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氧化酶是植物乙烯合成的1个关键酶,乙烯作为一种内源激素,对植物生长、老熟过程有多方面的调节作用。根据已报道的各种植物ACC氧化酶氨基酸序列上前后两个保守区设计1对简并引物,以酸橙叶片总RNA为模板,通过RT-PCR扩增到1个834 bp的基因片段。克隆了酸橙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氧化酶基因cDNA片段,将片段序列在NCB I网站上进行同源性搜索,显示的皆为不同植物的ACC氧化酶基因,因而认为所克隆的片段就是酸橙ACC氧化酶基因;并运用DNAStar5.0软件进行序列分析,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为278个残基;具有所有植物ACC氧化酶基因共有的保守区域;与多种植物的ACC氧化酶基因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都在72%和70%以上。  相似文献   

2.
【目的】克隆甘蓝型油菜、甘蓝和白菜MAPK1家族,分析3个物种MAPK1转录表达器官特异性。【方法】在电子克隆的基础上,利用RACE(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技术获得3个物种MAPK1全长cDNA序列和gDNA序列。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3个物种MAPK1家族的器官特异性表达特征。【结果】从甘蓝型油菜、甘蓝和白菜中克隆了MAPK1家族共4个成员基因BnMAPK1-1、BnMAPK1-2、BoMAPK1和BrMAPK1,它们的gDNA长度为2 512—2 525 bp,均有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最长标准mRNA为1 599—1 620 bp,ORF均为1 100 bp。系统进化分析表明,甘蓝型油菜MAPK1家族来自于甘蓝和白菜MAPK1之和,其中,BnMAPK1-1对应于BoMAPK1,BnMAPK1-2则对应于BrMAPK1。qRT-PCR结果显示3个物种MAPK1在所有检测器官中均有表达,但器官特异性在种间差异显著,暗示快速进化。【结论】克隆了甘蓝型油菜、甘蓝和白菜MAPK1的全长cDNA序列和gDNA序列,支持甘蓝和白菜通过天然种间杂交形成异源四倍体物种甘蓝型油菜的假说,芸薹属MAPK1基因和蛋白在序列和结构上非常保守,但转录表达的器官特异性上进化极快,近缘种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3.
番茄采后成熟过程种子和果皮中脱落酸与乙烯代谢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番茄中杂101为材料,研究采后果实成熟过程种子和果皮中脱落酸(ABA)含量与乙烯生物合成的关系,以及外源ABA及其生物合成抑制剂(fluridone)处理对果实ABA含量和乙烯释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后番茄果实成熟过程中.种子的乙烯释放量、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含量和ABA含量均高于同时期果皮;种子和果皮中ABA和ACC含量的峰值都出现在乙烯跃变之前;ACC氧化酶(ACO)活性变化趋势与ABA含量及乙烯释放量的变化趋势相一致;外源ABA处理使果皮和种子中ABA含量显著增加,促进了果实乙烯的生成;fluridone处理则相反。以上证据表明,番茄果实中的ABA通过刺激乙烯的生成促进果实成熟,种子可能通过调控果实内ABA含量和乙烯释放量而影响果实的成熟。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甜菜NADH-NR gDNA的序列特征,从分子水平上为甜菜硝酸盐累积差异机理的研究做铺垫;利用二倍体甜菜品种‘甜研7号’,采用分步克隆方法,分别获得甜菜NADH-NR基因组DNA的3’端序列和5’端序列以及中间序列,再以3’端和5’端序列设计特异引物,克隆获得甜菜NADH-NR基因组DNA的全序列;结果表明,甜菜NADH-NR gDNA全长序列6346bp,经与先前获得的甜菜NADH-NR cDNA序列比对,甜菜NADH-NR gDNA含有3个内含子,4个外显子。内含子大小分别为197、1088、2343bp。甜菜NADH-NR gDNA的外显子序列与菠菜的同源性达到78%,但内含子序列在进化期间发生了较大分化,甜菜NADH-NR gDNA的内含子相对菠菜要大,两者也不处于同样的位点,甜菜NADH-NR gDNA的内含子靠近5'端较早出现,每个内含子大小均是菠菜的1.10~1.71倍。本研究首次从甜菜中克隆获得NADH-NR gDNA全长序列,揭示了其序列特征并将其与其他作物进行了比较分析,为进一步利用该基因开展甜菜硝酸盐含量的基因调控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甘蔗ACC氧化酶基因的克隆与植物表达载体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甘蔗的基因工程育种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储备。[方法]从甘蔗嫩叶中提取总RNA,根据GenBank中甘蔗ACC氧化酶cDNA序列设计2对引物,利用RT-PCR技术扩增甘蔗ACO cDNA序列。构建甘蔗ACO cDNA正义植物表达载体和反义植物表达载体,并利用含ACC氧化酶基因的植物重组表达载体转化根癌农杆菌感受态细胞。[结果]从甘蔗嫩叶中提取总RNA的OD260/OD280为1.90,说明提取RNA完整性好、纯度高,完全可满足cDNA逆转录的要求。所获得的甘蔗ACC氧化酶cDNA序列全长为969bp,与GenBank中甘蔗ACOcDNA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8.6%,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7.5%。成功构建了正义植物表达载体pBIaco和反义植物表达载体pBIantiaco,并将其导入根癌农杆菌EHA105中。[结论]该研究为研究该基因的功能和培育甘蔗转基因新种质资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茶树CHS基因结构及编码区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试验获得茶树CHS基因(CsCHS)gDNA序列,以进一步确定CsCHS基因结构;研究CsCHS编码区单核苷酸多态性,并结合茶树多酚含量进行关联分析,寻找基因中可能存在的与茶多酚含量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的SNP位点。【方法】根据NCBI数据库中已有CsCHS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再分别以基因组DNA和c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经克隆、测序获得CsCHS1、CsCHS2、CsCHS3三个基因的gDNA和cDNA全长序列,通过序列比对方法确定CsCHS结构。利用Compute pI/Mw、SOPMA等软件对所得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和比较CsCHS1、CsCHS2和CsCHS3三者蛋白质结构。以茶多酚含量差异较大的57份茶树品种为材料,分别以57份材料的cDNA为模板,用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然后利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筛查CsCHS编码区序列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结合CsCHS编码区序列单核苷酸多态性和57份材料多酚含量,利用软件TASSEL进行关联分析,筛选基因中可能与茶多酚含量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的SNP位点。【结果】试验获得CsCHS1、CsCHS2和CsCHS3的cDNA序列长度分别为1 277、1 320和1 242 bp,各自均包含一个长度为1 170 bp的开放阅读框;CsCHS1、CsCHS2和CsCHS3的gDNA序列长度分别为1 600、1 330和1 607 bp。通过gDNA序列和cDAN序列比对,结合真核生物内含子GT-AG法则,确定CsCHS1、CsCHS3分别包含2个外显子和1个内含子,内含子大小分别为323和356 bp,CsCHS2可能没有内含子。根据CsCHS1、CsCHS2和CsCHS3 cDNA序列推导三者对应氨基酸序列,比较三条氨基酸序列发现三者氨基酸同源性较高,达到92.6%-95.4%,CHS蛋白亚家族中的特征性保守位点在这三条序列中都能找到,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CsCHS1、CsCHS2和CsCHS3三者蛋白质结构高度相似。CsCHS1编码区序列中共发现71个SNP位点,SNP出现频率为1SNP/16.48 bp,无Indel,基因核苷酸多样性(π)值为0.01088;CsCHS2编码区序列中共发现55个SNP位点,SNP出现频率分别为1SNP/21.27 bp,CsCHS2核苷酸多样性(π)值(0.00530)明显低于CsCHS1;因扩增CsCHS3 cDNA序列的PCR反应成功率低,未对该基因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通过关联分析分别从CsCHS1和CsCHS2中找到2个和4个与茶叶多酚含量相关的SNP位点。【结论】CsCHS1和CsCHS3属于保守型CHS基因,且CsCHS1、CsCHS2和CsCHS3蛋白质结构高度相似,推测三者可能在茶树的不同部位或不同生长阶段发挥类似作用;CsCHS1和CsCHS2活跃,二者编码区内可能存在突变热点区。  相似文献   

7.
盐碱胁迫使植物产生过量的乙烯,过量的乙烯会抑制植物生根,产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脱氨酶促生菌可以通过分解乙烯的直接前体ACC缓解盐碱对植物的伤害。为探讨盐碱胁迫下产ACC脱氨酶促生菌对植物生根的作用,从碱草根际土中筛选耐盐碱、产ACC脱氨酶能力较强的菌株,对筛选出的菌株进行鉴定,并分析了菌株对绿豆插条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DQJC1、DQJC5、DQJC6三个菌株产ACC脱氨酶活性分别为8.147、7.282、7.906 U/mg,3个菌株具有较强的耐盐碱能力,同时具有产吲哚乙酸(IAA)能力,经鉴定这3株细菌均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将3株促生菌接种到绿豆插条基部,结果发现,不论是在正常条件下还是盐碱胁迫条件下,绿豆插条的根长、鲜质量及发根数均不同程度增加;在盐碱胁迫条件下,接种3株菌显著下调了绿豆插条根中ACC合酶及ACC氧化酶活性,DQJC1和DQJC6菌株显著下调了绿豆插条根中ACC含量。说明产ACC脱氨酶促生菌通过减少乙烯的生成有效地缓解了盐碱胁迫对绿豆插条生根的抑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辣椒炭疽病菌种群复杂、田间复合侵染种群组成不清,导致防控相对困难的问题,建立一种快速直观的辣椒炭疽病菌区分标记系统,为其病害田间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rDNA-ITS通用引物克隆田间分离的22株辣椒炭疽病菌rDNA-ITS,通过其序列比对分析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初步确定22株供试菌株的种类和分类地位;选用效应因子NIS1基因为靶标,根据辣椒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和黄瓜炭疽菌(C.orbiculare)NIS1基因比对分析,设计NIS1基因简并引物,克隆22株辣椒炭疽病菌的NIS1基因,利用其序列比对分析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比较rDNA-ITS和NIS1基因区分供试菌株的差异,进而对22株不同辣椒炭疽病菌NIS1基因进行分析,选择限制性内切酶,分析NIS1基因的PCR产物限制性片段多态性(RFLP)差异,建立NIS1-PCR-RFLP标记系统。【结果】rDNA-ITS序列系统进化分析表明22株辣椒炭疽病菌属于5种炭疽病菌,即胶孢炭疽菌(C.gloeosporioides)、短孢炭疽菌(C.brevisporum)、尖孢炭疽菌(C.acutatum)、平头炭疽菌(C.truncatum)和黑点炭疽菌(C.capsici),其序列同源性为85.6%~99.8%,但C.capsici和C.truncatum处于同一混合组群;22株辣椒炭疽病菌的NIS1基因两端序列较保守,中间存在可变区,与已报道的C.orbiculare的NIS1基因同源性在34.6%~78.9%;NIS1基因系统发育进化树能将22株辣椒炭疽病菌分成5个组群,C.capsici和C.truncatum处于不同组群,表明其区分度优于rDNA-ITS;NIS1-PCRRFLP主要差异片段显示C.gloeosporioides和C.brevisporum的最大片段均为210 bp,但片段数目不同,而C.acutatum为292 bp,C.capsici为685 bp,C.truncatum为345 bp,参照菌株C.orbiculare为497 bp,能够直观观察区分。【结论】研究建立的NIS1-PCR-RFLP标记系统可简便、直观地区分不同辣椒炭疽病菌的差异,有望发展成为真菌新的分子标记应用于田间辣椒炭疽病菌种群的快速鉴定。  相似文献   

9.
番茄脂氧合酶参与乙烯生物合成途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乙烯生物合成途径已经清楚,为Met、SAM、ACC+C;H。。有人提出LOX也参与了乙烯的生物合成,并且起到了ACC氧化酶(又称EFE)的作用(KacPerskaandKubacka-Zebalska,1985)。对于这一观点颇有争议。WangT.T.等(1987)提出体外LOX系统不能区分AEC的四种异构体;外源亚油酸引起乙烯合成增加的原因是膜透性的增加和外源**C的吸收,活体内将ACC转化为乙烯的仍然是EFE,而非LOX。因此有人提出是LOX的反应产物——氢过氧化物自由基——引发了乙烯的合成。这一结论的另一个证据是自由基清除剂抑制了LOX的活性,同样也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为探究乙烯对PLBs超低温保存存活率的影响,以期为提高其存活率开拓思路。  方法  以春石斛‘红梦幻’类原球茎(PLBs)为材料,分别在其玻璃化超低温保存的预培养和装载阶段添加外源乙烯供体乙烯利和乙烯合成抑制剂硝酸钴,测定PLBs超低温保存过程中内源乙烯前体1-氨基环丙烷羧酸(ACC)含量、ACC氧化酶(ACO)活性及PLBs液氮保存后细胞存活率。  结果  结果显示:无论在预培养还是装载阶段,外源乙烯供体乙烯利处理后,超低温保存过程中PLBs内源ACC含量和ACO活性均显著提高,同时液氮保存后存活率也显著提高;在这两个阶段添加外源乙烯合成抑制剂硝酸钴后,超低温保存过程中PLBs内源ACC含量、ACO活性显著降低,液氮保存后存活率也显著降低。相关分析显示,PLBs液氮冻后存活率与其内源ACC含量和ACO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  结论  本研究表明,外源乙烯调节剂乙烯利和硝酸钴通过调节内源乙烯含量而对玻璃化超低温保存的春石斛类原球茎存活率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结合溶血试验和动物试验,应用PCR鉴别新疆5个地区从绵羊实质器官及饲草中分离到的7株李氏杆菌,它们分别是90SB 1、90SB 2、90SB 5、90SS1、125SL 1、G 1和饲草李。试验结果表明,前5株为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  相似文献   

12.
合成一对猪Ⅱ型圆环病毒(PCV-2)ORF1基因特异性引物,对分离到的郑州分离株(ZZ株)猪圆环病毒PCV- 2型的ORF1基因进行了扩增,经测序后,对所测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显示,PCV-2 ORF1所表达的蛋白质具有良好的抗原性。  相似文献   

13.
进境黑麦草种子中黑麦草腥黑粉菌的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广州(1997)和天津(1999)进境的美国黑麦草种子中均发现一种类似中国一类危险性有害生物小麦印度腥黑粉菌(Tilletia indica Mitra)的冬孢子。其大小分别为28.9-43.7μm和29.2-40.2μm,淡黄色至暗褐色,半透明至不透明,球形至亚球形,疣状突起常呈钝圆状,表面有脊状突起。检疫中常因其与印腥冬孢子极为相似而引起误诊。经形态学特征观察、PCR分析和PCR扩增产物测序分析,鉴定为黑麦草腥黑粉菌(Tilletia walkeri)。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发病羊进行临床诊断、病理剖检和PCR检测,最终确诊为山羊痘病毒。同时针对该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症状等提出了有效的防制措施,使得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15.
牛β-乳球蛋白基因5′调控成分的分离、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PCR方法克隆了牛β-乳球蛋白基因5′调控成分(1 449 bp),其中包括5′侧翼序列(645 bp),第一外显子及第一内含子(804 bp).PCR产物回收纯化后,克隆在pMD 18-T Vector的T位点.序列分析表明,该序列与牛β-乳球蛋白A型基因、牛β-乳球蛋白B型基因、山羊和绵羊β-乳球蛋白基因的同源性分别为98.55%,99.79%,90.70%和90.09%.计算机分析表明,此调控成分含有诸多调节因子结合位点或反应元件,其中包括视黄酸反应元件(RARE)、佛波酯反应元件(TRE)、乳腺特异性因子(MSBF)和核因子1(NF1)结合位点等,提示此调控成分可调控外源基因在乳腺细胞中高效表达,可用于构建乳腺特异性表达载体.  相似文献   

16.
雪花莲外源凝集素基因在水稻保持系上的转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把雪花莲外源凝集素基因(GNA)与潮霉素抗性基因(Hyg)构建到同一表达载体上,利用基因枪转化方法,把雪花莲外源凝集素基因导入粳稻保持系中,通过PCR方法和潮霉素抗性筛选,检测该基因的导入情况,发现部分克隆植株只具有单一潮霉素抗性,需要结合抗虫性测定来确定GNA基因的导入及表达。  相似文献   

17.
超甜玉米中重氮营养醋杆菌的PCR检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引物1440和AD对超甜玉米植株重氮营养醋杆菌Pal5进行PCR扩增,以检测Pal5是否定殖于玉米植株体内。结果表明,用此引物在添加1.5U的Taq聚合酶后进行PCR扩增获得了较佳效果,而且用Pal5的DNA和直接用Pal5菌进行PCR扩增所得到的结果基本一致;用此PCR法对接过菌的玉米植株进行Pal5的检测结果表明,Pal5确实能定殖于含糖量较高的超甜玉米根系或植株体内。该方法可用于超甜玉米中重氮营养醋杆菌Pal5的检测。  相似文献   

18.
利用PCR技术对该室采用精子介导法构建的转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蚕及基因枪法构建的新霉素抗性基因(neor)蚕进行了继代分析检测,结果在转GFP蚕的G 2和G 3代,转neor蚕的G 1及G 2代,均检测到了阳性个体.这说明所构建的转基因蚕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性.  相似文献   

19.
大豆子叶节再生及农杆菌介导转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大豆早熟一号无菌苗不同外植体进行再生研究发现都能获得再生植株,但再生能力差异较大,以子叶节和顶芽的再生能力较强且以子叶节作为遗传转化的受体较好,宜用带少量子叶的子叶节作外植体,AS浓度160μmol/L、40min浸染时间、共培养2d进行农杆菌介导转化和Kan浓度120mg/L筛选获得的转化抗性苗率较高。  相似文献   

20.
以拟南芥T-DNA插入纯合突变体AT1G54790和AT2G42990为亲本,采用人工杂交技术与PCR鉴定相结合的方法获得了AT1G54790/AT2G42990纯合双突变体,并对表型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