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任敏  何金环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4):1771-1772
[目的]为苜蓿的抗旱栽培及抗旱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紫花苜蓿为材料,正常供水处理为对照,研究离体干旱条件下其根系和叶片的水分及ABA含量变化。[结果]正常供水条件下,紫花苜蓿根部ABA含量低于叶片;干旱胁迫3h后,叶片AB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之后呈下降趋势,而根部ABA含量呈增加趋势,干旱胁迫6h时根部ABA含量增加至最高,为对照ABA含量的3倍多。随着干旱时间的延长,苜蓿叶片相对含水量(RWC)下降,干旱胁迫3h后,叶片RWC从82.5%下降到56.4%;干旱胁迫6h时,叶片RWC仅为33.5%,而根部RWC变化较小。[结论]水分胁迫下,植物根部ABA可作为信号分子对植物地上部的生长发育起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2.
周仕千  陈张雷  郭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712-21713,21782
[目的]对西南山区3种护坡灌木的抗干旱能力进行研究。[方法]以山毛豆、多花木蓝和黄荆为试材,通过盆栽控水法对其进行4个不同程度的干旱胁迫研究,对不同含水量土壤中的各植物的叶片保水力、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含量和游离脯氨酸含量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采用隶属函数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合实物观测,得出3种灌木抗旱性的相对强弱顺序。[结论]3种灌木树种抗旱能力大小顺序为黄荆〉多花木蓝〉山毛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干旱胁迫对木豆光合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为水电边坡生态修复中的物种筛选、植被群落的重建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盆栽控水法进行干旱胁迫,测定木豆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胞间CO2浓度(Ci)、水分利用效率(Pn/Tr)、丙二醛(MDA)含量、脯氨酸(Pro)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8个抗旱指标的变化。[结果]木豆幼苗受水分变化的影响显著,在干旱胁迫下Pn、Gs、Tr、Ci、Pn/Tr等光合指标均显著下降,表现出不利的负向生理生态学响应;木豆叶片MDA、Pro和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增加以有效应对干旱胁迫。[结论]木豆的抗旱能力较强,适应于干热地区的生态环境,是水电边坡治理与开发的优选灌木。  相似文献   

4.
干旱胁迫对鞑靼忍冬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正阳  张秋良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1):5199-5200
[目的]探讨鞑靼忍冬对干旱胁迫的适应性反应,为其引种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盆栽鞑靼忍冬和金银忍冬幼苗为材料,研究干旱胁迫下它们的生理生化变化及这些变化与其抗旱性的关系。[结果]2种灌木幼苗叶片的水分饱和亏缺(WSD)在干旱胁迫初期差异不显著,随着干旱胁迫的加重,金银忍冬叶片的WSD显著高于鞑靼忍冬。与对照相比,干旱胁迫20 d后,金银忍冬、鞑靼忍冬的质膜相对透性和MDA含量分别增加85.5%、83.1%和39.8%、32.0%。在干旱胁迫处理中,金银忍冬和鞑靼忍冬的叶绿素含量分别从2.037和2.293 mg/g,持续下降到第20天的1.543和2.023 mg/g。随着干旱胁迫强度的增加,SOD、POD活性先升高后降低。[结论]鞑靼忍冬的抗旱能力强于金银忍冬。  相似文献   

5.
5种野生护坡植物的抗旱综合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干旱胁迫条件下5种野生护坡植物木豆(Cajanuscajan Millsp.)、山毛豆(Tephrosia candida)、多花木兰(Indigofers amblyatha Craib)、盐肤木(Rhus chinensis Mill.)以及黄荆(Vitex negundo L.)的抗旱形态、生理表现.选择叶片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MDA)、可溶性糖含量、相对水分亏损以及离体叶片保水力作为研究抗旱适应性评价指标,在研究生理指标与抗旱性关系的基础上,采用隶属函数法对5种野生植物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抗旱能力为黄荆(多花木兰(盐肤木(木豆(山毛豆,这一结果与5种植物的实际表现相一致.  相似文献   

6.
[目的]筛选适合广东韶关地区林地种植的牧草。[方法]以山毛豆(Tephrosia candida)、木豆(Cajanus cajan)、甜象草(Pennisetum purpureum)、大叶菊苣(Cichorium intybus)、糖蜜草(Melinis minutiflora P.Beauv.)和晚熟狼尾草(Pennisetum alopecuroides)为试验材料,通过测株高、生物量、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等指标,评价6种牧草营养指标的差异性。[结果]播种后90 d晚熟狼尾草株高达到250cm,甜象草为180cm,木豆和山毛豆分别为150和120 cm;晚熟狼尾草和甜象草鲜草产量分别达到172 470和176 415 kg/hm2;山毛豆蛋白含量最高,达17.0%,木豆为15.3%;木豆的粗脂肪含量最高,达4.1%,其次为大叶菊苣(3.5%)。[结论]山毛豆和糖蜜草更适合林下种植,而甜象草和晚熟狼尾草虽然产量大,但株高较高可能会对其他林地经济作物造成影响,更适合在成熟林下种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揭示多花木兰对土壤干旱胁迫的响应。[方法]采用盆栽控水法模拟干旱条件,测定多花木兰光合、生理指标。[结果]多花木兰的净光合速率在轻度干旱胁迫下变化不明显,而在中度和重度干旱胁迫下显著降低;干旱胁迫使气孔导度、蒸腾速率、胞间CO2浓度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在重度干旱胁迫下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胞间CO2浓度分别较对照组下降了61.04%、86.27%、87.77%和42.63%;多花木兰叶片丙二醛含量在轻度干旱胁迫下增加不显著,在中度和重度干旱胁迫下显著增加,重度干旱胁迫下丙二醛含量是对照组的1.63倍;多花木兰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随干旱胁迫的加剧均呈显著增加趋势,在重度干旱胁迫下其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是对照组的8.06倍和3.16倍。[结论]多花木兰耐旱性较强,适宜于偏干旱环境生长,可作为水电边坡植被修复物种。  相似文献   

8.
[目的]揭示多花木兰对土壤干旱胁迫的响应。[方法]采用盆栽控水法模拟干旱条件,测定多花木兰光合、生理指标。[结果]多花木兰的净光合速率在轻度干旱胁迫下变化不明显,而在中度和重度干旱胁迫下显著降低;干旱胁迫使气孔导度、蒸腾速率、胞间CO_2浓度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在重度干旱胁迫下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胞间CO_2浓度分别较对照组下降了61.04%、86.27%、87.77%和42.63%;多花木兰叶片丙二醛含量在轻度干旱胁迫下增加不显著,在中度和重度干旱胁迫下显著增加,重度干旱胁迫下丙二醛含量是对照组的1.63倍;多花木兰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随干旱胁迫的加剧均呈显著增加趋势,在重度干旱胁迫下其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是对照组的8.06和3.16倍。[结论]多花木兰耐旱性较强,适宜于偏干旱环境生长,可作为水电边坡植被修复物种。  相似文献   

9.
为了明确金叶榆在水分胁迫下的生理变化,以2 a生金叶榆嫁接盆栽苗为材料,在连续干旱和水湿胁迫下,测定植株形态、水分含量、保护酶活性及脯氨酸含量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在相对含水量10%以下的基质中生长20 d,金叶榆植物未出现枝条干枯死亡的现象;随干旱胁迫程度的加深和胁迫时间的延长,叶片中丙二醛(MDA)含量升高,分别在干旱胁迫15 d和20 d时达到最大值,此时的MDA含量与相对电导率分别比对照高72.74%;叶片中的SOD活性、POD活性、相对电导率、叶绿素含量也显著提高,在干旱胁迫20 d时分别比对照增加了17.12%、71.11%、20.35%、67.69%;脯氨酸含量也比对照提高了13.41倍;而叶片总含水量降低了19.87%;干旱胁迫下的形态指标分别与叶片含水量、游离脯氨酸含量、相对电导率、SOD活性等生理指标间达到显著相关水平。而在水分胁迫下,各项生理指标变化均平缓,且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明显。本研究表明在一定时间内金叶榆能较好地适应水湿环境。  相似文献   

10.
采用盆栽法选择土壤含水量作为干旱胁迫的定量评价标准,叶片相对含水量及水分饱和亏缺、质膜相对透性、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Cond)、胞间CO2浓度(Ci)和蒸腾速率(Tr)等作为研究抗旱适应性的评价指标,研究干旱胁迫下麻疯树(Jatropha curcas L)、坡柳(Dodonaea viscose)、木豆(Cajanus cajan Millsp)、山毛豆(Tephrosia candida)的生理表现及光合特性。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后,4种植物的叶片相对含水量下降,质膜相对透性增大,光合作用受到影响。综合各项指标及运用隶属函数分析得出4种植物的抗旱性依次为麻疯树坡柳木豆山毛豆。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揭示铬对玉米的伤害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测定不同浓度Cr6+胁迫下玉米幼苗根和上胚轴的生理生化指标研究Cr6+胁迫对玉米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在20 mg/L Cr6+胁迫下,幼苗根部的Pro积累量达到峰值,比对照增加了1.60倍;在50 mg/L Cr6+胁迫下,上胚轴的Pro积累量达到峰值,比对照增加了1.48倍。在100 mg/L Cr6+胁迫下,根和上胚轴的质膜透性分别是对照的1.63和1.48倍,MDA含量分别是对照的1.51和1.37倍,SOD活性分别比对照下降了27.7%和22.9%;根部的POD活性比对照低9.9%,上胚轴的POD活性比对照高13.6%。在10 mg/L Cr6+胁迫下,根部POD活性达到峰值,比对照增加了49.2%;在50 mg/L Cr6+胁迫下,上胚轴POD活性达到峰值,比对照增加了57.9%。[结论]玉米幼苗对铬胁迫的耐受性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12.
壳聚糖处理对苜蓿幼苗抗旱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初步探讨壳聚糖处理对干旱胁迫下苜蓿幼苗抗旱性的影响。[方法]选取饱满度一致的紫花苜蓿种子,置于培养箱(25℃)中培养,待长出3~4片真叶后分装于培养皿,分别用0.1%、0.3%、0.5%、0.7%的壳聚糖喷涂处理,以喷蒸馏水为对照,研究不同浓度的壳聚糖处理对苜蓿幼苗抗旱性的影响。[结果]干旱胁迫下,壳聚糖处理后苜蓿幼苗的脯氨酸含量上升幅度比对照组的缓慢,其中以0.5%处理上升幅度最慢;各处理组苜蓿幼苗POD活性上升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其上升幅度依次为0.5%>0.7%>0.3%>0.1%,并在断水后第9天时达到最高值后缓慢下降。[结论]壳聚糖处理苜蓿幼苗能调节干旱胁迫下其脯氨酸积累速率,提高和维持其POD活性,从而增强其抗旱性。壳聚糖处理的适宜浓度为0.5%。  相似文献   

13.
[目的]缓解镉对植物的危害。[方法]以豌豆种子为试材,CdCl2溶液浸种后,用不同浓度的CdCl2和ZnSO4溶液培养,蒸馏水为对照组(CK),研究了锌对镉胁迫下豌豆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60 mg/L镉溶液处理发芽势比对照降低了3.28个百分点。锌能缓解镉对豌豆种子萌发早期的毒害效应。镉浓度为10 mg/L时,根长为对照的161.6%。镉浓度为151.66 mg/L时,根长最短,是对照的95.36%。镉浓度为10 mg/L时,分裂期细胞数比例最大,总畸变率最低;镉浓度为60 mg/L时,分裂期细胞数比例最小,畸变率最大。在镉浓度≤20 mg/L,10 mg/L锌能提高幼苗叶绿素含量。镉浓度为10 mg/L和20 mg/L时,POD酶谱带比对照少1条;镉浓度为60 mg/L时,比对照多1条。[结论]锌对镉胁迫下的豌豆有解毒效应,以10 mg/L时解毒效应最好。  相似文献   

14.
锌对汞胁迫下豌豆幼苗生长发育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锌对汞胁迫下豌豆幼苗的解毒效应。[方法]以豌豆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的HgNO3和ZnSO4的混合溶液对豌豆种子发芽率、幼苗根长与茎长的影响。[结果]随着汞浓度的增加,豌豆幼苗生长呈现先促进后抑制的趋势。汞浓度为150 mg/L时,萌发率、根长和芽长均降为最低,分别比对照降低了31.70%、2.23和0.18 cm。当加入锌浓度≤50 mg/L时,各处理组豌豆的生长均好于未加锌;但当锌浓度≥100 mg/L时,各处理组豌豆种子的生长均低于未加锌。锌浓度≤100 mg/L时,各处理组的分裂期细胞数均大于对照。当锌浓度为20 mg/L时,细胞畸变率最低(0.57%);锌浓度为10 mg/L、汞浓度为10 mg/L时,叶绿素含量最多。汞浓度为10mg/L时,POD灰度值最大,是对照的207.86%。[结论]锌的最佳解毒浓度为10 mg/L。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干旱胁迫对10个玉米杂交组合叶片数和叶面积及生物产量的影响。[方法]在盆栽控水干旱胁迫试验中设置正常供水(CK)和中度干旱胁迫(DT)2种水分处理。[结果]S11×411的叶片数在拔节期减少最多(13.16%);449×交51叶片数在孕穗和大喇叭口期减少最多(21.82%和18.52%);411×18599叶片数在拔节和抽雄吐丝期减少量最多(12.12%和9.09%);S11×411叶面积在拔节和抽雄吐丝期减少最大(14.08%,29.14%);449×交51在孕穗和大喇叭口期减少最大(41.43%和41.27%);411×18599在4个时期减少量均最小。在2种水分处理下449×交51的生物产量最高,其次是S11×411(CK)和411×449(DT),411×18599的生物产量最小。[结论]449×交51的叶片数、叶面积和生物产量在干旱和正常水分处理下均获最大值;411×449在干旱条件下栽培能获得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干旱条件下防风Saposhnikovia divaricata保护酶系统与防风适应干旱的生理机制。【方法】以1年生防风为材料,设置3个梯度的水分供给,包括充分供水对照(CK)、轻度干旱胁迫(LD)和重度干旱胁迫(SD)处理,研究干旱胁迫对防风叶片保护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及2种色原酮(升麻素苷和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总含量的影响。【结果】试验初期,不同处理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脯氨酸含量均呈增加趋势,在中期达到最高值后开始呈现下降趋势。不同处理下丙二醛含量在整个试验期持续上升。试验初期,各处理2种色原酮总含量均迅速增加,LD和SD处理在试验中期达到峰值,随后开始下降,而CK处理在试验中期和后期平缓上升。LD和SD处理的3种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及2种色原酮总含量变化幅度大于CK,且LD和SD处理各项指标的峰值均大于CK的相应数值。各水分处理下CAT活性、2种色原酮总含量分别与SOD活性显著相关。【结论】在防风栽培过程中,适当施加干旱胁迫可促进叶片保护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提高,有利于防风植株健壮生长并最终提高2种色原酮的含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干旱胁迫对菊苣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3种抗旱性不同的菊苣(航天诱变选育新品系PA-82、PA-43和其原始品种普那菊苣CK)在不同干旱胁迫条件下内源激素(ABA、IAA和GA3)含量的变化。[结果]干旱胁迫下,3种菊苣叶片ABA含量呈增加趋势,其中抗旱性强的PA-82和抗旱性中等的CK在轻度干旱胁迫处理时ABA含量没有变化,在中度、重度干旱胁迫时ABA含量上升幅度较大,而抗旱性差的PA-43在各干旱胁迫处理下ABA含量上升幅度较均等。3种菊苣叶片IAA含量也均上升,其中PA-82随胁迫强度的增大其IAA含量增幅较大,而CK和PA-43增幅较小。3种菊苣叶片GA3含量均下降,其中PA-82和CK的GA3含量下降幅度大于PA-43。根据主成分分析,筛选出ABA作为今后菊苣抗旱鉴定的参考指标。[结论]为人工激素调控应用于菊苣抗旱栽培和育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水杨酸对小麦幼苗抗寒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水杨酸(SA)对小麦幼苗抗寒性的影响及其机理。[方法]以小麦品种郑麦9023为试材,用0.1 mmol/LSA作叶面喷施处理,清水作对照,当小麦幼苗第1片叶展开时,将各组各1/2幼苗分别置于常温(20℃)和低温(4℃)下培养,5 d后对小麦幼苗进行耐寒生理指标测定。[结果]0.1 mmol/LSA显著提高了低温胁迫下小麦幼苗细胞内SOD酶的活性。与低温对照处理的小麦幼苗相比,低温胁迫下0.1 mmol/L SA处理的小麦幼苗的SOD酶活力提高了10.95%,脯氨酸含量增加了42.80%;MDA含量减少了5.00%,膜透性降低了6.00%。[结论]SA显著提高小麦幼苗细胞内SOD酶的活性,增加脯氨酸含量,降低MDA含量,减少了低温对细胞的伤害,增强了小麦幼苗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19.
地膜覆盖对木薯生长发育和产量及淀粉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索木薯节本增效栽培技术。[方法]分别采用地膜覆盖与不覆膜(对照)2种方式种植木薯,研究地膜覆盖对木薯茎叶生长、产量构成因素及淀粉含量的影响。[结果]地膜覆盖可促进木薯前中期茎叶生长,增加木薯生物量;地膜和覆盖后,木薯的块根长度、块根直径、单株块根数、单株块根重和小区鲜块根产量分别较对照增加了17.79%、14.61%、14.28%、76.14%和76.09%;地膜覆盖后木薯的淀粉含量较对照降低2%,但相同面积木薯的淀粉产量较对照增加65.35%。[结论]地膜覆盖是木薯节本增效栽培的有效措施,其增产效应主要是通过促进木薯前中期茎叶生长、提高块根直径和单株块根重、增加块根充实度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