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于人和动物红细胞表面及血浆中引起的一种血液传染病。尤其是随着奶牛养殖业的不断发展,该病的发生不断增多,不仅引起奶牛的死亡,而且引起奶牛的生长发育缓慢,给养殖户造成很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2.
<正>奶牛附红细胞体病,是立克次氏体目中的附红细胞体寄生在奶牛细胞表面、血浆、脊髓中,引起奶牛急性黄疸性贫血、高热、消瘦为特征的一种溶血性传染病。病原牛附红细胞体是一种多形态微生物,寄生于奶牛的血浆和红细胞中。该病多发生于夏秋高热、多雨、蚊虫滋生的季节,冬季很少发生。该病通过蚊虫叮咬、动物之间、有附红体污染注射等接触性、血源性、垂直性、昆虫媒介等进行传播。  相似文献   

3.
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立克次氏体引起的一种散在的热性、溶血性人畜共患传染病.奶牛附红细胞体病是由奶牛附红细胞体附着于奶牛红细胞而引起的一种血液传染病.通过8例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病例,从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诊断、治疗方法等方面对该病做了详尽阐述.  相似文献   

4.
牛附红细胞体(E.wenyoni)一直被认为是致病性较弱的一种病原体,大多数呈亚临床感染。但近年来,牛附红细胞体病呈明显的蔓延趋势,尤其奶牛的感染情况严重,已给养牛业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对该病的病原生物学、免疫学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建立一种较好的牛附红细胞体解离方法,可为牛附红细胞体病的病原学和免疫学等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中西药结合治疗奶牛附红细胞体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来 ,随着奶牛养殖数量的增加 ,奶牛附红细胞体病日益受到兽医工作人员和养殖场 (户 )的重视 ,笔者于 1 999年 7月至2 0 0 2年 7月共收治奶牛附红细胞体病例 73例 ,采用中西药结合的方法 ,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疗效。1 病原体病原体为立克次氏体目的牛附红细胞体 ,附红细胞体对干燥和化学药品的抵抗力很弱 ,对低温有耐力 ,5℃能保存 1 5d ,- 79℃条件下可保存 80d。2 流行病学本病的发病机理目前尚不完全清楚 ,但一般认为是由于自身免疫障碍和红细胞被大量吞噬所致。该病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多发生在温暖湿润的夏秋季节 ,吸血昆虫…  相似文献   

6.
附红细胞体病是由寄生于人和动物红细胞表面、血浆及骨髓内的病原体引起的一种以贫血、黄疸、发热等为主要临床症状的人畜共患传染病。该病可造成家畜体质和繁殖能力下降,生长速度减慢,饲料报酬降低,给畜牧业造成严重损失。近年来,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奶产业稳步发展、奶牛养殖园区蓬勃兴起,奶牛存栏逐年增加的同时,奶牛的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给养殖场(户)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笔者就2003年~2006年奶牛养殖园区、规模场和其他散养户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情况和实验室诊断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是奶牛养殖大省,现存栏奶牛110多万头。2002年附红细胞体病曾一度波及黑龙江省奶牛养殖业,致使部分奶牛在高温季节出现体温升高、贫血、黄疸和产奶量下降等病症,给养殖户造成很大损失。为摸清附红细胞体病对黑龙江省奶牛污染状况,提供制定防治措施的科学依据,2003年3月选择黑龙江省南部、西南部和西部地区的13个奶牛重点养殖市县(农场)进行了奶牛附红细胞体病污染率调查工作。  相似文献   

8.
家兔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贫血和黄疸为主要特征。本病在我国养殖业中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应引起高度重视。通过对青岛地区近2年来的养殖场(户)发生兔附红细胞体病的情况进行调查和针对性指导治疗,成效显著,为该病的流行病学及防治方法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9.
奶牛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附着于奶牛红细胞而引起的一种血液传染病,临床症状以贫血、黄胆、尿血和发热为特征。现将该病的诊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奶牛小区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红细胞表面、血浆、组织液和脑脊液中,而引起的一种以贫血、黄疸、发热等为主要临床症状的人兽共患病.附红细胞体病在世界范围内已有广泛报道,我国也有许多省份报道了该病,该病不仅可导致家畜生产力和繁殖力下降,而且还可以导致患病动物发生严重的临床症状甚至死亡,它已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  相似文献   

11.
附红细胞体病(eperythrozoonsis)由血液寄生物——附红细胞体引起的奶牛和多种动物共患的一种急性血液寄生虫病。本病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发生于夏秋季节。每年的7-9月是该病的发病高峰期,以发热、贫血、黄疸、腹泻、泌乳量下降为特征。7月份我院接诊多次该病病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立克次氏体--猪附红细胞体感染猪所引起的一种传染性血液病.附红细胞体寄生于人、猪多种动物的红细胞或血浆中,属人畜共患病.主要表现为贫血、发热、呼吸困难、虚弱、流产、腹泻等症状.虽然该病的死亡率低,但是发病率高、传播迅速,猪群中一旦有其它传染性疾病发生,很容易继发引起该病的暴发,并迅速扩散,给饲养场(户)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3.
附红细胞体病(eperythrozoonsis)是由血液寄生物——附红细胞体引起的奶牛和多种动物共患的一种急性血液寄生虫病。本病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发生于夏秋季节,每年的7~9月是该病的发病高峰期,以发热、贫血、黄疸、腹泻、泌乳量下降为特征。7月份我院多次接诊该病病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立克次氏体——猪附红细胞体感染猪所引起的一种传染性血液病。附红细胞体寄生于人、猪多种动物的红细胞或血浆中,属人畜共患病。主要表现为贫血、发热、呼吸困难、虚弱、流产、腹泻等症状。虽然该病的死亡率低,但是发病率高、传播迅速,猪群中一旦有其它传染性疾病发生,很容易继发引起该病的暴发,并迅速扩散,给饲养场(户)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5.
奶牛附红细胞体病是由奶牛附红细胞体引起的一种以黄疸和贫血为主要特征的人畜共患传染病。该病流行范围广泛,对奶牛牛犊危害尤为严重。本文主要阐述了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及使用3种不同药物,分别为三氮脒、咪唑苯脲和由三氮脒、强力霉素和伊维菌素组成的复合药物,对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治疗,并提出一些相关的防治措施,以期为奶牛临床上相关病例的诊治提供借鉴。结果表明:使用三氮脒、强力霉素和伊维菌素组成的复合药物治愈率最高,疗效最好。  相似文献   

16.
奶牛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于奶牛细胞表面或游离于血浆中的一种传染病。以高热、贫血、黄疸和产奶量急剧下降为主要症状。病程一般为3~7d。2006年以来,笔者共诊治该病56例,由于做到了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均获治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齐齐哈尔市区2005年以来相继发生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由于该病在本地区尚属新病,基层兽医工作者不能识别,加之广大群众缺乏防范意识,使得患病奶牛病期延长,生产性能的急剧下降导致多数病牛被淘杀和廉价转卖,少数奶牛病死,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8.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引起猪的一种传染病。各种年龄和品种的猪均可发生,但以仔猪和生长猪较易感,死亡率也较高,母猪感染后死亡率略低。无明显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附红细胞体可感染猪、牛、羊等多种畜禽,以及野生动物和人体,主要存在于宿主的血液及骨髓中。近年来,我市猪附红细胞体病疫情日趋严重,很多养殖场(户)因此损失惨重。现将该病的诊断及防治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于人、动物红细胞表面、血浆及骨髓内而引起的一种以贫血、黄疸、发热等为主要特征的人畜共患病。近年来,我国许多省份报道了该病,发病动物主要有猪、牛、羊、狗、猫、鼠等,奶牛附红细胞体感染的暴发流行,已引起畜牧兽医工作者的密切关注。2005年12月石河子地区某奶牛场发生此病,该场共有500余头澳系荷斯坦奶牛,其中有100余头发生此病,发病率24%,  相似文献   

20.
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红细胞表面或游离于血浆、组织液及脑脊液中,引起发热、溶血性贫血的一种人畜共患病[1]。有关资料显示,人和畜的附红细胞体同目、同科、同属但不同种,所以其感染特性存在严格的种间特异性。但人接触患病牛后,可能会因消毒不严而携带病原,若再接触其它牛就可能传播该病。该病一年四季都会发生,春、夏季居多;不同年龄奶牛均可发病。吸血昆虫如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