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正>为了鉴定安徽省栝楼、桔梗、木耳菜和小叶黄杨上的根结线虫种类,并比较不同RKN种群间形态差异,安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科研人员运用形态学和酯酶同工酶凝胶电泳特征条带分析方法,对4种寄主南方根结线虫进行了种类鉴定。形态学观察和酯酶同工酶凝胶电泳特征条带分析结果均表明:栝楼、桔梗和木耳菜上的RKN均为南方根结线  相似文献   

2.
根据植物寄生线虫形态学特征,采用根结线虫特异性引物PCR扩增检测方法,鉴定第十四师四十七团设施蔬菜根结线虫种类。结果表明,15个供试根结线虫群体雌虫会阴花纹的形态特征与南方根结线虫的形态一致;特异性引物扩增检测结果显示仅有南方根结线虫的特异性引物扩增出了特异性条带。据此判断四十七团设施蔬菜根结线虫群体均为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未发现与其它根结线虫复合侵染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陕西设施蔬菜根结线虫特异性分子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锋  杨苗苗  孙娟  洪波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31):136-140
为明确陕西设施蔬菜根结线虫的主要种类,利用已报道的花生根结线虫[Meloidogyne arenaria (Neal.) Chitwood]、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 (Kofold & White) Chitwood]、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hapla Chitwood)和爪哇根结线虫[Meloidogyne javanica (Treub)]的特异性引物,对陕西省20个县市区的24个样区的根结线虫进行PCR检测。样品中检测到了南方根结线虫、北方根结线虫、花生根结线虫和爪哇根结线虫,其中南方根结线虫为优势种群,大部分样区为单一种群为害,但个别样区存在2种种群。  相似文献   

4.
鲁西北保护地蔬菜根结线虫病发生危害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调查发现目前鲁西北区保护地蔬菜上发生为害的根结线虫有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北方根结线虫(M.hapla)、花生根结线虫(M.arenaria)和爪哇根结线虫(M.javani-ca),其中南方根结线虫占90%以上,引起多种蔬菜根结线虫病.相当感病或高度感病的蔬菜有黄瓜、茄子、番茄、西葫芦、西瓜、菜豆,在同一棚内连作高度感病蔬菜,株发病率可高达80%~100%,病根结指数大于40,造成减产30%~40%.采用阿维菌素乳油连续2年上、下茬4次施药,防治效果可达92.38%.  相似文献   

5.
根结线虫(Meloidogyne spp.)是一种世界性的植物病害。在前期研究中,通过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在线虫全基因组中预测了一些功能基因。本研究以预测到的线粒体ATP合成酶g亚基基因(Asg)序列设计特异引物克隆了南方根结线虫(M. incognita)的Asg基因(MiAsg),对其序列进行了特征分析后,利用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VIGS)技术,将其导入番茄植株,然后接种M. incognita,研究MiAsg基因与根结线虫病害的关系。结果表明,克隆到的MiAsg基因与预测到的MiAsg基因相似性高达100%。接种M. incognita 60 d后,MiAsg基因沉默的番茄植株根结数分别比空载体对照减少了59.6%,比清水对照降低了59.5%。结果表明,MiAsg基因沉默对根结线虫病害具有很好的防控效果,也说明MiAsg基因可能参与线虫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6.
在美国南部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 (Kofoid White) Chitwood,以下简称Mi]是大豆品种(Glycine max L.)的一种严重害虫。过去几十年间美国育成了许多具有Mi抗性和很高生产力的大豆品种。为了鉴定在连锁群O(LG—O)顶端附近的且赋予根结线虫抗性的主要数量性状位点(QIL),已使用了DNA标记。本研究的目的是确定在LG—O上遗传了根结线虫主要抗性QTL的优良根结线虫抗性品种的频率,  相似文献   

7.
南方根结线虫食道腺表达基因7E12影响植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是一种重要的植物寄生线虫,它的食道腺产生的分泌蛋白是对寄主造成危害的致病因子。鉴定这些编译分泌蛋白的基因的特性,是认知南方根结线虫对植物致病性或寄生性机理的关键所在。本研究通过使用烟草根部特异表达基因TobRB7的△0.3缺失的启动子,替换植物过表达载体pBI-121的 CMV(烟草花叶病毒) 35S 启动子,构建了南方根结线虫食道腺细胞表达的基因7E12的植物表达载体pBI-Trp-7E12和pBI-Trp。pBI-Trp在本研究中作为空白对照使用。利用农杆菌(Agrobacterium rhizogenes)侵染花粉管通道法把这两个载体转化了模式植物拟南芥。通过利用卡那霉素抗性培养基对已转化的拟南芥进行筛选,获得了T1代转基因植株。这为研究鉴定该基因的特性奠定了基础,以利于进一步研究南方根结线虫对植物的致病性机理。  相似文献   

8.
正在线虫与植物早期互作过程中,植物寄生线虫通过化学感受作用识别寄主植物的化学信号,揭示线虫感知寄主释放化学信号的分子机制有助于理解植物线虫识别寄主的行为特征,为进一步从线虫生活史的特殊阶段挖掘新的防治技术提供重要理论基础。近期,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农田有害生物控制学科组利用模拟土壤三维透明的Pluronic胶系统,开展了大豆孢囊线虫(SCN)和根结线虫(RKN)对植物根的趋化性研究。两种线虫对三种不同寄主特性的植物  相似文献   

9.
为了明确危害重庆市番茄的根结线虫种类,于2020年,在重庆市潼南区、璧山区、九龙坡区、巴南区、合川区、江津区等主要蔬菜基地利用5点取样法采集番茄根结线虫病根样品,分离根结线虫,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对其进行种类鉴定。结果表明,根结线虫雌成虫为白色柠檬形,雌虫会阴花纹接近圆形,线纹呈波浪形,没有明显的侧线,背弓高,呈梯形,顶部平滑,这些特征与报道的南方根结线虫形态特征相似;研究发现,根结线虫DNA只有用南方根结线虫特异性引物能扩增出目的片段,对该扩增出的目的片段的测序结果进行blastn比对,发现该片段与南方根结线虫的一段cDNA序列(Sequence ID:JK286281.1)一致性为93.75%。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本研究中危害重庆番茄的根结线虫种类为南方根结线虫。该研究结果对重庆番茄根结线虫病害防治以及抗根结线虫病育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南方根结线虫不同密度对番茄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南方根结线虫病(Meloidogyne incognita)是番茄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为明确土壤中南方根结线虫初始密度与番茄产量损失的关系,在温室条件下,通过盆栽试验,测试土壤中根结线虫不同初始密度对番茄不同生长期株高和生物量等方面的影响。结果显示,番茄植株的长势随接种密度的增加而减弱,即随着接种密度的增加,植株高度降低,叶片数和花穗数减少,鲜重与干重显著减轻,番茄的发病程度则逐渐加重。利用Seinhorst模型,分别以株高、鲜重、干重为指标确定了番茄对根结线虫的最低忍耐值T;综合本研究结果,确定番茄对根结线虫的最低忍耐值为4.4头/(mL·土),低于该密度线虫虽对番茄根部造成一定危害,但对植株地上部的生长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摘要:通过对淮北地区夏玉米田节肢动物群落系统调查显示该地区:夏玉米田的主要害虫为玉米蚜、玉米叶甲、朱砂叶螨,主要天敌为草间小黑蛛、异色瓢虫、八斑球腹蛛、中华草蛉、龟纹瓢虫、微小花蝽、青翅隐翅虫、华姬猎蝽等。灰色度系统分析表明:与玉米蚜关联度较高的是中华草蛉(0.9432),与朱砂叶螨的关联度高的是华姬猎蝽(0.9019),与玉米叶甲的关联度高的是草间小黑蛛(0.9448)。对害虫和天敌的优势种群进行生态位分析,结果显示:玉米叶甲的时间生态位宽度最高,为3.4066,时间分布较宽;朱砂叶螨的时间生态位宽度最低,为2.1081,在时间上分布较为集中;中华草蛉和玉米蚜生态位重叠度较高,表明它们发生时间比较吻合,同步性较高;中华草蛉和玉米蚜的生态位相似性比例最高,为0.9929,表明中华草蛉和玉米蚜对时间资源的利用基本一致。通过分析表明,淮北地区夏玉米田的捕食性节肢动物对这三种优势害虫有着较为稳定、持续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对加拿大披碱草、老芒麦、杂种F1、C_0Ⅰ、C_1Ⅰ、C_0Ⅱ和C_1Ⅱ7种材料进行了同工酶和RAPD的分析,旨在通过分子标记方法探讨供试材料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在不同的生育期,EST同工酶酶谱具有较高的多态性,酶谱差异较大,在分蘖期杂种的EST酶谱偏向母本加拿大披碱草,根据该生育时期的酶谱特征可以鉴定杂种后代的的真实性,其他生育时期,EST酶带偏向父本老芒麦,而且没有明显的差异.SOD酶谱的差异只是体现在表达量的多少上,并没有出现特异性的条带.RAPD分析表明,加拿大披碱草与老芒麦的遗传一致度为0.72,遗传距离为0.328 5,在7种材料中亲缘关系最远;杂种后代与母本加拿大披碱草的遗传距离较近,而与父本老芒麦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远;因此用RAPD分析材料的遗传关系更为合适.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安徽省不同生态区棉田马唐对草甘膦的抗药性水平,采用培养皿种子检测法、整株植株测定法和症状级别法测定池州市、安庆市、芜湖市、滁州市、蚌埠市、阜阳市等地共9个点马唐对草甘膦的抗药性水平。3种检测方法结果均表明:安徽安庆市大观区海口镇皖河农场马唐相对抗药性倍数最高,抗药性指数分别为3.23、3.52和4.91;培养皿种子检测法和整株植物测定法检测的结果基本一致,而使用症状级别法检测的马唐的相对抗药性倍数略高于其他2种方法。  相似文献   

14.
摘要:利用酶标仪动力学方法测定4个菜区黄曲条跳甲的总酯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分布频率,并与浸叶法测定的药剂敏感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利用酶标动力学方法能够快速测定黄曲条跳甲总酯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在不同活性区段的频率分布,通过分析总酯酶活性大于3.2⊿D(450nm)?min-1?insect-1、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小于0.016⊿D(405nm)?min-1?insect-1的个体数可以快速监测黄曲条跳甲田间种群的药剂敏感性水平高低。  相似文献   

15.
刘顺  黄国勤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21):125-130
安徽省全国重要的粮食主产省。本文依据1978~2010年安徽省粮食产量统计数据,应用波动理论和灰色关联度理论分析安徽省粮食产量波动规律,考察安徽省粮食产量波动的历史过程、数量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粮食产量波动表现为古典型波动;周期较短,长度比较规则;波动幅度总体呈现中度;扩张期略长于收缩期;在粮食产量波动性比较中可以将各周期划分为几个阶段;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得出,化肥是粮食增产的重要因素,应该加大力度研究,合理施肥;农作物受灾面积对粮食产量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6.
桔梗提取物的主要成分和抗氧化性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晓春 《中国农学通报》2017,33(31):139-144
为评价桔梗提取物中主要成分的含量和体外抗氧化性,通过回流提取法制备桔梗水提物和醇提物,水提醇沉法制备桔梗多糖;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桔梗皂苷D含量,亚硝酸钠-硝酸铝比色法检测总黄酮含量,硫酸-苯酚法检测多糖含量;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不同提取物清除羟基和DPPH自由基的能力。结果表明:安徽和吉林产地桔梗醇提物中总黄酮在生药中含量分别为1.35%和1.30%,均高于陕西桔梗1.08%,安徽和吉林产地桔梗醇提物对DPPH·和·OH的清除率均高于陕西桔梗醇提物;安徽、吉林和陕西桔梗多糖在生药中含量分别为0.45%、0.39%和0.35%。3个产地桔梗多糖对DPPH·和·OH的清除作用安徽最高,吉林次之,陕西最低。桔梗醇提物对DPPH·和·OH的清除作用均高于桔梗水提物和桔梗多糖对DPPH·和·OH的清除作用。试验认为,桔梗醇提物对于DPPH·和·OH均具有较好的清除作用,以期为开发相关的抗氧化性产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生防菌K-8对南方根结线虫的防治及其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明确生防菌株K-8对南方根结线虫的防效及其分类地位,采用亚甲基蓝染色法测定了生防菌株K-8的发酵液对南方根结线虫二龄幼虫存活的影响,考察了其对南方根结线虫的防效,对其鉴定采用生理生化法、表型培养观察法、脂肪酸分析并结合16S rDNA序列分析法。结果表明,击倒试验发现,生防菌株K-8发酵液对南方根结线虫二龄幼虫有一定的杀伤作用,其矫正死亡率为70.8%,与化学药剂200 g/L克线丹的69.4%将近。菌株K-8对南方根结线虫温室盆栽防治效果为47.8%,明显高于对照200 g/L克线丹的防效41.3%。菌株K-8的形态与生理生化特性与巨大芽孢杆菌很接近,根据SI值和差值,脂肪分析把其鉴定为Bacillus megaterium,由16S rDNA序列分析的系统发育树发现,菌株K-8的序列与Bacillus megaterium 构成一个分支,进化上的距离最近,由此可将其鉴定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综合三种鉴定方法,最后把菌株鉴定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  相似文献   

18.
牛支原体FJ-HJ分离株的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福建省患呼吸道疾病牛肺组织中分离到1株支原体,采用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特异性PCR检测和16S r RNA序列分析等进行鉴定,旨在明确该病病原。结果显示分离株菌落呈典型的油煎蛋状,中心有棕褐色突起,命名为FJ-HJ分离株。分离株不能水解精氨酸,不能发酵葡萄糖,不分解尿素,血细胞吸附试验和溶血试验呈阴性,胆固醇需要试验、美兰还原反应和氯化四氮唑还原反应均呈阳性;PCR反应扩增出牛支原体特异大小为1911 bp的目的片段;分离株16S r RNA基因序列与牛支原体标准株PG45的序列相似性为99.7%。研究结果表明:本次分离到的支原体为牛支原体,证实福建省存在牛支原体病的流行,为福建省牛支原体病的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