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告1984年3~7月在湖南汉寿县、西湖农场、常德县(市)等地,以磷酸左旋咪唑对48头自然感染刚刺颚口线虫的猪进行驱虫效果试验,将48头阳性猪随机抽样,分为3、4、6、8、10mg/kg组及一个对照组,每组均为8头猪,以5%磷酸左旋咪唑一次颈侧肌洼给药。试验结果表明:治疗组给药后12小时开始排虫,36小时排虫高峰,第三天排虫停止,共收集虫体513条,其中未成熟的虫体84条;第五天粪检虫卵,全部转阴;第七天后将  相似文献   

2.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欧洲鳗鲡血浆和肌肉中甲苯咪唑(MBZ)及其代谢物5-羟甲基苯基苯并咪唑(MBZ-OH)和二氨基-5-苯基苯并咪唑(MBZ-NH2)浓度的检测方法.结果表明:选用C18色谱柱,检测波长为248 nm,样品经Na2CO3溶液和乙酸乙酯提取,以乙腈和醋酸—醋酸钠缓冲液(pH 4.5)为流动相,在0.01-1.00μg.mL-1内,MBZ及其代谢物的线性关系良好,标准品添加平均回收率均大于90%,日内、日间变异系数均低于6.70%,最低检测限为3 ng.mL-1.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甲苯咪唑对鲤鱼的致毒机理,采用静态水质接触染毒法,研究在不同暴露浓度(0、0.1、0.2、0.4、0.6 mg/L甲苯咪唑)和不同暴露时间(24、72、120、168 h)下甲苯咪唑对黄河鲤(Cyprinus carpio L.var.haematopterus Temminck et Schlegel)鳃、肝胰脏和肾脏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甲苯咪唑对鲤鱼过氧化氢酶活性具有明显的诱导作用,呈现一定的剂量效应与时间效应,且随浓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过氧化氢酶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特别是在暴露于甲苯咪唑72 h后,各处理浓度对黄河鲤鳃、肝胰脏和肾脏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甲苯咪唑引起黄河鲤中毒的主要靶分子可能是过氧化氢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可作为鲤鱼甲苯咪唑中毒的指示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沙丁胺醇在肉牛血浆、尿液中残留消除规律.【方法】选取3头中国西门塔尔杂交肉牛,连续饲喂沙丁胺醇21d,给药剂量0.45mg/(kg·d),使用UPLC-MS/MS法分别测定给药第1、7、14、21天和停药第3、7、14、28天酶解前、后的血浆和尿液样品中沙丁胺醇质量浓度.【结果】给药期内,酶解前、后血浆中沙丁胺醇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0.23~0.32ng/mL、34.2~42.48ng/mL,停药后迅速消除,分别在停药第3天(未酶解血浆)和停药第14天(酶解后血浆)时低于LOQ(0.2ng/mL),而且酶解后血浆中沙丁胺醇质量浓度显著高于酶解前(P0.01);给药期内,酶解前、后肉牛尿液中沙丁胺醇含量分别在给药第21天(2 444.4ng/mL)和给药第14天(7 863.4ng/mL)达到峰值,随后逐渐消除,停药28d时尿液中沙丁胺醇浓度低于LOQ(0.5ng/mL),而且酶解后尿液中沙丁胺醇质量浓度显著高于酶解前(P0.01).【结论】与血浆相比,尿液中沙丁胺醇质量浓度较高,消除速率较慢,而且酶解样品中的沙丁胺醇质量浓度显著高于未酶解样品.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治疗剂量的多西环素在肉鸡可食性组织中的残留消除特点,多西环素以100 mg/L水(Ⅰ组)和100 mg/kg饲料(Ⅱ组),分别通过饮水和拌料2个途径给药,在不同的时间收集组织样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多西环素在肉鸡肝脏、肾脏、肌肉和皮肤+脂肪中的残留。结果显示,在给药期间,肉鸡组织中多西环素的浓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逐渐累积,于给药后第4天或第5天达到峰值。第Ⅰ组与第Ⅱ组比较,前者组织中浓度大多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高于后者。而在停药后的第1天,肉鸡各组织中多西环素的浓度迅速下降,随后缓慢消除。停药后第14天时,2组鸡的肝脏、肾脏、肌肉、皮肤+脂肪中多西环素浓度均低于农业部规定的最高残留限量(MRLs)。为安全考虑,多西环素以100 mg/L饮水给药和100 mg/kg拌料给药时,建议休药期为28 d。  相似文献   

6.
采用小鼠碳粒廓清试验和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试验研究苦荆茶多糖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将试验小鼠分为3组,即空白对照组、阳性药物对照组(盐酸左旋咪唑按22.5 mg/kg体重给药)和苦荆茶多糖给药组(苦荆茶多糖按4 g/kg体重给药),给药方式为灌胃给药.7d后,测定小鼠脾脏指数、碳粒廓清指数、吞噬指数和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结果表明,苦荆茶多糖给药组和左旋咪唑给药组小鼠的碳粒廓清指数、脾脏指数和吞噬指数均显著(P<0.01或P<0.05)高于空白对照组,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显著(P<0.05)高于空白对照组.说明苦荆茶多糖具有增强小鼠机体免疫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兔豆状囊尾蚴病的免疫学诊断和治疗进行了试验。首先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诊断本病的条件进行了研究。运用ELISA和间接血球凝集法(IHA)共检查感染免血清79例,未感染免血清47例。ELISA的符合率分别为98.73%和100%。IHA的未感染血清符合率亦为100%,但感染血清检出71例,符率为89.87%,显著低于ELISA的符合率(P<0.05)。此外,作者分四批对人工感染本虫的病兔进行治疗试验。结果表明,甲苯咪唑和吡喹酮对该病均有效,而且前者的效果优于后者,两者合用有协同作用。以甲苯咪唑治疗该病,35mg/kg×3剂量组的有效率可达99.74%,按200mgl/kg大剂量一次投药,疗效可达97%。感染后第10天或第40天开始治疗,效果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不同剂量的左旋咪唑对鸡流感病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将20只17日龄雏鸡,随机分成A、B、C、D四组,每组5只.分别皮下注射H9N2灭活疫苗0.5ml/羽,同时给试验组A(0.6mg)、B(0.3 mg)、C(0.15 mg)剂量的左旋咪唑,D组注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免疫后0、7、14、21和28天,翅下静脉采血检测抗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抗体滴度.结果表明,给药组的抗体水平都明显高于对照组;不同给药剂量的组别的抗体水平也存在差别,0.6 mg、0.3 mg剂量组鸡只平均抗体水平基本一致,却明显低于0.15 mg的低剂量组.这表明左旋咪唑影响H9N2流感病毒疫苗抗体滴度,低剂量(0.15 mg)添加左旋咪唑,可提高疫苗的抗体水平.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用高压液相色谱法研究了奶山羊一次口服丙硫苯咪唑粉剂(20mg/kg)后,血中丙硫苯咪唑及其代谢物—亚砜和砜的药代动力学规律。测定条件YWG-80μm,150×4.6mm不锈钢柱;流动相:正已烷—乙醇—乙晴(360:50:0.26V/V/V);紫外检测波长:292nm。甲苯咪唑作内标。主要动力学参数:亚砜和砜的T1/2、Tmax、Cmax、AUC分别为:10.98(hr);20.48(hr),12.01(hr);20.72(hr);50.11(μg/ml);1.79(μg/ml);173.18(μg/ml.hs);106.56(μg/ml.hr)  相似文献   

10.
探讨番木瓜籽提取物苄基硫代葡萄糖苷(BG)对免疫抑制大鼠免疫调节作用。以前期提取的番木瓜籽已知成分BG含量为72%的提取物作为给药组,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左旋咪唑阳性对照组(LMS,50 mg/kg)及低、中、高给药组(50、100、150 mg/kg);模型组与空白组均灌胃等量的生理盐水,连续给药10 d;各组(空白组除外)从第4天开始腹腔注射80 mg/kg环磷酰胺(CTX)制备骨髓抑制动物模型,隔日给药,给予3次;进行血细胞检测、吞噬功能测定、脾脏细胞因子与转录因子测定;选择最佳剂量组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番木瓜籽提取物中、高剂量组对白细胞(WBC)、红细胞(RBC)具有升高作用,能显著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指数和吞噬率(p<0.05或p<0.01),对脾脏细胞因子及转录因子具有调节作用,最佳剂量组能够明显提高CTX降低的CD4+T、CD8+T细胞的数量(p<0.05或p<0.01)。番木瓜籽提取物对免疫抑制大鼠具有免疫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研究了广谱抗蠕虫药丙硫苯咪唑在兔体内的动力学特征。检测了兔以20mg/kg 单剂量 ig 后,血浆及心、肝、肾、肌肉等组织中丙硫苯咪唑、代谢物亚砜及砜、药物总浓度的 Tmax,Cmax,t(1/2),AUC 等药动学参数;分析了血浆及各组织中丙硫苯咪唑及其代谢物的相对比例;对血药总浓度与各组织中药物总浓度,组织药物总浓度与血浆药物总浓度的比值,对相应给药后的时间进行了回归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为评价香菇多糖对靶动物鸡的安全性, 选取15日龄健康海兰鸡200羽,随机均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羽。3个给药组分别在饮水中按临床推荐给药量的5倍(100 mg/L)、3倍(60 mg/L)、1倍(20 mg/L) 添加香菇多糖,连饮5天,对照组不给药。给药后连续观察至停药后第7天;通过对一般临床症状、生长性能、血液学和血液生化指标、病理组织学等观察和检测, 结果表明:香菇多糖按20 mg/L~100 mg/L浓度混饮对靶动物鸡无明显毒副作用,临床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抗肿瘤药物5-氟尿嘧啶(5-Fu)对小鼠外周血及骨髓细胞的影响。方法 80只小鼠随机分为8组,其中4组用于小鼠外周血细胞实验,另4组用于骨髓细胞微核实验;分别为对照组、1/30给药组、1/10给药组和1/3给药组,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0.5mL,其余各组2次腹腔注射不同剂量5-Fu,微核试验观察小鼠外周血和骨髓细胞中微核形成。结果第1次给药后,各组外周血和骨髓细胞中微核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第2次给药较第1次给药的微核率明显升高,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5-Fu能引起小鼠外周血及骨髓细胞染色体损伤。  相似文献   

14.
菜青虫是危害大白菜的主要害虫之一,为筛选出合适的防治药剂,特设不同处理试验,本试验使用高效氯氟氰菊酯和氯虫苯甲酰胺(康宽)防治大白菜田间菜青虫,结果表明:用高效氯氟氰菊酯(瑞功)防治菜青虫,在药后第4天虫口死亡率已达到90%,而使用氯虫苯甲酰胺(康宽)防治,在药后第12天虫口死亡率才达到90%以上;用氯虫苯甲酰胺(康宽)防治菜青虫,害虫死亡速度较慢、速效性较差;从采食情况、活力来看,用氯虫苯甲酰胺(康宽)防治,在药后第4天、第8天,菜青虫虽然没有死亡,但是采食基本停止,未再造成新的危害,虫体活力较弱,尤其在药后第8天观察发现,菜青虫体色较深、皱缩、活力极弱,无采食痕迹。  相似文献   

15.
读者互动     
<正>湖南读者朱志远问:养犬怎样驱虫?答:幼犬在2~3月龄时,常有拉稀现象,多由寄生虫引起。使用驱虫药可以将幼犬体内寄生虫驱杀。常用的驱虫药为丙硫苯咪唑和左旋咪唑,口服,每2.5千克体重服1片,每天1次,连服3天,对蛔虫、蛲虫和钩虫有效。此外,甲苯咪唑(速效肠虫清)对蛔虫、蛲虫、钩虫、鞭虫和线虫有效。复方甲苯咪唑由甲苯咪唑与盐酸左旋咪唑配伍制成,每次服2片。吡喹酮可以治疗绦虫感染,按每千克体重口服10~20毫克,服用1次即可。  相似文献   

16.
甲苯咪唑作为水产养殖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抗寄生虫药物,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研究了甲苯咪唑对黄河鲤不同部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受甲苯咪唑胁迫的黄河鲤鳃、肝、肾中SOD活性略有升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可以认为甲苯咪唑对黄河鲤SOD活性的影响不显著,SOD活性不能体现甲苯咪唑中毒程度,不宜作为甲苯咪唑中毒指示指标.  相似文献   

17.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以50 mg/kg (体质量)的剂量在口灌给药条件下,复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1.5)在松浦镜鲤Cyprinus carpio Songpu体内的药动学与残留消除规律。结果表明:单次给药后,甲氧苄啶在血浆和肌肉中的药时关系符合一级吸收一室开放模型,在肝胰脏和肾中的药时关系符合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磺胺甲噁唑在血浆、肌肉、肝胰脏和肾中的药时关系符合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每天一次连续5 d给药后,甲氧苄啶于第15天开始低于0·05 mg/kg,磺胺甲噁唑于第9天开始低于0·10 mg/kg。研究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建议休药期不低于15 d。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硫酸头孢喹肟乳房注入剂(干乳期)对健康奶牛的正常体温、日产奶量、奶中体细胞数和乳房内菌群的影响。【方法】选用初产和经产健康泌乳期奶牛各6头,所选奶牛在试验前30日内未全身性或乳房内给予任何抗生素,奶牛正常饲养管理,日粮和饮水中不含有任何抗菌药物。给药前1和0日统计记录各试验奶牛的直肠温度、日产奶量(早、中、晚3次产奶量的加和)、检测每个乳区采集奶样的体细胞数,并对给药前0日的奶样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4个乳区分别单次给予硫酸头孢喹肟乳房注入剂(干乳期)。给药后的第1、3、5、7、10天分别统计记录每头奶牛的日产奶量,给药后的第12 h、3、5、7、10天分别采集奶样进行体细胞检测,同时检查直肠温度;给药后的第10天,采集奶样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比较奶牛用药前后直肠温度、日产奶量、牛奶体细胞数和奶中病原菌的变化。整个试验期间连续观察给药奶牛是否出现红、肿、热、痛等临床症状。【结果】给药前1天、0天和最后一次给药后的第1、3、5、7、10天,试验奶牛的日产奶量平均值分别为28.8、27.7、28.1、28.7、28.8、29.2和29.6 kg,卡方检验显示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时间点采集的奶中体细胞数大都维持在30—50万个/m L之间;各时间点测得的奶牛直肠温度平均值分别为38.3、38.4、38.3、38.3、38.3、38.2和38.3℃,无显著性差异(P0.05);病原菌检测结果显示,在给药前0日采集的奶样中,分离到大肠杆菌8株、链球菌5株和葡萄球菌7株,给药后第10天采集的奶样中大肠杆菌、链球菌和葡萄球菌各分离到1株,明显减少,且没有增加新的病原菌。【结论】硫酸头孢喹肟乳房注入剂(干乳期)对奶牛正常体温、产奶量和奶中体细胞数等没有不良影响,该制剂用于奶牛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9.
为探明甲苯咪唑、敌百虫、吡喹酮、辛硫磷和狼毒大戟5种杀虫药物对金鱼的急性毒性,为金鱼寄生虫病的防治提供参考,采用96h静态生物测试法,进行5种杀虫药物对金鱼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甲苯咪唑、辛硫磷、敌百虫、吡喹酮和狼毒大戟乙酸乙酯提取物的96h半数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0.29mg/L、5.49mg/L、27.55 mg/L、29.22 mg/L和13.65 mg/L,安全浓度(SC)分别为0.029 mg/L、0.549mg/L、2.755mg/L、2.922mg/L和1.365mg/L。根据化合物对鱼类毒性等级评价标准,甲苯咪唑对金鱼属于高毒药品,辛硫磷属于中毒药品,敌百虫、吡喹酮和狼毒大戟乙酸乙酯提取物属于低毒药品。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新城疫(ND)HI抗体效价作为指示来研究15种免疫增效剂的功效。试验首先对160只试验鸡进行釆血,用HI方法测定ND抗体效价,然后接种注射ND-IB-EDS灭活油乳剂三联疫苗,并将试验鸡随机分成16组,试验1-15组别给予不同的免疫增效剂,而对照组则口服等量的生理盐水;在给药后第0、2、4、6、8、10、12、14、17、22、28天分别采血,采用微量HI试验检测ND抗体效价,并用SPSS软件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统计学分析后比较其对免疫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5种免疫增效剂在早期(用药后第4-12天)均对鸡ND的免疫效果有增强作用,抗体效价均高出对照组1~2个HI抗体滴度。有2种免疫增效剂在给药后第四天、6种在给药后第八天时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显著(0.01P0.05)。综合考虑,在养禽业生产实践中建议首选鸡转移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