性状成绩的变化曲线图,并分析变异规律。虫蛹率、幼生率、死笼率等成绩变化较大;全茧量、茧层量成绩变化较小;茧层率成绩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