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正>甘露子(Stachys sieboldiiMiq.)又名草石蚕、宝塔菜、螺丝菜、地菜、罗汉菜等,为唇形科水苏属中能形成块茎的栽培种,多年生草本植物,为我国原产,现分布于南北各地。草石蚕药食兼用,具有润肺益肾、滋阴补血等功效。以块茎供食用,肉质脆嫩,尤以宁夏、青  相似文献   

2.
草石蚕(Stachys seiboibi Miq.)别名宝塔菜、螺丝菜等,为唇形科水苏属中能形成块茎的栽培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农政全书》中就有记载。草石蚕营养成分较丰富,每百克块茎含蛋白质2.2~5.5g、脂肪0.3g、糖类17~20.2g、维生素B10.2mg、维生素B:0.1mg、维生素C6mg等。草石蚕食药兼用,性味甘平,疏风清热,活血祛瘀,解毒消肿,  相似文献   

3.
草石蚕又名甘露子、螺丝菜、宝塔菜、地蚕等,原产我国北方,是我国的特产蔬菜。除我国外,目前在日本、比利时和法国也有栽培。在我国,常将其块茎加工腌渍为上品酱菜,深受群众喜爱。然而,由于现有的草石蚕品种种性普遍退化,产量低、个头小,许多地方亩产仅300—500公斤,较好的也只有750—1,000公斤。影响了农民的种植  相似文献   

4.
陕北草石蚕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草石蚕,其形似蚕或蚕蛹,颇为奇特,别名宝塔菜、地牯牛、地蚕、银条、罗汉菜、甘露子、土蛹、土虫草等,均以其地下块茎的形状而得名,在陕北俗称地溜儿,块茎内含大量淀粉和糖类,为人们喜爱的新兴蔬菜。草石蚕为唇形科水苏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直立,根状茎匍匐,其上密生须根,在匍匐茎顶端有串球状肥大的螺丝形块茎,即食用部分。草石蚕根茎多呈纺锤形,有的顶端呈螺旋状,两头略尖,具5~15个环节,节间可见点状芽痕及根痕,质坚  相似文献   

5.
宝塔菜属唇形科,块茎状似螺丝、蚕蛹、又名草石蚕、螺丝菜等。其食用部分为地下块茎。肉质脆嫩无纤维。经加工腌渍酱制后,风味独特,营养丰富。不但是佐餐佳品,可(贝贵)赠亲友,也是筵席上的爽口菜。其营养成份:500克中含蛋白质27.5克、脂肪1.5克、碳水化合物115克,经加工腌渍酱制  相似文献   

6.
草石蚕,又名“螺丝菜”、“宝塔菜”、“甘露子”,属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我国华北、华东等地都有野生或栽培。其植株地下有匍匐茎,成熟时顶端膨大成螺旋状的肉质块茎,自古取以为食。大凡与人们生活关系密切的野生植物,异名往往亦多,草石蚕亦如此,除上述别名外,见诸古书者尚有“地蚕”、“石蚕”、“土蛹”、“滴露”……等异名。这些异名或取形,或取性,大抵各有所自。如《广群芳  相似文献   

7.
草石蚕,又叫玉环甘露、宝塔菜、螺丝菜、地蚕。草石蚕加工成的酱菜以色、香、味、形“四绝”独占鳌头,远销南美、东南亚、日本和港澳等地区,深受消费者欢迎,是我国重要的创汇蔬菜作物。草石蚕的生长对气候、土壤要求不严,无论东西南北都可种植。屋前房后也能种植,但最好是疏松、肥沃和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和有荫蔽的地方,也可以套种在瓜、豆架下。  相似文献   

8.
玉环菜,是一种野蔬,在我国古籍中有许多别名,多以草石蚕、甘露子、地蚕、宝塔菜等为名称,我国各地均有野生或栽培。玉环菜,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植株高约30—120厘米,在棱及节上有硬毛。叶对  相似文献   

9.
草石蚕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石蚕(Stachys sieboldii Miq.)别名螺丝菜、地蚕、银条等,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草石蚕以肉质脆嫩的地下根状茎为食用部位,可腌制或炒食。因根状茎含有水苏糖、水苏碱等成分,故具有润肺、益肾、补血等功效,可治疗气喘、肺虚腰痛、淋巴结核、肺结核咯血等病症,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食、药兼用的名特蔬菜,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种植草石蚕可显著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0.
在苗期对草石蚕植株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磷酸二氢钾,研究草石蚕的生长发育及产量表现。结果表明:喷施磷酸二氢钾对草石蚕苗期植株株高有抑制作用,而对地下块茎粗、鲜块茎重和每穴地下块茎数的增加有促进作用;喷施磷酸二氢钾的处理产量均高于对照,其中以处理2的地下块茎产量最高达1496kg/667m~2,并与对照的差异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1.
蘘荷     
正蘘荷为姜科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嫩花穗、嫩芽和嫩茎供食用,别名苴蒪、阳藿、蘘草、野姜、茗荷等。有黄花和白花两个类型,黄花类型食用嫩花穗、嫩芽和嫩茎;白花类型的根、茎、花序均可入药。蘘荷原产中国和日本。中国栽培历史悠久,最早著录可见许慎 (约公元58~147年)编著的《说文》(成书于公元100~121年),书载:"蘘荷,一名葍蒩"。(晋)崔豹撰《古今注》载:"其子花生根中,花未败可食,久则消烂。"西晋著名文学家潘岳《闲居赋》中有:"蘘荷依阴,时藿向阳。绿葵含露,白薤负霜。"之佳句。陶弘景(456~536年)著《名医别录》(成书于汉、魏之际)曰:"今人乃呼赤者为蘘荷,白者为覆葅,叶同一种尔。于人食之,赤者为胜,药用白者。人家种白蘘荷亦云辟蛇。"后魏贾思勰著《本草纲目》(公元533~544年)中载有:"蘘荷宜树阴下二月种之。  相似文献   

12.
莲藕     
<正>莲藕为睡莲科莲属中能形成肥嫩根状茎的栽培种,水生草本植物;又称藕,是重要的水生蔬菜之一;栽培品种很多,依用途不同可分为藕莲、子莲和花莲三大系统。莲藕起源于中国和印度。中国两千五百年前的《诗经》中有"彼泽之陂,有蒲与荷"的诗句。两千年前的《尔雅·释草》中即有详细介绍:"荷,芙蕖。其根藕。"明确指出荷的地下部分称为"藕"。司马相如(公元前179~公元前118年)在《上林赋》中有"唼喋菁藻,咀嚼菱藕"之句,可以推知早在公元  相似文献   

13.
蔬菜之王绿芦笋优质种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芦笋的食用部分是嫩芽,有白笋和绿笋之分;白芦笋是经过人工培育,软化栽培的;绿芦笋是受阳光照射长成的。绿芦笋的营养价值高于白芦笋。《神农本草经》中把野生芦笋列为"上品之上",仅次于人参,国际公认其为"世界十大名菜之一"。自从发现其防癌、治癌作用后,上升为"十大名菜之首",被冠以"蔬菜之王",常被列为"山珍"、"国宴佳肴"、"防癌蔬菜"、"减肥食品"、"富硒食品"等等。  相似文献   

14.
<正>苏州是我国杨梅传统产区之一,其栽培历史悠久,《花镜》中称杨梅为"吴越佳果",宋代乐见著《太平寰宇记》"杨梅出光福铜坑者为第一",明代沈周题"光神画卷"中有"霜前桔柚万色黄,雨后杨梅万紫千红"之名,明人王鍪说"杨梅为吴中佳品,味不减闽之荔枝"。苏州杨梅种质资源相对较丰富,许多优良栽培种出于苏州,如细蒂杨梅、乌梅、浪荡子等。  相似文献   

15.
山药又名大薯、薯蓣,为多年生草本植物,生产栽培取其地下块茎为食,质地茅滑,营养丰富,可药菜兼用,具有补气、补脾胃及补肾固精等功效。适用于气虚衰弱,食欲减退、肢体疲乏,慢性咳嗽多痰、遗精、小便频数、消渴及妇女白带等症,山药食法多样,块茎刮去外皮洗净,可蒸、煮、炒、烩食,山药在日本市场享有"林野山珍"之誉,需求量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16.
茼蒿为菊科菊属一二年生草本植物,以嫩茎叶为食的栽培种。别名蓬蒿、春菊、蒿子秆儿。欧洲常用作花坛花卉。茼蒿原产地中海。中国已有1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早在公元7世纪的唐代就有关于茼蒿栽培的记载。茼蒿的称谓始见于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在其菜蔬类中已列有茼蒿的名录。同一时期由孟诜(约公元621~631年)编撰  相似文献   

17.
张志 《中国蔬菜》1985,1(2):14-0
南昌凉荬菜(Sonchus oleraceus L)是菊科(Composite)苦荬菜属(Sonchus)一年生草本植物,常剥取嫩叶作菜。也可作饲料,家畜家禽尤其喜食。在江西省南昌市郊区,栽培历史悠久。 《植物名实因考》卷三曾记叙:“家苦笑,江西种之成畦,高至5—6尺,披其叶茹之。”《齐民要术》所谓畦种足  相似文献   

18.
正3民国时期茯苓的产区销售与流通3.1我国茯苓的产区陈嵘在其《造林学各论》中提及:"吾国天然出产茯苓之地,当推云南。工人蕃殖茯苓之处,或以安徽为盛。"~([5])陈梅朋在《食用菌栽培》中记述:茯苓"在我国有野生的和栽培的两种"~([11])。综合各  相似文献   

19.
冬淡应市的美味可口的蔬菜,首推“东海瀛洲”一宝——大白菜,上海俗称黄芽菜。它源于我国北方,堪有“国莱”之称,至今已有六七千年的栽培历史。宋代大诗人苏东坡诗日“白菘类羔豚,冒土出熊蹯”,竟把大白菜(菘)与小羊小猪和熊掌媲美。已故著名国画大师齐白石画的《白菜与辣椒》图中题词道:“牡丹为花之王,荔枝为果之王,独不论白菜为菜之王”。  相似文献   

20.
落葵     
落葵为落葵科落葵属中以嫩茎叶、嫩梢供食用的栽培种,一年生缠绕性草本植物。别名木耳菜、软浆叶、藤菜、胭脂菜、豆腐菜等。落葵原产中国和印度,中国南方栽培较多。中国栽培落葵的历史悠久,两千年前的《尔稚》中即有落葵的记载,称一名蔠葵,一名繁露。落葵的称谓最早可见于西晋时期张华(公元232~300年)所著的《博物志》及成书于汉、魏之际的《名医别录》。陶弘景(公元456~536年)在《本草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