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核移植就是将共体核移入受体卵胞质获得重组胚的过程,核移植可以产生遗传组成相同的若干后代,前景迷人。猪胚胎核移植目前以早期卵裂球做供体,次级卵母细胞做受体。猪胚母体-合子转变(MZT)发生于4细胞期,MZT不影响重组胚的发育能力。核质融合及激活老头儿采电激法,可有效地使重级胚发育,卵母细胞质可使融入的核发生再规范产重排发育程序,供体细胞周期对核移胚的发育有重要影响。由于猪胚的特殊性,核移植的难度较大  相似文献   

2.
将发育不同时期的兔胚和移核胚的卵裂球细胞核与去核的成熟卵母细胞共同组成移核胚,通过中间受体培养和移植实验检验胚胎的发育能力。结果表明,(1)兔囊胚之前各个时期的胚胎细胞核均可使移核胚发育到囊胚;(2)胚胎极化前后的卵裂球参与组成的移核胚发育到囊胚的比例无显著差异。但极化后 64细胞胚的卵裂球与去核卵母细胞的融合率低于极化前的 8细胞胚胎卵裂球;(3)兔 16细胞胚与去核的卵母细胞组成的移核胚可以发育到期,产仔率为 3.16% ;(4)兔移核胚卵裂球用于连续核移植,其后 2 代均可发育成囊胚,其中第 1 代移核胚与第 2 代移核胚发育率相似,但显著高于第 3 代移核胚;(5)兔移核胚和各代连续移核胚卵裂球与去核卵的融合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兔核移植胚胎的克隆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研究改进了兔受体卵母细胞的去核程序及供体卵裂球的处理方法,并对核移植胚的体外克隆、继代克隆及克隆胚的体内发育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卵龄对受体卵母细胞的去核具有显著的影响,卵龄为15~18h的去核率为100%(45/45),显著高于13~14h的46.6%(7/15),P<0.01。DNA合成抑制剂Aphidicolin处理16-细胞期卵裂球后,重组胚的囊胚发育率54%(20/37)高于未处理组的45%(14/31),P<0.05。从2枚16-细胞供体胚分别获得来自一个供体胚的9枚和7枚核移植克隆囊胚,囊胚发育率为51.6(16/31)。然而第一次继代核移植胚的囊胚发育率仅为11.5%(6/52)。16-及32-细胞期卵裂球的重组胚可发育至产仔,共获2窝8只仔兔。其中1只、2只、2只和3只仔兔分别来自4个供体胚。  相似文献   

4.
对MII期水牛卵母细胞进行人工诱导激活可以帮助人们间接判断体外成熟卵母细胞质量的优劣。并且,卵母细胞的充分激活也是提高核移植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试验比较了水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时间对孤雌激活胚发育能力的影响以及不同化学激活方法对水牛卵母细胞孤雌激活效果的影响,并在相同条件下,对孤雌激活胚与体外受精胚的发育能力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水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27小时或30小时的囊胚发育率(19.0%或17.7%)明显高于体外成熟21小时或24小时的囊胚发育率(12.3%或13.8%);Ion联合6-DMAP激活水牛卵母细胞的效果优于其他几组激活方法;在相同条件下,孤雌激活胚与体外受精胚的发育能力存在着差异,其中卵裂率差异不显著,但孤雌激活胚的囊胚发育率显著高于体外受精胚(13.0%vs21.7%)。  相似文献   

5.
采用胞质内注射法进行猪体细胞核移植,对去核、激活和培养等关键技术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点压法、挤压法对卵母细胞的去核率明显高于盲吸法(三者分别为62.5%、64.6%、50.7%,P〈0.05)。对早成熟的卵母细胞(36-44h)进行去核可明显提高去核效率(P〈0.05),在36-38h、39-41h、42-44h去核率分别为60.9%、67.8%、64.3%,而45-48h为48.4%。(2)体细胞预激活有助于提高核移胚卵裂率(28.0%、20.1%,P〈0.05)。钙离子载体A23187单独或与6-二甲基氨基嘌呤(6-DMAP)联合作用能使猪体细胞核移胚激活继续发育。(3)核移胚以胚胎培养液NCSU23及卵丘单层共培养体系进行分别培养,核移胚卵裂率无明显差异(30.06%、31.5%,P〉0.05)。但NCSU23培养4细胞后发育能力更高(13.5%、3.9%,P〈0.05)。  相似文献   

6.
对MII期水牛卵母细胞进行人工诱导激活可帮助人们间接判断体外成熟卵母细胞质量的优劣,且卵母细胞的充分激活也是提高核移植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本试验比较了水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时间对孤雌激活胚发育能力的影响及不同化学激活方法对水牛卵母细胞孤雌激活效果的影响,并在相同条件下,对孤雌激活胚与体外受精胚的发育能力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水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27h或30h的囊胚发育率(19.0%or 17.7%)明显高于体外成熟21h或24h的囊胚发育率(12.3%or 13.8%);Ion联合6-DMAP激活水牛卵母细胞的效果优于其他激活方法;在相同条件下,孤雌激活胚的囊胚发育率显著高于体外受精胚(13.0%vs.21.7%)。  相似文献   

7.
将采自肉联厂屠宰车间的牛卵巢中的卵母细胞置于TCM-199+10%ECS(0d)+FSH(1万IU/L)+LH(5mg/L)中培养成熟,用含0.3%透明质酸酶的消化液将卵母细胞周围的卵丘细胞去掉,并以7.5mg/L的CB液处理后,用微吸管吸去透明带内的第一极体及极体下面的部分卵母细胞质,然后将经体外受精并发育至8~16细胞期胚胎的卵裂球注入去核卵母细胞的卵周隙中,再将移核胚置于电融合槽内进行融合(电场强度为1200V/cm,持续时间为80μs,1次脉冲刺激)。将融合的胚胎移入生长有单层贴壁颗粒细胞的发育培养液(TCM-199+10%牛血清)中培养,观察移核胚的融合率及发育率,部分去核卵母细胞经染色后观察去核率。结果表明:(1)移核胚的融合率为86.9%(53/61);(2)发育至2~8细胞期的胚胎占培养的移核胚胎总数的21.3%(10/47);(3)卵母细胞的去核率为68.2%(45/66)。  相似文献   

8.
兔胚胎核移植操作条件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影响家兔胚胎细胞核移植的几个重要因素进行了研究。以不同的融合电场强度对重组胚进行处理,结果表明脉冲参数为1.65kv/cm,脉宽为85μs,脉冲数为1时,融合率达到77.1%。显著高于其它场强的融合率。当场强增加至2.50kv/cm时,多数重组胚发生溶解。融合液中的离子成份对重组胚的激活有重要影响。以0.3M甘露醇为融合液时,电激三次的激活率(50%)显著高于一次(36%)和二次(22.2%P<0.05)。当加入100μnCa2+时,电激三次后的激活率达到71.4%,显著高于电激一次(48%,P<0.01)和二次(61.3%,P<0.05)。多次电激还可提高重组胚的发育率,当有Ca2+存在时,三次电激后的囊胚发育率为31.4%。此外,随着卵母细胞卵龄的增加,重组胚的囊胚发育率下降,而融合胚的碎裂率则增高。当卵龄为HCG后21—24小时,碎裂率高达52%。对8-,16-,32-细胞期卵裂球的重组胚体外发育能力的研究表明,8-细胞期卵裂球的重组胚之囊胚发育率显著高于16-及32-细胞期卵裂的重组胚(36.4%比26%、27.5%,P<0.05)。将部分32-细胞期卵裂球的重组胚移入受体后,产出了3只核移植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6-二甲基氨基嘌呤(6-DMAP)在延边黄牛末期去核的体细胞克隆中的作用,本试验主要研究了单独使用离子霉素处理与离子霉素联合添加6-DMAP处理对体外成熟的老化延边黄牛卵母细胞的激活率的不同影响;以及不同时期添加6-DMAP对重构胚后期发育能力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体外成熟的老化卵母细胞,使用离子霉素单独处理后91%被激活,而在离子霉素联合添加6-DMAP处理后却没有细胞被激活,也就是没有第二极体的排出。另外,融合后使用6-DMAP处理,所得重构胚的囊胚发育率最低,而激活后的卵母细胞立即用6-DMAP处理,所得重构胚的发育能力与无6-DMAP处理的相近。综上所述,离子霉素联合添加6-DMAP可抑制老化的延边黄牛卵母细胞的激活,阻止第二极体的排出,但对重构胚的后期发育没有影响。而融合使用添加6-DMAP的培养液,抑制了重构胚的后期发育。  相似文献   

10.
以昆明小鼠为实验动物,经过超数排卵后得到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OCs),以卵丘细胞为核供体细胞,卵母细胞为核受体细胞进行核移植,分析比较了不同蔗糖浓度对小鼠卵母细胞去核时间、去核率及重构胚体外发育的影响,并探讨了供体细胞的保存温度和融合温度对重构胚体外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各蔗糖浓度组的去核率均达到100%,但3%、4...  相似文献   

11.
为了优化利用体细胞核移植生产转基因牛早期胚胎的体系,以携带绿色荧光蛋白-新霉抗性双标记基因的pMSCV质粒转染的胎牛耳成纤维细胞为供体,以体外成熟的牛卵母细胞为受体构建克隆胚,研究供体细胞的传代次数对转基因胚的影响和重构胚在不同电场条件下(电场强度、直流电脉冲次数)融合效率及其在不同体外培养系统中的发育效果。结果表明:传代5次的细胞做核供体较有利于转基因胚的发育;在电场条件为电场强度1.6 kV/cm、直流脉冲1次的融合率最高;负压单层细胞共培养体系中的转基因囊胚发育率较好,与未转基因体细胞核移植胚的发育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2.
采用成年小鼠的卵丘细胞核、胎儿成纤维细胞作核供体细胞来进行核移植,研究小鼠卵母细胞的去核程序和影响重构胚附植前发育的激活条件;随后将重构胚与供体细胞系共培养后获得囊胚阶段的小鼠重构胚,并将其移植到受体鼠体内后获得了24%克隆胚胎。结果表明,小鼠卵母细胞质能够进行重编程来支持早期的胚胎发育。  相似文献   

13.
试验采用脂质体转染法与电穿孔法,以携带绿色荧光蛋白(GFP)-新霉抗性(neo-)双标记基因的pMSCV质粒转染胎牛耳成纤维细胞为供体与体外成熟的牛卵母细胞为受体构建克隆胚。研究了体外成熟培养液中添加EGF(表皮生长因子)对转基因胚的影响,不同转染方法构建供体细胞对重构胚发育的影响和在不同体外培养系统中的发育效果。结果显示,体外成熟培养液中添加EGF 30 ng/mL组的卵母细胞成熟率最高,但对后期转基因重构胚的囊胚发育率的影响,以添加EGF 20 ng/mL组的最高;以胎牛耳成纤维细胞为供体细胞,不同转染方法转染供体细胞构建重构胚,其囊胚发育率差异不显著(P>〖JP2〗0.05);mSOFaa+颗粒细胞单层细胞共培养体系中的转基因囊胚发育率最好,该体系更适合体细胞核移植法生产转基因牛胚胎。  相似文献   

14.
比较了水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时间对孤雌激活胚发育能力的影响,以及不同化学激活方法对水牛卵母细胞孤雌激活效果的影响,并在相同条件下,对孤雌激活胚与体外受精胚的发育能力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水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27 h或30 h的囊胚发育率(19.0%、17.7%)明显高于体外成熟21 h或24h的囊胚发育率(12.3%、13.8%);Ion联合6-DMAP激活水牛卵母细胞的效果优于其他几组激活方法;在相同条件下,孤雌激活胚与体外受精胚的发育能力存在着差异,其中卵裂率差异不显著,但孤雌激活胚的囊胚发育率显著高于体外受精胚.  相似文献   

15.
应用细胞骨架抑制剂细胞松弛素B和秋水仙素处理兔成熟卵母细胞,然后采用电激活的方法激活兔卵母细胞,观察细胞骨架抑制剂对兔卵母细胞孤雌激活和孤雌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应用不同的电激活液,即甘露醇、Zimmerman氏和山梨醇对兔卵母细胞的孤雌激活效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用7.5μg·mL^-1细胞松弛素B处理卵母细胞后孤雌激活,其2-细胞胚率(82.2%)和囊胚发育率(43.4%)与对照组(76.4%和51.5%)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用1μg·mL^-1秋水仙素处理兔卵母细胞,兔卵母细胞孤雌激活后的2-细胞胚率(64.9%)和囊胚发育率(23.8%)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用细胞松弛素B和秋水仙素共同处理的2-细胞胚率(62.5%)和囊胚发育率(30.9%)与秋水仙素单独处理的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秋水仙素对兔卵母细胞的孤雌激活影响比CB更大。通过免疫荧光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细胞骨架抑制剂处理后,经孤雌激活获得的囊胚中,微丝和微管结构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16.
利用屠宰场卵巢采集的卵母细胞经过去核、注核及激活等操作后,研究猪颗粒细胞和胎儿成纤维细胞,血清饥饿处理法及不同的激活时间等因素对猪核移植重构胚体外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猪颗粒细胞和胎儿成纤维细胞用作核供体与猪卵母细胞构建重构胚,在卵裂率上无显著性差异。作为供核细胞的猪成纤维细胞,经过血清饥饿与不经过血清饥饿培养,核移植重构胚的卵裂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进行核注射后,使供核细胞与胞质受体作用适当的时间(1~6h)再进行激活,有利于重构胚的发育。  相似文献   

17.
对MⅡ期水牛卵母细胞进行人工诱导激活可以帮助人们间接判断体外成熟卵母细胞质量的优劣,并且,卵母细胞的充分激活也是提高核移植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试验比较了水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时间对孤雌激活胚发育能力的影响以及不同化学激活方法对水牛卵母细胞孤雌激活效果的影响,并在相同条件下,对孤雌激活胚与体外受精胚的发育能力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水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27h或30h的囊胚发育率(19.0%or 17.7%)明显高于体外成熟21h或24h的囊胚发育率(12.3%or 13.8%);Ion联合6-DMAP激活水牛卵母细胞的效果优于其他几组激活方法;在相同条件下,孤雌激活胚与体外受精胚的发育能力存在着差异,其中卵裂率差异不显著,但孤雌激活胚的囊胚发育率显著高于体外受精胚(13.0%vs.21.7%).  相似文献   

18.
牛胚胎原代和继代细胞核移植结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比较了原代和继代核移植的操作各环节以及核移植胚胎在体外发育能力上的差异。通过显微操作将体外受精发育而来的8~32细胞期胚胎的单个卵裂球注入激活的去核卵母细胞的卵周隙内,并用80V/mm、40us2次电脉冲诱导卵裂球与去核卵母细胞融合,借此进行牛胚胎的原代核移 体外发育来的8~32细胞期的原代核移植胚胎作为供体,用原代核移植相同的方法进行牛胚胎的继代移植。原代核移植的存活率和融合率(87.3%和68.5  相似文献   

19.
小鼠卵母细胞化学去核及手工构建核移植胚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优化脱羰秋水仙碱(DC)诱导去核程序,研究以DC去核卵母细胞为核受体的、无透明带体细胞核移植方法在小鼠体细胞核移植中的应用,试验比较了乙醇、SrCl2两种激活方法及脱羰秋水仙碱处理开始时间对小鼠MⅡ期卵母细胞去核效率的影响;将DC诱导去核成功的卵母细胞去除透明带,与胎儿成纤维细胞粘合、电融合和SrCl2激活后,体外培养重构胚。结果显示,7%乙醇激活后0 min起始DC处理可得到最高的诱导去核率(66.4%);而在8 mmol/L SrCl2中激活15 min后用DC处理可得到最高的诱导去核率(64.3%);目前重构胚可以体外发育到8-细胞。试验结果首次证明了SrCl2在小鼠卵母细胞DC诱导去核中的作用效果与乙醇相当,初步证明了将DC诱导去核技术与无透明带技术相结合手工克隆生产小鼠重构胚的可能性,它的成功将大大简化核移植程序。  相似文献   

20.
猪卵丘细胞核移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卵丘细胞为供核体细胞,采用胞质内注射法进行猪体细胞核移植,对去核、激活和培养等关键技术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点压法、挤压法对卵母细胞去核率明显高于盲吸法(三者分别为62.5%,64.6%,50.7%,P<0.05)。盲吸法去核染色体容易发生位置偏离,影响去核效果,但对早成熟的卵母细胞(36h~44h)进行去核可明显提高去核效率(P<0.05),在成熟培养36h~38h、39h~41h、42h~44h去核率分别为60.9%、67.8%、64.3%,而45h~48h为48.4%。②体细胞预激活有助于提高核移胚卵裂率(28.0%,20.1%,P<0.05)。A23187(Ca2 ionophore,钙离子载体)单独或与6DMAP(6Dimethylaminopurine,6二甲基氨基嘌呤)联合作用能使猪体细胞核移胚激活继续发育。③核移胚以胚胎培养液NCSU23(NorthCarolinaStateUniversity23medium,北卡洲立大学培养液23)及卵丘颗粒单层共培养体系进行分别培养,核移胚卵裂率无明显差异(30.06%,31.5%,P>0.05)。但NCSU23培养4细胞后发育能力更高(13.5%,3.9%,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