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泡桐为我国著名速生优质丰产的重要树种。本文仅就几种雄性不育的泡桐作一初步的细胞形态学方面的探讨,以供科研、生产单位参考。一、材料与方法不育材料为楸叶泡桐(Paulownia catalpifolia)、山明泡桐(为兰考泡桐 P.elongata 的一种类型)及宜昌兰考泡桐(暂称,在宜昌发现的兰考泡桐另一种类型)。能育材料为白花泡桐(P.fortunei)、毛泡桐(P.tomentosa)、兰考泡桐(P.elongata)。1976—1978年初,在  相似文献   

2.
泡桐杂种优势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73年开始,我们遵照毛主席关于推广优良品种的指示,充分利用我国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泡桐种类资源,根据“以选为主,选、引、育相结合”的方针,在开展群众性的泡桐选优和引种的基础上,先后在郑州、禹县、鄢陵、临颖、鲁山、长葛、襄县、郾城、嵩县、封丘等地进行了泡桐开花习性的观察,人工杂交和杂种苗的培育工作,初步显示出泡桐的杂种优势现象。供试泡桐属树种包括兰考泡桐(Paulownia elongata)、楸叶泡桐(P.catalpifolia)、毛泡桐(P.tomentosa)、光泡桐(P.tomentosa var.tsinlingensis)、山明泡桐(学名待定)以及兰考泡桐的白花变种等。1974-1976年春,我们分别到四川、湖北、湖南、广东、福建、浙江、江西、江苏、上海等省、市,采集了白花泡桐(P.fortunei)、川泡桐(P.fargesii)、台湾泡  相似文献   

3.
从1973年开始,先后在郑州、禹县、鄢陵、临颖、鲁山等地进行了泡桐开花习性的观察、人工杂交和杂种苗的培育工作,初步显示出泡桐的杂种优势现象。供验泡桐属树种包括兰考泡桐(Paulownia elongata)、楸叶泡桐(P. Catalpifolia)、毛泡桐(P. tomenrosa)、光泡桐(P. tomentosa var. tsinlingensis)以及兰考泡桐的白花变种等。1974—1976年春,我们分别到四川、湖北、湖南、广东、福建、浙  相似文献   

4.
泡桐叶片蛋白质多态性及其聚类分析(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白花泡桐(Paulownia fargesii)、白花兰考泡桐(P.elongata f. alba)、毛泡 桐(P. tomentosa)、川泡桐(P. fargesii)、山明泡桐(P. lamprophylla)、成都泡桐 (P. albiphloea var chengtuensis)、鄂川泡桐(P. albiphloea)、南方泡桐(P. austra lis)、白花泡桐(P. fortunei)、兰考泡桐(P. elongata)叶片蛋白质单向电泳和双向 电泳结果,可将它们聚类分为白花泡桐组(白花泡桐和白花兰考泡桐)、南方泡桐组(南方 泡桐和成都泡桐)和毛泡桐组(毛泡桐、川泡桐、鄂川泡桐、山明泡桐和兰考泡桐)。该结 果为泡桐属植物的分类提供了参考依据,也为泡桐属植物种确立、杂种鉴定和新品种培育奠 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泡桐良种选育从70年代初开始,经过多年的努力,取得了显著成绩,选育出了一批泡桐优良无性系,使我国的泡桐育种研究和泡桐生产良种化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本文概述我国泡桐育种成就,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今后泡桐良种选育发展方向的意见。1 我国泡桐良种选育的成就我国泡桐良种选育研究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而:(1)选育出一批泡桐优良无性系。根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进一步探索林粮之间相互关系,我所曾进行一些试验研究,现将初步结果整理如下: 一、试验内容 (一)不同泡桐株行距中,间作单一农作物试验。 1.泡桐单位面积生产率。 2.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 (二)同一泡桐株行距中,间作单一农作物试验。 1.泡桐单位面积生产率。 2.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 (三)同一泡桐株行距中,间作多种农作物试  相似文献   

7.
不同种泡桐叶片愈伤组织诱导及其植株再生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在确定 5种泡桐叶片诱导愈伤组织基本培养基为MS的基础上 ,筛选出了毛泡桐 (Paulowniatomen tosa)、南方泡桐 (Paulowniaaustralis)、白花泡桐 (Paulowniafortunei)、兰考泡桐 (Paulowniaelongata)和豫杂一号泡桐 (P .tomentosa×P .fortunei)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的最适培养基 (分别为MS 0 .5NAA 4BA、MS 0 .3NAA 2BA、MS 0 .5NAA 4BA、MS 0 .3NAA 6BA和MS 0 .3NAA 8BA) ,然后 ,从 18个不同浓度NAA和BA组合的MS培养基中 ,找出了它们叶片愈伤组织诱导芽分化最适培养基 (分别为MS 0 .3NAA 12BA、MS 0 .3NAA 12BA、MS 0 .5NAA 12BA、MS 0 .5NAA 12BA和MS 0 .7NAA 12BA) ,最后 ,找出了 5种泡桐芽诱导根的最适培养基 (分别为 1 2MS 0 .1NAA、1 2MS 0 .1NAA、1 2MS、1 2MS 0 .3NAA和 1 2MS 0 .5NAA)。这些结果为开展泡桐基因工程研究和利用不同种泡桐叶片原生质体融合培育泡桐新品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我场栽植了两种泡桐。一种是兰考泡桐(Paulownia elongata s.y.Hu),一种是白花泡桐(Paulownia fortunei[seem]Hemsl)。白花泡桐引自山东省林科所,一九七五年定植,一九七六年平茬。兰考泡桐引自沂南孙祖苗圃,一九七六年栽植,一九七七平茬。平茬后,“白花”与“兰考”分别与一九七七年和一九七八年发生了丛枝病。  相似文献   

9.
泡桐是一种材质好、用途广的速生树种,在林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研究泡桐养分利用效率对营林实践具有重要意义。以湖南省邵阳、攸县、湘阴、茶陵、浏阳的泡桐林为研究对象,分析泡桐林生长及土壤主要的物理、营养、生理特征,运用主成分分析、数据包络模型和结构方程等方法对泡桐养分利用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发现:1)泡桐林土壤的容重(BD)、pH值、速效钾(AK)、有机质(SOM)、阳离子交换量(CEC)以及脱氢酶(DH)是泡桐林的土壤关键要素;2)泡桐林地条件对养分利用效率影响显著,研究区泡桐人工林的养分利用效率较高(均值0.88),有近一半的地块达到最有效,其中,湘阴县的土壤养分利用效率最优,其次为茶陵、邵阳、攸县、浏阳;3)泡桐间作类型影响泡桐养分利用效率,泡桐与油菜、油茶间作或纯林种植能够提高其养分利用效率,但与杉木、橘树间作不能促进泡桐对土壤养分的有效利用;4)对泡桐养分利用效率影响最大的因素是速效钾、权重为0.71,其次为有机质(0.55)、土壤容重(0.50)、脱氢酶(0.29)、阳离子交换量(0.06)、土壤pH值(-0.36),土壤肥力状况对生物量影响明显,其相关系数为0.76。  相似文献   

10.
在生产实践的基础上,介绍了泡桐(Paulownia)林下套种玉竹[Polygonatum odoratum(Mill.) Druce]的可行性,总结了红壤丘陵区泡桐林下玉竹种植的关键技术,以期为泡桐林下种植中药材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根据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密码子使用偏爱性,对米黑根毛霉脂肪酶(RML)成熟肽基因进行全面密码子优化,以提高RML基因在酵母细胞中表达的水平,并对重组脂肪酶的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运用重叠延伸PCR合成优化后的RML成熟肽基因,并进一步构建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 PIC9K-RML,通过电击法转化毕赤酵母GS115菌株,经G418抗性和PCR筛选获得高拷贝转化重组子。重组酵母菌用0.5%甲醇诱导异源基因表达,在28℃摇瓶培养168 h后酶活力达到122 U/m L,较未优化的原始菌株的表达酶活提高了10倍。重组脂肪酶最适温度为45℃,最适p H值为7,甲醇体积分数为40%以下时重组RML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以水稻品种日本晴DNA为模板,用PCR的方法从水稻胚特异性表达基因OsESG上游序列扩增出特异性条带,克隆出种子胚特异性启动子,长度为1.1kb,且已知的功能部位序列没有发生改变。用它构建了带动报告基因GUS表达的双元载体,并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水稻得到了转基因植株。对GUS基因的表达检测表明,由该启动子序列引导的GUS基因仅在胚中特异性表达,而其它组织中都未表达,证实该启动子具有胚特异性表达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以插入Taq DNA聚合酶基因的pET-24a表达质粒转化E.coli菌株,表达Taq DNA聚合酶,用反复冻融的方法裂解菌体.表达产物为可溶性蛋白,采用Duo-Flow系统(Bio-Rad)及S柱,Tris缓冲液pH为7.5.以0-1 mol/L盐梯度洗脱方式,收集洗脱峰.透析去盐可得到高纯度的产品.经PCR反应与商品Taq酶的一个活性单位相比较,重组的Taq酶活性有1个单位.用该方法可以从1 L培养液中分离得到5.51 mg产品.  相似文献   

14.
PtLFY, a LEAFY (LFY) gene, was cloned from Populus tomentosa (LM50) by PCR. Sequencing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PtLFY was 2629 bp long, composed of three exons and two introns and encoded 378 amino acids. The splice donor sites and the splice acceptor sites were in identical positions to the LFY and its homologues. The amino acid sequence inferred was 68%-99% homologous to those of LFY and its homologues by blast analysis in GenBank. The Southern blot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re was a single copy of the PtLFY gene in genomic DNA of male and female P. tomentosa (LM50 and 5082). The pBI121-Ptalfy (reverse)-intron-Ptlfy-GUS-nos was constructed using RNA interference (RNAi) technique and verified by PCR and digestion identification and transformed into tobacco. Some transgenic tobacco plants were obtained by PCR and PCR-Southern identification. The growth was generally repressed in transgenic tobacco plants compared with wild-type ones and some phenotypic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相似文献   

15.
以杨树优良新品种欧美杨107(Populus×euramericanacl."74/76")为试材,通过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tumefaciens)介导法,将Bt毒蛋白基因导入107杨的叶片及茎段外植体,经潮霉素抗性筛选,获得了转基因再生植株。提取转基因植株的总DNA,经PCR扩增,部分植株呈阳性反应,证明目的基因已经整合到杨树基因组中。以转基因杨树叶片饲喂天幕毛虫幼虫的杀虫试验结果表明,转基因杨树表现出一定的杀虫活性。  相似文献   

16.
苏云金杆菌杀虫晶体蛋白基因转化美洲黑杨的研究   总被引:46,自引:3,他引:46  
陈颖  田颖川 《林业科学》1995,31(2):97-103
本研究首先建立了美洲黑杨叶片外植体的再生系统,并利用Horsch等人1985年发明的叶盘法,将分别带有嵌合基因NPTII和1.8kb或2.1kb Bt.基因的土壤杆菌LBA4404与美洲黑杨叶片共培养。采用30mg/l和50mg/l两种浓度的卡那霉素筛选转子,约28天左右的时间,有不定芽从外植体切口处形成。两种卡那霉素浓度下共形成275个伸长芽,存活了187株。这187株分别进入卡那霉素30mg/  相似文献   

17.
18.
麻疯树新基因JcPIP的分子克隆与功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大戟科耐旱植物麻疯树cDNA中克隆得到了一个麻疯树质膜内膜蛋白(PIP)新基因(JcPIP).其cRNA在非洲爪蟾卵母细胞(Xenopus oocytes)中异源表达后发现细胞膨胀率扩大了10倍.聚类分析表明,麻疯树PIP蛋白与蓖麻、葡萄和菠菜PIP蛋白在进化上有最近的亲缘关系.半定量RT-PCR研究表明该基因在植株的整个生长发育期都有表达.但干旱胁迫下JcPIP基因表达量没有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