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9 毫秒
1.
以110株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 L.)种内杂种子代为试验材料,以培育矮灌型紫薇为目标,选取着花密度、花序长、花序宽、花径、花色、花期、株型、株高、冠幅、生长势、抗病能力等11个指标,采用灰色关联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构建矮灌型紫薇观赏性状评价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值,依据灰色加权关联度值将供试单株分成4个等级,优选出6个着花密度高、株型紧凑、花色鲜艳、综合性状优良的单株。应用该评价体系,可对矮灌型紫薇优良单株进行有效的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2.
层次分析法在紫薇优良无性系选择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层次分析法对保康19个野生紫薇无性系的9个生物学性状进行了研究,通过对不同无性系花性状、生长性状与抗病虫害能力等的综合评判,选择出具有园林观赏价值的8个野生紫薇优良无性系:8号、11号、17号、6号、3号、1号、16号、2号.研究初次建立了紫薇优良无性系选择体系,为野生紫薇的良种选育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运用层次分析法对保康19个野生紫薇无性系的9个生物学性状进行了研究,通过对不同无性系花性状、生长性状与抗病虫害能力等的综合评判,选择出具有园林观赏价值的8个野生紫薇优良无性系:8号、11号、17号、6号、3号、1号、16号、2号.研究初次建立了紫薇优良无性系选择体系,为野生紫薇的良种选育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利用层次分析法初选单头切花菊杂种F1代优良单株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从大量杂种F1代植株中筛选出符合单头切花菊育种目标优良单株的评价体系。【方法】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层次分析法,以株型、株高、茎的曲直性、茎粗、节间长度、叶片长、叶片宽、托叶大小、叶的硬度、花径大小、花型、花色、花梗长、花梗粗、舌状花数共15个性状作为评价因子,通过构造两两比较的判断矩阵,确定不同性状对品种选择的权重影响,建立一个较为科学、合理的综合评价系统。【结果】运用建立的综合评价系统对587个单头切花菊杂种F1代进行综合评价,优选出212个花型饱满,花色纯正,花径较大,综合性状优良的株系。【结论】利用层次分析法初步建立了单头切花菊杂种F1代初选的评价体系,可以有效地从大量杂种后代中初选出符合育种目标的优良单株。  相似文献   

5.
紫薇部分速生无性系幼苗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选育出适合苗圃培育的紫薇无性系品种,以泰山林业科学研究院初选的10个速生性状比较明显的紫薇无性系扦插苗为材料,调查分析各无性系间幼苗苗高、50 cm地径的年生长量.结果表明,‘大华6号’苗高平均年生长量最大(124.3714 cm),地径平均年生长量最大(1.0514 cm);‘岱2号’苗高和地径平均年生长量次之,这2个无性系是具有明显速生性状的紫薇无性系品种.  相似文献   

6.
以21个紫薇品种3年生苗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株型、叶色、新枝颜色、花色、花序大小、花期、树皮形态、抗病虫害能力、耐水湿能力、生长势、再生能力、成花能力12个与园林应用价值相关的指标,采用拟定的5分制评分标准,对每个紫薇品种的12个性状分别进行打分;采用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以及聚类分析法对相关变量进行分析,对引种紫薇的园林应用价值进行评价与筛选。结果表明,21个紫薇品种的园林应用价值分为3个等级,Ⅰ级园林应用价值高,综合得分值在3.5分以上,包含薄荷蕾丝、丹红紫叶、红叶、火红紫叶、红火箭、阿波罗和红火球7个品种;Ⅱ级为应用价值一般的品种,综合得分值在3.0~3.5分,筛选出红罗马大帝、猩红、赤红紫叶、飞雪紫叶、樱桃摩卡、紫精灵和银辉紫叶7个品种;Ⅲ级应用价值低,综合得分值在3.0分以下,不适合园林应用,筛选出姬、川红、金晃、王、暗香梅子、百丽和拿铁咖啡7个品种。综合分析表明,主成分分析结果前5个主成分株型、叶色、新枝颜色、花色、花序大小的方差贡献率达82.2%;其中,第一主成分株型的方差贡献率为26.6%,第二主成分叶色的方差贡献率为18.9%,第三主成分新枝颜色的方差贡献率为14....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适宜绿化应用的百子莲品种,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法)建立百子莲属(Agapanthus)品种资源评价体系,从4个方面、19个指标对41个引进百子莲属品种(含3个原种)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花部性状与适应性权重值远高于整体性与叶部性状,对品种应用价值影响更大,而花序大小、花色稀有度、单花序小花数等花部性状位于19个性状指标权重值前列,表明花序大小与花色决定着百子莲品种观赏价值,常绿、宽叶型品种较落叶、窄叶型品种适应性更好。根据综合评价结果,筛选出12个观赏价值高、适应性强品种。该研究对于百子莲引种与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快速选育出大丽花的优良品种,建立大丽花筛选的综合评价体系。[方法]以29个大丽花品种为试验材料,选取11个数量性状作为评价因子,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建立评价体系,综合评价大丽花品种的优劣。[结果]筛选出2个大丽花品种英引-535和紫条纹,其株形饱满、花色鲜艳、综合性状良好,等权关联度分别为0.847 4、0.844 9,加权关联度分别为0.864 9、0.854 8。[结论]灰色关联度分析法为大丽花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王青  戴思兰  何晶  季玉山  王朔 《中国农业科学》2012,45(17):3653-3660
【目的】建立盆栽多头小菊株选的综合评价体系,为快速选育新品种提供依据。【方法】以盆栽多头小菊430个株系为试验材料,选取15个性状作为评价因子,采用灰色关联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建立评价系统。【结果】应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各评价因子的权重值发现,决定盆栽多头菊小菊品质的性状主要为株型、花朵繁密度、株高和花色,所占比重分别为0.2016、0.1560、0.1190、0.0944。在此基础上,依据430个株系的灰色关联度值,将其分为3个等级,优选出43个株型丰满紧凑、花色鲜艳纯正、花朵繁密、综合性状优良的株系。【结论】应用灰色关联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对盆栽多头小菊各株系进行综合评价,并快速优选出符合育种目标的株系,为选择育种提供了一种相对科学严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出观赏性状优良的紫薇品种,对国内紫薇品种进行调查,收集各品种的性状特征数据,选取120个品种、11个花部性状作为评价指标,通过灰色关联度法分析评价各个品种的观赏价值,建立一个比较全面客观的国内紫薇品种观赏性状评价体系。结果表明,洒金品种群的品种灰色关联度较大,观赏价值较高的品种有大花二八年华、朝云暮霞、大花杂种粉,而小花紫、小花垂枝紫、红霞灰色关联度较低。从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看,花色亮丽、花径较大的紫薇品种观赏价值较高。结果可为筛选优质紫薇观赏品种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红鳞蒲桃开花物候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红鳞蒲桃种群的花期物候,单株、单个花序、单花的开花动态进行系统的观测研究,详细测量并记录花部构件,同时调查红鳞蒲桃种群的同花期植物。结果表明:红鳞蒲桃种群的花期物候为8月1日~9月15日(2008年),持续时间46d;单株花期从23d到33d不等;单花序的花期情况较为复杂,总体表现为花朵数越多,该花序持续时间越长,但也有个别情况出现,在开花中期花序持续时间长,开花后期花序持续时间最短,开花前期花序持续时间介于两者之间;在整个种群花期内单花平均开花时间约5.2d,种群开花前期单花的持续时间约为6.7d,开花中期约为4.7d,末花期约为4.3d,种群开花前期单花的持续时间显著大于种群中后期的持续时间。红鳞蒲桃种群的同花期植物隶属于16科21属22种。  相似文献   

12.
水稻花序结构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禾本科作物的花序结构直接影响穗粒数和最终产量,其多样性主要依赖于分枝模式和花的位置。水稻作为研究禾本科作物的模式植物,有关花序结构的调控机制已取得重大进展,对花序发育调控因素的概述,将有助于水稻穗型的遗传改良和高产育种。水稻花序发育始于顶端分生组织向花序分生组织转变,之后生成花序轴分生组织、一次枝梗分生组织、二次枝梗分生组织、小穗分生组织和小花分生组织。花序相关分生组织受到众多基因调控,形成一个复杂的遗传网络,发育过程中任一节点发生变化都会导致穗型发生变化。在改良过程中,调控影响花序发育基因的时空表达,组合相关优异等位基因,更有利于优化水稻穗型;在驯化过程中,穗型受到选择,水稻花序结构调整为更有利于增加小穗数量的结构。有关水稻花序发育影响因子的研究,将有利于穗型遗传改良,并为分子设计育种提供理论支撑。对影响水稻花序发育过程中各因子进行梳理,并对其在调控花序结构过程中的路径进行概括,水稻作为模式作物对其花序结构遗传调控网络的研究,为禾本科作物花序发育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3.
潘晨  胡燕  包满珠  艾叶  何燕红 《中国农业科学》2014,47(12):2395-2404
【目的】孔雀草( Tagetes patula )是菊科万寿菊属一年生花卉,具有很高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优势育种是培育草花新品种的重要途径。本研究探究四倍体孔雀草优势育种后代是否具有杂种优势,并分析其遗传效应,为孔雀草的优势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孔雀草6个母本(K2、K3、K4、K5、K15、K17)和3个父本(K6、K8、K13)采用NCII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并测量亲本和18个杂交组合的始花期、盛花期、株高、冠幅、分枝数、花朵数、花葶长、花径、花心径、舌状花数和管状花数等11个园艺性状。利用Excel软件对后代园艺性状进行杂种优势分析;利用DPS软件分析后代园艺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力,选出优良亲本和杂交组合,并进一步分析其遗传表现。【结果】杂种优势分析表明,冠幅、花朵数、花径的超亲优势为正值;盛花期、株高、舌状花数的中亲优势为正值;始花期、分枝数、花葶长、花心径、管状花数的超亲优势和中亲优势均为负值。根据各亲本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表明:K6可用作培育低矮、紧凑、多花品种的父本;K13可用作培育早花、大花、复瓣和较长观赏期品种的父本;K3可用作选育株型紧凑、早花、复瓣和较长观赏期品种的母本;K5可用作培育低矮、紧凑、早花、多花和较长观赏期品种的母本;K17可用作培育低矮、大花和复瓣品种的母本。特殊配合力分析表明,同一亲本所配组合之间以及同一组合不同的园艺性状间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值差异很大。K2×K6和K3×K8在株高、花心径上特殊配合力表现出较强的负向效应,在花朵数、舌状花数上表现出较强正向效应,符合孔雀草低矮、多花和复瓣的育种目标;K4×K13在始花期、株高、冠幅、分枝数上特殊配合力表现出较强负向效应,在盛花期、花径、舌状花数上表现出较强正向效应,适合培育株型紧凑、早花、大花、复瓣和较长观赏期的品种。遗传力分析表明,始花期、盛花期、分枝数、花径、花心径、管状花数的一般配合力方差占主要因素,且其对应的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都在中等以上,而株高、花朵数、舌状花数一般配合力方差和特殊配合力方差相差不大,且对应广义遗传力远大于狭义遗传力。【结论】孔雀草园艺性状的杂种优势明显,有利于培育早花、大花、多花、复瓣和较长观赏期的品种。K6、 K13、 K3、K5、K17为综合性状优良的亲本;K2×K6、K3×K8 和K4×K13为符合育种目标的优良组合。始花期、盛花期、分枝数、花径、花心径、管状花数主要受基因加性效应控制,株高、花朵数、舌状花数主要受基因非加性效应控制;除了始花期外,其它园艺性状在杂交育种中易受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14.
多头切花菊品质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利用12个品质性状分析了15个多头切花菊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12个品质性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多样性,舌状花轮数、舌状花瓣长度、分枝长度的变异系数较大,而叶长的变异系数最小;主成分贡献值较大的性状有舌状花轮数、花径和舌状花瓣长度等花部性状,其次是茎杆性状(节间长度、茎粗、株高);多头切花菊品质性状之间均存在显著、极显著的相关关系,花序直径与花径、舌状花瓣长度,花枝数与花序高度,花径与舌状花瓣长度具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品质性状基于遗传距离UPGMA聚类,在遗传距离4.21处,可将15个多头切花菊品种分为5大类。  相似文献   

15.
库尔勒香梨萼片脱落与宿存特性及其调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10年生的库尔勒香梨为试材,初步研究了梨果实萼片脱落的时间,花序序位对萼片脱落与宿存的影响,及在初花期、盛花期、末花期喷施NAA(浓度分别为10,20,30 mg/L)、乙烯利(浓度分别为300,500,700 mg/L)、PBO(浓度分别为10,30,50 g/L)3种生长调节剂对萼片脱落及生长发育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梨果实萼片脱落有两次脱落高峰,第4花序果实萼片脱落率最高,达55.07%。初花期、盛花期PBO的3个浓度处理效果较为理想,不仅将果实脱萼率提高到90%以上,而且增加了果实单果重,提高了果实的品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在苏州地区引种大百合,丰富该地区百合科球根花卉的种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为期2年的大百合引种试验中观察其适应性,并进行鳞茎繁殖试验。[结果]11月至翌年1月为其休眠期。其鳞茎中央芽2月中旬开始萌动,3月初破土.1个月后株高约为25cm。4月上旬茎节开始伸长,直立茎顶端花芽已经形成。4月下旬株高可达1m,花芽高10cm。5月10日前后进入始花期。1周后进入盛花期,6月初花谢子房开始膨大。6月下旬果实长至7cm左右,色泽加深。疏林下生长的大百合平均株高达1.73m,光照充足时平均株高为1.51m。疏林下生长的大百合单株花朵数为16.88朵,花序长为16.17cm,平均开花天数为24d;光照充足时单株花朵数13.16朵,花序长为14.96em,平均开花天数为18d。[结论]该研究对在园林绿化中推广应用野生大百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全面系统地了解贵州麻疯树Jatropha curcas开花生物学习性,以期为进一步的调控麻疯树雌雄花比例,提高麻疯树产量提供依据。对罗甸县麻疯树开花习性及花分布情况进行了连续的观察及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麻疯树花芽为多次分化型,1 a中多次抽枝,枝顶多次分化出花芽。麻疯树在罗甸一般从5月初开始出现花序,到9月,陆续有植株开花,1 a中一般出现2次开花高峰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呈现交替生长动态;麻疯树新梢萌动是进入花芽生理分化期的重要标志;二歧聚伞花序生于当年生新枝枝顶,花序数量、花下叶片数量、每个花序上小花数量以及每花序上雌花数量在树体的东西南北4个方位及上中下位置的分布均没有显著差异;花序从露出到花序上小花全部开放约需40 ~ 50 d。单花花期一般为2 ~ 5 d。每个花序上平均有小花134个,雌花平均4个,雌雄比平均1 ∶ 33;雌花在花序上的分布与花序分枝的位置极显著相关,69%的雌花分布于花序各级分枝的第1次二歧分叉处及顶花位置,其中花序第1分枝的第1次二歧分叉处(1-1)和顶花位置(D)占48%。在花序不同位置,随着雌花数量的增加,坐果数随之增加,而坐果率降低。图3表3参15  相似文献   

18.
重构出植物的三维形态是数字植物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实现对苹果花及花序三维形态结构的交互设计、几何建模和真实感显示,提出了精确描述苹果花序三维形态结构的数学模型及可视化方法.通过对苹果花及花序形态结构的观测分析,分别提出了描述花柄、花托、花萼、花瓣、雄蕊和雌蕊三维形态结构的数学模型,并提取了模型的控制参数;进一步整合苹果花及花序的拓扑结构信息,实现了苹果花及花序的三维重建.为了增强花的真实感,提出了花柄、花托和花萼上绒毛的生成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控性强,易于操作,可以精确重构出苹果花和花序的三维形态,并可实现开花过程的可视化模拟、具有较强的真实感.  相似文献   

19.
矮壮素对野生蓝花棘豆花序矮化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述了野生蓝花棘豆的生物学特征和栽培观赏价值,研究了不同浓度矮壮素(CCC)处理对蓝花棘豆花序长度和花朵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矮壮素对野生蓝花棘豆花序生长有矮化效应。随着CCC浓度的增加,花序长度和花朵数均呈缩减趋势,但花序长度缩短效果较花朵数减少程度显著。施用CCC后,花序节间缩短,使得花序紧密,提高了蓝花棘豆的观赏价值。其中,CCC施用浓度为156 mg/L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进一步了解栽培高山红景天花器的形态结构。[方法]对高山红景天不同性别植株的花器结构进行较为详细的比较研究。[结果]结果表明,高山红景天是多型的性别类型,有雌株、雄株、雌雄同株。雌雄同株是雄花、两性花同株类型,即一个植株的不同茎上着生雄花和两性花两种花序,两性花的花序中也有不同比例的雄花和两性花;高山红景天雌蕊心皮数目4为基本型,雄蕊花药数目8为基本型,两性花的雌蕊心皮和雄蕊花药数目都比单性花少的变异类型多。[结论]该研究为今后进一步进行高山红景天性别分化机理、性别利用、生殖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