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草业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实践教学是草业科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从草业科学的学科特点出发,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具有鲜明学科特色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建立草业科学专业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机制,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实现社会对草业科学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为了培育高素质创新人才,河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基于协同创新人才培养,立足河北,探索出了一套具有河北地区特色的草业科学本科生教育培养体系。调查结果显示,该培养体系大大提高了草业科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教师的科研与教学水平,并针对当前草业科学专业存在的问题建议学校提高对草业科学专业的投入,加强草业科学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3.
伏兵哲  高雪芹  兰剑  许冬梅  沈艳  李小伟 《草业科学》2016,33(10):2153-2158
"牧草与草坪草育种学"为草业科学专业的核心课。为了适应草业科学的发展要求,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草业专业技术人才,宁夏大学草业科学专业对"牧草与草坪草育种学"课程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以及课程考核体系方面进行了改革。教学实践证明,课程改革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教学质量,促使牧草与草坪草育种学课程建设向高水平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4.
中国草业教育发展史:1.本科教育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中国现代意义上的草业教育是从高等教育开始,由20世纪30年代在大学陆续开设的牧草学、草原学、饲料生产学等单门课程逐步发展、扩大为完整、系统的草业科学专业。70多年来,通过单门课程教学,本、专科专业教学体系初步形成,恢复及完善,本科专业教学体系快速发展和提高4个发展阶段,草业教育由畜牧专业的单门课程发展为独立的二级专业,继由二级专业提升为草业科学一级学科。草业本科教育在内涵提高的同时,其外延也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与成就,专业的数量和培养的草业人才大幅度增加,2010年全国共有草业科学本科专业30个,截至2008年底,有专业教师486人,已毕业本专科生14 225名,有在读本科生5 107名,中国成为世界上草业科学专业和学生的数量最多、培养层次最完整、教学指导思想最先进的国家之一,而且,甘肃农业大学的草业科学本科专业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本学科本科专业。  相似文献   

5.
中国高等草业教育的历史、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22,自引:5,他引:17  
中国草业本科教育经历了单门课程教学、本科专业体系初步形成和教育体系完善三个发展阶段。1958年建立了第一个本科专业。目前全国约有本科专业24个。研究生教育开始于1951年。现在已形成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五个完整的高等教育层次。在中国当前新的历史条件下,高等草业教育的特点是,专业发展十分迅速,空间布局均匀、合理,在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草业科学理论指导下,教学内容获得明显的扩大和提升。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随着草业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发展,在草业科学本科一级学科之下,需要考虑建立二级专业;明确各教育层次的培养目标和服务对象,有区别地培养配套人才;加强师资建设,保证教学质量;加强国际草业教育交流,迅速在整体上达到世界草业教育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6.
如何开好草业科学专业的专业技能训练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草业科学是一门集理论知识与实践性结合较强的专业,开好专业技能训练有助于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更好的完成教学目的,为社会培养务实、创新的草业人才。  相似文献   

7.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现代教育思想的不断发展,“宽口径、厚基础、复合型”的人才培养目标已成共识,专业课程设置对人才培养和学生就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进一步探讨草业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本研究以四川农业大学草业科学普通本科专业的课程培养方案为例,分析了草业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提出了新世纪草业科学复合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的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8.
<正>高等院校承担着培养和造就富有创造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和创新人才的任务,为学生提供一个创新平台,开启他们的创新思维,奠定创新能力基础。其中,实践教学环节成为奠定创新能力基础的最有效的教学环节。草业科学是一门交叉性和应用性突出的学科,培养能从事草业生产与保护工作的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实践教学环节更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其内容包括实验、实习、毕业设计(论文)。本文结合草业科学专业  相似文献   

9.
我国高等草业科学教育发展的道路及其在世界的地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世界上存在着不同特色的高等草业教育和教学指导思想。俄罗斯的草地经营学高等教育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认为草地经营是饲料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任务是在合理利用和改良天然草地的基础上,生产干草、半干贮草、青贮草、放牧饲料、草粉以及其他饲料,因此,俄罗斯的草地经营学教育至今仍是畜牧学教学的一部分。英国的草地科学史悠久,草地科学教学以土—草—畜系统理论为指导,形成了以草地科学为主要内容的农业教育,没有建立独立的草地科学专业。美国的草原管理学教育始于20世纪初,在利用草原的多种功能,把草原的流域水土保持、野外游憩与放牧饲养家畜结合在一起,全面发挥草原的重要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的科学思想指导下,建立了独立和庞大的草原管理学专业教育体系。我国的草业科学教育始于20世纪30年代,50年代建立了独立的草原专业。80年代以来,在草业系统工程思想和草业生态系统理论的指导下,草业教育有了极大的发展。与俄罗斯、英国和美国的草业教学思想相比,我国草业科学的教学指导思想具有更丰富、更系统的科学内涵,也具有更强的产业概括性,为我国的草业教育奠定了科学思想基础,在草业生产的推动下,实现了草业教育的高质量、健康和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民族大学农学院草业科学专业,考虑到学科的专业发展、招生和就业,就本校草业科学专业课程教学的现状提出了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及实践教学与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并展开相关实践等提高草业科学课程教学效果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以河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草业科学专业两届学生(实施不同实践教学方法)为例,在拓展实验教学途径、课程实践技能比赛、校外教学实习、企业家实践教学协同指导小组、创新草地保护学实习内容、实践教学信息化改革及课程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实践教学改革,在各教学环节实施基于PBL协同小组分工教–学法,探讨产、学、研、地协同背景下,团队协作学习为主的项目导向(project-based learning,PBL)教学法在草地保护学课程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这种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考试成绩和教学质量,增强了学生综合专业实践素养,应在草地保护学教学中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2.
刘欢  方强恩  曹文侠  赵桂琴 《草业科学》2022,38(7):1411-1417
结合甘肃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专业"植物分类学实验"课程实际教学情况,阐明该课程实验教学模式的现状及改革方向,并进一步探索课程数字化与传统课堂混合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以网络为依托,积极构建"植物分类学实验"在线教学平台,建立基于"传统实验室课堂的系统教学+网络引导式教学+室外实践基地的综合式教学"的多元互动教学方式,并以此为切入点,合理利用慕课、APP开展"翻转课堂",模块化实验教学内容,调整过程化综合评价考核体系.实践证明,"植物分类学实验"混合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升,充分体现了教学的时空广泛性,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性及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同时,总结教学经验及不足,提出进一步完善策略,为草业科学相关混合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全国30余所院校均设有草业科学本科专业,毕业生每年有1 000名以上,就业竞争日益上升,这就要求人才培养模式要与时俱进,具有区域特色。本文简要回顾了我国草业科学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及发展趋势,并介绍了沈阳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要求及课程设置原则及修改情况,同时为适应新时代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草业科学》的作者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12年《草业科学》作者的性别、年龄、地区、所属系统、发文量和合作研究的内容进行系统的统计,并按其特征进行归纳、整理与分析研究,结合参考其他学科作者的情况,研究分析出我国草业科学工作者的现状与规律。  相似文献   

15.
梁天刚  黄晓东  任继周 《草业科学》2011,28(8):1552-1555
摘要:草业科学由生产域、管理域、市场域构成,其中管理域的核心就是信息系统对草业的操控过程。信息是现代草业构建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信息维是草业系统的神经网络。从草业科学四维结构出发,论述了草业科学的信息维特征、草业信息学概念、主要结构体系及其之间的关系,以及草业信息学主要研究内容和信息维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营养液砂培模拟试验,对紫花苜蓿‖玉米间作在不同氮素水平、不同种植方式下玉米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和氮代谢产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在不同氮素水平下地上部和地下部的NR、NiR、GS和GOGAT活性、干物质重和氮积累量均随生育时期的推进而不断增加。玉米氮代谢酶活性和氮代谢产物的各指标在N210下均高于N21,并且不同种植方式下其均表现为不分隔>尼龙网分隔>塑料分隔>玉米单作。NR、NiR、GS和GOGAT活性以及氮含量在各生育期均表现为不分隔时显著大于塑料分隔与玉米单作(P<0.05)。干物质重及氮积累量在拔节期和孕穗期表现为不分隔显著大于塑料分隔和玉米单作(P<0.05)。紫花苜蓿‖玉米间作可以提高玉米氮代谢相关酶活性以及氮代谢产物的积累。紫花苜蓿‖玉米中根系互作越紧密、氮素浓度越高,越有利于玉米的氮代谢相关酶活性的提高以及氮代谢产物的积累;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可以直接反应其氮代谢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2,4-D丁酯对裸燕麦安全性的影响,以白燕2号为材料,研究了低、中和高浓度(450,750和1 050 mL·hm-2)2,4-D丁酯在裸燕麦中的残留差异及其对燕麦带壳率、株高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用浓度的升高,2,4-D丁酯的残留量也在增加。施药7 d后,高浓度下2,4-D丁酯在裸燕麦中的残留量为0.802 mg·kg-1,比低浓度显著(P<0.05)高出147.53%,且2,4-D的残留量与2,4-D丁酯的用量呈正相关关系;28 d后高浓度下裸燕麦中2,4-D残留量最高,达0.032 mg·kg-1,中浓度下为0.026 mg·kg-1,比低浓度处理显著(P<0.05)高出3~4倍。2,4-D丁酯喷施后对裸燕麦的安全性影响也非常显著。2,4-D丁酯增加裸燕麦的带壳率,降低了株高,高浓度下带壳率达5.61%,显著(P<0.05)高于对照,株高较对照显著(P<0.05)降低了12.90%。中、高浓度下,白燕2号均表现出药害现象,2,4-D丁酯残留量较高,低浓度处理对裸燕麦安全。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施用玉米专业菌肥对绿洲区玉米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酶活性的调理作用,寻求减少化肥施用量的有效途径。在甘肃武威黄羊镇设7个处理,不施肥(A),全量化肥(B),菌肥(不施化肥,C);85%化肥(85%B),85%化肥+菌肥(85%B+C),70%化肥(70%B),70%化肥+菌肥(70%B+C)。成熟期测定土壤养分、3大微生物计数和微生物量碳氮;并在苗期、拔节期、开花期和成熟期分别测定玉米根际土壤蔗糖酶、脲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和土壤呼吸。研究表明:85%B+C处理能够显著提高土壤全氮、全磷、有效磷和有机质含量;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脲酶在玉米的开花期达到最大值,碱性磷酸酶在拔节期达到最大值;蔗糖酶、脲酶和碱性磷酸酶含量均表现出处理85%B+C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过氧化氢酶处理B(全量化肥)高于其他处理,且A处理均表现为最低;施肥处理对土壤细菌数量的影响最大,是未施肥处理的1.97~5.01倍,此外,土壤真菌数量均表现出处理A(不施肥)显著高于其他各个处理;微生物生物量碳氮以85%B+C处理最优且显著优于其余处理;减量化肥并配施菌肥可以增加土壤呼吸速率。减量化肥并配施菌肥能够有效的提高绿洲区玉米地土壤的养分含量和酶活力,是减少绿洲区玉米化肥施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半干旱区土地生产可持续性,选择垄沟集雨覆盖种植红豆草较佳覆盖耕作措施。通过完全随机设计大田试验,以传统平作为对照,研究3种覆盖材料(普通地膜,生物可降解地膜和土壤结皮)和3种沟垄比[(60∶30,60∶45和60∶60(cm∶cm))对土壤水分、红豆草越冬率、株高、分枝数、产量、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垄沟集雨种植红豆草各处理40~140cm土层深度土壤含水量在红豆草返青前无明显差异,而在红豆草收获后差异较大。红豆草全生育期,与传统平作相比,普通地膜,生物可降解地膜和土壤结皮种植的土壤贮水量(0~200cm)分别提高10.64,9.36和2.09mm,红豆草越冬率分别提高23.6%,18.1%和8.2%,株高分别提高56.6%,47.7%和21.9%;分枝数分别提高30.6%,25.8%和7.8%,净干草产量分别提高184.9%,161.5%和109.3%,作物耗水量分别提高40.5%,30.1%和16.1%,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23.4,22.7和17.8kg/(hm^2·mm)。同一覆盖材料,垄沟集雨种植红豆草的土壤水分、越冬率、株高、分枝数、产量和耗水量均随垄宽增加而增加。由于生物可降解地膜比普通地膜覆盖具有更好的环保效应,生物可降解地膜覆盖垄沟集雨种植可作为半干旱区种植红豆草的最佳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