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了探讨添加外源接种细菌对土壤氯嘧磺隆污染修复的影响,利用从长期污染土壤分离到的氯嘧磺隆降解菌LW3,在实验室模拟情况下,研究其对氯嘧磺隆污染土壤的修复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降解菌接种量越高,氯嘧磺隆降解效果越好,但在接种量到达1.0×106 CFU/g干土后,再增加接种量对降解率的增加效果就不太明显。土壤降解的最适温度为30℃,最适初始pH 7。在土壤含水量低于40%时,菌株对土壤氯嘧磺隆的降解率随着土壤的含水量的升高而增加;而在淹水情况下时,氯嘧磺隆的降解受到严重抑制。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土壤中氯嘧磺隆残留对土壤的危害问题,从长期施用氯嘧磺隆的土壤中分离出1株对氯嘧磺隆有降解作用的菌株。通过采用生理生化、16S rDNA鉴定及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其生理生化特性和降解特性。结果表明,该菌株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最适生长温度30~35℃,pH 5~6,最佳接种量为5%。最终得出结论该菌在最适生长条件下,以100 mg/L的氯嘧磺隆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培养5天,其降解率达到80%以上,与L-7混合后其降解率提高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3.
氯嘧磺隆降解菌L-6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利用富集培养技术从长期施用氯嘧磺隆的土壤中分离得到1株能够降解氯嘧磺隆的细菌L-6。通过生理生化特性和16S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L-6为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并分析了氯嘧磺隆的初始浓度、接种量、温度和PH值对L-6菌株降解氯嘧磺隆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最佳降解条件。结果显示,该菌在氯嘧磺隆浓度为200 mg/L、接种量为10%、PH8.0、温度30℃条件下,接种4 d后对氯嘧磺隆的降解效率达到80%以上。这表明该菌株具有降解氯嘧磺隆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长残留除草剂氯嘧磺隆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和降解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富集培养法从农药厂排放的废水和污泥混合物中分离得到能够降解氯嘧磺隆的细菌1株,通过生理生化鉴定和16SrRNA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该菌株为睾丸酮丛毛单胞菌,命名为:YW-1。该菌在含有500μg/mL的氯嘧磺隆无机盐培养基中对氯嘧磺隆有较高的降解效率,96h内可使氯嘧磺隆降解90%以上,菌株YW-1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pH5.0。  相似文献   

5.
胡月  张浩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27):262-266
以 N80为供试菌株, 研究了 N80对草甸黑土中氯嘧磺隆的降解能力, 并测定了 N80菌株的接种量、 底物氯嘧磺隆初始量、 土壤中的水分及土壤不同类型对氯嘧磺隆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 当底物的浓度为 20 mg/kg 时, 在灭菌草甸黑土中添加 N80 菌株 5×1014 CFU/g, N80 对底物氯嘧磺隆的降解率由32.5%增加到 87.7%, 而在没有灭菌的土壤中添加 N80菌株后, 底物氯嘧磺隆的降解率由 47.5%提高到94.4%。同时对不同性质的棕壤土和草甸黑土接种降解菌 N80, 第 30天测定棕壤土和草甸黑土中的氯嘧磺隆降解率分别为 49%、 87.5%。底物氯嘧磺隆含量 20 mg/kg、 N80接种量为 5×1014 CFU/g、 土壤水分含量30%时, 在草甸黑土中N80对氯嘧磺隆除草剂的降解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生物制剂降解氯嘧磺隆残留对水稻根系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小区试验模拟不同水平氯嘧磺隆残留条件下,不同生物制剂用量对水稻根系及产量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较低浓度的氯嘧磺隆即可对水稻产生药害。生物制剂能够显著降解≤0.5mg/kg残留氯嘧磺隆,修复污染土壤,促进水稻根系生长,增加水稻穗粒数、每穴穗数,提高产量。当氯嘧磺隆为6mg/kg时,生物制剂已不能降解其残留药害。对各项指标进行综合判断可知:生物制剂最佳经济施用量为30kg/hm2。  相似文献   

7.
氯嘧磺隆降解菌F8土壤适应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任洪雷  陶波 《作物杂志》2012,28(3):71-73
通过研究不同土壤类型、土壤温度、土壤湿度等环境条件对氯嘧磺隆降解菌F8的生长量及其降解能力的影响,系统评价其土壤适应能力。结果表明,降解菌F8在5种不同类型的土壤中生长量及降解能力有一定的差异,表现为:白浆土>盐碱土>黑土>草碳土>沙壤土;土壤湿度在20%~80%、温度在20~40℃之间都能生长;土壤湿度在20%~60%、土壤温度在20~35℃之间降解效果理想,降解率达到60%以上;最适土壤湿度在50%,土壤温度在30℃,降解率达到80%以上;降解菌对土壤微生物种群的影响表现为:真菌>细菌>放线菌。  相似文献   

8.
为了缓解环境中邻苯二酚的污染,筛选并研究邻苯二酚降解菌,以期为邻苯二酚污染的微生物修复提供备选菌株。从西安污水处理厂水样及陕西苹果园土壤中分离以邻苯二酚为唯一碳源的降解细菌。采用以邻苯二酚为唯一碳源的无机盐培养液,在28℃及150 r/min的恒温摇床中对菌株进行培养,通过测定培养液中剩余的邻苯二酚浓度,计算菌株对邻苯二酚的表观降解率,并通过pH、装样量和浓度3方面对菌株降解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pH 6,装样量50 mL,浓度100 mg/L时,菌体的生长量以及邻苯二酚的降解率达到最大,该菌株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研究甲氰菊酯降解菌HY1 的降解特性及其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效果,为其实际应用奠定基础。利用气相色谱法和摇瓶振荡培养法确定了HY1 降解酶位置及类型,同时研究了底物浓度、接菌量、pH值、温度及土壤是否灭菌对降解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降解菌HY1 起降解作用的酶主要是胞外酶且为诱导型酶;底物甲氰菊酯对HY1 的降解活性起诱导作用。HY1 降解甲氰菊酯的最优底物浓度为10 mg/L,最适条件为pH 7.0,最适HY1 接菌量应为6%(体积分数),最适降解温度为30℃。土壤修复试验中甲氰菊酯最高降解率可达84.53%。HY1 在未灭菌土壤中对甲氰菊酯降解速率比灭菌土壤快,说明其能协同土著微生物共同降解甲氰菊酯。降解菌HY1 能有效降解甲氰菊酯,并对甲氰菊酯污染的土壤有较好的修复效果,为治理甲氰菊酯污染土壤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氟磺胺草醚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机理,利用富集培养技术从长期施用氟磺胺草醚的土壤中分离得到1株能够以氟磺胺草醚为唯一碳源生长的细菌,命名为F-12。通过菌落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rDNA基因序列分析,初步鉴定菌株F-12为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 sp.)。并分析了氟磺胺草醚的初始浓度、接种量、温度和pH值对菌株F-12降解氟磺胺草醚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最佳降解条件。结果显示,该菌在氟磺胺草醚浓度为100 mg/L、接种量为15%、pH为6.0、温度35℃条件下,培养2 d后对氟磺胺草醚的降解效率达到80%以上。具有应用到氟磺胺草醚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解磷巨大芽孢杆菌液体发酵培养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为了获得高密度培养的解磷细菌菌剂,以一株解磷巨大芽孢杆菌为研究对象,以OD600为依据测定活菌数量,优化最佳液体发酵培养条件。首先采用单因素试验对其培养条件如接种量、装液量、发酵温度、起始pH、发酵时间、摇床转速等进行筛选,获得单因素试验最佳值;在此基础上,利用L9(34)正交试验对其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及验证,并制作菌株生长曲线。研究结果表明:该株巨大芽孢杆菌的最佳培养条件为:发酵温度30℃、起始pH 8.0、装液量20 mL/250 mL三角瓶、接种量3%、摇床转速250 r/min、培养时间22 h。在此最优条件下培养,以平板涂布法计数,发酵液最终活菌数达到3.2×109 cfu/mL以上。培养2~8 h,菌体生长处于对数期,8 h后菌体生长进入稳定期,22 h后进入衰亡期。试验结果为工业生产解磷巨大芽孢杆菌菌剂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2.
石油降解混合菌剂的筛选及降解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获得石油高效降解混合菌剂及优化的降解条件,从油污土壤、含油废水及原油中经富集驯化分离得到细菌68株、真菌15株,放线菌6株;将所分离的菌株通过初筛、复筛及两两混合拮抗实验,筛选得到Y-4与Y-12及Y-4与Y-37两组石油高效降解混合菌剂,其对石油的降解率均超过60%。同时研究了不同的初始条件对各混合菌剂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Y-4与Y-12组合在初始pH 8.0、转速160 r/min、种子液以1:1接种0.5 mL、30~35℃培养7天,Y-4与Y-37组合在初始pH 7.5、转速130~160 r/min、种子液以1:1接种0.5 mL、35℃培养7天,加入的初始原油量越少,基质营养越丰富,其降解率越高。通过实验可知,在适宜的条件下2种混合菌剂的降解率均较高,并且混合菌剂对石油的降解率要高于单菌剂。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土壤性状对兽用抗生素在土壤中的衰减及其生物有效性的影响,选择10 种理化性状相差较大的典型蔬菜地土壤,通过添加不同浓度(1、5、20 mg/kg)的4 种抗生素(土霉素、恩诺沙星、磺胺二甲嘧啶和泰乐菌素),在保持65%的土壤田间持水量和恒温(25℃)条件下培养,观察分析各类抗生素的残留量和生物有效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试验初期(20 天内)土壤中抗生素的降解速率明显高于后期(50~100 天),进入土壤中的抗生素降解量随抗生素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降解比例却随抗生素添加量的增加而减小。4 种抗生素在土壤中的降解速率:磺胺二甲嘧啶>恩诺沙星>土霉素>泰乐菌素。培养前期土壤中有效态抗生素含量随培养时间的下降比抗生素的残留量下降更明显。各类抗生素的降解率主要与土壤粘粒含量和氧化铁含量呈负相关,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存在轻微正相关,但与土壤pH 和CEC无明显相关。培养初期(5 天),土壤中有效态抗生素含量与粘粒含量、氧化铁含量呈负相关,与有机质含量呈现正相关;但随培养时间的增加,其与土壤粘粒含量、氧化铁含量的相关性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4.
为检测施用生物炭对酸性红壤土壤磷转化和土壤溶磷细菌数量的影响,用茶园土进了8周的接种溶磷细菌的微缩土壤培养实验,设置了0%、1%、3%(重量比)3种添加生物炭处理。结果表明:接种后土壤溶磷细菌数量迅速下降,而施用生物炭显著增加了茶园溶磷细菌的数量,为不施用生物炭的对照处理的10.5~15.25倍。此外,添加生物炭显著提高了土壤pH值、土壤有效磷(Bray-P)含量与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红壤茶园土壤溶磷细菌数量与土壤有机碳、总氮、总磷、有效磷、pH值、碱性磷酸酶活性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呈负相关关系。总之,与对照处理相比较,添加生物炭可以增加红壤茶园土壤溶磷细菌的数量,并对土壤磷素起到活化作用。 关键词:生物炭;溶磷细菌;土壤有效磷;土壤碱性磷酸酶;红壤茶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