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苋属(Amaranthus)约有60种植物,广泛分布在热带和温带,多为野生,只有十几种有不同程度的栽培。分菜用和子用两类。菜用苋的嫩叶富含维生素A、维生索C、核黄素和叶酸,中国、东南亚、南印度、西非和加勒比盆地都把苋作为蔬菜进行栽培。 苋的种子也曾是一种重要的粮食。籽用苋一直是美洲的阿兹台克人(墨西哥印第安人)的主要粮食作物。在最近10年里,美洲大陆掀起了一股种苋热潮。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检疫性有害植物西部苋的地理分布、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危害性、传播途径及防治方法,详细描述了西部苋与其近似种糙果苋在形态特征上的区别。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在进境粮谷检疫中常见的苋属植物种子,对苋属植株形态、种子检疫鉴定特征进行了总结,并列举了进境检疫中对截获的苋属植物种子的处理方法,指出了进境检疫监管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4.
1、小麦田草害识别 1)反枝苋 反枝苋别名红枝苋、野苋菜,是蓼科一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和西北等地. (1)形态识别 反枝苋的成株高80~100cm,茎直立,有分枝,上面密生着短柔毛.叶互生,有长柄;叶片卵形,边缘有细齿.花序圆锥状,花呈白色,具有1条浅绿色的中脉.胞果扁球形,包在花被里.种子接近球形,棕黑色,通常用种子繁殖.  相似文献   

5.
长寿之菜──苋菜山东省泰安市菜篮子科技园张志焱苋菜,为苋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别名荇菜。苋菜原产我国,已有数千年的栽培历史。我国古代将觅菜分为白苋、赤苋、紫苋、五色苋、人苋、马齿苋、统称六苋。六苋均能当作蔬菜,又可药用,其种子还是一种古老的粮食。因此,它...  相似文献   

6.
张熠 《世界农业》2000,(10):24-25
子粒苋 (Amaranthus spp )是一种阔叶的"谷类作物",至少在 6 000年前的中非就开始作为人类的食物。子粒苋作为谷类作物最辉煌的时候是墨西哥中部的阿兹台克人的文明时期,但自 16世纪西班牙人征服了阿兹台克人后,子粒苋的产量便下降了,到 18世纪,作为装饰性植物,子粒苋传遍了整个欧洲。 20世纪以来,中国、印度、非洲和欧洲以及北美、南美也广泛种植子粒苋。   从 70年代起,子粒苋的利用和加工方才起步,到 80年代,对其感兴趣的研究人员和消费者越来越多。 90年代奠定了持续发展的基础。引起消费者兴趣的主要是子粒苋营养价值高…  相似文献   

7.
角茴香根和地上部水浸液对杂草反枝苋的化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常见杂草反枝苋为受体植物,采用培养皿滤纸法,通过测定角茴香根水浸液和地上部水浸液对杂草反枝苋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角茴香根和地上部水浸液均对反枝苋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根长产生了明显的抑制作用,且随着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当各水浸液的浓度大于0.030 g.mL-1时,即可对反枝苋种子72 h萌发的抑制率达到50%以上;当各水浸液处理浓度大于0.010 g.mL-1时,反枝苋幼苗的根长便低于对照的50%。角茴香根水浸液对反枝苋幼苗的下胚轴产生低促高抑的浓度双重效应,当根水浸液浓度小于0.030 g.mL-1时,促进反枝苋下胚轴的生长;当根水浸液浓度大于0.030 g.mL-1时,抑制反枝苋下胚轴的生长。研究发现,角茴香根和地上部水浸液均对反枝苋表现出明显的化感作用。  相似文献   

8.
试验研究了豚草(Ambrosia artemisiifolia L.)浸提液对5种植物(高粱、谷子、白菜、子粒苋、龙葵)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豚草的他感作用是存在的;并且不同浓度豚草浸提液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不同;3种浓度的豚草浸提液对5种植物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苋属入侵植物在北京的分布状况及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很多苋科苋属植物都是入侵植物,并且是农田及撂荒地主要杂草。对在北京地区发现的6种苋属植物,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其入侵风险进行了评估。评估结果表明:反枝苋、皱果苋、凹头苋为高风险入侵植物,长芒苋、刺苋、合被苋为中等风险入侵植物,可为开展以上6种苋属植物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硬毛刺苞菊不同器官的除草活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利用琼脂混粉法测定了硬毛刺苞菊根、茎、叶和种子粉末对4种受体植物的除草活性。在10g/L的粉末添加浓度下,4种植物器官均对生菜、小麦、反枝苋和稗草幼苗的生长产生了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对胚根(或幼根)生长的抑制效果明显高于对胚轴(或胚芽)的抑制,其中以叶片的抑制效果最为明显。4种器官中除叶片对反枝苋种子具有明显的推迟发芽作用外,对生菜、稗草和小麦种子的发芽影响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反枝苋对气候变暖的响应,预测其萌发时间,为适时防控提供科学依据,以陕西杨凌渭河三道塬的反枝苋种子为材料,利用积温模型定量估计种子萌发的热量需求,计算其萌发的基础温度(Tb)、调整累积萌发率达到50%所需积温[θT(50)]及积温标准差(σθT)等参数。结果表明,不同生境条件的反枝苋种子质量及上述积温模型参数存在显著差异。头道塬、二道塬和河滩地的反枝苋种子千粒质量为0.322 5、0.311 7和0.348 5 g ,头道塬、二道塬反枝苋种子萌发的Tb为13.98和23.14 ℃,θT(50)为398.74和326.79 ℃·h,σθT为64.70和149.03 ℃·h。表明相对于低海拔地点,高海拔处的反枝苋具有萌发基础温度低,萌发热量需求高、变幅小的特点。这种差异反映出反枝苋对环境的强适应性。在全球气候变暖的条件,反枝苋的防控难度将增加。根据陕西杨凌地区多年的气象数据预测2020年渭河头道塬、二道塬反枝苋的萌发日期分别为4月18日和6月6日前后,萌发后1周为防控反枝苋的适宜期。  相似文献   

12.
不同处理对反枝苋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室内27℃条件下,不同光照、pH值、土壤深度和浸种方式对反枝苋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反枝苋种子在自然光照和全光照条件下萌发率都较高,分别可达73.33%和71.11%,而全黑暗条件下的萌发率显著降低,只有4.44%。反枝苋种子对pH值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在pH5.0~8.0均可萌发。播种深度为3cm时较适宜反枝苋种子的萌发,萌发速度及萌发率均最高。0.3%KNO3浸种12h显著提高了反枝苋种子的萌发率。反枝苋对环境条件的广泛适应能力增加了其竞争优势,使其发展成为一种高度危险的外来入侵杂草。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杂草种子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的影响,用藜、反枝苋、骆驼蓬3种杂草种子与紫花苜蓿种子按比例进行混合发芽试验,分析紫花苜蓿的发芽率、根长和芽长,研究藜、反枝苋、骆驼蓬对苜蓿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中的影响.结果表明,藜种子和紫花苜蓿种子混播使紫花苜蓿种子发芽率提高,藜与苜蓿种子10∶50混播处理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根长与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藜种子对苜蓿根长和芽长总体呈现抑制趋势;反枝苋与紫花苜蓿种子混播后紫花苜蓿的发芽率与对照均有显著差异(P<0.05),随着反枝苋种子密度的增加,紫花苜蓿种子发芽率除反枝苋与苜蓿10∶50混播处理外均有升高的趋势.根长与对照相比均表现出增长的趋势,反枝苋与苜蓿种子混播比例为40∶50、50∶50时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P<0.05).对芽长的影响总体上呈现抑制趋势;骆驼蓬与紫花苜蓿种子混播后紫花苜蓿种子发芽率均低于对照,骆驼蓬与紫花苜蓿混播比例为30∶50、40∶50时与其他处理和对照差异显著(P<0.05),根长、芽长均比对照有所减小.骆驼蓬与紫花苜蓿种子混播比例为50∶50时,发生死亡.  相似文献   

14.
洞庭湖区外来物种苋属植物的种类、分布及危害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综合防治和合理利用洞庭湖区外来物种苋属植物,对洞庭湖区苋属植物的种类、分布及危害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该地现有苋属植物5种,即反枝苋、刺苋、皱果苋、凹头苋、白苋.苋属植物适应性强,在洞庭湖区分布广泛.反枝苋危害程度最深,其次是刺苋、皱果苋,凹头苋和白苋的危害相对较轻.  相似文献   

15.
花粉作为种子植物特有的结构,包含该物种的所有基因类型.花粉研究是种子植物研究的重要内容.为了进一步研究芍药属植物,从芍药属植物花粉的形态、储藏方法、活力检测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系统总结了目前芍药属花粉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芍药属植物花粉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以小麦为初筛靶标生物,筛选到3株对其生长具有抑制作用的海洋放线菌。采用平皿法以反枝苋、生菜和黄瓜为供试植物,测定3株海洋放线菌的除草活性。结果表明,菌株SLR2、GC3、AF2发酵液的上清液对反枝苋、生菜和黄瓜的种子幼根和幼芽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中3种菌株发酵液的上清液对反枝苋幼根和幼芽的抑制率为100%,5倍稀释液对反枝苋的抑制率均在50%以上;SLR2、GC3发酵液的上清液对生菜生长的抑制率为95.1%~100%和80.9%~100%;SLR2发酵液的上清液对黄瓜生长的抑制率为73.8%~77.4%。根据形态特征和16S r DNA序列分析,将SLR2、GC3和AF2鉴定为原小单孢菌Promicromonospora umidemergens、浅多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pluricolorescens和小链霉菌Streptomyces parvus。  相似文献   

17.
胡椒化感作用及其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建立合理的植物间套作机制、杂草的生物防治及研制新型植物源除草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测定胡椒叶水浸液对绿豆、萝卜、柱花草和刺苋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对胡椒的化感作用及其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胡椒叶水浸液对萝卜、柱花草和刺苋的种子萌发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随着水浸液浓度的增加,抑制效应增大,达到0.05g/ml时,抑制作用最强;对不同受体植物幼苗生长的影响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双重效应。萝卜体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随着水浸液浓度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丙二醛(MDA)含量增大。[结论]该研究为胡椒化感作用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化感作用在生物入侵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培养皿滤纸法研究了入侵物种白花鬼针草(Bidens pilosa L.var.radiate Sch-Bip.)水浸提液对4种植物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白花鬼针草水浸提液对4种受试植物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量均有化感作用,不同浓度的提取液对植物的化感作用强度不同,高浓度(≥0.1 g/mL)提取液能降低酢浆草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和幼苗生长量;高浓度提取液能提高龙葵种子的萌发率、发芽指数,而对皱果苋和绿豆种子影响不大。其中发芽指数更敏感,可能是衡量化感作用的最敏感指标。不同植物对白花鬼针草化感作用的敏感程度不同,酢浆草和龙葵种子对白花鬼针草化感作用较敏感,绿豆最不敏感。  相似文献   

19.
利用种子外部形态和种皮扫描特征进行植物分类学研究,这在车前属 Plantago L.植物的研究中尚属空白。本文对内蒙古车前属6种,2变种植物的种子外部形态和种皮表面结构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从种子外部形态和种皮表面雕纹结构分析,各种之间均存在程度不同的差异,它可以反映种群的分类学特征,因而作者提出应把种子外部形态和种皮扫描特征作为车前属植物分类的依据之一,依此进一步印证了前人对车前属分类的合理性,同时报道了车前属植物在内蒙古的4个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20.
中国12种绢蒿属植物种子的微形态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绢蒿属S eriph id ium(B ess)Po ljak.植物的系统分类学问题,应用光镜和扫描电镜对我国12种绢蒿属植物的种子微形态特征进行了比较观察。结果表明,12种绢蒿属植物种子形态多样,分别呈卵形、长卵形、棒状、矩圆形和肾形;表面纹饰以纵条纹为主;在系级水平上,种子微形态特征虽表现出相似性,但仍具有一定的分类学价值;种子形态、大小((0.78~2.86)mm×(0.31~1.03)mm)、千粒重(0.286~0.512 g)、表面纹饰类型等特征为绢蒿属植物系统分类提供了丰富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