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更好地利用水资源和土地资源,提高经济效益,水稻种养生态系统将精细农业、生态农业、低耗高效农业融于一体,并且有效改善生态系统内外的环境条件,生产出绿色无公害的农副产品。在冀东稻区发展"稻-黄颡鱼"综合生态种养的农业模式,可以挖掘稻田生产潜力,使水土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优化种植业和养殖业,提高农民收入,引导生态农业发展,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社会、经济及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2.
<正>在稻-鳅种养系统中耦合黄鳝养殖,是一种新型的稻渔生态种养模式。黄鳝是肉食性鱼,能吃掉稻田中部分有害昆虫,起到生物防治虫害的作用;黄鳝和泥鳅在稻田寻食、爬行,除去稻田的一部分杂草,减少了中耕除草和农药用量;黄鳝和泥鳅的残饵、粪便又为水稻生长提供了优质的有机肥料;稻、鳅、鳝生态种养模式运用有机物多层次利用技术和物种互惠共生技术,可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本文通过对水稻单作模式和稻、鳅、鳝综合种养模式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3.
正"稻-虾"生态循环种养,是指基于现代生态学原理,通过简单的稻田工程改造,在单一种稻的基础上,引进小龙虾养殖,使水稻种植与小龙虾养殖构成一个完整的立体生态系统,提高稻田综合利用率,增加综合种养经济效益。稻田养殖小龙虾模式,  相似文献   

4.
2018—2020年,苏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在常熟市支塘镇蒋巷村开展了"稻-鳝"生态综合种养模式试验,探索适宜苏州地区的稻渔综合种养课题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效,现将试验过程和技术要点总结如下。1种养条件准备1.1稻田准备1.1.1开挖水沟试验田块位于常熟市支塘镇蒋巷生态园综合种养试验基地,基地面积共50.05×667 m2,设有5块稻-鳝综合种养区.  相似文献   

5.
吴宗纯 《中国水产》2017,(2):113-115
正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云南省曲靖市陆良人民创造性的探索了一条秧藕鱼塘生态种养模式,从时间上的互补性,种养的互利性,种养品种的选择性,进一步优化秧藕鱼生态种养模式,获得较好的生态经济效益。现将秧藕鱼塘生态种养模式技术进行总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云南省曲靖市陆良人民创造性的探索了一条秧藕鱼塘生态种养模式,从时间上的互补性,种养的互利性,种养品种的选择性,进一步优化秧藕鱼生态种养模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水稻和泥鳅生态种养配套生产技术,确保粮食生产安全,提高稻米的品质、泥鳅的成活率以及稻田的种养产量和经济效益,采用架设"天网"和铺设"地膜"的模式,在面积为85亩(15亩=1 hm2,下同)的种养基地进行水稻和泥鳅的生态种养试验。试验结果,经5~6个月的种养,平均亩产泥鳅408 kg,亩均产值3.67万元;平均亩产稻谷375 kg,加上出售秸秆的收入,亩均产值2906元。扣除种养成本,亩均利润近2万元。结果表明,稻鳅生态种养模式可确保粮食质量安全,提高稻米品质、泥鳅的饲养成活率以及稻田的种养产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正"稻-鸭-鱼"生态种养模式是在传统的"稻-鸭"的基础上增加水产品的养殖,通过施用有机肥培肥稻田,为水稻生长提供养分,部分增投饵料满足鸭、鱼生长所需,鸭和鱼能控制水稻无效分蘖,帮助去除田间杂草和稻脚秧叶,改善田间通风透气条件,捕食田间害虫,形成水稻与鸭子的互利互生,既能合理利用田地,增加鸭、鱼的产出,提高稻米的品质,又能有效改善耕地质量,是集种植、养殖于一体的新型生态种养模式,在减药节肥、生态环保、农业  相似文献   

8.
稻渔综合种养工作发展按照“发挥水资源优势,拓展渔业产业链,发展与生态两不误”的发展理念,围绕“提质增效、稳量增收、绿色发展、富裕农民”总目标,推动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升级,大力推进“稻+N”生态渔业发展模式。开展稻渔综合种养工作,需要明确工作内容构建稻渔养殖体系,结合各地区实际明确下达目标任务,指导各地区因地制宜抓好生态渔业产业发展布局,根据各地资源优势发展特有模式,因地制宜选择共作品种,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优化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助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保障稻渔综合种养工作完成目标,提质增效,带领农户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9.
通过多年探索总结出适宜淮北地域不同养殖条件的稻田"稻蟹共作"综合种养模式.该模式利用水养动物和水体中微生物进行有机结合形成多物种共存循环转化种养模式来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并确定适宜稻田种养的主要水产养殖经济种类的养殖模式和技术要点.推广应用综合种养模式,可以增加养殖户经济效益,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的产出,推进水产养殖业向节约、生态、高效、健康、安全的方向发展,全面地提升水产养殖业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无公害稻田泥鳅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田养殖泥鳅具有种苗来源广、易成规模、水稻和泥鳅互惠共生、社会经济效益显著等特点,是一种较好的生态种养模式,适合在水源丰富、稻田连片的地区开展。  相似文献   

11.
周元春 《科学养鱼》2023,(10):43-44
<正>稻蟹综合种养实质性就是生态农业,即同一环境(水体)动植物共生互补的生态循环农业,是在传统农业基础上根据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先进的科技成果和管理手段,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的现代农业。响水县黄圩镇茂成家庭农场,坚持不改变粮田性质,在同一块地里实施麦、稻、蟹共生互补,进行稻渔生态种养模式,取得一田“麦、稻、蟹”三丰收。现将2022年度稻、麦、蟹综合种养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鉴于水稻与红螯螯虾的生长周期基本重叠,我们在无锡市锡山区锡北镇一家养殖场开展了近3年的水稻—红螯螯虾综合种养试验,对该模式生态高效种养技术进行探索和研究。本研究在前期种养试验基础上开展水稻-红螯螯虾共作模式下不同虾苗放养模式对比试验,对相同虾苗放养规格、不同放养密度下的放养模式进行差异性分析,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稻-鳖综合种养是稻渔综合种养生产的常见模式,充分利用稻田空间,两者相互促进,达到一水多用、一田多收的效果。目前稻-鳖种养在全国各地均有开展,但具体的养殖模式不尽相同,为了进一步提升养殖效益,2022年笔者在肥西县进行了稻-鳖-鱼菜共生的综合种养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池塘养殖泥鳅和莲藕田种植成本增高,荷田+泥鳅生态种养模式成为大势所趋~([1])。莲藕田套养泥鳅,可以充分利用莲藕田的水生环境,改变莲藕田固有生产模式,在不影响莲藕产量的前提下,大幅增加泥鳅产量,提升莲藕及泥鳅品质~([2])。安乡县采用荷田+泥鳅生态种养模式,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1荷田+泥鳅生态种养模式关键技术1.1荷田选择荷田面积大小以1×667~5×667 m~2为宜,水源  相似文献   

15.
正2018年,苏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在常阴沙现代农业示范园开展了"稻-小龙虾"生态综合种养模式试验,探索适宜苏州地区的稻渔综合种养课题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效,现将试验过程和技术要点总结如下。1稻田准备1.1开挖环沟试验田块位于常阴沙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常红社区稻小龙虾综合种养试验基地,试验面积为  相似文献   

16.
正稻田生态共作是一种种养结合、稻渔共生、稻渔互补的生态农业种养模式。近年来,泰州市委市政府及各市区党委政府非常重视稻田生态种养工作,将其作为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业增收、实现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措施之一,真抓实干,加快推进。针对泰州稻田生态种养以"稻-蟹"为主、模式较单一的问题,2015年泰州农科所结合江苏省水产三新工程项目《稻田生态共作技术集成创新  相似文献   

17.
正稻蟹综合种养是天津地区主推的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占全市稻渔综合种养总面积的90%以上。近年来,为了缓解扣蟹苗种对本地区稻田综合种养的制约,同时增加经济效益和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率,天津市尝试了"稻田-扣蟹""稻田-成蟹"综合种养模式,通过稻田蟹池工程改造、水稻种植管理、成蟹养殖管理、蟹种培育管理等综合种养技术的应用,获得本地区稻蟹综合种养的基础养殖数据,为天津市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8.
正闽西北山区拥有像武夷山、大金湖等知名度较高的旅游景点,该地区旅游经济带动农产品价格,特色水产品如稻花鱼、溪鱼、田螺等产品消费大、价格高,同时闽西北丘陵山区拥有大量海拔较高的稻田和优良的生态环境,满足了稻田综合种养的基本要求。闽西北的武夷山市、松溪县、光泽县等地分别开展了稻鱼、稻鳖、稻蟹综合种养试验。笔者长期在武夷山地区开展稻田生态种养的构建、推广和宣传工作,实践显示稻渔生态综合种养模式为丘陵山区水产品稳产保供和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等方面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天津自2020年起连续3年开展了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建设,2022年天津市稻渔综合种养总面积达到54.58万亩,以稻蟹综合种养模式为主。近年来,由于河蟹“牛奶病”病害,导致引入的扣蟹质量和数量都无法保证,且单一的稻蟹综合种养模式无法支撑起天津地区稻渔产业的发展。本试验以天津市旺鑫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例,基于稻蟹综合种养模式,构建了稻-蟹-鱼、稻-蟹-虾两种多元化养殖模式,并通过种养产量和经济效益来探讨稻田多元化养殖模式的可行性。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本文通过构建“稻田+圆池”耦合式设施化稻渔综合种养,试验了设施化水产养殖和传统水稻种植相结合的稻渔耦合模式。通过对水稻和鱼的产量、成活率等的统计分析,揭示了种养耦合模式对综合经济效益的提升效果。同时,比较探讨了水稻种植和水产养殖的生产效益,通过对比两种模式的经济效益,为种养耦合模式的推广提供了经验总结和理论依据。通过监测养殖区圆池的溶氧、水温、p H以及稻田出水口的总氮、总磷含量,探讨了种养耦合模式对水体环境的改善效果及在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