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过在陕南地区连续多年的定点观察、测试和比较分析 ,初步设计了适合陕南地区自然气候特点的陡坡地水土保持型生态桑园建设模式 ,并对不同类型的示范桑园进行了水土保持效果和生态效应的测试比较。结果表明 ,在陕南地区陡坡耕地建立生态桑园 ,可显著降低土壤侵蚀程度 ,提高土壤保水能力。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江苏盐城地区桑园桑白蚧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的观察与试验,初步掌握了桑园桑白蚧发生规律,并探讨了生态桑园建设下桑白蚧的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3.
<正> 我省桑园分布在陕南、关中、陕北三种农业生态栽培区,因生态环境及种植历史的不同,往往具有不同的昆虫区系和优势种类。张成和、尤丽华记载了12种我省常见的桑树害虫,姚清重点调查了陕南桑树主要害虫发生为害情况,本文着重记载了户县新发展桑园23种害虫种类,探讨了新建桑园害虫种类形成的几个特点,供生产上参考。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在国家"东桑西移"项目支持下,陕南各蚕桑生产基地县高度重视蚕桑生产,大力扶持新建了一批密植丰产桑园,为蚕茧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但由于陕南地区土壤肥力相对较差,再加之受传统粗放式管理模式的影响,农户对桑园的肥水管理投入相对较低,使这部分密植丰产桑园无法充分实现高产叶量的目标,部分桑园甚至因为肥水管理跟不上而出现了树势早衰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调查了2008—2009年陕南8个代表县(区)、14个乡(镇)、24个村组、108户养蚕户的桑园面积与高产桑园的分布情况,蚕种发放与蚕种饲养、产茧量与蚕茧收入和养蚕大户的分布情况;分析了陕南蚕桑产业发展存在养蚕比较效益较低、蚕农养蚕积极性不高,蚕茧流通渠道不畅、蚕农利益严重受损,政府考核力度弱化、蚕桑生产难以稳定等问题;提出了加强高产桑园建设、着力培育强村大户,放开蚕茧流通市场、引入价格竞争机制,狠抓技术培训、实施提质增效,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恢复目标考核制度等发展陕南蚕桑产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桑树具有良好的生物学生长优势,是一种功能多样的经济作物,种桑不仅可以养蚕,而且可发挥对恶劣生态环境的治理作用。针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土地石漠化导致可耕地面积减少、自然灾害频发、农业生产和人类生存发展空间缩小的局面,基于广西种桑养蚕的悠久历史,利用桑树开展石漠化地区的生态修复工作。目前建设的生态桑园不仅用于发展蚕桑产业增加农民收入,而且明显改善了石漠化土地的水土保持功能,发挥了重要的生态治理作用。今后还应选育抗性、耐旱性较强的桑品种以适应石漠化地区的土壤和气候条件,建立适宜的桑园管理技术体系,并加强生态桑园的桑树高值化开发利用,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相似文献   

7.
1发展现状蚕桑产业是陕西省传统的产业,区域优势十分明显,特别在陕南农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陕西省蚕桑生产在剧烈的市场波动中发展,群众栽桑养蚕积极性仍然较高。1.1桑园面积和蚕茧产量基本稳定本省蚕桑生产以陕南山区为主,关中地区宝鸡、千阳县和陕北地区子长、吴堡县也有分布。据统计,2002年全省桑园面积6.53万hm2,其中投产桑园4.33万hm2,发种量50.59万张,生产蚕茧1.72万t,蚕茧产值近2亿元,与“九五”末相比,投产桑园面积和蚕茧产量分别增长1.8%和2.2%。年产“万担茧”的有汉滨、紫阳、石泉、汉阴、平利、岚皋、旬阳、白河、略阳…  相似文献   

8.
结合皖南地区桑园特点和产业特色,推介了“猪—沼气—桑园”循环经营模式、“桑园—家禽”生态养殖模式、“桑园—中药材”间作模式、“桑枝—食用菌—沼肥—桑园”循环利用模式和“桑园—蔬菜”套种模式等目前几种较为典型的桑园综合经营模式及技术要点,旨在积极探索推广适宜皖南蚕区应用的高效桑园综合经营模式,进一步提高蚕桑资源的利用水平,提升宣城市蚕桑产业的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封面介绍     
《中国蚕业》2013,(2):3
陕西省安康市蚕种场是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专业蚕种生产企业。有专用桑园56.2 hm2,生产用房2.3万m2,有先进的蚕种冷藏、浸酸、保种和检验的全套设备。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有长期友好的技术合作关系,并合作建立了西部地区唯一的"现代蚕业试验示范基地"。2010年,陕西省科技厅在本场建立了"陕南蚕桑技术工程中心"。本场多次荣获省、市科技成果奖。  相似文献   

10.
杜方胜 《北方蚕业》2010,31(2):37-38
针对陕北生态桑园的特点,采用修复蓄水保墒工程、培肥土壤、改良品种、培养树形、调整结构、合理布局和适度采伐等技术,培养多用途桑园,提高桑园综合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正> 养蚕三三制综合丰产技术,自从在以石泉县为代表的陕南蚕区推广以来,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是一项成功的蚕桑生产技术革新。我们在学习、推广石泉模式的同时,结合宝鸡地区农业生产和气候特点,在桑树剪伐技术上进行了一点新的探讨:即将养成树形的桑园一分为二,一半采用春季无拳式剪伐,一半进行春季重剪梢、留条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桑园生态栽培管理技术,包括桑园测土配方施肥、束草诱杀越冬害虫、春季桑园覆盖稻草防杂草、应用太阳能杀虫灯诱杀桑园害虫和整枝修拳等技术。总结了该技术在永康市水源保护区推广应用的成效,主要是提高了桑园土壤肥力,增加了桑叶产量和蚕种饲养量,保护了饮用水源保护区的生态环境,提高了蚕桑生产的综合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正>青石公社是石泉县迎丰区一个半高山地区,7个大队34个生产队,606户,2890人,右424亩耕地,宜于发展多种经营生产。80年桑园发展到150亩其中密植桑园56亩,四边  相似文献   

14.
黄知源 《北方蚕业》2004,25(2):12-14
我国西部地区地域辽阔,土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70.82%,人口为全国总人口的27.07%[1].西部地区12个省区现有桑园面积约占全国桑园面积的50%[2],桑蚕产茧量占全国的1/3[3].蓖麻蚕占全国的的80%以上[4].柞蚕也占有重要位置.国家西部开发战略的实施,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退耕还林还草,生态农业、生态经济的建设等等,为西部地区蚕业的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  相似文献   

15.
<正>如皋市胜利乡苍燕村地处西部高沙土地区,人多地少,人均耕地只有0.73亩,其中桑园人均有0.21亩,这样人均口粮田只有0.52  相似文献   

16.
改变目前大部分地区桑园单一经营状态,利用桑树夏伐后一二个月桑园空闲时期和冬季桑树休眠期进行桑园间作,可以合理利用桑园生态资源,大幅度增加蚕农收入,有利于蚕桑生产的巩固和发展。桑固间作不仅具有经济效益,而且也有一定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浅谈原蚕区种茧育桑园的建设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原蚕区种茧育桑园的建设条件和规范化建设的技术要求,以及全方位做好桑园肥培管理、桑园病虫害防治、桑园剪伐、桑园耕翻、除草、清园、桑叶采摘、桑园防微、桑园防灾减灾、田间管理记录分析等原蚕区种茧育桑园的系统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8.
桑园生态治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梅 《江苏蚕业》2010,(4):31-34
近些年,桑园治理依赖农药、化肥。桑园生态系统失衡、环境恶化。桑树药害、家蚕中毒事故经常发生,严重影响经济效益和蚕桑产业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桑园治理现存问题分析,根据农业生态治理要求和害虫生态治理原理,提出推进桑园生态治理对策,对维护桑园生态环境有现实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系统调查湖南省桑园害虫群落结构和优势种群季节动态的基础上,研究建立了桑园害虫优势种群灾害性预警体系,采取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生态防治和化学防治之间相互协调的桑园害虫综合防控技术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正> 1989年我省蚕桑生产又创新纪录,共生产桑蚕茧8424吨,比1988年的7382吨增长14.12%。其中安康地区产茧7299吨,汉中地区570吨,商洛地区318吨。陕南蚕茧生产量占全省97.2%。全省现有桑园50.73万亩,其中1989年新增8.28万亩。丝绸外贸出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