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刘迪  沈海龙  张鹏 《种子》2012,31(6):54-57
随着蛋白质组学技术的日趋成熟,种子蛋白质组的研究正由定性向精确定量的方向发展。该文综述了种子蛋白质组的研究进展,主要介绍了种子保存,特别是种子脱水耐性的相关蛋白质的研究;种子发育过程中蛋白质组的变化;种子休眠和萌发的相关蛋白质组的变化;亚细胞差异蛋白质组以及环境因子对种子蛋白质组的影响,并展望了种子蛋白质组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绿豆发芽过程中营养成分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绿豆发芽过程中营养成分含量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脂肪和还原糖含量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而蛋白质、维生素A、维生素C和异黄酮含量在发芽后均较未发芽时增加。其中维生素A和维生素C的含量增加最多,维生素A含量在7d内增幅92.42%,维生素C含量则由0增加至9.66rag/100g,蛋白质含量增加也较多,由25.01g/100g增加至42.15g/100g,脂肪含量在7d内下降27.78%,还原糖含量在第1天时达到最大值0.82g/100g,以后又逐渐减少,发芽到第7天时降至0.48g/100g,异黄酮含量在第4天时达到最大值0.78g/100g,以后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3.
在本实验室前期构建的非亲和互作的SSH文库基础上,从叶锈菌侵染的小麦叶片中发现在接种后8 h表现高表达量的CDPK2-EST。CDPKs即钙离子依赖蛋白激酶,是植物细胞应对各种生物和非生物胁迫过程中承接Ca2+流变化的重要因素。为进一步研究CDPK2在小麦与叶锈菌互作过程中的表达特性,采用RT-PCR和Western-Blotting技术分别在mRNA水平和蛋白质水平对小麦受叶锈菌侵染后不同亲和性组合中CDPK2的表达谱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小麦CDPK2基因受叶锈菌侵染诱导,不亲和组合在接种后4 h无论在mRNA水平还是蛋白质水平该基因均表现上调表达,而转录水平的表达量在接种后16 h降至对照水平;而在蛋白水平其表达量在接种16 h达到最大,之后又恢复至对照水平。亲和组合中该基因在接种后8 h在mRNA水平略有表达,在蛋白水平其表达量在接种后8 h和16 h有上调表达但其表达量低于不亲和组合,之后又趋于对照水平。这一结果表明,小麦CDPK2基因参与了小麦与叶锈菌的互作过程,并在该过程中对提高小麦抗叶锈能力有一定作用。这一结果为深入探讨小麦CDPK2基因在小麦抵抗叶锈菌侵染中的作用及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食药用菌因其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被认为是重要的食物,但其分子机制还不是很清楚。为了促进食药用菌相关分子机制的研究,总结了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核酸、蛋白质以及核酸/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中的相关技术,分析了在食药用菌研究中的应用情况。目前食药用菌各类分子机制的研究还相对粗浅,相关的投入还相对不足,提出应加大投入、加强分子生物学技术在食药用菌研究中的应用,特别是像基因组编辑这样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化学-酶法提取小麦麸皮中的纤维素和膳食纤维素的生产工艺流程,并确立了采用乙醇脱脂、混合使用酸性蛋白酶与α-淀粉酶去除蛋白质和淀粉的工艺,该方法能有效除去小麦麸皮的脂蛋白和脂肪,为进一步深加工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水稻的精确定量栽培体现在两方面,首先是对水稻在生长状态中的各项指标进行精确定量,其次是对水稻栽培技术措施实现精确定量。第一种是将水稻的生长发育进程定量化,并记录水稻群体中的各项动态指标;第二种是对水稻的整个生长过程进行记录,从水稻育苗开始到壮苗、施肥、管水的精确管理。从水稻选种到后期技术培训已经有一套规范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CRISPR/Cas9系统可对植物的内源基因进行定点编辑,为获得基因缺失突变体提供了新的工具。HD-ZipⅢ家族成员REVOLUTA(REV)是植物发育过程中的关键转录因子。本研究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对拟南芥REV进行特异性定点编辑,构建REV基因编辑表达载体,并利用农杆菌介导的花序浸染法将其转入拟南芥。经潮霉素抗性平板筛选和PCR扩增及测序鉴定,获得7棵转基因株系。对转基因植株REV基因的测序结果显示,有3株均成功在靶点1处产生编辑,且其中1株在靶点2处也成功编辑。该基因编辑突变体的获得为后续深入研究REV基因在拟南芥形态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遗传材料。  相似文献   

8.
<正>CRISPR(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ers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as系统是源于细菌及古细菌中的一种后天免疫系统,它可利用靶位点特异性的RNA,指导Cas蛋白对靶位点序列进行修饰。CRISPR/Cas9技术具有靶向基因的位点选择多、可实现多基因编辑,与其他靶向编辑技术相比,还具有精确可靠、简单易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小麦籽粒的蛋白质组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蛋白质是生命运动过程中的代谢物质和结构物质.人类生命活动过程中,每公斤体重每天约需1克蛋白质。在这1克蛋白质中,71%是由粮食获得的植物蛋白,其中,38.4%的植  相似文献   

10.
辣椒育性恢复相关基因消减文库的质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对构建的辣椒育性恢复相关基因的消减cDNA文库进行质量分析.通过对文库构建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包括总RNA的提取,mRNA的分离纯化,RasⅠ酶切,接头连接,消减效率检测以及菌落PCR等,进行分析和评估,证明利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SSH)所构建的消减文库是准确可靠的,富集了大量与辣椒育性恢复相关的基因,为进一步精确筛选、克隆、分析辣椒育性恢复相关基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基因编辑动物是研究动物生产性状及基因功能的良好载体,目前关于各类基因编辑动物的研究广泛开展。然而,基因编辑动物繁殖性能方面是否与野生型个体具有明显差异则尚未见报道。本研究拟通过比较野生型绒山羊与MSTN、FGF5基因编辑绒山羊对同期发情处理的响应差异,确定其与野生型绒山羊同期发情效率的差异。以野生型和MSTN、FGF5基因编辑陕北白绒山羊为研究对象,在繁殖季节采用同种处理方式(CIDR + PG)对试验羊只进行处理,研究两类羊只在繁殖季节同期发情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野生型绒处理后同期发情率为100%,基因编辑绒山羊处理后同期发情率也为100%,两组无差异;比较MSTN和FGF5基因编辑的羊只在处理后同期发情效率的差异,发现两组无差异,与野生型绒山羊相比同样无差异。本研究结果证实了MSTN及FGF5基因编辑后不影响母羊的繁殖性能,为基因编辑动物的推广应用提供了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12.
李继洋  胡燕  姚瑞  代培红  刘晓东 《作物学报》2019,45(10):1522-1534
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体系已经在多种作物中被建立,其最大的优势在于能简单高效定向创制突变体。然而,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体系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没有编辑的情况,或者靶向编辑目的基因的同时也会引发不同程度的脱靶效应,这对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技术的运用带来不利影响。本研究基于前期在海岛棉体细胞中建立的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体系,通过对构建Cas9不同密码子优化方式、不同PAM位点个数和不同靶位点数量的编辑载体,来分析比较编辑效率和脱靶效应的差异。结果表明, 2种Cas9密码子不同优化方式的编辑载体产生的编辑效率和脱靶效应无显著差异;优化后的双PAM位点的编辑效率显著高于单PAM位点,且脱靶效率显著较低;大部分双靶序列编辑效率均高于单靶序列且脱靶效率较低。上述研究结果为今后优化CRISPR/Cas9介导的海岛棉基因组编辑体系奠定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高等植物线粒体内RNA编辑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易平  黄靖宇  刘义  朱英国 《作物学报》2004,30(7):735-738
RNA编辑普遍存在于高等植物线粒体中,是线粒体产生功能蛋白所必不可少的步骤。本文概述了高等植物线粒体RNA编辑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RNA编辑是高等植物线粒体基因转录后表达调控的一种重要方式。为探究ATP合酶F_0部分的4个亚基基因与植物雄性不育性的关系,本研究以3个烟草雄性不育系(MS中烟90、MS云烟85和MS K326)及其同型保持系为供试材料,比较分析atp6、atp9、orf25和orf B线粒体基因转录本的编辑位点。结果表明,orf25和orf B基因转录本在不育系和保持系中发生的编辑位点是一致的。atp6基因在不育系中未发生编辑,在保持系中共有6处发生了RNA编辑。与保持系相比,atp9基因在不育系中除8处共同的C→T编辑外,还缺少2个C→T的特异编辑位点,其中1个导致氨基酸类型的改变。推测不育胞质因缺少特异的线粒体基因转录本编辑而导致烟草的细胞质雄性不育。  相似文献   

15.
RNA编辑现象普遍存在于高等植物的线粒体中,是线粒体中产生功能蛋白所不可或缺的加工步骤。以甜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DY5-CMS及其保持系DY5-O为材料,通过PCR、RT-PCR以及PCR产物直接测序等方法,对甜菜线粒体atp6基因转录本的RNA编辑位点进行了研究,以期探寻其与细胞质雄性不育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atp6基因转录本的保守区域共有8个编辑位点,均发生在密码子的第一、二位点上,这些位点的编辑将导致氨基酸种类的变化,如第二个编辑位点上发生的由丝氨酸(疏水参数0.8)到亮氨酸(疏水参数3.8)的转变。通过分析可看出atp6基因RNA编辑有着改变蛋白质疏水性的作用,同时它能增加物种间的保守性。  相似文献   

16.
CRISPR是细菌或古生菌对入侵到体内的病毒,通过核酸特异性识别、Cas9蛋白酶切割产生的一种天然免疫系统。基于CRISPR/Cas9系统的基因组编辑技术,通过sgRNA介导和Cas9蛋白切割实现对靶基因的定点编辑。因其操作简便、编辑效率高、适用范围广的特点,迅速成为研究植物、动物、微生物基因功能的重要手段。同时,随着大量基因组信息和相应数据库的广泛建立,CRISPR/Cas9技术利用反向遗传学,配合生物信息技术,成为遗传改良、创新特异种质的一种极有效的新手段。本文主要对CRISPR/Cas系统的基本原理、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的作用机制,以及CRISPR/Cas9技术在粮油作物遗传改良、品种选育研究中取得的进展进行了综述,为遗传育种工作者利用该技术进行遗传改良和品种优化升级育提供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CRISPR/Cas9系统是一项简单、高效的基因定点编辑技术,在植物遗传改良及作物良种选育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研究主要介绍了CRISPR/Cas9的原理及构建方法,论述了近年来CRISPR/Cas9技术在植物基因功能及基因表达调控、植物基因组的定向编辑以及作物分子育种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分析了该基因编辑系统的主要影响因素及优化改进方式,探讨了该系统在应用中的问题及解决途径并对今后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为该技术在植物基因组定点编辑及作物遗传育种等领域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基因组编辑技术的迅猛发展,CRISPR/Cas9 系统已经成为农作物改良的最主要手段之一。为给中国未来可能出现的,商业化应用的基因编辑作物的监管工作提供参考,本文简要归纳了目前运用CRISPR/Cas9 技术培育农作物的现状,总结了基因编辑技术在作物改良中的典型成功事例,分析了各国政府对于基因编辑作物的监管态度,并指出中国科学家应在此次革命中迎头赶上。  相似文献   

19.
 RNA编辑是陆生植物叶绿体转录后基因表达调控的一种方式。已有研究表明植物黄化或白化可能与叶绿体RNA编辑有关。本实验采用PCR,RT-PCR及测序的方法,确定棉花芽黄突变体V1子叶与真叶的10个叶绿体蛋白编码基因中各有34个编辑位点,有6个位点存在编辑效率的差异。将这些编辑位点与柯字310比较发现,芽黄突变体多5个编辑位点。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34个编辑位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accD-109, clpP-187, ndhB-50, ndhB-196, ndhD-128, ndhD-225等13个位点会影响相应蛋白二级或三级结构,表明上述编辑位点的改变可能对其蛋白的正确组装及功能的发挥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