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近50年来全球农田保护的知识图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准确把握全球农田保护研究动态与变化规律,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和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及Citespace辅助软件,对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及外文学术期刊数据Web of Science中农田保护相关文献从载文量、文献来源、作者分布及引文情况展开分析,从而确定国内外农田保护研究中生态安全及生物多样性等主题与热点。研究表明:国内外农田保护研究文献载文量上存在明显差异,其变化特征受国内外政策环境及社会认知影响较为明显;从研究文献质量上来看,中国农田保护文献影响因子及H指数较国外农田保护低,因而文献质量相对较差,有待进一步提高;从文献作者发文分布情况来看,全球农田保护研究主要集中在欧洲、亚洲(中国)及北美地区;从农田保护内容上来看,农田生态保护是全球研究热点;从农田保护研究方向来看,全球范围内所涉及领域较为宽广,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研究方向集合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交叉研究。  相似文献   

2.
为了准确把握中国高粱研究进展的动态规律,文章采用文献计量法,对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的高粱相关文献,分别从载文量、文献来源及文献被引用情况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主要目的是客观分析国内外高粱研究现状,为我国高粱科研工作者与决策者提供理论与数据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析了 1 989~ 1 998年《江汉石油学院学报》载文情况。结果表明 ,1 0年共发文 962篇 ,平均期载文量为 2 2 .9篇 ,与同期石油高校学报相当 ,说明其情报输出能力较高 ;稿件来源 90 %以上来自院内作者 ;载文的重点是“石油勘探与开发”等专业 ;1 994年以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特别是学报的整体质量 ,无论从载文量、稿件来源、作者分布、载文的学科分布还是从论文的著作方式及引用文献等方面来看 ,呈逐年上升的趋势。针对《江汉石油学院学报》存在的某些不足 ,提出了若干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国内核桃科研工作者与决策者全面了解我国核桃研究的现状、方向及热点提供参考。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统计分析源,采用文献计量学相关统计方法对我国1998—2018年核桃研究相关期刊论文的文献发表量、交叉学科领域、农业科学领域的载文期刊及核桃研究文献的分类情况进行引证论述。结果表明,全学科和农业科学核桃研究文献量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2014年达最大值,之后降低;全学科核桃研究文献量与核桃仁出口单价显著相关。核桃研究文献量占比处于前3位的学科领域依次为农业科学、经济与管理科学和工程科技一辑,其中农业科学文献占总文献的比例为64.75%,居首位。农业科学领域核桃研究文献载文总量大于150篇的11种期刊中,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仅2种,载文期刊整体质量不高。1998—2018年,管理技术和生理特性一直是在农业科学领域中核桃科学的研究热点,遗传类相关研究在2008年后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基于CiteSpace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研究文献计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及中国知网的文献资料为数据源,利用CiteSpace文献计量工具,对1998—2018年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研究领域的相关文献从发文量、发文国家、发文机构、关键词、作者群体、载文期刊及论文被引频次方面进行分析,以此探讨国内外该领域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态势。结果表明,土壤重金属修复研究文献数量呈快速增长态势,中国、美国、西班牙、意大利、韩国等是外文文献发文量较多的国家;外文文献主要载文期刊有Chemosphere、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等,中文文献主要载文期刊有《农业环境科学学报》《生态环境学报》等;在外文文献发文数量、论文被引频次方面,中国科研机构都占据重要地位,表明我国在该研究领域有着较强的国际学术影响力;从关键词出现频次及文献被引频次分析可知,土壤镉、铅、锌、铜的累积特征及修复是当前该领域主要研究内容,而植物修复及生物炭在土壤重金属修复研究中的应用是当前该领域研究热点;修复机理研究、新型修复技术的研发、综合修复体系研究以及土壤重金属修复大田实践示范工作是未来该领域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6.
利用Cite Space V软件对1998~2018年CNKI中文核心期刊及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土地尺度领域212篇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计量化分析,绘制出研究的关键词、作者、发文机构的知识图谱,对研究的热点及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土地尺度领域研究者处于"整体分散,部分集中"的状态,各研究学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较弱,发文次数较多的研究学者通常是由同一机构的作者组成。从发文量来看,相关研究作者集中度较高,核心作者的相关研究奠定了中国土地领域尺度研究的研究基础。(2)从区域角度看,北京地区发文量最多。从发文量角度来看,土地领域尺度研究的相关研究成果在全国不同机构之间的差异较为悬殊。研究的成果数量与研究机构及地区的科研能力、研究水平有较强的关联性。(3)从研究内容来看,尺度的应用已成为土地空间分析的重要研究过程,尺度的研究方法和计算方法趋向多样化和多学科特征,研究者一方面注重将尺度结合格局—过程成为土地空间的研究基础,另一方面发展出对土地尺度自身的计算及理论体系,多尺度体系成为土地空间分异的研究载体。  相似文献   

7.
利用Cite Space V软件对1998~2018年CNKI中文核心期刊及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土地尺度领域212篇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计量化分析,绘制出研究的关键词、作者、发文机构的知识图谱,对研究的热点及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土地尺度领域研究者处于"整体分散,部分集中"的状态,各研究学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较弱,发文次数较多的研究学者通常是由同一机构的作者组成。从发文量来看,相关研究作者集中度较高,核心作者的相关研究奠定了中国土地领域尺度研究的研究基础。(2)从区域角度看,北京地区发文量最多。从发文量角度来看,土地领域尺度研究的相关研究成果在全国不同机构之间的差异较为悬殊。研究的成果数量与研究机构及地区的科研能力、研究水平有较强的关联性。(3)从研究内容来看,尺度的应用已成为土地空间分析的重要研究过程,尺度的研究方法和计算方法趋向多样化和多学科特征,研究者一方面注重将尺度结合格局—过程成为土地空间的研究基础,另一方面发展出对土地尺度自身的计算及理论体系,多尺度体系成为土地空间分异的研究载体。  相似文献   

8.
《中国草地》载文和作者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对《中国草地》1990~1994年载文进行分析,研究了平均载文量、合著文章量、载文论题涉及学科、载文地区分布和载文作者地区分布、发文活跃作者群等内容,从一个侧面展现了我国草地科学研究的现状和差距。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计量法、网络检索法和归纳总结法,从文献数量、核心期刊、作者分布及主要研究内容等方面总结归纳了当前我国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的研究特点及研究趋势,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研究发现,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研究的相关文献数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但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群还未形成,同时存在载文量不大、实证研究区域较少、内涵不统一及定位不明确等问题。需进一步梳理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内涵、加强实证研究,为探索编制村级土地利用规划、构建空间规划体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期刊评价指标载文量、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和综合评价总分之间的相互关系,采用文献计量法和统计学方法,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4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的数据为依据,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 19.0对各类期刊的4个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载文量与总被引频次为正相关,载文量与影响因子、综合评价总分在物理类呈正相关,但在农业综合类和农业工程类、临床医学综合类、化学工程综合类、电子技术类、计算机科学技术类显示不相关;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综合评价总分三者之间呈正相关,尤其是影响因子与综合评价总分之间高度相关。说明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综合评价总分三者之间相互影响,在期刊评价中起着主要作用。此外,适当的载文量有利于提高被引用率。研究结果为期刊提高影响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我国耕地质量与监控研究综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耕地质量与监控研究进展的系统总结和梳理,提出耕地质量与监控未来重点研究方向,为我国耕地质量提升与管理提供支撑。研究采用文献综合法和总结归纳法。结果表明:耕地质量与监控研究必须加强与耕地资源多功能需求、耕地生产能力、耕地生态效应和现代信息技术等学科的融合;围绕耕地质量因素与过程、耕地质量调查与监测、耕地多功能诊断与评价、耕地质量与产能提升及基本农田质量保护与管理等方面进行重点研究。  相似文献   

12.
基于农用地产能核算的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确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芹芳  段刚  杨震  陈玮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5):6442-6443
[目的]建立基于农用地产能核算的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的方法体系。[方法]调查统计与综合分析。[结果]依据农用地理论产能、可实现产能和实际产能,科学确定一定区域、一定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下基本农田的理论面积、可实现面积和实际面积。[结论]以农用地分等成果为基础,通过测算农用地不同层次的产能,确定不同层次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制定地区发展战略和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永久基本农田布局优化的研究对保护耕地和保障粮食安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实现立足于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理念的永久基本农田空间布局快速优化,本研究选取广东省罗定市作为研究区,从耕地数量、耕地质量、空间形态、空间规划和生态环境等5个层面构建永久基本农田布局优化指标体系。同时,以GIS技术作为分析工具,采用综合指标评价法对罗定市的永久基本农田空间布局进行现状分析及布局优化研究。结果表明,从空间分布来看,调整前后的永久基本农田分布格局基本一致,主要呈中间密四周疏、东西密南北疏的布局特征。布局优化后罗定市的永久基本农田总面积增加了5.2 hm2,相较于调整前的永久基本农田空间布局合理性也有了大幅提高。总体而言,优化调整后的罗定市永久基本农田不仅确保了耕地数量,提升了耕地质量,优化了空间形态,而且改善了罗定市的生态环境,其空间规划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优化提升。研究表明:耕地地块布局合理性的评判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具有重要作用,未来可根据现状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的布局合理性进行永久基本农田的调入、调出,有效推进罗定市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进程;而立足于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理念的罗定市永久基本农田布局快速优化方法,也为全国其他粮食主产区的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提供了借鉴及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中部6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为其他区域的耕地保护、耕地可持续利用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文献分析法对耕地面积变化时空特征进行分析,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中部6省的耕地驱动力因子进行分析。【结果】在时间特征上,2000~2010年中部地区的耕地面积呈“增加—减少—增加—减少”的阶段性发展特征,耕地利用程度呈“减少—增加—减少—增加”的阶段性发展特征;在空间特征上,中部6省耕地数量变化不大,但是土地利用结构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影响中部6省耕地面积变化的15个驱动因子可分为社会经济驱动因子(又分为人口驱动因子和经济发展驱动因子)、农业驱动因子(又分为农业科技驱动因子和农业生产驱动因子)和政策驱动因子(城镇用地驱动因子)三大类。【建议】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5省可以通过重点加强以农田水利设施为基础的田间工程建设,改进农业耕作方式、健全科技支撑与服务体系,巩固提升全国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地位;山西省可以晋中南产粮大县为重点,推进抗旱水源、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地力培肥和水土保持,推广应用高产栽培、节水灌溉等技术,充分挖掘粮食单产潜力,增强区域粮食供给能力。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研究区进行耕地地力评价,并将评价成果应用于基本农田调整,借助于GIS空间分析技术,得出研究区耕地质量优良的二、三级地的基本农田比重过小,而耕地质量低劣的四、五级地的基本农田比重过大。因此,结合研究区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各级地基本农田分布调整,将二级地中基本农田的比重由36.26%调升为75.05%;将三级地中基本农田的比重由78.99%调升为84.96%;将四级地中基本农田的比重调低3.7%;将五级地中基本农田的比重由82.68%调低为65.36%。  相似文献   

16.
蒋婧  关欣  盛利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8):3673-3675
以醴陵市为例,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市土地资源利用与基本农田保护现状,探讨了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别对耕地需求量与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进行了预测,然后针对中南丘陵区土地利用的特点提出了合理保护和利用耕地与基本农田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高标准农田建设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查阅大量有关文献和规范的基础上,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必要性研究、可行性研究与地区适宜性评价、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产生的效益、土地整治绩效评价研究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展望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主要研究方向。结果表明:当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项目实施的效益和影响的探讨,对项目实施行为和实施过程中的效率研究较少;我国高标准农田建设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标准农田选址、具体工程的规划设计、高标准农田建设布局、模式和时序安排,这些研究都属于解决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建什么"和"怎么建"的问题,缺少对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绩效评价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科学准确地揭示耕地细碎化特征及其成因,因地制宜地构建耕地细碎化整治模式是降低耕地细碎化的重要手段。以华北集约化农区典型县域为研究区域,通过构建景观尺度和农户尺度耕地细碎化评价方法,在阐释耕地细碎化特征及其成因的基础上,提出耕地细碎化整治模式。结果表明:基于景观尺度和农户尺度的曲周县各乡镇耕地细碎化指标与耕地细碎化程度均具有显著的差异性,但耕地细碎化程度总体呈现由北向南依次递减的趋势,其中,曲周镇、河南疃镇和第四疃镇耕地细碎化程度较高,依庄乡耕地细碎化程度较低;基于自然细碎化和产权细碎化特征及其成因,构建以土地平整、农田水利和道路交通等土地整治工程与地块互换、地块合并和土地流转等土地权属调整方式为核心的耕地细碎化整治模式;耕地细碎化整治过程应以村集体为基本单元,重点突出农户的主体地位,还需通过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的总体控制、县级政府的指导落实、乡镇政府的沟通协调等过程。因此,耕地细碎化整治应针对细碎化类型从景观尺度和农户尺度进行综合评判,基于耕地细碎化成因从土地整治和权属调整角度进行耕地细碎化整治。  相似文献   

19.
易涝易渍农田是我国南方平原地区重要的农业土地资源,通过改造具有较大的生产潜力,影响这类农田生产水平的关键因素是农田水分季节性过多。对易涝易渍农田水文学问题研究进行了总结分析,明确了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和有待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20.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是农村的基础性制度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农地产权制度变迁经验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及研究价值。运用历史制度主义渐进性制度变迁理论分析范式,对新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变迁模式进行识别。由封建土地所有制经过制度更替后变迁至农民土地所有制,由农民所有制经过制度转换与更替后变迁至农民集体所有制,由农民集体所有制经过制度层叠后变迁至"两权分置"产权制度,由"两权分置"产权制度经过制度漂移后变迁至"三权分置"产权制度,这表明新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变迁是渐进式的并且具有极强的路径依赖特征,农地产权制度的变迁是多因果作用下的产物。未来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应从多角度出发,以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优化农地产权结构、以乡村振兴战略重塑农村土地价值观念、以农业数字化助力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升级,推动农地产权制度的良序变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