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利用禽流感H1N1抗体包被微磁珠制备免疫磁珠,再通过抗原抗体反应得到了含有N1亚型的病毒,然后设计针对H5亚型的特异性引物,同时构建含有H5亚型HA基因部分序列的标准质粒,定量后作为模板,建立了可以检测H5亚型禽流感病毒的SYBR Green Ⅰ荧光定量RT-PCR(RRT-PCR)方法.结果表明,制备的免疫磁珠可以吸附4个血凝单位的H5N1流感病毒和5个血凝单位的H1N1流感病毒,而对H9N2亚型流感病毒无特异性结合,从而可以富集N1亚型的流感病毒.H5亚型RRT-PCR检测灵敏度可达到4.6拷贝/μL,线性范围达5个数量级;特异性强,与NDV和H1、H9亚型禽流感病毒不发生交叉反应.因此,利用该方法可以很好地检测H5N1禽流感病毒.  相似文献   

2.
许传田 《北方牧业》2021,(12):21-22
1 禽流感 禽流感在很长时间仍然是养禽业重大传染病,是禽病防控的重点.H5亚型家禽禽流感:H5N1、H5N2、H5N6、H5N8;H9亚型家禽禽流感:H9N2;H7亚型家禽禽流感:H7N7、H7N9. 1.1 病毒理化性质 禽流感病毒是囊膜病毒,对去污剂等脂溶剂比较敏感.对碘蒸气和碘溶液特别敏感.常用消毒剂能迅速破坏其传染性.病毒可在加热、极端的pH、非等渗和干燥的条件下失活.禽流感病毒可以在自然环境中,特别是凉爽和潮湿的条件存活很长时间.粪便中病毒的传染性在4℃条件下可以保持长达30~50天,20℃时为7天,60℃、20分钟可以灭活病毒.  相似文献   

3.
为建立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三重RT-PCR诊断技术,参考Gen Bank登录的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的HA、NA、M基因序列,利用Primer Premier5.0软件设计3对可扩增HA、NA、M基因的特异性引物以及反转录引物。3对引物扩增的c DNA片段大小分别为1 742、1 410、1 027 bp。结果:通过对多重RT-PCR扩增条件的优化,建立了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三重RT-PCR诊断技术,与目的片段大小相符的片段,经测序均正确,且与其他常见禽病病原不存在交叉反应。该方法对HA基因的最低检出量为10-2μg/μL c DNA,对NA基因的最低检出量为10-2μg/μL c DNA,对M基因的最低检出量为10-3μg/μL c DNA。通过对30份H9N2阳性病毒液进行三重PCR,均可同时扩出HA、NA、M基因。结果表明,本试验建立了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三重RT-PCR诊断技术,为提高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HA、NA、M基因序列分析的效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通过分析NCBI数据库中H7亚型禽流感病毒HA基因序列,根据该基因设计引物,建立了针对北美H7亚型禽流感病毒HA基因的一步法RT-PCR检测方法,并对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该方法可特异地检出北美H7亚型禽流感病毒HA基因,而未检出欧亚分支H7亚型禽流感病毒H7N2和H7N9、其他亚型流感病毒(H1N1、H3N2、H5N1、H5N8和H9N2),以及新城疫病毒和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可达0.1 pg/μL。该检测方法的建立为监测北美H7亚型禽流感病毒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可用于外来禽流感病毒的检测。  相似文献   

5.
李想  崔焕忠  李乾学 《中国兽医学报》2023,(10):2025-2029+2049
基于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urface 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 SERS)和适配体捕获相结合技术,建立1种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快速检测方法。本实验室筛选得到2条针对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灵敏度的适配体,与磁珠偶联建立针对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捕获试剂,通过对捕获体系进行原位还原生成纳米银颗粒增强拉曼信号,建立了原位、快速、无损的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拉曼光谱快速检测技术。结果表明: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在1 058 cm-1处有特异性拉曼峰谱,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灵敏性和稳定性。该方法的最低检测限达到原病毒液稀释的1010倍。利用本方法可在10 min内快速检测出待测样本中是否有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存在,能够在大体积、低浓度样品中快速检测出目标病原,满足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临场快检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区分禽流感病毒亚型诊断基因芯片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备了可同时区分AIVH5、H7、H9血凝素亚型及N1、N2神经氨酸酶亚型的基因诊断芯片。试验以重组质粒为模板,进行PCR扩增,然后用异丙醇沉淀法进行纯化,制备探针及内参基因。将探针及内参基因用点样缓冲液稀释到0.3μg/μL后用芯片点样仪将其点制到醛基化基片上,样点中心间距450μm,样点直径220μm。将点好的基片在室温干燥24h以上,后经65℃再水合10s、80℃干燥、65mj紫外线交联照射25min后,再用封闭液封闭,95℃变性处理,成功构建了能区分禽流感血凝素H5,H7,H9亚型及神经氨酸酶N1,N2亚型的检测基因芯片。在PCR扩增中标记待检样品,对制备的检测芯片进行质量检验,结果表明,制备的区分禽流感病毒亚型基因芯片可区分AIV部分亚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在MDCK中增殖规律,确定最佳增殖条件。方法将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接种到6孔板培养的MDCK细胞进行增殖试验,检测不同病毒感染量、不同浓度TPCK-胰酶,接毒后不同时间病毒的HA滴度。根据确定的最佳增殖条件将病毒接种到微载体培养的MDCK细胞中进行大规模增殖。结果:最佳病毒增殖条件接毒量MOI为5×10-4、TPCK-胰酶浓度为4μg/mL,在5 L生物反应器中重复验证,获得稳定的试验结果,病毒血凝价最高为8 log2。结论:本研究为禽流感疫苗的生物反应器规模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禽流感疫苗的种类及免疫效果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禽流感灭活疫苗(H5N2亚型,N28株) 1.1种毒 A型禽流感病毒H5亚型A/Turkey/England/N28/73(H5N2)株(简称N28株)。  相似文献   

9.
<正>1病原及传播途径禽流感是由正黏病毒科流感病毒属的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禽类烈性传染病。禽流感病毒依据其外膜血凝素(H)和神经氨酸酶(N)蛋白抗原性不同,目前分为16个H亚型(H1~H16)和9个N亚型(N1~N9),其中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亚型主要为H5N1、H7N7和H9N2,而以H5N1的感染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家禽粪便环境对常用化学消毒剂杀灭H5N6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影响,依照《消毒技术规范》,评估5种消毒剂在粪便环境下对目前我国流行的H5N6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杀灭效果。结果:与无粪便环境组相比,家禽粪便对5种消毒剂的消毒效果均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需要提高消毒剂工作浓度。其中:过硫酸氢钾复合物溶液、二氯异氰脲酸钠溶液、戊二醛苯扎溴铵溶液作用浓度需分别提高2.5倍、2倍和4倍(均在说明书最大推荐浓度范围内),方可完全灭活H5N6亚型禽流感病毒。尽管癸甲溴铵溶液与戊二醛癸甲溴铵溶液作用浓度分别需提高8倍和4倍可完全杀灭病毒,但均超出了说明书最大推荐浓度,具有一定的使用风险。本研究对指导养禽场和活禽交易市场在粪便环境下科学合理地使用消毒剂杀灭禽流感病毒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一株可引起产蛋鸭产蛋异常的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Duck/Fujian/FQ107/2007(H9N2)(以下简称Dk/FQ107/07)分离株的分子特性及其遗传进化地位,运用RT-PCR方法对其基因组进行扩增,克隆至pMD18-T载体后测序。结果显示,Dk/FQ107/07病毒株的血凝素(haemagglutini,HA)蛋白裂解位点的氨基酸组成为-PARSSR↓GLF-,其静脉接种指数(intravenous pathogenicity index,IVPI)为0.04,符合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特征;Dk/FQ107/07株HA基因与A/chicken/Shantou/5269/2005(H9N2)同源性最高,为98.9%,和我国首次哺乳动物流感病毒分离株A/Swine/HongKong/9/98(H9N2)有较近的遗传进化关系,三者均属于经典的H9N2/Y280群系;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基因与中国大陆首次分离株A/chicken/Beijing/1/1994(H9N2)相比,在63、64、65位点上缺失3个氨基酸(T、E、I);核蛋白(nucleoprotein,NP)基因与高致病性鸭源禽流感分离株A/Duck/Fujian/1734/05(H5N1)和A/Duck/Fujian/9713/2005(H5N1)在同一遗传进化分支上,而从聚合酶(polymerase PA,PA)基因的遗传进化分析发现其基因属于H9N2/Y439群系。由此可见,Dk/FQ107/07可能是由不同禽流感病毒基因亚群间发生自然重排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将禽流感H5亚型二价灭活疫苗(H5N1,Re-4+Re-5)和H9亚型(SS株)灭活疫苗等量均匀混合,采用不同剂量不同次数分别注射。用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方法检测H5亚型(Re-4、Re-5)和H9亚型(SS株)抗体效价。试验表明:以较小剂量0.5ml/只,间隔21d二免能产生整齐、持久、高滴度保护抗体,据此提出鸽H5和H9亚型禽流感多价混合疫苗的参考免疫程序。  相似文献   

13.
从西藏地区病死鸡体内分离鉴定到1株H5N2亚型禽流感病毒,基因组序列测定与分析显示,此H5N2毒株可能是由H5NI和H9N22种亚型的病毒重配形成,其PB2、HA、NS片段与高致病性H5NI亚型高度同源,PBI、PA、NP、NA、M均与低致病性H9N2亚型亲缘关系相近。尽管HA蛋白切割位点有多个碱性氨基酸序列,但静脉接种指数只有0.59,表现为低致病力。  相似文献   

14.
A型流感病毒在温血动物中广泛存在,也是目前导致人类和各种动物流感疾病的主型。在自然情况下流感病毒感染的宿主范围有一定的特异性,分离自人的流感病毒一般不能在鸡、鸭等禽类体内复制,同样禽流感病毒在灵长类动物体内的复制能力也极差。但近年来不断发生禽流感病毒(包括H5N1,H9N2,H7N7亚型病毒)直接传染给人的事件,而2009年爆发的人类的H1N1流感的病原则是猪源流感病毒重组而来。研究证实,流感病毒的致病性及跨种间传播的深层原因是病毒分子结构差异及其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病毒多种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某些功能位点上氨基酸的差异是病毒致病性及其跨中传播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15.
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是禽流行性感冒(简称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的病原。其中高致病性的H5N1亚型AIV可以造成鸡群的大批死亡,对家禽养殖业影响严重,并可引起人的感染和死亡。通过接种疫苗能有效地控制禽流感的传播,专家们认为,选择优质的疫苗佐剂是新型疫苗走向成功的关键。本试验将同一批次的禽流感(H5N1亚型,Re-6株)抗原分别与国产白油佐剂、法国进口白油佐剂及美国进口白油佐剂3种佐剂制备成重组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H5N1亚型,Re-6株),进行物理性状、无菌检验,均符合规定标准。将以上三种疫苗分别免疫21日龄SPF鸡,0.3mL/只,在免疫后的一周、两周、三周、四周,每组抽取10只分别采血,分离血清;18日龄蛋鸡0.3mL/只,在免疫后的一周、两周、三周,每组抽取10只分别采血,分离血清,21d后二免O.5mL/只,二免蛋鸡在免疫后的两周、三周、四周、两个月、三个月每组抽取10只分别采血,分离血清;每次连同对照组5只血清用禽流感病毒H5亚型(Re-6株)抗原测定HI抗体,试验结果表明,美国进1:2白油佐剂制备的重组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H5N1亚型,1Ke-6株)免疫鸡群后,HI抗体效价最高,免疫持续—段时间后,效价仍保持较高,同时做安全检验对比试验,各肌肉注射疫苗2.0mL/只,连续观察14d,试验结果表明,以上三种佐剂制备的疫苗均安全无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A型流感病毒(AIV)引起的禽类禽流行性感冒(avian influenza,AI)或相关疾病,被国际兽疫局定为甲类传染病。AIV中最容易突变的基因是血凝素(HA)基因,具有亚型和株的特异性,是区分病毒亚型的依据之一。本研究从GenBank中下载了所有209条鸭源H5禽流感病毒HA基因的全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构建进化树研究序列的聚类特点;比较不同年份毒株的HA基因的受体结合位点氨基酸,找出受体结合位点氨基酸的变异规律;比较不同年份分离的鸭源H5N1序列的HA1和HA2蛋白的剪切位点,找出各年份毒株的剪切位点的特点;比较不同年份分离序列的潜在糖基化位点,统计各年份潜在糖基化位点的数量以及序列变化。期望找到H5亚型鸭源流感病毒的变异规律和变异方向,为鸭源流感的防控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表达H5N1禽流感病毒HA和NA基因的重组鸡痘病毒(rFPV—AI)疫苗”以及“表达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gB基因的重组鸡痘病毒(rFPV—ILT)疫苗”均已在实现商业化生产。由于两种疫苗使用了相同的载体病毒,如何使用才能减少相互干扰而产生最好的免疫效果。本研究设计了三个试验组:1)免疫rFPV—AI后间隔4周接种rFPV—ILT;2)rFPV—AI和rFPV—ILT混合后接种;3)将rFPV—AI和rFPV—ILT分别在两个翅膀同时免疫。结果表明,试验鸡接种rFPV—AI后4周接种rFPV—ILT,对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WG株攻击的保护率为60%(6/10),低于rFPV—ILT单独免疫组的保护率(100%,10/10);rFPV—AI和rFPV—ILT混合后免疫组对禽流感病毒强毒攻击的保护率为80%(8/10),对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强毒攻击的保护率为70%(7/10),而rFPV—AI和rFPV—ILT分两点同时接种对两种病毒攻击均能产生完全保护。本试验结果建议将这两种相同载体的重组病毒疫苗分两点同时接种以避免相互之间的干扰。  相似文献   

18.
香港于1997年发生全球首例人感染H5N1禽流感事件,随后几年又陆续从当地活禽市场分离到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为降低人和家禽感染H5N1等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风险,香港根据相关的研究和调查,对活禽市场陆续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性措施,并对所采取的管理措施进行了科学的评估,有效地控制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笔者对香港活禽市场的管理措施、实施的技术依据、实施后的效果评估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内地调整活禽市场管理措施,降低人和家禽通过其感染H5N1等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风险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分析禽流感病毒(AIV)H5N2分离株血凝素(HA)基因的特性,参照已发表H5亚型禽流感HA基因序列设计了1对引物,采用RT-PCR技术,以禽流感病毒A/Ostrich/Denmark/72420/96(D96)RNA为模板,扩增了HA全基因并进行核苷酸同源性比较,氨基酸编码分析,绘制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表明,扩增片段长1737个核苷酸,包含了完整的HA基因的开放阅读框架,与Genbank已发表的H5N1和H5N2分离株的HA基因序列比较,发现与国内H5N1分离株同源性较低,只有80%左右,而与H5N2各株序列具有很高的同源性,最高达97.5%,印证了AIV基因组8个片段间频繁的重组及AIV高变异性的特点。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HA蛋白裂解位点上游丢失了4个连续碱性氨基酸(R-R-R-K),裂解位点处氨基酸序列为E-T-R,仅包含一个碱性氨基酸(R-)残基,符合低致病性毒株的特征,证明为低致病性毒株。其HA推导后氨基酸序列与H5N1AIV的同源性接近90%,以其研究的疫苗,可以有效抵御我国流行的H5亚型AIV病毒的感染,同时因为是弱毒株,以其研制的疫苗具有更好的安全性,也更符合公共卫生学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