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王澄源 《植物保护》1984,10(2):11-11
1982—1983年,我们进行了硫磺胶悬剂防治小麦白粉病试验,取得了良好效果。。 供试药剂为50%(广东省江门农药厂)、30%(山东省农药所)和45%(山东省淄博市洪山化工厂)三种硫磺胶悬剂。 防病保产效果 药效比较试验,使用2000ppm浓度,在田间平均病指为8.55基础上进行常规叶面喷雾,喷药后10天调查,平均防效为73.5%,千粒重比不喷药对照增加16.6%,显著高于常用药剂退菌特500p  相似文献   

2.
川渝小麦害螨种类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小麦害螨种类 在川渝地区危害小麦的害螨有3种:麦圆叶爪螨(又名:小麦圆蜘蛛)Penthaleus major(Duges)、麦岩螨(又名:麦长腿蜘蛛)Petrobialatens(Muller)、首蓿苔螨(又名:首蓿红蜘蛛)Bryobia praetio  相似文献   

3.
在农业害螨中,叶螨居首位。如:二斑叶螨(俗称棉红蜘蛛)是我国农业上大害虫之一,其寄主植物有棉花等146种之多。麦岩螨(俗称麦长腿蜘蛛)是北方小麦产区的重要害螨,影响小麦产量。山楂叶螨(俗称  相似文献   

4.
60%3911乳油拌种防治麦蜘蛛用量试验孙德寿,杜美莲,赵志胜,宋雪萍(山西省晋城市郊区农牧局048000)麦蜘蛛是小麦的1种重要害虫,发生为害逐年加重,遇到干旱年份,往往造成减产,减产幅度25%~70%。据研究资料介绍,75%3911乳油1次拌种可...  相似文献   

5.
<正>3月1日,农业部在湖北襄阳召开春季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现场会,重点部署了小麦病虫害防控工作。据监测分析,今年小麦病虫害总体偏重发生。赤霉病在长江中下游和黄淮南部麦区偏重流行风险高;穗期蚜虫在华北和黄淮北部麦区可达大发生程度;白粉病和纹枯病在高产麦区偏重发生。随着气温回升、降水增多,条锈病、纹枯病、白粉病、蚜虫、麦蜘蛛等小麦主要病虫陆续发生危害。其中,条锈病在豫南、鄂北及江汉平原、西南、西北麦区呈发病  相似文献   

6.
一棉花红腐病是棉花铃期主要病害之一,本试验应用40%甲基托布津—硫磺胶悬剂进行了棉花红腐病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小区药效试验。室内测定:以40%甲基托布津胶悬剂,40%硫磺胶悬剂作对照,田间试验以常用的波尔多液作对照农药。  相似文献   

7.
橡胶树白粉病流行规律与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橡胶树白粉病发生和流行受橡胶树物候期、气象和病原数量3因素的综合影响,主要发生于橡胶树大量的嫩叶期。根据历年调查数据,建立该病中期预测式和防治指标,采用硫磺粉、粉锈宁油烟剂、硫磺胶悬剂和硫磺悬浮剂防治,防效分别为86.8%、92.0%、89.6%和75.2%。  相似文献   

8.
麦园蜘蛛活动规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园蜘蛛活动规律观察枣阳市植保站李清歌麦园蜘蛛网蛛形纲蜱螨目叶爪螨科,是我市小麦主要害虫之一。近年来发生面积和危害程度逐年加重,年损失小麦约60万kg,最高年份达300万xg,因此掌握好麦园蜘蛛活动规律,对指导大田生产防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1发生与...  相似文献   

9.
麦圆蜘蛛和麦长腿蜘蛛,在小麦拔节、孕穗期为害,分别发生于不同生态类型的麦田,常年发生严重,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 对该螨的调查方法,目前仍处于目测估计,因虫体小、爬行快、具有群聚和受惊坠地习性,常给调查人员带来困难,所得数据  相似文献   

10.
我国小麦产区间病害发生与损失差异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也  蒋沁宏  车琳  李春广  闫硕 《植物保护》2022,48(4):278-285
为系统全面地掌握我国各产区小麦病害的发生情况,本文重点分析了我国小麦五大产区(华东麦区、华中麦区、华北麦区、西北麦区和西南麦区)小麦锈病、赤霉病、白粉病、纹枯病、黑穗病、根腐病和全蚀病的发生及防控情况。结果表明:我国小麦病害发生危害具有区域性特点,华东和华中麦区小麦纹枯病和赤霉病发病面积较大,且造成产量损失占比远超其余三大产区;华北麦区以白粉病发生最重;西北和西南麦区锈病和白粉病发生最重。我国小麦病害防治效果显著,华东和华中麦区赤霉病、纹枯病的年均挽回损失率均在80%以上;华北麦区年均挽回损失率最高的病害是白粉病(84.43%);西北和西南麦区对锈病年均挽回损失率分别为78.20%和85.26%;黑穗病、根腐病和全蚀病挽回损失率较低。  相似文献   

11.
经过10余年小麦白粉病综合治理系统研究,摸清了东北春麦区小麦白粉病初菌源来源及侵染循环规律,建立了准确度达86%以上的预测小麦白粉病发生与流行的预测式,明确了东北春麦区小麦白粉病菌的小种种群构成及毒力频率。  相似文献   

12.
基于监测数据及统计资料,总结分析了近30年河南省小麦主要病虫草害发生演变特点.结果表明,河南省小麦病虫草害种类多,主要病虫害发生为害严重.1991年以来,小麦纹枯病、白粉病、蚜虫、麦蜘蛛等持续发生为害较重,赤霉病、叶锈病等上升为主要病害,条锈病近年呈回升态势,地下害虫、吸浆虫等发生为害呈下降趋势.此外,在黏虫、黑穗病等...  相似文献   

13.
1987年-2018年我国小麦主要病虫害发生危害及演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冲  姜玉英  李春广 《植物保护》2020,46(6):186-193
本文总结分析了1987年-2018年我国小麦病虫害发生危害及其演变情况?蚜虫?麦蜘蛛?吸浆虫?地下害虫和赤霉病?条锈病?纹枯病?白粉病是当前我国小麦上的主要病虫害?2011年-2018年这8种病虫害的发生面积为4 416.45万~6 051.42万hm2, 占小麦全部病虫发生面积的74.89%~86.07%?通过防治, 每年挽回小麦产量损失307万~2 136万t, 占全国小麦总产的3.60%~18.44%, 平均年挽回损失1 134.94万t, 占全国小麦总产的10.56%, 其中1987年-1990年?1991年-2000年?2001年-2010年和2011年-2018年经防治后平均挽回损失分别为598.13万?1 056.42万?1 272.8万和1 612.35万t; 防治后每年仍造成小麦产量损失220万~640万t, 占全国小麦总产的1.97%~6.52%; 平均年实际损失346.95万t, 占全国小麦总产的3.23%, 其中1987年-1990年?1991年-2000年?2001年-2010年和2011年-2018年分别实际损失378.11万?337.31万?355.50万和316.90万t?2000年以来, 受气候变化?耕作制度变迁和品种更替等因素影响, 我国小麦主要病虫害发生演变呈现小麦赤霉病重发频率提高?发生区域呈北抬西扩趋势, 蚜虫上升为黄淮海麦区最重要的害虫, 小麦纹枯病?白粉病?麦蜘蛛和地下害虫等小麦常发性病虫害发生相对平稳, 小麦条锈病?吸浆虫等病虫害发生趋降, 新发病虫害在局部麦区扩散危害等特点, 并针对性地提出构建小麦病虫害自动化监测预警体系?研究小麦病虫害长期灾变规律?集成和完善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等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4.
植食性螨类是农作物上的重要害螨,虫体小,危害大,造成被害植株大量落叶致死或降低产品质量,常年给我省农作物造成很大的损失。我省农作物上的害螨种类,主要有:棉花红蜘蛛,小麦的麦园蜘蛛,水稻的跗线螨,柑桔的全爪螨,始叶螨和锈蜘蛛,苹果山楂红蜘蛛,茶叶、蔬菜...  相似文献   

15.
小麦白粉病在世界各麦区广泛发生。国内原主要分布在川滇黔及山东沿海等地。近年随着施肥水平的提高,许多麦区白粉病日益严重;目前推广的小麦良种大都不抗病,因而此病已成为小麦高产的突出矛盾。 白粉病系气流传布,适生温度范围广,从苗期到成株期都可侵入麦株地上各部,且发生时间长,再侵染频繁,药剂防治难以普遍应用。所以抗病品种作为防治的主要手段,更为适合。  相似文献   

16.
小麦红蜘蛛在我省是小麦生产中的主要害虫之一。特别是淮北平原发生更为严重。主要是麦圆蜘蛛Penthaleus major Duges和麦长腿蜘蛛Petrobia latens Muller两种。83年宿州市郊区小麦红蜘蛛普遍发生,虫口密度高,为害时间长是历年所少见的。从3月初到4月底,虫口密度猛增近百倍,一般田块每市尺单行有虫1000多头,最多的高达3000多头左右。镜检结果麦圆蜘蛛占78%以上。  相似文献   

17.
荆州市2016年小麦收获面积13.73万hm2,比2015年增1.28万hm2,总产51.38万t,比2015年增7.11万t,单产249.5kg,比2015年增12.5kg.2016年小麦病虫在荆州市发生特点是病害重于虫害,小麦赤霉病为大发生(5级),小麦条锈病、纹枯病为中等偏轻发生(2级),小麦白粉病、麦蚜、麦蜘蛛、粘虫等为轻发生(1级).荆州市小麦病虫发生面积19.33万hm2次,防治面积41.05万hm2次,通过及时组织病虫防治,挽回小麦损失4.59万t.  相似文献   

18.
<正>小麦白粉病是小麦生产上的重要病害,在我国各主要麦区均有发生。上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小麦矮秆品种的推广、水肥条件的改善和小麦白粉病单一抗源的利用,再加上小麦白粉菌生理小种高度变异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小麦白粉病的发病面积和危害程度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国际上普遍采用的是基于小麦  相似文献   

19.
刘万才 《植物保护》1995,21(4):31-33
黄淮麦区1994年小麦主要病虫发生特点及原因浅析刘万才(农业部全国植物保护总站北京100026)黄淮流域是我国最主要的产麦区,小麦种植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常年小麦生产上主要的病虫种类有小麦条锈病、白粉病、纹枯病、小麦蚜虫、吸浆虫、红蜘蛛和地...  相似文献   

20.
小麦白粉病是四川省小麦的重要病害之一。常年在川北地区呈现发病品种多、发病早而重、扩展蔓延速度快等特点,对小麦优质、高产构成严重威胁。为寻求小麦白粉病防治的有效药剂配方.从而为大面积指导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县植保站于2005年3月。在四川省梓潼县进行了3种药剂(含不同剂量)共6个处理的防治小麦白粉病药效及应用技术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