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生猪生产波动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蛛网理论为基础,运用对数C-D生产函数,选取1994—2011年统计年鉴数据,对中国畜牧业产值、农民人均纯收入、人均生猪出售量、玉米产量,进行了生猪生产波动影响的实证分析,并对生猪疫病和政府支持政策对生猪生产波动的影响进行理论性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得出生猪生产规模和生猪价格对生猪生产的影响系数为0.37和0.235,农民人均纯收入与玉米产量对生猪生产不具有长期稳定影响关系,其次,生猪疫病和政府支持政策的稳定性也是国内生猪生产波动的影响因素,最后提出稳定国内生猪生产波动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2.
为了使马铃薯产业的供求机制及其价格变动成为甘肃省农民增收、工业发展的重要信息导向源,运用“蛛网模型”对甘肃省1999-2008年期间马铃薯价格的变化作深入的分析。并通过“蛛网模型”价格信号反应,分析了甘肃省马铃薯市场“蛛网模型”变迁路径与诱导因素,从而“管中窥豹”式的观察马铃薯市场,以便采取措施,规避市场风险。  相似文献   

3.
抑制农产品价格过度波动的新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博 《种子》2005,24(2):57-59
农产品价格上涨是这一段时期以来宏观经济运行中最热门的话题.抑制农产品价格的过度波动,稳定农产品市场,成为人们关注的内容.本文尝试从一个新的角度--利用蛛网模型分析了农产品价格发散式波动的内在机制,继而预测了下一个经济周期农产品价格的走势.笔者依据上述的结论解释了为什么发展农产品期货市场和期货市场交易的内在原因,提出培养企业的期货交易意识、建立价格风险管理机制以及建立以粮站为基础的全国性的农产品交易公司是当前发展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交易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灰色系统理论在生猪价格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生猪价格波动明显,波动幅度越来越大,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鉴于生猪价格的特殊性,运用灰色系统理论,根据生猪价格的历史数据,建立基于弱化缓冲算子的GM(1,1)预测模型,并通过残差、级比偏差、关联度和后验差检测对模型的合理性和精度进行误差检验,最后应用模型预测了未来3年的生猪价格。结果表明:P0=97.33%>90%、ρ(avg)=4.6613%<10%、r=0.8441>0.6和P=0.7778。由此可见,灰色系统理论GM(1,1)适用于生猪价格预测具有较高的精度。预测2014、2015和2016年生猪价格分别为16.72、15.26和17.42元/kg,与2013年相比较,分别上涨为14.84%、4.81%和19.64%。预测结果显示,未来生猪价格将在波动中上涨。  相似文献   

5.
研究旨在应用实证方法分析非洲猪瘟疫情对生猪产业链上市公司证券市场价格造成的影响,进而得出疫情对生猪产业链上养殖、屠宰、加工、消费等环节利益相关者收益的影响。采用事件研究法,选取涉及生猪产业链上市公司,按主营业务统计为肉制品加工、养殖、饲料和兽药4种类型的32家相关上市公司,通过设计指标对生猪产业链上市公司股票异常收益率波动进行计算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非洲猪瘟疫情事件对生猪养殖行业的影响最大;对兽药行业的影响周期最长;肉制品加工行业的影响程度和周期仅次于兽药行业,对饲料行业的影响最小"。非洲猪瘟"事件对猪产业链上的饲料、养殖、肉制品加工、兽药类上市公司市场价值存在显著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生猪养殖规模经济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黑龙江省生猪养殖现状,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选取生猪养殖的投入产出指标,建立生猪规模经济效益模型。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结论:黑龙江省生猪养殖数量是影响规模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生猪养殖规模在100头以上时,会实现规模报酬递增。建议从合理规划、政策扶持、加强服务等方面提高黑龙江省生猪养殖规模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为准确把握水产品市场形势,监测产业发展动态,指导渔民有效生产,本研究以北京市场2007年6月至2016年12月大宗淡水鱼平均月度价格为研究对象,开展价格变动规律分析,并采用X12季节调整法和HP滤波法对价格波动特点和周期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大宗淡水鱼类价格呈现周期性波动上升趋势,受市场及生产等偶然因素影响,部分年度价格波动剧烈;年内市场价格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受节假日因素影响不明显;鲢鱼价格在大宗淡水鱼中一直处于低位,鳙鱼价格大多高于其他品种;大宗淡水鱼类的价格波动周期与生产周期密切相关,大致为10个月。基于上述结论,建议渔民逐步实现水产品的分散上市,降低生产方式对价格波动的影响,平稳有序开展渔业生产。  相似文献   

8.
为了确定北京市鸡蛋价格波动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采用指标分析、变异系数、季节调整模型以及HP滤波等方法,结合鸡蛋生产、商品代蛋雏鸡、饲料市场等鸡蛋相关行业市场情况,对北京市鸡蛋批发市场行情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2—2012年,北京市批发市场鸡蛋月度价格呈上升趋势,振幅呈阶段性放大特征,大致经历了三个完整的波动周期,每个周期持续时间为37个月,年度内鸡蛋价格呈“一峰一谷”型,高价区集中在7—12月;年度内上市量与鸡蛋价格呈反向关系。玉米、蛋鸡配合饲料以及商品代蛋雏鸡等主要养殖成本增加是鸡蛋价格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应加强监测预警、建立鸡蛋价格保险制度、发展鸡蛋期货,以稳定鸡蛋价格、减少生产经营损失。  相似文献   

9.
中国大规模生猪养殖的成本与主要国际竞争者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选取中国规模化生猪养殖的成本收益数据与丹麦、加拿大和巴西3个国家进行对比分析。通过比较2005—2010年生猪养殖成本的变化趋势以及成本构成情况,分析总结出中国规模化生猪养殖业在成本控制方面所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并且进一步从饲料成本、人工成本以及现代化管理投入3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相对其他国家而言,中国生猪养殖成本构成中饲料成本所占比例最高,存在着从业人员技术水平有限并且现代化管理投入较少的问题。结合各国生猪养殖业发展经验,从而提出大力培养专业人才,加大科技投入以及促进生猪养殖业规模化和一体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科学种养》2010,(5):60-61
生猪供应平稳 规模养殖提高5% 2009年生猪的存栏量在4.4亿头到4.7亿头之间波动,能繁母猪存栏量占生猪存栏量的比例始终略高于10%。2010年第一季度生猪出栏量会较高,之后会有所减少,在生猪疫情不发生较大变化的情况下,2010年生猪的供给量会比较平稳、略有增加,预计增幅在4%左右,全年猪肉产量将超过5000万吨。  相似文献   

11.
中国豆粕市场的价格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豆粕价格波动现状及对饲料行业和畜牧业的不利影响,构造了n个博弈方的伯特兰德(Bertrand)价格博弈模型,通过求解方程组得出以下结论:异质产品的Bertrand博弈只有一个均衡。对2人情形,得出了均衡对称条件下的市场价格。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大豆价格波动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孙丽娟 《中国农学通报》2013,29(17):217-221
本文以黑龙江为例研究大豆价格波动影响因素,从供给、需求、国家政策、国际市场的影响、市场流通的角度分别进行定性分析,在从中选取几个主要影响因素,收集相应的数据,建立了黑龙江省大豆价格波动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模型,用SPSS软件对所从统计年鉴和官方统计资料中收集的数据进行处理,确定这些影响因素对大豆价格波动的影响程度,最后根据模型处理的结果提出我省应对黑龙江省大豆价格变动可以采取的相应政策建议,以便大豆主产区的黑龙江省大豆产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生猪的规模化养殖与环境保护:困境及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猪的规模化养殖是中国目前生猪养殖的主要方式及未来趋势,规模化养殖会带来生猪产量的 提高和成本的下降,也会造成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笔者借鉴美国生猪规模化养殖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提出生猪产业发展过程中应该注意的环境问题,指出生猪养殖过程中的粪便的循环利用和生物修复技 术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同时提出应该将治污成内部化,实现生猪养殖的合理规模。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猪肉市场行情变动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戈雪松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23):310-316
本文通过对2002-2011年北京市八大批发市场猪肉市场行情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批发市场猪肉年度价格呈逐步上升趋势,大致以3.5年为一个波动周期;在年度内猪肉价格走势呈“一谷一峰”型;年度内上市量与价格基本呈反向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中国马铃薯贸易与营销策略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马铃薯贸易和营销对促进马铃薯消费、发展马铃薯产业具有重要的作用。从贸易和销售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在新常态和新形势下中国马铃薯产业发展的特点,提出了促进马铃薯产业健康发展的贸易策略和营销策略。研究结论表明:(1)中国是马铃薯生产和消费大国,贸易小国,出口以鲜薯为主。(2)中国马铃薯生产价格底线约为0.82元/kg。(3)马铃薯市场价格波动频繁,价格季节波动明显。(4)马铃薯营销方式传统,营养价值认识不足,消费形式单一,制约国内马铃薯消费。(5)营造良好的贸易发展环境,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推动马铃薯主食化和综合利用产品的消费,促进马铃薯贸易和消费。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大宗淡水鱼养殖和产业空间优化问题,基于标准椭圆模型,以大宗淡水鱼产量最多的草鱼为研究对象,2006—2016年国内31个省级行政区草鱼产业养殖规模为基准,分析草鱼产业发展的空间分布格局(集聚度、重心、范围、方向)、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国内草鱼产业空间演变呈离散化集聚发展态势。长江流域中上游地区产量的稳步增加,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草鱼养殖扩大,推动了草鱼产业标准椭圆向西、向北偏移。草鱼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呈现分散化集聚,草鱼养殖逐渐由粗放型养殖向精细化养殖方式转变,产业发展在空间上存在由中东部向西、向北传递机制。这主要是草鱼具有良好的环境适应性、中西部成本较为低廉和市场扩大效应导致的。  相似文献   

17.
美国奶业新特点、新趋势及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奶业发展历史悠久,其生产端、消费端乃至流通贸易方面长期积累的丰富经验,对中国奶业振兴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笔者对2000年以来美国奶业生产、价格、消费、贸易等方面所呈现的新特点进行分析,对奶业相关的支持政策及其变化趋势进行梳理。研究发现,近年来,美国奶牛场数量向北部和西部集中,500头以上规模化牧场成为主流,奶牛存栏增加;技术进步推动奶牛单产突破10 t,生鲜乳产量接近1亿t。基于分级定价的乳成分定价机制不断完善,近5年生鲜乳价格低位运行,2019年快速复苏。乳制品加工业向龙头企业集中,奶酪是主要加工产品。乳制品消费逐年增长,年人均消费量达292.90 kg,奶酪是主要增长点且增速加快。乳制品贸易波动增加,出口目的地集中在北美、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品类以奶粉、奶酪和乳清为主。奶业产业支持政策广泛涵盖生产、消费、贸易等各环节,各政策间功能互补、协调配套,形成了强大的政策合力与综合效能。美国奶业在产业组织、运行机制、政策配套等方面的经验与做法,对推动完善中国奶业利益联结机制、优化生鲜乳价格形成机制、完善奶业支持政策体系和培育乳制品消费习惯等方面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