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8 毫秒
1.
为了使柠条资源能够高效利用,研究活化前后的柠条生物炭制备工艺。本试验在不同的温度(400℃、500℃、600℃)下,分别用管式气氛炉CO2活化法和马弗炉高温热解法,并通过工业分析及元素分析、比表面积测定、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等方法对制备的生物炭进行表征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产率都在下降;挥发分逐渐析出,马弗炉高温热解法的挥发分下降比率比较快,含氢和氧官能团及含碳物质逐渐分解,灰分含量逐渐增大,CO2活化后的生物炭灰分相对较小,马弗炉高温热解法下的固定碳比率逐渐增大,而CO2活化后固定碳比率先增大后减小,在500℃时值最高;没有活化的生物炭元素C含量相对较低,活化后最大为74. 103%; BC-G600芳香性最强,烷基基团随温度升高逐渐消失,碳结构更加稳定具有做吸附剂的潜力;马弗炉高温热解法下600℃生物炭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丰富的微孔结构,活化后的柠条生物炭在600℃时没有完全发生气化反应,比表面积相对较低,CO2活化柠条生物炭在高温区域有很大的研究潜力。因此,该研究为柠条制备生物炭的可行性提供数据支撑并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养殖肥水农田施用是一种有效的绿色循环模式,肥水施用会影响土壤氨挥发,而土壤氨挥发受肥水含氮量、温度、土壤含水量和pH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本研究采用室内培养的方法,研究肥水施氮量、温度、pH和土壤含水量四个因素对土壤氨挥发的影响,筛选实验条件下适宜的养殖肥水施用条件。结果表明,四个因素对土壤氨挥发累积量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施氮量 > 温度 > pH > 土壤含水量,其中,土壤氨挥发与施氮量、温度、pH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氨挥发累积量随着施氮量、温度、pH的升高而升高。在温度15~35℃、土壤含水量60%~80%、pH 6~8、施氮量60~120 kg N·hm-2的范围内,降低土壤氨挥发的理想条件为:施氮量75.58 kg N·hm-2,温度15.48℃,pH 6.22,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60.63%。考虑实际情况,温度25℃时,降低土壤氨挥发的肥水施用条件为:施氮量64.98 kg N·hm-2,pH 6.02,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73.42%。研究多因素耦合对土壤氨挥发的影响,能够提高氮素利用率,为养殖肥水安全回用提供了科学方法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不同热解温度生物炭对Pb(Ⅱ)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稻壳(RH)和棉花秸秆(CS)为原料,在300、400、500、600、700℃下制备了生物炭,研究不同添加量、不同初始pH、吸附时间对生物炭吸附水溶液中Pb~(2+)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炭添加量越大对Pb~(2+)的去除效果越好;热解温度越高,达到同样去除效果所需生物炭的量越少;吸附效果与溶液的pH呈正相关,pH在4~7的范围内,高温生物炭去除Pb~(2+)的效果更好。生物炭对Pb~(2+)的吸附更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R~2≥0.992),热解温度越高,吸附速率越快,同时中温(500℃)和高温(600、700℃)生物炭对Pb~(2+)的平衡吸附量不低于49.0 mg·g~(-1)。制备稻壳和棉花秸秆生物炭较合适的温度是500℃。  相似文献   

4.
亚硒酸盐对旱稻吸收、转运砷及其氧化性胁迫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盆栽试验,以As低吸收旱稻(V1)和高吸收旱稻(V2)品种为材料,研究无污染(CK)及轻、中度As污染(65.2、83.9 mg·kg~(-1))土壤中,土施Se(0、1.0、5.0 mg·kg~(-1))对旱稻生长、As吸收转运及其氧化性胁迫的影响。结果显示:低、高Se处理在轻度As胁迫下,V1生物量较对照分别增加了3.50%和31.13%,V2分别增加了17.89%、34.95%;在中度As胁迫下,V1增幅分别为56.42%和122.96%,V2增幅分别为34.38%和38.73%。Se促进了根系As吸收,显著降低了As从根系向地上部转运,降低了茎叶As累积。在无、轻、中度As污染土壤中,高Se处理V1根As含量较对照分别增加了55.69%、27.08%和18.22%,茎As分别减少了18.89%、21.10%和30.93%,叶As分别减少了19.63%、27.68%和15.12%;V2根As含量分别增加了48.98%、23.82%和12.71%,茎As分别减少了17.02%、24.58%和16.16%,叶As分别减少了17.61%、20.52%和13.26%。Se在As胁迫下显著降低了叶MDA含量,低、高Se处理在轻度As胁迫下,V1叶MDA含量分别降低9.73%和13.26%,V2分别降低16.09%和20.68%;中度As胁迫下,V1分别降低9.29%和19.01%,V2分别降低14.80%和19.79%。V1在不同As胁迫下,Se显著提高了抗氧化酶(SOD、POD和CAT)活性,而V2在As胁迫增强下,Se对抗氧化酶活性先促进后抑制。本研究表明,Se能有效缓解旱稻As胁迫,低、高As吸收品种的差异与机制,主要体现在V2对As的吸收与转运远高于V1,以及V2体内的MDA含量、POD和CAT活性远高于V1。  相似文献   

5.
采用室内培养法,设置4个品种、3个温度、4个硒浓度,旱直播和水直播2种播种方式,共78个处理,研究亚硒酸钠浸种后再经冷锻炼对提高水稻种子出苗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0.06 mg·L-1Se能明显提高水旱直播稻花香2号、鸡西稻1号和龙粳31的出苗率,0.08 mg·L-1Se能明显提高水旱直播空育131的出苗率。0.06 mg·L-1Se处理下,经2℃冷锻炼的旱直播稻花香2号出苗率均比-2℃冷锻炼的和25℃的增加了25个百分点(p0.01)和12.5个百分点(P0.05),经-2℃和2℃冷锻炼的旱直播鸡西稻1号出苗率分别比25℃的增加33.3个百分点(P0.01)和25.0个百分点(P0.05)。冷锻炼对水直播稻出苗率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烟末提取物热裂解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提取技术(超临界CO_2萃取、超临界CO_2含夹带剂乙醇萃取和水蒸气蒸馏萃取)对烟末进行提取,研究所得3种烟草提取物在不同温度(50、100、200、300、600、900℃)下的裂解行为,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烟末提取物中致香成分的释放量。结果表明,不同提取技术和不同裂解温度直接影响裂解产物的类型和相对含量;3种烟草提取物的裂解产物种类随热裂解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相同的热裂解温度下,3种烟草提取物的热裂解产物类型存在差异;采用含有乙醇为夹带剂的超临界CO_2萃取技术提取出的产物不仅种类多,而且在低温下也更易于挥发,适用于电子烟烟液中香精香料的调配需要。  相似文献   

7.
在150~600℃范围内制备生物质炭,并通过室内培养实验研究了施加不同温度制备的生物质炭对土壤有机碳矿化及腐殖质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热解温度升高,生物质炭比表面积加大,芳香化结构加深。土壤中添加不同温度制备的生物质炭培养400d后,土壤有机碳的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土壤有机碳的累积矿化量随热解温度升高而降低,且添加高温(≥400℃)制备生物质炭的土壤CO2累积释放量低于未添加生物质炭的土壤处理;添加低温(<400℃)制备生物质炭增加了土壤腐植酸和胡敏酸含量,而添加高温(≥400℃)制备生物质炭的土壤其腐植酸和胡敏酸含量的变化不显著。另外,添加生物质炭后,土壤H/F皆未发生显著变化,而胡敏酸的E4/E6值则在添加200℃和250℃制备的生物质炭时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添加500℃和600℃制备的生物质炭时显著低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8.
温度对斜纹夜蛾侧沟茧蜂功能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 1 8、2 3、2 8、3 2和 3 4℃ 5个恒温处理下 ,测定了斜纹夜蛾侧沟茧蜂在斜纹夜蛾幼虫不同密度下的寄生效应。结果表明 ,在试验温度范围内 ,各温度下的功能反应实验数据均能用 Holling圆盘方程较好地拟合。瞬间攻击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 ,但各温度间差异不显著。 3 2℃和 3 4℃高温下的处理时间比 1 8℃、2 3℃和 2 8℃要短 ,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9.
在恒温条件下观察了南美斑潜蝇实验种群的发育、存活及繁殖情况,组建了不同温度条件下南美斑潜蝇实验种群的生殖力表,计算了主要生命表参数。研究结果表明,30℃以上的高温不利于南美斑潜蝇的存活,在33℃时卵仅有16.9%的存活率,而其余虫态均不能存活;在15~30℃的温度范围内幼虫的存活率最高,蛹的存活率最低。在25℃时,平均产卵量最高,内禀增长率(rm)最大,净增殖率(R0)最高。在15~50℃4种温度下种群的稳定年龄组配中未成熟阶段所占比例均在97%以上。  相似文献   

10.
在春小麦-青贮玉米复种体系中,探究不同施氮量对土壤氨挥发的影响。设置春小麦3个施氮量处理(0、360、480 kg/hm~2,分别记作N_(w0)、N_(w1)、N_(w2)),青贮玉米3个施氮量处理(0、150、255 kg/hm~2,分别记作N_(c0)、N_(c1)、N_(c2)),分别于春小麦开花-成熟期、青贮玉米开花-吐丝期采用密闭室法监测土壤氨挥发量,测定土壤含水量和NH~+_4-N含量,以及与氨挥发量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前茬春小麦季施氮量的大小对土壤氨挥发量有明显影响,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施氮量增加,氨气挥发量增加,N_(w2)N_(w1);后茬青贮玉米季土壤氨气挥发量表现为N_(c2)N_(c1)N_(c0)。在春小麦季开花-成熟期土壤氨挥发量与土壤含水量的相关性较低,与土壤NH_4~+-N含量的相关性较高;青贮玉米季开花-吐丝期土壤氨挥发量与土壤含水量呈强正相关,与土壤NH_4~+-N含量呈中等正相关,适当减少灌水量等可以减少土壤氨挥发量。由研究结果得出,前茬春小麦施氮量为360 kg/hm~2、后茬青贮玉米施氮量为480 kg/hm~2条件下的氨挥发量较少。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添加到酸性土壤上硒的浓度、形态及与植物吸收关系。结果表明:在酸性土壤上,当Se(Ⅵ)的量≥0.5mg·kg~(-1)时,可显著减少黑油菜的产量,而Se(Ⅳ)的量达到2.0mg·kg~(-1)时,对产量影响不大。黑油菜吸收Se(Ⅵ)的量要大于吸收Se(Ⅳ)的量。  相似文献   

12.
为了给生产上采取增施磷肥措施提高茶园土壤硒的有效性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实验室模拟实验,研究了不同pH条件和P-Se交互作用对茶园土壤Se(Ⅳ)吸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吸附液3种pH条件下Se(Ⅳ)的吸附平衡时间无明显变化。当吸附液pH=3时土壤对Se(Ⅳ)的吸附量显著高于pH=5和pH=7的处理,而后两者之间差异较小。P-Se交互作用不仅延长了Se(Ⅳ)达到吸附平衡所需的时间,而且导致其平衡吸附量显著下降。茶园土壤对Se(Ⅳ)的吸附动力学曲线用双常数方程和Elovich方程拟合效果较好,而Langmuir方程、Freundlich方程和Temkin方程均可较好地描述Se(Ⅳ)的吸附热力学特征。P对土壤中Se(Ⅳ)吸附行为的影响与两者的摩尔浓度比以及添加顺序有关,在3种不同添加顺序下,Se(Ⅳ)吸附量的大小为先加Se后加PSe与P同时加入先加P后加Se,且当P/Se摩尔浓度比1时,土壤对Se(Ⅳ)的吸附量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3.
为了获得对镉离子(Cd~(2+))具有高吸附性能的水稻秸秆生物炭,研究了热解温度、停留时间、升温速率和反应气氛对生物炭特性的影响。以CO_2-N_2为反应气氛,确定了混合气氛中CO_2的比例以及与CO_2-N_2气氛相匹配的整套热解工艺参数。通过pH、红外光谱(FTIR)和比表面积(BET)等表征手段并结合吸附实验确定了生物炭的性质。结果表明,向反应气氛中添加CO_2可使得生物炭具有良好的多孔结构,同时在其表面引入了较多含氧官能团。综合考虑Cd~(2+)的去除率、生物炭产率和成本等影响因素,最终确定了最合理的CO_2比率为0.5,与该CO_2-N_2气氛相匹配的其他参数分别为热解温度800℃、停留时间1 h、升温速率10℃·min~(-1)。在该最佳热解工艺下制备的生物炭,对初始浓度为250 mg·L~(-1)的Cd~(2+)溶液去除率高达96.6%,表明该方法能将农业废弃生物质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并用于处理废水中的Cd。  相似文献   

14.
冻融循环对牦牛粪生物炭吸附氨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了解冻融循环(模拟物理老化过程)对不同热解温度下的牦牛粪生物炭吸附氨氮的影响,通过吸附实验,考查牦牛粪生物炭老化前后对氨氮的吸附特性,并采用元素分析、扫描电镜、FTIR、BET-N2等方法分析牦牛粪生物炭的组成及表面结构特性,探讨冻融循环对牦牛粪生物炭吸附氨氮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牦牛粪生物炭老化前后对氨氮的吸附动力学模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吸附等温模型较符合Freundlich模型。不同热解温度的牦牛粪生物炭对氨氮的吸附作用存在显著性差异,冻融循环作用对热解温度较高的牦牛粪生物炭影响较显著(C020 mg·L~(-1)),氨氮初始浓度为5 mg·L~(-1)时,老化后的生物炭PBC450和PBC600(热解温度分别为450℃和600℃)的吸附量比老化前分别显著提高13.1%、12.4%,去除效率分别为62.6%、55%。PBC450和PBC600的阳离子交换量和比表面积比老化前显著增加,阳离子交换量分别增加9.1%和75.7%,pH值、Zeta电位显著降低,其中阳离子交换量和比表面积是影响牦牛粪生物炭吸附氨氮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洱海流域典型农区不同施肥处理下稻田氨挥发变化特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为探寻洱海流域合理的施肥方式,减少氮肥的氨挥发损失,采用"密闭室间歇通气法",研究了不同氮肥类型及施氮量对稻田氨挥发规律、氨挥发累积量及水稻产量的影响,并探究了影响氨挥发排放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稻田氨挥发主要发生在施肥后2~5 d内,穗肥期氨挥发损失占比最大为19.04%~33.00%,其次分蘖肥期损失为7.18%~15.72%,基肥期损失最少为4.89%~7.76%。不同施肥处理中常规施肥(CF)、化肥减量20%(T1)、单施有机肥(T2)、有机肥与化肥配施(T3)、考虑当季25%矿化率单施有机肥(T4)、考虑当季25%矿化率有机肥与化肥配施(T5)和单施控释肥(T6)的氨挥发累积量分别为42.52、22.73、11.71、15.12、38.24、25.95 kg·hm~(-2)和18.44 kg·hm~(-2)。等量施氮条件下不同肥料类型氨挥发损失占比大小为尿素控释肥有机肥+化肥有机肥。不同施氮量条件下,施氮量越大氨挥发累积量越大,且氨挥发速率与田面水NH4+-N浓度呈正相关性。综合稻田氨挥发累积量及水稻产量,在洱海流域典型农区水稻种植中,有机肥与化肥配施(25%当季矿化率)、化肥减量施用(20%)以及控释肥施用是3种较优的环境友好型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16.
温度与光照对新蚜虫疠霉产孢格局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不同的温度与光照组合条件下对新蚜虫疠霉(Pundora neoaphidis Humber)产孢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10~25℃下新蚜虫疠霉均可产孢,但以15℃最适,不仅产孢量大,而且不受光照的影响;在25℃下虽然产孢,但产孢量大幅减少,30℃下则不产孢,25℃可能是新蚜虫疠霉产孢的高温极限;适温范围内新蚜虫疠霉的产孢高峰及最大产孢速率的出现随温度的上升而提前;全光照各温度处理的产孢量总是比全黑暗相应温度处理的产孢量高;在10℃和全光照的组合中,累积产孢量最高,而相同温度与全黑暗处理的产孢量却只有光照下的10%左右。  相似文献   

17.
马景蕃  江烨  龚小兰  陈仁良  林建辉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24):5761-5763,5768
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 L.)中的多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设计正交试验考察提取过程中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水质量比和V浸提液∶V乙醇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并对所提取苦瓜多糖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90℃、提取时间2h、料水质量比1∶35、V浸提液∶V乙醇=1∶4.0.苦瓜多糖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有较好的清除作用,在试验范围内清除率随苦瓜多糖用量的增加而升高.  相似文献   

18.
竹炭包膜尿素的制备及其包膜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竹炭和聚丙烯树脂为包膜材料,制得不同粘结剂、不同包膜厚度和不同竹炭含量的18种竹炭包膜尿素.通过溶解试验、溶出试验与氨挥发试验,研究了所制备的包膜尿素在水中溶解特征.结果表明,包膜效果最好的2种竹炭包膜尿素BCCU1(AbX)和BCCU2(AbY)的含氮量分别为42.3%和43.5%,包膜率分别为8.04%和5.43%.尿素经过竹炭包膜后,其氮素初期溶出率和氮素累积溶出率明显下降,竹炭包膜尿素BCCU1和BCCU2的氮素累积溶出率分别比尿素降低16.27%和9.93%.氨挥发试验结果表明,在每公斤土壤中施氮600 mg和1 000 mg水平下,竹炭包膜尿素BCCU1和BCCU2的氨挥发损失量分别比尿素减少31.8%和19.3%,21.82%和16.66%;在2种施肥水平下,BCCU1的挥发量分别比BCCU2减少15.49%和6.19%.  相似文献   

19.
不同气氛下生物质焦油气化制备合成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程程  肖波  胡智泉  成功  张艳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775-14777
[目的]研究生物质焦油在不同气氛下气化温度对生物质焦油产气组分与产气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实验室规模的固定床反应器研究N2、水蒸气和CO2气氛下,生物质焦油在500、600、700、800、900℃时裂解产气组成及其特性。[结果]在3种反应气氛下,H2、CO和CH4的含量及气体特性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水蒸气的介入能够明显促进产品气中H2和CO的含量,当温度达到800℃时,H2浓度达到最大值45.22%。CO2浓度过高对生物质焦油的气化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为生物质焦油的气化和生物质的高质化利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明确氮肥在黄土高原地区不同种植条件下对冬小麦生产的影响及各条件下合理的施氮量。【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共获得82篇大田试验文献,包含355个独立研究的1 169组观测数据,采用整合分析比较氮肥在黄土高原不同区域、不同年均温、不同年降水量及不同耕层有机质含量下对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并采用回归分析探究各分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与施氮量间的关系。【结果】施氮整体上显著提高了黄土高原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相对增长率分别为66.09%和72.38%(P0.05)。施氮后西北部产量相对增长率(69.27%)高于东南部,水分利用效率增长率(65.53%)低于东南部;西北部在施氮量212 kg·hm~(-2)时产量达到最高,东南部需多施15 kg·hm~(-2)才能获得最高产量;西北部施氮232 kg·hm~(-2)时水分利用效率最高,而东南部水分利用效率在施氮224 kg·hm~(-2)时基本趋于稳定。施氮后年均温≤10℃地区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相对增长率(79.12%,75.00%)均高于10℃地区;年均温10℃地区施氮189 kg·hm~(-2)和187 kg·hm~(-2)时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达到最高,而年均温≤10℃地区施氮225 kg·hm~(-2)时产量才趋于最大,水分利用效率在施氮239 kg·hm~(-2)时达到最高。施氮后在年均降水≤600 mm地区产量相对增长率(70.48%)更显著,而水分利用效率则在年均降水600 mm时更显著;年均降水≤600 mm地区在施氮量235 kg·hm~(-2)和244 kg·hm~(-2)时,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达到最高,年均降水600 mm地区实现高产的施氮量为250 kg·hm~(-2)。施氮后耕层有机质含量≤12 g·kg~(-1)条件下,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相对增长率(78.24%, 86.55%)均高于12 g·kg~(-1)条件,前者在施氮量226 kg·hm~(-2)和212 kg·hm~(-2)时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达到最高,而后者获得最高产量和最高水分利用效率的施氮量分别为163 kg·hm~(-2)和175 kg·hm~(-2)。【结论】在黄土高原,冬小麦在东南部和西北部获得高产的合理施氮量分别为227 kg·hm~(-2)和212 kg·hm~(-2);年均温10℃地区合理施氮量为187kg·hm~(-2),年均温≤10℃地区为239 kg·hm~(-2);年均降水600 mm地区合理施氮量为250 kg·hm~(-2),年均降水量≤600mm地区为235 kg·hm~(-2);耕层有机质含量≤12 g·kg~(-1)条件下的合理施氮量为226 kg·hm~(-2),高于12 g·kg~(-1)时则为163 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