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4个弓形虫虫株GRA6基因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国内来源于不同宿主的ZS人株、SH人株、CN猪株、QH绵羊株4个弓形虫虫株,以及国际标准强毒株RH株的致密颗粒抗原(GRA6)基因进行PCR-RFLP分析,首次对中国弓形虫虫株进行了基因分型研究,旨在了解中国弓形虫基因型的分布情况,从而为进一步的分子遗传学研究以及弓形虫病的防制提供资料。PCR-RFLP分析显示两种带型:RH、SH、CN 3株弓形虫为一种带型,QH和ZS 2株弓形虫为另一种电泳带型。GRA6序列分析结果显示:RH、SH、CN 3株弓形虫的GRA6基因序列上的MseΙ酶切位点与国外报道的RH株一致,同属于基因型Ι,为强毒株;QH和ZS 2株弓形虫的MseΙ酶切位点与国外报道的弱毒株BEVERLEY株和ME49株一致,同属于基因型Ⅱ,与PCR-RFLP分析结果一致。除MseΙ酶切位点外,中国的几个虫株GRA6序列与GenBankTM注册的RH株及BEVERLEY和ME49两个弱毒株有个别碱基的差异。结果证明中国人源弓形虫包含了Ι、Ⅱ两种基因型,而动物源性弓形虫则因宿主和来源地不同亦有Ι、Ⅱ两个基因型。  相似文献   

2.
为获得猪源弓形虫野生虫株,对细胞培养过程中的培养基种类、血清用量及培养佐剂等条件进行优化,选择最佳分离条件。对临床血清学检测呈阳性猪场的19份血液样品进行弓形虫虫株的培养检测,共获得野生虫株10株。运用PCR方法进行初步鉴定,证实分离虫株为弓形虫野生虫株。结果表明,细胞培养方法是一种分离弓形虫虫株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猪副粘病毒感染的初步诊断和病毒分离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在临床症状复杂的不同猪群中 ,分离出 4株副粘病毒。该病毒能凝集鸡红细胞 ,其血凝性能被鸡新城疫标准血清抑制。病毒能在鸡胚中生长繁殖。电镜观察不是冠状病毒而是副粘病毒。该病毒能引起猪的腹泻、呼吸急促、繁殖障碍、神经症状和体温升高等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4.
中国弓形虫虫株529bp重复序列的PCR扩增、克隆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首次对中国来源于不同宿主、不同地域的9个弓形虫虫株(ZS1人株、PY猪株、GY猪株、ZC猪株、NT猪株、ZS人株、SH人株、CN猪株、QHO绵羊株)以及国际标准强毒RH株之间在529 bp重复序列的变异进行研究,从而为进一步的分子诊断和分子遗传学研究以及弓形虫病的防制奠定基础。【方法】抽提基因组DNA后,用PCR方法对10个虫株的529 bp重复序列进行扩增;扩增产物经纯化后克隆于pGEM-T Easy质粒载体,再经菌落PCR及酶切鉴定阳性克隆,然后对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及序列分析。【结果】10个弓形虫虫株的529 bp重复序列都不完全相同,它们之间的核苷酸序列变异范围为0.8%~2.9%。变异主要位于第32~55位碱基之间,这些碱基变异与虫株的宿主来源、地域来源及毒力之间没有相关性。【结论】529 bp重复序列可作为遗传标记,用于弓形虫与其它寄生虫的种间鉴定,但不适合用于研究弓形虫的种内遗传变异。  相似文献   

5.
从患呼吸道病的黄羽肉鸡病料中分离到大肠杆菌,经血清学鉴定为O78血清型.选取10株菌种制备油佐剂灭活疫苗.安全试验结果证实,该疫苗对18日龄黄羽肉鸡安全.采用0.5 mL该疫苗免疫21日龄肉仔鸡(经颈背部皮下接种),定期采血检测,结果表明抗体滴度较高.区域试验结果表明,该疫苗对大肠杆菌感染鸡具有良好的免疫作用.  相似文献   

6.
健康鸡与病鸡大肠杆菌某些生物特性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健康肉鸡和蛋鸡分离到大肠杆菌180株,已鉴定的血清型为01,O2,O7,O8,O36,O78,O111,其中O2,O78为致病性大肠杆菌所常见的血清型;从大肠杆菌病病鸡分离到70株,已鉴定的血清型有O2,O78,O36。用9种抗生素进行了药敏试验。结果表明:绝大多数菌株对庆大霉素、痢特灵和卡那霉素有较高敏感性;一些菌株对氯霉素、链霉素和环丙沙星也有较高的敏感性;部分菌株对四环素和新诺明有耐药性。  相似文献   

7.
将含萧山鸡白细胞介素2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CI-IL-2的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茵ZJ111(ZJ111/pCI-IL-2)口服接种小鼠和雏鸡,并与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DNA疫苗联合免疫雏鸡观察其免疫效力.结果表明:利用减毒沙门氏菌作为栽体的鸡白细胞介素2口服免疫增强剂具有相对的安全性,重组ZJ111/pCI-IL-2茵能明显增强IBDV DNA疫苗对强毒株攻击保护率;增强IBDV DNA疫苗诱导的抗体的效价(P<0.05);增强IBDV DNA疫苗所诱导的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P<0.05),上述结果初步表明以减毒沙门氏菌为载体的白细胞介素2免疫增强剂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增强作用,为研制低成本、实用化的禽类口服免疫增强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特异PCR方法诊断猪弓形虫病.[方法]以核糖体DNA第一内转录间隔区(ITS1)序列作为弓形虫种特异的遗传标记,优化PCR反应条件,对猪弓形虫分离株和临床病料进行检测.随机取阳性PCR扩增片段进行克隆,测序鉴定.[结果]在猪弓形虫分离株中PCR扩增出目的条带,且在肺门淋巴结和肠系膜淋巴结中扩增出特异性条带;PCR方法能检测到的最低DNA量为7.81 pg/μL;测序结果显示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中已登录的猪弓形虫IST1基因序列相应部分序列完全相同.[结论]该PCR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诊断猪弓形虫病的一种快速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9.
从1998~2002年河南省洛阳地区代表性新城疫发病禽群中分离鉴定了15株新城疫病毒(NDV),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5株NDV均呈现良好的血凝活性和特异的血凝抑制特性;对鸡胚的致病作用可被新城疫阳性血清所抑制;对鸡胚最小致死量的平均死亡时间(MDT),1日龄雏鸡脑内接种的致病指数(ICPI)和6周龄鸡静脉内接种的致病指数(IVPI)的测定证实,LD-6-01和LR-2-00株是弱毒株,其余均为强毒株;弱毒株的血凝素热稳定性较好,属慢速血凝解脱型;强毒株的血凝素热稳定性差,属快速或中速血凝解脱型;所有毒株均可较好地凝集鸡和人(O型血)的红细胞,但对其他动物的红细胞凝集性差异较大。对HI抗体为6log2的12日龄雏鸡攻毒试验结果表明,15个分离株中2个弱毒株可得到100%保护;13个强毒株中,LG-1-99,LR-1-98,LD-4-01和LD-3-00得到了70%~90%的保护,而其他9个分离株(LD-1-98,LD-2-99,LD-5-01,LD-7-02,LR-3-02,LW-1-02,LG-2-00,LA-1-99和LE-1-01)基本上得不到保护(0~20%),但所有得不到保护的试验组鸡的发病死亡时间均明显向后推迟。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抗鸡新城疫中药复方并观察中药复方对雏鸡免疫内分泌调节的影响,将152羽30日龄健康免疫雏鸡随机分为5组:3个中药复方组(方1、方2、方3)、病毒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人工感染鸡新城疫病毒(NDV)后,观察鸡群的发病情况,并于试验各期随机心脏采血,测定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和血清抗体、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干扰素-γ(IFN-γ)、甲状腺素(T4)及胰高血糖素(Glu)的水平.结果表明:中药复方能延缓鸡新城疫的发病时间,减轻病理损伤,促进病鸡康复,有效降低鸡的死亡率,尤以方3效果最好.方1和方3能快速提高抗体水平;方1能提升血清IFN-γ和T4的水平,方2能提高血清IL-2的含量,方3则可提高血清IL-2、IL-6和T4的水平,3个中药复方都可降低鸡死亡高峰期血清IL-6和Glu的水平.研究表明,中药复方能快速刺激免疫鸡体内体液免疫应答,并通过免疫内分泌整体调节途径以抵抗NDV感染,不同组方原则的复方调节途径可能也不一致,但方3的效果整体上优于方1和方2.  相似文献   

11.
The objective of the present investigation was to estimate the prevalence of Toxoplasma gondii infection and co-infection with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 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 and 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 in pigs in China. A total of 372 tissues or serum samples collected from pigs distributed in 9 provinces/municipalities of China during the period from February 2011 to November 2012 were assayed for T. gondii antigens and antibodies using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 technique, while the PCR was designed for the detection of the PRRSV, CSFV and PCV-2, respectively. The total positive rate of T. gondii, PRSSV, CSFV and PCV-2 was 9.14%(34/372), 50.00%(186/372), 37.10%(138/372) and 3.23%(12/372), respectively. Among the 34 T. gondii positive samples, 26 samples were simultaneously infected with T. gondii and viruses, while the remaining eight samples were infected with T. gondii alone. In addition, the co-infection rate of T. gondii with PRSSV, T. gondii with PRSSV and CSFV, T. gondii with PRSSV and PCV-2, T. gondii with CSFV and PCV-2, T. gondii with PRSSV, CSFV and PCV-2 was 1.61%(6/372), 4.03%(15/372), 0.27%(1/372), 0.27%(1/372) and 0.81%(3/372),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of the present survey revealed that PRRSV and CSFV were the common pathogens co-existing with porcine toxoplasmosis in China, and both of them could increase the chances of T. gondii infection in pig.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of T. gondii co-infections with viruses in pigs.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the interactions of parasite and virus, and can be used as reference data for th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f co-infections of T. gondii and viruses in pigs.  相似文献   

12.
屠宰猪弓形虫病多呈隐性或慢性感染,宰前检疫的重点应放在血清学检查上。用ELISA或IHAT试验能有效地检出本病,且前者比后者具有抗体检出早、持续时间长、阳性检出率高的优点。宰后检验应着重检查肺、肝、淋巴结的病变。支气管肺炎、灶性坏死性肝炎、出血性坏死性淋巴结炎、非化脓性脑炎是急性感染期的特征性病变。转为慢性感染的病猪,由于急性病损的修复,而代之以淋巴网状内皮系统细胞的明显增生。其淋巴结的肿大和“髓样变”是比较特征的。病猪肉的无害化处理,采用高温煮沸2.5小时或-25℃冷冻10天,均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对2016年7—10月采集自浙江和上海部分地区肉鸡屠宰端、零售端鸡肉样品及屠宰场环境样品中的沙门氏菌进行分离,研究102株分离株的血清型及其对常用抗生素的药敏性。使用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指定的泰国S&A公司沙门氏菌诊断血清,采用玻片凝集法确定沙门氏菌的血清型。使用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inical laboratory standard institute,CLSI)推荐的纸片扩散法测定沙门氏菌的药敏性。研究发现,204份样品中,85份检出沙门氏菌,阳性样品平均检出率为41.67%。脱羽、净膛、清洗、包装、整鸡和预冷检出率依次降低,而冷藏检出率回升到70.00%。102株沙门氏菌共涵盖15个血清型,以德尔卑沙门氏菌(Salmonella Derby,23.53%)、阿贡纳沙门氏菌(Salmonella Agona,17.65%)、印第安纳沙门氏菌(Salmonella Indiana,12.75%)、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11.76%)和达布沙门氏菌(Salmonella Dabou,7.84%)较为常见。屠宰端德尔卑沙门氏菌最为流行,零售端则主要为阿贡纳沙门氏菌。所有菌株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和头孢西丁敏感,75株(73.53%)菌对四环素产生抗性;对氯霉素、氨苄西林、萘啶酮酸、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链霉素、环丙沙星、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和阿米卡星耐药的菌株比例分别为49.02%、41.18%、38.24%、37.25%、28.43%、23.53%、22.55%、22.55%、20.59%、19.61%和17.65%。零售端样品源沙门氏菌对大部分供试抗生素的抗性显著低于屠宰端和环境样品源沙门氏菌。102株菌中,97株(95.10%)可抗至少1种抗生素,17株(16.67%)可抗10种或10种以上的抗生素。不同地区采集的样品中,源于绍兴的样品沙门氏菌检出率最高(78.95%),且极显著高于湖州及上海地区的阳性样品检出率(P<0.01)。沙门氏菌阳性样品在不同月份的检出率存在极显著差异,9月份检出率最高(80.00%)。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肉鸡生产消费链条中,沙门氏菌检出率、血清型和耐药率、耐药谱呈现明显的变化,即沙门氏菌不是单纯来源于该批次肉鸡携带菌,各环节固有存在和人员携带的菌株也加入了其中,造成终端产品的现状。本研究揭示了沙门氏菌在鸡肉产品中分布的状况和来源,为采取合理的干预措施,预防该省肉鸡生产全产业链中沙门氏菌的污染及耐药菌的出现、确保食品安全提供了相应的数据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出雏前后蛋鸡和肉鸡血清中甲状腺激素水平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出雏前后肉鸡(AA)和蛋鸡(伊莎)血清中总甲状腺激素(T3,T4)和游离甲状腺激素(FT3,FT4)的水平,结果表明:肉鸡和蛋鸡血清总T3水平在14胚龄和18胚龄时较低,1日龄时显著上升,肉鸡表现尤为突出。今后 T3水平的变化在品种间有所不同,肉鸡从1日龄到10日龄斩下降,1日与5日龄差异显著;恧旧鸡1日龄至5日龄T3水平显著升高,除1日龄肉鸡T3水平显著高于蛋鸡外,其它日龄  相似文献   

15.
16.
为了弄清人源志贺氏菌是否可以传播给鸡,从而为志贺氏菌在人-禽传播中的可能性提供科学依据,用不同剂量的鸡源鲍氏志贺氏菌、人源鲍氏志贺氏菌和人源福氏志贺氏菌通过腹腔注射人工感染雏鸡。结果发现,各试验组雏鸡均有不同程度的病变发生,甚至出现死亡病例,且从雏鸡体内分别回收到原接种的3株细菌。这说明了鸡源志贺氏菌的可能来源及有发生人鸡互传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鸡大肠杆菌和奇异变形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VITEK-32)鉴定了一例临床分离鸡致病菌,并进行了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检测和用肉汤微量稀释法测定12种药物和4种复方药物对分离菌的抗菌活性。结果显示,分离的4株菌中鉴定为大肠埃希氏菌3株、奇异变形杆菌1株,在分离的4株菌中均产ESBLs。药敏试验结果表明4株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噻肟、头孢噻呋、头孢曲松除一株中介外其它均耐药,对阿米卡星均敏感,尤其1株奇异变形杆菌和1株大肠杆菌耐药严重,对12种药物中有10种耐药,显示出严重的多重耐药性。β-内酰胺类药物与酶抑制剂联用能使药物对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 ICs)降低4~64倍,因此复方β-内酰胺类药物仍是防治鸡致病菌感染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8.
用鸡胚传代方法从肾脏肿大的病死雏鸡分离到了两株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命名为MK和MG,并对其某些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分离的两株病毒在电镜下表现为典型的冠状病毒形态;接种易感雏鸡能引起明显的肾脏病变;含病毒的鸡胚尿囊液经1%胰酶处理后能凝集鸡红细胞,且于接种后72~96h的活胚尿囊液血凝价较高;能干扰新城疫在鸡胚中的增殖;鸡胚半数感染量MK-6为10775/ml、MG-6为1075/ml。  相似文献   

19.
比较泰和鸡和AA(Arbor Acres)肉鸡血清生长激素(GH)含量和生长激素结合蛋白(GHBP)的结合活性,发现两品种鸡出雏时血清GH水平均较低,5日龄时GH均有显著上升(P<0.01)。此后泰和鸡保持上升趋势,在35日龄GH达到最高值;而AA鸡在5日龄后血清GH水平上升幅度较小,日龄间差异不显著。1日龄和35日龄时,泰和鸡血清GH水平显著高于同日龄的AA肉鸡,与两者体重的差异刚好相反。血液G  相似文献   

20.
从河南病牛脑组织中分离到5株牛狂犬病病毒,用电镜、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等方法鉴定分离病毒的生物学特性。通过微量免疫酶试验,对疫区牛、马、猪、羊、犬、猫、鸡、鼠和蝙蝠9种动物的1 138份血清标本进行检测,阳性率12.65%;其中,疫点内牛、猪、犬、猫和鼠的血清阳性率更高,为20%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