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断砧根就地嫁接在娄底地区气候条件下嫁接,应选择在早春杨梅树树液流动旺盛的前期,一般在2月底至3月初进行。嫁接时,先用锄或铲从砧木两侧深切,切断部分砧木根系,再就地快速嫁接。2掘砧木异地嫁接嫁接时先将砧木掘出来,剪去部分主根和侧根,于室内嫁接后再移植苗圃。3对大砧留校缓势嫁接对2~3年生大砧嫁接杨梅树,可在主枝上选枝嫁接,并留引水枝,以引导树液流向引水枝,减缓主枝嫁接部位的树液流动,从而达到提高成活率的目的。 据《湖南农业》2000年第2期提高嫁接杨梅树成活率技术@刘英才$湖南省娄底市农业局!417000…  相似文献   

2.
砧木质量对嫁接苗的成活及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筛选出最适合作砧木的桑树品种,选用8个桑树品种的实生苗作为砧木,以桂椹94208为接穗进行嫁接繁育试验。在调查嫁接苗的成活株数、株高、叶、茎、根长势等指标的基础上,利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8个品种砧木嫁接繁育桑苗的苗期生长情况,结果以桂桑优12作砧木的嫁接苗综合得分最高,其后依次为以桂桑6号、抗283×抗青10、桂桑优62、桂桑5号、粤桑120号、桑特优2号、桑特优1号作砧木的嫁接苗。  相似文献   

3.
<正> 嫁接桑苗整齐度的好差与否,直接关系到苗木质量和经济收入,据调查,一般在嫁接桑苗中,等外苗约占10~15%,多的达30%以上,为了探讨影响嫁接苗整齐度,特别是产生等外苗的有关因素,我们就嫁接苗密度、穗条部位、穗芽发育程度、砧木根系完整度及苗圃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试验,调查结果如下。一、嫁接密度与等外苗的关系 1.方法:湖桑32号作穗条,一年生实生桑苗作砧木,各区苗圃管理相同,试验分区如下:  相似文献   

4.
桑树简易穗接法,是将柑桔嫁接方法应用于桑树嫁接获得成功的一种方法。其主要特点是:(1) 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接触面积大,有利于愈伤组织的大量形成,嫁接成活率高,一般都在90%以上;(2) 解决了砧木树皮易破,抱合力差的问题,特别适用于广东桑的嫁接;(3) 技术操作简单,很容易掌握;(4) 嫁接后发芽时间比芽接法提前5~7天,产叶量比芽接产叶量提高20%以上。乐山市五通桥区辉山乡从1989年开始采用此法嫁接广东杂交桑,连续  相似文献   

5.
试验主要探讨研究不同采穗嫁接时期、茎尖来源、茎尖大小对本地早蜜桔试管内微芽嫁接成活的影响。结果表明,7、8月份夏秋梢抽发期大田采茎尖微芽嫁接,嫁接苗茎尖存活及萌芽率高。以枳橙为砧,微芽嫁接茎尖大小以含3~4个叶原基成活率高。组培诱导成年态茎段无菌再生芽提供微芽嫁接茎尖接穗,可克服大田采芽受季节限制,延长接穗茎尖供应期。  相似文献   

6.
肖龙云  程嘉翎  车德路 《蚕业科学》2011,37(6):1102-1105
培养基中的碳源是植物离体培养的重要养分之一。为逐渐完善桑树愈伤组织培养与植株再生试验体系,以桑品种育71-1的茎尖为材料,采用MS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葡萄糖、蔗糖、麦芽糖作为碳源,研究不同种类及不同浓度碳源对桑茎尖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对桑茎尖愈伤组织诱导效果最佳的碳源是葡萄糖,其次是蔗糖和麦芽糖;葡萄糖和蔗糖的浓度对于愈伤组织的诱导有显著影响,而麦芽糖的浓度影响不显著,3种碳源的添加量为4%(质量分数)时,愈伤组织的形成率和生长量最大。依据试验结果认为,用育71-1桑树茎尖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以质量分数为4%的葡萄糖作为培养基碳源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贵州省普安县新寨蚕桑场的桑树,全部是一九六○年栽植的广东实生桑。目前一般桑树的围粗,均在5寸以上,直径有1.5寸左右。最大的桑树围粗达7—8寸,直径有2—2.5寸。这些树需要进行嫁接改良,用什么方法嫁接是个要考虑的问题。若采用袋接法,不仅花工大,不易剪下砧木,而且技术不易掌握,不熟练容易剪破砧木的皮层,影响成活  相似文献   

8.
芦笋为雌雄异株植物,在自然群体中,其单株之间的遗传组成极为复杂,由于长期异交,种性退化十分严重,所以通过种子繁殖不能保持品种的优良性状。而分株无性繁殖速度慢,繁殖系数低,成为其产业化进程中的限制因素。   目前,我国尚不能生产芦笋的种子,生产用种一直靠国外进口。随着芦笋品种的更新,今后尚需不断进口种子,此不仅消耗大量外汇,而且种子纯度差,直接影响其产量和品质。近20年来,细胞工程技术的研究和发展为多种植物的快速繁殖开辟了新的途径,其不仅能够保持品种的优良特性,而且能够加大繁殖系数。本文旨在利用细胞工程技术以实现芦笋的快速繁殖。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选取当地推广品种的饱满种子或带有茎尖和腋芽的嫩茎。 1.2 方法 1.2.1 种子消毒 将所选种子浸泡7~10天,用过氧化氢处理并且冲洗后,于无菌水中浸泡3天,然后种于MS培养基上,10天后观察有80%胚根露出,继而胚根和芽渐渐生出,等幼苗长出4~5cm时切断,并且每个茎段至少带一个茎尖和腋芽,然后将茎段种于分化培养基上。 1.2.2 茎段消毒 将新鲜茎段用自来水冲洗干净,0.1%升汞处理并且冲洗之后,切段种于分化培养基上。 1.2.3 培养基 基本培养基MS:蔗糖浓度3%,琼脂浓度0.65%,pH5.8。   诱导腋芽培养基:MS附加BA和NAA的比例为4~6为宜。据报道:以UC72三年生雄株为材料,用MS+NAA 0.2mg/mL+BA 1.2mg/mL培养基,诱导腋芽分化率高。接种1个月分化率达75%~95%[1]。   诱导生根培养基:MS附加IBA和BA,其中IBA和BA的比例以10∶1为宜。据报道:以UC72五年生雄株为材料,用1/2MS+IBA 2.5mg/mL+BA 0.25mg/mL+VB1 0.3mg/mL培养基诱根率比较高。接种1个月生根率达86%。平均根数达9.26条,畸形根数达8%[2]。 1.2.4 培养条件 培养温度:26±1℃;光照时间:每日光照14h;光照强度:2000lx。  相似文献   

9.
采用尖叶木樨榄做砧木,研究了嫁接时间及砧木规格对油橄榄嫁接成活的影响。结果表明:油橄榄2月份嫁接成活率较高,为75.0%,长势最好;砧木接口粗度与嫁接成活率呈负相关,与嫁接苗木生长势成正相关;18-25cm高度的砧木嫁接成活率最高,达93.8%,接口粗度在20mm以内的砧木嫁接成活在90.0%以上。适中的砧木高度及粗度不仅可以获得较高的成活率,同时对嫁接苗木生长势有利。 有修改 项目基金:昆明市重大科技专项(2014-01-A-N-01-2036);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2014RC021)第一作者:严毅,女,1986年1月生,昆明市海口林场,助理工程师。Email:yanyiok@yeah.net 通讯作者:陈金龙,男,1976年10月生,昆明市海口林场,工程师。联系人:严毅,联系电话:15288438932  相似文献   

10.
片状芽接属于芽接方法的一种形式,通常称为“贴芽接”或者“骨牌接”,应用于果树园艺较多。这个方法,宜兴县梅岭农业社在1957年试用于桑树嫁接,得到良好成绩,并且取得了初步经验。方法的主要优点,除了一般芽接法所具有的外,还可节省接穗、调剂嫁接劳力和弥补春期繁殖不足。夏接冬栽,当年出圃,育成时问快;成活率高,达80—90%左右;对砧木要求低,围度6分以上的都可嫁接;嫁接手绩  相似文献   

11.
桑枝枯菌核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从发病桑树上分离到桑枝枯菌核病病原菌的纯菌种 ,并对该菌的培养性状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 :桑枝枯菌核病病原菌适于在PDA培养基和桑叶汁培养基上生长 ,其生长温度范围为 8~ 30℃ ,最适生长温度为 2 0~ 2 5℃ ,生长pH值范围为 1~ 12 ,最适生长pH值为 5~ 8,菌丝与菌核的生长情况大致相同 ;菌核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能够产生子囊盘和子囊孢子 ,子囊孢子椭圆形 ,大小 7~ 14 μm× 3~ 7μm。  相似文献   

12.
为了检测额外添加桑椹果皮、3种不同酵母、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对于桑椹酒酒中白藜芦醇含量的影响,以湖州市安吉县的大10果桑为原料,进行桑椹酒发酵。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桑椹酒中白藜芦醇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发酵到第4 d,处理A、B、C-1、C-2、C-3和CK发酵液中白藜芦醇含量分别为2.5、3.9、4.3、4.5、4.5和2.7 mg/L;发酵时间从0 h至第96 h,白藜芦醇含量逐渐升高,到96 h时为最高;在26~32℃条件下发酵时,白藜芦醇含量均比较理想,但以28℃比较适宜。酵母对白藜芦醇含量的影响不太有规律。  相似文献   

13.
试验探讨了离体培养条件下温度与光照条件对桑树突变体Cty Ym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 2 0~30℃条件下 ,突变体都表现叶色黄化的遗传特性 ,黄化与否与温度变化无关 ,但黄化程度受温度影响。在 2 5℃条件下黄化程度有所减轻 ;在不同光照条件下 ,突变体Cty Ym也表现稳定的遗传变异 ,但叶绿素含量随光照时间的延长而增加。适温及长光照条件虽然有利于突变桑 (Cty Ym)的生长发育 ,但该突变体类型并非属于温敏型或光敏型。  相似文献   

14.
家蚕多肽抑制因子对酯酶A4的ATP酶活性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从产下后2d的家蚕C108品种滞育性卵精制酯酶A4和其多肽抑制因子PIN,体外调查了PIN对酯酶A4的ATP酶活性影响。酯酶A4和PIN5℃混合25~13d,除去PIN后5℃保护,ATP酶活性峰都在12~14d后出现;25℃混合时,除去PIN后,ATP酶活性峰出现时间为混合时间再加12~14d。利用MALDIMS方法,首次检测到纯化的酯酶A4和合成PIN的结合体。  相似文献   

15.
桑苗质量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近3年的桑苗大田调查和种植验证试验,研究确定了桑苗质量标准的核心内容:主要指标、等级和分级标准。以根基直径作为衡量桑苗质量的主要指标,按根基直径将嫁接苗分成三个等级:小苗(50~69mm),中苗(70~99mm),大苗(大于等于100mm);将实生苗分成二个等级:小苗(25~39mm),大苗(大于等于40mm)。  相似文献   

16.
贾亚洲  苏超  宋广林 《蚕业科学》2006,32(2):246-248
为了促进蚕桑新区的发展,提高桑树栽植或引种的成活率,利用气调库冷贮技术冷藏桑苗,延长桑苗休眠期,为跨纬度调节桑苗创造条件。试验证明,库温0~-1℃,2月下旬到3月上旬采苗冷贮,可延长桑苗休眠期30d左右。  相似文献   

17.
影响桑子叶不定芽形成的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勇  陈爱玉 《蚕业科学》1996,22(4):208-213
用正交设计法对影响桑子叶不定芽形成的诸因素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得出:(1)诱导培养基采用MS无机盐加即维生素、6-苄氨基嘌呤3.0mg/L、吲跺乙酸0.3mg/L、果糖或葡萄糖30g/L、水解乳蛋白500mg/L和琼脂粉6g/L最为适合,不定芽诱导率达到80%以上;(2)子叶初期培养中,光照以500~1000lx较为适宜;(3)预培养4~6d的桑种子,其子叶不定芽诱导率较其余子叶为高。不定芽经继代培养后能在生根培养基中形成完整根系,移植到土壤后可成苗。  相似文献   

18.
DES诱变与离体培养结合筛选柱花草抗寒突变体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硫酸二乙酯(DES)在不同温度下对柱花草愈伤组织进行化学诱变处理,并结合添加有不同浓度L-羟脯氨酸的培养基进行离体筛选,将经两步法筛选后存活的愈伤组织诱导成小苗,采用1℃下光照培养8 d对小苗进行低温筛选,根据寒害程度将小苗分为4个等级。随机选取寒害程度最低的(一级伤害)小苗2株,分别切取其一部分茎段为外植体进行愈伤的诱导,其愈伤组织作为测定抗寒生理指标的材料。结果表明,DES的浓度与愈伤组织的存活率呈负相关,处理的温度与愈伤组织的存活率亦呈负相关,0.4%DES(10℃, 2 h)处理的愈伤组织经两步筛选后其存活率最高,为18.6‰,而对照为6.6‰。经过两步法筛选后存活的愈伤组织诱导的小苗在低温筛选后得到14株一级伤害苗,而对照植株中未获得一级伤害苗。抗寒生理指标的测试表明,一级伤害小苗的抗寒能力显著强于对照株。  相似文献   

19.
用果胶酶澄清桑椹果汁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用果胶酶对桑椹果汁进行了澄清工艺的试验。结果表明 ,在果胶酶的最小用量为 0 15mL/L、温度 4 0~6 0℃、pH 3~ 4的工艺条件下澄清的桑椹果汁 ,透光率达 95 %以上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20.
对分离到的桑椹缩小性菌核病病原菌进行分类鉴定和生物学特性研究,并进行病原对抑菌药剂敏感性的室内试验,为有效防控该病的危害提供科学依据。在对病原菌形态特征观察的基础上,通过与已知近缘菌株核糖体大亚基rRNA序列的比对,明确该病原菌在分类上属于核盘菌科(Sclrotiniaceae)核地杖菌属(Scleromitrula S.Imai)核地杖菌(Scleromitrula shirai-ana)。该病原菌的主要形态与生物学特性为:子实体单个子囊内的8个子囊孢子在未成熟期排列为2列,随着子囊孢子的生长发育,排列方式逐渐由2列变为不规则的线性排列;病原菌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0~30℃,最适宜生长的温度为25℃,菌丝及菌核的致死温度为50℃;病原菌生长的适宜pH范围为5~8,最适宜生长的pH为7。80%百菌清对该病原菌菌丝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EC50值为0.012 0 mg/mL,可选择百菌清对桑椹缩小性菌核病进行化学防控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