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河北省桑树资源丰富,采集到的桑种有白桑、鲁桑、山桑、鸡桑、华桑、黑桑、蒙桑及其变种鬼桑;发现了河北桑;栽培品种可分为五大实用类型:叶用桑、条用桑、果用桑、杈用桑、材用桑。  相似文献   

2.
<正> 桑品种区域性鉴定(又称桑品种审定)是新品种选育的必需程序;是加强桑品种管理,加快优良桑品种的培育与推广,实现良种布局区域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
<正> 启东市现有桑园面积3800 hm~2,主要桑品种有育71-1、农桑8号、湖桑32号、新一之濑、桐乡青、育151等,其中育71-1的栽植面积1130hm~2,农桑8号930hm~2,湖桑32号1300hm~2,其余品种的面积较少。这些桑品种的丰产性状在生产中均存在一定的差异,为了探索和了解各桑品种的有关性状,探讨不同桑品种在当地的适应性,我们对育71-1、农桑8号、湖桑32号等几个主要桑品种的性状进行了比较调查,现将有关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不同桑品种养蚕成绩比较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正>以农桑系列为代表的新一代桑品种,已经逐步取代湖桑系列桑品种成为我省乃至周边地区的主栽桑品种。为进一步了解农桑系列桑品种与其它新一代桑品种的养蚕实绩,我们依据《浙江省桑树品种综合性状调查办法》的要求,通过养蚕生物试验,评定各品种叶质的优劣,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不同倍数体桑品种对养蚕成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正>二倍体桑品种和四倍体桑品种有性杂交,是培育优良三倍体桑品种的一条重要途径。对于多倍体育种,人们一般认为,四倍体桑叶质优于二倍体桑。鉴于此,我们对本所育成的优良桑品种育71—1及育71—1四倍体,进行了养蚕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6.
利用RAPD遗传标记鉴定了西南大学桑资源圃保存的22个桑树品种的亲缘关系。聚类图首先将新疆药桑分出,将其它21个品种聚类为两大支、6小支。新疆药桑与其它桑品种亲缘关系远,大花叶皮桑、盐亭20号、国丰、七六一,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樱桃、多胡早生、收获一、吉木沙尔黑桑有较近的亲缘关系;金龙、强兵、鹤田、梨儿桑、湖南早生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油匠当当、姬鹤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改良十文字、纳溪桑、民主粉红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剑持、伊达柴木、马蹄桑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大花叶皮桑亲缘关系靠近白桑,瑞穗桑、山桑与白桑、鲁桑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未见亲缘关系与地理分布的迁移规律,建议在杂交育种亲本选择时,最好先做亲缘关系分析。  相似文献   

7.
用过氧化物酶识别同种异名桑品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次报道了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识别桑品种。经同工酶鉴别,A组的雅周桑、插桑、药桑;B组的SR_(263)、MS_(324)、BR_(133);C组的小冠桑与榨桑,分属同种异名的品种。其研究结果经二维排序及效果检验为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6个桑品种在叶片不同生育阶段测定含氟量,测定结果表明,处在相同生育阶段的叶片含氟量,因桑品种不同而有差异,有些桑品种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为了探明导致含氟量差异的原因,笔者又对6个桑品种的叶片气孔进行电镜扫描摄影,结果表明,叶片含氟量与叶片气孔大小及气孔密度有关,经回归和相关分析,都成正相关,并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关系。本文在证实不同桑品种含氟量差异的基础上,着重阐明差异的原因所在,从而为选育抗氟性桑品种提供新的见解和依据。  相似文献   

9.
30多午来收集和保存广西地方栽培的桑树种质资源250份、野生桑资源30多份;从省外、国外引进和保存桑树种质资源211份:用鲁桑、白桑等与广东桑杂交选育成的中间类型种质资源71份:用82个桑树杂交组合的后代植株2万多株诱变创造桑树人工四倍体种质603份;从四倍体种质的杂交后代及四倍体种质与二倍体种质的杂交后代选育出多倍体种质120多份。利用桑树种质资源育成高产优质杂交桑“桂桑优12”、“桂桑优62”已推广种植130多万亩;新育成的优良三倍体杂交桑“桑特优2号”、“桑特优1号”、“桑特优3号”均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正在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0.
桑品种对桑疫病抗病性鉴定方法的商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桑疫病是桑树的主要病害之一,发生面广,危害严重,该病发生的轻重和流行的强度除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外,还与桑品种抗病性强弱有关。受桑疫病危害后,桑叶质量差,产量急剧下降,因此在生产上迫切要求提供抗病性强的高产优质桑品种。目前育种部门已把桑疫病列为育种的一项指标。但以往在桑品种的选育中,在抗病性鉴定上,仅依鉴定桑园中自然发病的观察、调查来确定,然而在鉴定点的选择上多数不一定在疫区进行,也很少有过人工接种,所以难能正确地反映桑品种的抗病性,为此有必要寻找比较准确的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11.
用四倍体、三倍体和二倍体(对照)桑品种对原种苏5和苏6进行试验,其结果经多元方差分析可知:①不同桑品种与原种间无交互作用;②苏5的制种成绩极显著高于苏6;③三倍体、四倍体桑的制种成绩极显著高于湖桑32号。  相似文献   

12.
利用RAPD方法对四川省的7个特色桑树品种进行了亲缘关系分析。圌桑10号、盘桑2号与浙江裂叶火桑、四川鬼桑、剑持亲缘关系近;圌桑6号、圌桑12号、圌桑11号、圌桑14号与斯里兰卡桑、保康蒙桑、广西鸡桑亲缘关系近;圌桑2号与广东荆桑亲缘关系近。RAPD资料能将种以下的品种细分。但RAPD聚类图将广东荆桑、圌桑2号首先分出,将钦州长果、重庆构树、云南长穗、荥经川桑、金佛山华聚在第一大类,结果难以解释,与中国植物志桑属的分类相矛盾。建议在分析桑属的系统学时,先用ITS资料进行初步分类,确定亲缘关系大致框架,再用RAPD资料对种下不同品种进行细分。  相似文献   

13.
唐翠明 《广东蚕业》2006,40(3):48-49
由我所育成的果桑品种“粤椹大10”和桑树多倍体杂交品种“粤桑10号”、“粤桑11号”及家蚕四元杂交种“粤蚕6号”于2006年1月10日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召开的第二十五次品种审定会议上通过审定,审定编号依次为粤审桑2006001、粤审桑2006002、粤审桑2006003和粤审蚕20060  相似文献   

14.
不同桑品种吸氟性能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为探讨在田间条件下桑叶对大气氟化物的吸收积累规律,我们于1986~1987年调查了不同桑品种吸氟能力及积累差异,以期作为对氟污染严重地区,选择桑品种的参考。一、材料与方法 1、供试桑品种:桑品种共18个,亩栽500株,随机排列栽植,重复两次。 2、取样方法: (1)1986年9月17日将两年生的18个桑品种,分上(3~4叶)、中(10~11叶、下(20~21叶)三部分叶位,分别测定含氟量,取其平均值,比较各品种相同叶位的含氟量。  相似文献   

15.
苏国兴 《江苏蚕业》1998,20(3):6-10
对新一之濑、湖桑32、育151、桐乡青四个桑品种的渗透调节能力进行比较研究.发现(1)受NaCl的胁迫,四个桑品种均可大量积累脯氨酸、可溶性总糖,其中新一之濑、湖桑32有较强的脯氨酸积累能力,育151有较高的可溶性总糖积累能力.(2)四个桑品种均可大量吸收Na~+,Na~+含量:根部>茎部>叶片,叶片仍维持较低的含Na~+水平.Na~+在桑品种根茎叶的积累比率呈现出明显的品种差异.(3)桑树在吸收Na~+的同时,还大量吸收Cl~-,参与渗透调节,但桑树缺乏有效的Cl~-区域化机制,根茎叶内都有大量的Cl~-积累.Cl~-积累率四个桑品种有差异.(4)根部K~+含量受NaCl胁迫的抑制,跌幅湖桑32最大;茎部K~+含量受低盐和中等盐浓度的促进,但受高盐的抑制;而叶片K~+含量受NaCl胁迫的促进,增幅桐乡青与育151较高.  相似文献   

16.
<正> 1 材料与方法1.1供试桑品种 蚕专4号、农桑8号、湖桑32号等桑品种为试验主要品种,以湖桑32号为对照品种。试验选择立地条件相同、长势相当、肥培管理基本一致的田块。在蚕发育至2龄眠中时,对桑树的新梢进行摘芯,标准统一,用0.3%KH2PO4溶液喷施2次(相隔7d),  相似文献   

17.
在勉县刘家山村蚕桑试验基地进行了5个桑树品种的比较试验。强桑1号、陕桑305、鲁插2号品种表现较好,产叶量高,抗病性强;湖桑32号产叶量低,抗病性差;鲁插3号表现中等。  相似文献   

18.
不同桑品种与现行原蚕品种饲育的对比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优化原蚕饲养的营养条件,提高蚕种繁育质量,对几个实用桑品种饲养的原蚕饲育成绩进行了初步调查与分析。用几个实用桑品种分别饲养原蚕,其发育经过及幼虫生命率、虫蛹统一生命率等无明显差异;但死笼率有育151号较高,新一之较低的倾向。综合原蚕饲养的茧质和卵质成绩初步认为,春期原蚕繁育用桑适宜选择的桑品种依次为育71-1、湖桑32号、育151号、新一之濑;秋期原蚕繁育用桑适宜选择的桑品种依次为新一之、育71-1、湖桑32号。  相似文献   

19.
采用激光与杂交相结合的育种方法,育成优质、高产新桑品种川桑98-1。经四川省桑品种区域试验和农村生产性试验鉴定表明:该品种枝条直立、节距密、发条能力强,生长势旺;秋叶硬化迟。全年平均公顷桑产叶量38645.15kg,比对照品种湖桑32号的27042.9kg高42.9%;万蚕收茧量18.38kg,比对照品种湖桑32号的17.18kg高6.98%;万蚕茧层量4.475kg,比对照的4.22kg高6.04%;4~5龄50kg桑收茧量3.65kg,比对照的3.26kg高11.96%;公顷桑收茧量2206.95kg,比对照的1315.5kg高67.77%;公顷桑茧层量535.71kg,比对照的318kg高68.46%。  相似文献   

20.
根据陕西南北不同自然区气候特征和多年桑树品种栽植的表现和新推广良种桑的特性,提出了以秦巴山地、关中渭北、陕北丘陵沟壑区和长城沿线风沙区发展蚕桑的桑树品种选择的对象;根据蚕种生产用桑的特性和春伐区对桑品种的要求提出了选栽桑品种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