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为了对某猪场猪瘟疫苗免疫效果做出评估并进一步优化免疫程序,应用猪瘟疫苗抗体阻断ELSIA检测试剂盒对该场不同日龄仔猪及育肥猪的猪瘟疫苗抗体水平进行检测,对抗体合格率、平均阻断率和变异系数统计分析。检测数据显示,该猪场猪瘟免疫空白期过长,疫苗免疫接种后抗体合格率较低,增加了感染猪瘟病毒的风险,应及时进行猪瘟免疫程序的优化。猪瘟疫苗抗体水平监测对猪瘟防控具有重要意义,可为规模化猪场开展猪瘟疫苗抗体检测,制定合理的免疫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比较猪瘟疫苗E2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和猪瘟活疫苗对育肥猪免疫效果和生产成绩的影响,以便为规模猪场在选择猪瘟疫苗时提供参考。本试验从汉中某代养场选取了一批健康的断奶仔猪分成三组,A组免疫猪瘟E2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简称E2亚单位疫苗),B组免疫猪瘟活疫苗(脾淋源),C组为对照组不做猪瘟疫苗免疫。免疫60 d后各组随机抽取10、15和12份血样用猪瘟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检测猪瘟抗体水平。结果表明接种的两种猪瘟疫苗对育肥猪的免疫效果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E2亚单位疫苗相比于猪瘟活疫苗能够明显提高育肥猪抗体阻断率和降低离散度,并且有助于育肥猪的健康生长。  相似文献   

3.
猪瘟免疫程序及其免疫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不同日龄的猪用不同剂量猪瘟兔化弱毒疫苗进行免疫 ,通过正向间接血凝试验进行猪瘟抗体监测。结果表明 ,用 1头份猪瘟弱毒疫苗在配种前 1 5d免疫母猪可保证其仔猪体内母源抗体较高 ;对仔猪首免用 1头份猪瘟疫苗进行超前免疫、在 60日龄用 2头份的猪瘟疫苗进行二免的免疫效果最好 ;阉割等应激反应可降低仔猪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4.
用猪瘟免化弱毒疫苗以不同的免疫程序对仔猪采取免疫保护期仔猪血液分离血清,用常规微量间接血凝试验(MIA),对免疫效果进行监测。结果表明:制定合理有效的免疫程序,按计划免疫、其免疫效果优于春秋两季突击防疫、春季防疫并常年补针和随意适时免疫。疫区制定科学免疫程序,可有效提高仔猪猪瘟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猪附红细胞体对仔猪猪瘟免疫效果的影响,本试验利用猪瘟抗体检测ELISA试剂盒,对已注射猪瘟疫苗的69头感染猪附红细胞体的仔猪和31头无猪附红细胞体感染的健康仔猪进行了猪瘟抗体检测.结果表明,感染猪附红细胞体仔猪的猪瘟抗体水平低下,其猪瘟疫苗整体免疫合格率(49.2%)明显低于健康仔猪(93.5%),且显性感染仔猪的免疫合格率(41.6%)明显低于隐性感染仔猪(53.5%)、说明,猪附红细胞体严重干扰了猪瘟疫苗的免疫效果,且干扰程度随着猪附红细胞体感染程度的加深而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养猪》2018,(6)
为研究抗原量与母源抗体等因素对猪瘟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分别开展不同剂量猪瘟疫苗免疫试验与不同母源抗体水平免疫试验,结合生产实际案例,分析不同因素对猪瘟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分别以每头7 500 RID、15 000 RID、30 000 RID剂量的猪瘟细胞苗免疫阴性仔猪,免疫后35 d,各试验组猪瘟抗体阻断率均值分别为78.8%、82.8%、84.6%。以每头15 000 RID的剂量免疫,低母源抗体组(阻断率值40%~50%)一免后28 d抗体水平比无母源抗体组低,二免后28 d与无母源抗体组无差异;高母源抗体组(阻断率值60%以上)一免后14 d仍维持较高水平的母源抗体,二免后28 d抗体水平比无母源抗体组低。在高母源抗体的情况下,提高猪瘟疫苗的免疫剂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猪瘟疫苗的免疫效果。实际生产中,需要根据母源抗体水平调整猪瘟疫苗的免疫程序,以获得高水平的抗体保护,缩短仔猪抗体空窗期。  相似文献   

7.
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以不同的免疫程序对仔猪免疫,采取免疫保护期仔猪血液分离血清,用常规微量间接血凝试验(MIA),对免疫效果进行监测,结果表明:制定合理有效的免疫程序,按计划免疫,其免疫效果优于春秋两季突击防疫、春季防疫并常年补针和随意适时免疫。疫区制定科学免疫程序,可有效提高仔猪猪瘟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8.
对妊娠期母猪进行猪瘟疫苗免疫,观察其抗体变化情况;采用5种商品猪瘟疫苗免疫仔猪,检测其在一免和二免情况下的抗体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仔猪猪瘟母源抗体与母猪的抗体水平正相关,妊娠母猪在妊娠期60-80 d免疫无显著差异,不同来源疫苗的免疫效果相似,二次免疫效果优于一次免疫.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猪群进行免疫抗体跟踪监测和实地调查等途径,对国家统一发放的猪瘟脾淋疫苗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灭活疫苗(NVDC-JXA1株)免疫效果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表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灭活疫苗(NVDC-JXA1株)不宜用于未满月和刚断奶的仔猪,免疫试验发病率达68.3%、死亡率达31.7%;肥育猪免疫后21天检测,抗体水平平均提升约0.4,而且较弱毒疫苗抗体水平高约0.25,至出栏抗体水平仍在保护线(04)以上。猪瘟脾淋疫苗免疫仔猪无明显不良反应,在检测仔猪母源抗体后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免疫后检测,抗体水平明显上升,至出栏抗体水平仍在保护线(1:16)以上。  相似文献   

10.
多年来,新疆乌鲁木齐垦区猪瘟免疫程序较为混乱,各场免疫效果亦不同。为探讨一种适合本地区的猪瘟免疫程序,有效预防猪瘟,进行本试验。本试验对仔猪猪瘟母源抗体进行跟踪监测,对不同日龄仔猪免疫猪瘟疫苗,然后采集血样,检测猪瘟抗体效价。根据效价不断校正,最终确定为科学合理的猪瘟免疫程序,其免疫程序是:猪瘟的超前免疫,剂量1头份;根据抗体效价下降情况,35日龄进行二免,剂量4头份。仔猪常规免疫:一免30日龄,剂量2头份;二免50日龄,剂量4头份。生产母猪免疫:配种前(后)15d进行免疫,剂量4头份。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不同来源、不同剂量和不同生产工艺的猪瘟疫苗免疫仔猪后抗体效价之间的区别,本研究采用正向间接血凝试验(IHA)对某规模化猪场进行猪瘟疫苗免疫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相同剂量的猪瘟疫苗免疫仔猪抗体效价差别不明显;猪瘟细胞苗和猪瘟脾淋苗相同免疫剂量比对效果不显著;仔猪抗体水平和免疫剂量呈正相关,增加免疫剂量可以很好的提高免疫效果;猪瘟母源抗体效价随着仔猪日龄的增长而呈逐渐下降的趋势;23日龄仔猪母源抗体效价合格率达到100%,抗体效价均值8.9log2,29日龄合格率为80%,抗体效价均值6.9log2,所以考虑群体免疫合格率和抗体效价均值,仔猪猪瘟疫苗应该在29日龄左右进行首免。  相似文献   

12.
通过阻断ELISA试验研究母源抗体与超前免疫对仔猪猪瘟抗体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猪瘟抗体阻断率在70%以上的母猪其母源抗体对所产仔猪的保护时间可以持续到4周龄以上;猪瘟抗体阻断率在70%以下的母猪其母源抗体对所产仔猪保护不够,需进行猪瘟超前免疫;在0~20日龄左右,非超免组猪瘟抗体水平略高于超免组;20~60日龄之间,...  相似文献   

13.
针对猪瘟疫苗在仔猪免疫日龄界定问题上的模糊认识,我们对新生仔猪猪瘟母源抗体持续时间和对免疫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实验检测。通过对20日龄、30日龄、40日龄的仔猪母源抗体检测,掌握其消退规律,并对相应日龄不同母源抗体水平的仔猪进行猪瘟疫苗免疫接种(正常剂量),接种后在14d和28d分别检测抗体效价,从而分析出仔猪初免日龄的最佳时间和免疫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为调查规模猪场猪瘟的免疫效果,选取北京市3个规模猪场,每场随机抽取10头仔猪分别在25、60日龄和90日龄采血分离血清,检测猪瘟抗体.A、B、C3个猪场的母源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00%,50%,0%;2次免疫后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0%,90%,90%.由于猪场A猪瘟免疫失败,对其免疫程序进行了优化,将首免时间推迟至50日龄.优化免疫程序后2次免疫后抗体阳性率达到70%.结果表明,母源抗体阳性率直接影响猪瘟疫苗对仔猪的免疫效果,仔猪母源抗体降至50%左右进行猪瘟免疫可取得比较理想的结果.本研究为规模猪场结合仔猪母源抗体水平制定合理猪瘟免疫方案提供了较好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用1 200 RID、6 000 RID和24 000 RID 3种不同剂量的猪瘟活疫苗单次免疫9头30日龄的断奶仔猪,检测试验猪的抗体消长和疫苗毒核酸在猪体内的存留时间,并用6头猪进行攻毒保护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免疫剂量的试验猪其抗体水平的动态变化没有显著差异,免疫后21 d试验猪的猪瘟抗体均成阳性,63 d后至578 d猪瘟抗体阻断率仍然高于85%,应用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猪瘟疫苗毒核酸在猪血液和扁桃体中的检出时间分别达28 d和42 d;免疫后370 d进行猪瘟强毒攻击后,免疫猪没有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存活且不带毒.本研究证实,没有其他疫病和母源抗体的仔猪单次接种合理剂量的猪瘟活疫苗就能产生坚强的保护力,提出加强种猪场各种病原监测,淘汰病原阳性种猪,净化种猪群对提高猪瘟疫苗免疫效果,最终控制猪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目前,在管理水平和生物安全防范措施较好的规模化养殖场仍有持续型感染和非典型猪瘟的发生,这可能与疫苗质量差和免疫程序不合适相关。本研究在某大型养殖集团的三个猪场进行了猪瘟免疫与抗体监测试验。结果表明,在仔猪30日龄首次免疫和60日龄加强免疫两次免疫后,在猪90日龄时,两个猪场的猪瘟抗体阳性率都在90%以上,平均抗体阻断率在70%以上,并且抗体阳性率和阻断率持续到猪150日龄时仍维持较高水平。说明本研究的免疫程序用在这两个猪场是合适的。第三个猪场的抗体阳性率与抗体水平远低于前两个猪场,这可能与猪的健康状况和潜在的免疫干扰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7.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添加水平的抗菌肽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腹泻率和猪瘟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90头断奶仔猪随机分成未添加组、添加Ⅰ组、添加Ⅱ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0.05%、0.10%抗菌肽,试验期30 d。结果显示,与未添加组相比,添加Ⅰ组、添加Ⅱ组的断奶仔猪末重、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猪瘟抗体阻断率以及血清免疫球蛋白A (IgA)、免疫球蛋白G (IgG)、白细胞介素-2 (IL-2)的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料重比、腹泻率均显著降低(P<0.05)。与添加Ⅰ组相比,添加Ⅱ组断奶仔猪的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猪瘟抗体阻断率及血清IgG、IL-2的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腹泻率显著降低(P<0.05)。研究表明,在日粮中添加抗菌肽可使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腹泻率及猪瘟疫苗免疫效果得到改善,添加剂量为0.10%时改善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18.
在非洲猪瘟全国流行的情况下,经典猪瘟的免疫尤为重要。不同公司生产的猪瘟疫苗的免疫效果及免疫副反应不同,为选择优质疫苗,选择两个不同厂家猪瘟传代细胞疫苗,开展断奶猪两次免疫并收集数据,进行免疫效果及免疫副反应的评价。从副反应统计及疫苗效果跟踪可知,B公司猪瘟产品效果明显好于A公司产品。之后将B公司猪瘟疫苗产品应用在规模猪场进行临床效果跟踪,结果表明猪瘟抗体水平明显提升,且临床仔猪猪瘟抗体较高,可为猪瘟疫苗评价及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应用美国IDEXX公司的猪瘟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对某规模猪场的36头断奶母猪在猪瘟疫苗免疫前、免疫后30 d及部分抗体不合格猪加强免疫后30 d的血清样品进行猪瘟抗体的跟踪监测,以对生产母猪的抗体水平和免疫状态进行分析和评估。结果显示,91.7%的断奶母猪在疫苗免疫后抗体水平会有一定幅度的上升,且阻断率低于45%的母猪免疫后增幅较大,阻断率高于70%的母猪免疫后增幅不明显。随后对免疫后抗体仍为阴性的母猪进行猪瘟疫苗的加强免疫,并在加强免疫后30 d进行采血检测,结果表明,对该部分母猪即使进行猪瘟疫苗的加强免疫,抗体水平仍未能上升。由于在猪场实际生产中检测抗体比检测病毒容易,所以可以只进行抗体检测,淘汰无抗体反应或抗体水平异常低下的种猪,对于种猪群的净化、提高种猪群抗体水平的整齐度和规避仔猪发生免疫失败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多年来,新疆乌鲁木齐垦区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猪瘟免疫程序,免疫程序较为混乱,免疫效果亦不同。为探讨一种适合本地区的猪瘟免疫程序,有效预防猪瘟,而进行本试验。本试验是对仔猪猪瘟母源抗体的跟踪监测结果,对不同日龄仔猪免疫猪瘟疫苗,然后采集血样,检测猪瘟抗体效价。根据效价不断校正、最终确定为科学合理的猪瘟免疫程序,其免疫程序是:猪瘟的超前免疫,剂量1头份,根据抗体效价下降情况,35日龄进行二免,剂量4头份;仔猪常规免疫:一免30日龄、剂量2头份;二免50日龄、剂量4头份;生产母猪免疫:配种前(后)15d进行免疫,剂量4头份。应用此免疫程序的同时,严格遵守环境卫生消毒制度,再未发生猪瘟,抵御了猪瘟野毒的侵袋,提高了猪瘟防治水平,促进垦区生猪养殖向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