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番茄病毒病是番茄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在我国分布十分广泛,几乎遍布所有番茄产区。春番茄每年因此病大约减产30%左右,夏、秋番茄损失更为严重,有的年份或有的地块几乎绝收,严重影响番茄生产。高温干旱、土壤板结、缺肥、缺水及有蚜虫危害等均有利于病毒病的发生。一、症状。番茄病毒病田间症状多种多样,在同一植株上有时也会同时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症状类型。常见的症状类型有:花叶型、条斑型、蕨  相似文献   

2.
番茄病毒病是近几年在番茄上发生最为普遍、为害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据调查,轻发病田块一般减产20%~30%,重发病田可减产60%以上。该病还可使番茄品质下降,风味降低,经济价值下跌,是生产无公害番茄的重要障碍。一、症状番茄病毒病主要有三种类型,即花叶型、厥叶型、条斑型等。  相似文献   

3.
蔬菜病毒病是我省蔬菜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年来有明显的上升趋势。1986年郑州、洛阳、开封、许昌和平顶山市菜区的春季晚番茄和甜椒、夏季番茄和甜椒病毒病的发病率多在30%以上,不少地块的发病率达90%以上。病害严重度2—4级,减产50%以上,是造成蔬菜(番茄、甜椒)淡季的最主要病害,而目前生产上还缺乏有效的防治措施。为了有效地防治病毒病,及早克服蔬菜供应中的淡季,我们于1986年夏季,在中牟  相似文献   

4.
<正> 日光温室番茄秋季生产阶段,气温由高温向低温变化,这与番茄的生物学特性是从低温向高温要求相反,此阶段一般称之为“逆温栽培”阶段。生产上为了提高番茄冬前产最,将播种时间提前,致使番茄苗期处于高温季节,环境极不利于番茄生长。 1 易发生病毒病 在7、8月份高温季节播种、定植的番茄,很容易发生病毒病。播种越早,病毒病发生的可能性越大,病情越重。  相似文献   

5.
金磊 《河北农业》2009,(12):19-20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Toamtos YellowsLeaf Curl Virus)简称TYLCV或TY,起源于中东地区和地中海盆地,主要分布在地中海西部、日本、美国东南部和加勒比海地区,是一种热带、亚热带地区最具毁灭性的番茄病毒病之一。目前,此病毒已经传入中国,在中国云南、广东、广西、上海、浙江、江苏、河南等地危害严重,2006年-2007年,江苏省受害异常严重,温室内番茄发病率达100%,所有番茄几乎绝收;河南扶沟县、开封县、上海、浙江等地也不例外,该病毒病发生蔓延速度极快,  相似文献   

6.
宁夏是我国重要的番茄种植区域之一。近年来,随着番茄病毒病的全球肆虐,也给宁夏的番茄安全生产带来威胁,宁夏番茄的生产效益与经济效益受到严重影响。通过对宁夏地区番茄病毒病的病原、传播媒介、发病状况进行总结,并提出防治措施,旨在促进宁夏番茄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是对大棚番茄产量影响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尤其是近几年在大棚种植的番茄中发生越来越普遍。近年来,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发病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造成番茄减产,严重影响种植户的收益。基于此,探讨大棚番茄种植过程中黄化曲叶病毒病的实用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8.
番茄是我国目前栽培面积最为广泛的蔬菜品种,也是我们最主要的蔬菜种类之一。据统计2015年以来全国栽培面积达到80万hm2,约占全国蔬菜播种面积的4.5%。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是最近几年发生的番茄主要病害之一,该病毒2006年长江流域始发生,之后迅速向北方地区蔓延发生,现在山东、河北、江苏、河南、北京、新疆、辽宁南部地区都发现有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发生,该病是目前对番茄危害最为严重的病害。文章针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主要介绍了该病毒作用在番茄植株上的症状,传播途径,发病的规律及采用综合防治的几种主要的方法,对于防治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能发挥很好的指导作用,提高番茄的产量及品质。  相似文献   

9.
番茄病毒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番茄病毒病是番茄上的重要病害之一,在全国各地都有发生,最常见的有条斑型、蕨叶型和花叶型三种。其中以花叶型病毒病发生最为普遍,而条斑型病毒病发生后危害更大。  相似文献   

10.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是一种毁灭性的病害,已成为制约番茄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文章分析了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传播途径及发病因素,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病毒病是番茄的主要病害之一.进入21世纪以来,春季露地番茄条斑病毒病频繁发生,是造成春季番茄价格波动的主要原因.2007年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简称TYLCV)首次在河南扶沟发现,之后迅速传播,给番茄生产带来巨大影响.2013年番茄褪绿病毒在河南省夏秋季番茄生产中被发现,造成番茄减产.2019年英国报道番茄褐色皱纹果病毒...  相似文献   

12.
[目的]鉴定河北省番茄上主要病毒病种类,明确病原和分布。[方法]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及免疫试纸条技术,对2016—2018年采自河北省8个县市18个番茄主产区的番茄样品进行病毒病种类鉴定。[结果]采集的番茄样品中共检出3种病毒,分别为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番茄褪绿病毒(tomato chlorosis virus)、番茄花叶病毒(tomato mosaic virus)。其中TYLCV是目前河北省危害最严重、分布最广泛的一种病毒,各调查地区均能检出,检出率为63.29%,其次为ToCV,检出率为17.19%,田间主要表现与番茄黄化曲叶病毒混合侵染;ToMV检出率仅为0.09%,为零星发生。[结论]河北省番茄病毒病的主要种类为粉虱传播的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和番茄褪绿病毒。  相似文献   

13.
正我国是番茄生产大国,番茄在全国范围内均有种植,是种植户创收致富,乃至国家出口创汇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番茄病毒病作有为影响番茄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有着系统性、传染性、迁移性、暴发性等特点,其中有几种病毒毁灭性极强,甚至造成绝收。1番茄上主要的病毒种类能够侵染番茄的病毒几十种之多,未知的番茄病毒病还在不断发现。不同地区,病毒种类和优势病毒种存在不小差异。全国大范围内发生,番茄上常见的病毒有番茄黄化曲叶  相似文献   

14.
正番茄病毒病是危害番茄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如未能及时诊断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将造成30%以上的产量损失。近期,天津市植保植检站技术人员对滨海新区和静海区多个设施园区进行调查采样,经委托专业机构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发现当前蔬菜设施内褪绿病毒病普遍发生。其中,部分棚室褪绿病毒病和黄化曲叶病毒病复合侵染,并以前者为主。现将2种病毒病的识别要点与防控措施归纳如下:1两种番茄病毒病的症状识别  相似文献   

15.
烟草番茄斑萎病毒病(Tomato spotted wiltvirus, TSWV)是烟草生产上的主要病毒病,为筛选出有效药剂防控烟草番茄斑萎病毒病,选用1%香菇多糖、20%吗呱·乙酸铜、5%氨基寡糖素、6%寡糖·链蛋白、20%丁子香酚和8%宁南霉素6种病毒病抑制剂,对烟草番茄斑萎病进行了防治试验。结果表明:1%香菇多糖和20%吗呱·乙酸铜对烟草番茄斑萎病的防治效果最佳,分别为37.83%–66.70%和31.06%–52.35%;其次是5%氨基寡糖素和6%寡糖·链蛋白,防治效果分别为25.89%–43.40%和25.27%–46.32%;20%丁子香酚和8%宁南霉素防效较差,分别为20.94%–37.45%和21.75%-35.30%。  相似文献   

16.
番茄病毒病的识别及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番茄病毒病是日光温室番茄主要病害之一,发生普遍危害严重。据调查,陇东地区几种病毒病均发生,发病率为10%~35%,损失严重。但多数菜农没有完全掌握该病的发生危害规律,防治时抓不住有利时机。因此为了指导生产,现将该病的识别及综合防治介绍如下。一、症状。番茄病毒田间症状主  相似文献   

17.
<正>番茄病毒病是番茄最常见的病害之一。主要症状有3种类型:花叶型,条斑型,蕨叶型。病毒病是由烟草花叶病毒、黄瓜花叶病毒等侵染引起的,这些病毒多在病株残体、种子、杂草上越冬,翌年通过蚜虫、摩擦和田间操作等传播。在气温高或干旱时,发病严重。  相似文献   

18.
氨基寡糖素对番茄主要病害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用2.0%氨基寡糖素防治番茄病毒病、晚疫病和灰霉病,结果表明,对番茄病毒病和晚疫病的控制作用明显,防治效果分别为69.3%~81.6%和66.20%~81.76%,最佳使用浓度为300~500倍液;是番茄病毒病和晚疫病有效的生物防治措施。但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不佳,防效仅为32%。  相似文献   

19.
<正>烟粉虱传播的黄化曲叶病毒病是严重危害番茄的毁灭性病害,已在山东、河北、河南、安徽、江苏、北京、新疆等14个省(市、自治区)大面积发生危害,严重威胁我国番茄产业持续发展。为有效控制其危害,保障番茄生产安全,特制订本方案。一、防控目标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重发区域番茄为害损失率控制在15%以内,中等以下发生区域番茄为害损失率控制在8%以内。总体损失率控制在10%以内。  相似文献   

20.
<正>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是危害番茄的一种毁灭性病害,2011年在新疆首次发现,2013年在吐鲁番暴发危害,造成278座温室番茄绝收,占当季番茄种植面积的45%。感病番茄品种在育苗棚内就开始发病,移栽后1个月内发病率可达100%,发病早的不能正常开花结果,造成产量损失达100%。目前,防治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尚无特别好的方法,最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