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电喷雾质谱联用技术研究类球红细菌红色素,分离鉴定出一种组分,属于类胡萝卜素。采用C30色谱柱,在甲醇-乙腈-MTBE(3 1 1,V/V/V)为流动相,流速为1 mL·min-1,检测波长为475 nm的色谱条件下,类球红细菌红色素中有11个色谱峰在55 min内得到显著分离。借助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电子喷雾离子源质谱联用(RP-HPLC-ESI-MS/MS)法初步确鉴定出这11个色谱峰中一种主要组分,为Philosamiaxanthin,其相对分子质量为566.5。  相似文献   

2.
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联用法分析罗汉果皂甙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建立罗汉果皂甙的HPLC/ESI/MS2定性分析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联用法对罗汉果皂甙提取物进行分离分析。【结果】根据主要色谱峰的质谱特征,初步鉴定出罗汉果皂甙提取物中主要的皂甙成分为11-氧-罗汉果皂甙V(11-oxo-mogroside-V)、罗汉果皂甙V(mogroside-V)、罗汉果皂甙IV(mogroside-IV)、罗汉果皂甙VI(mogroside-VI)和赛门甙I(siamenoside-I)。【结论】对于罗汉果皂甙的分离及定性分析,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HPLC/ESI/MS2)联用分析法是一种方便快捷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LC-MS/MS)快速确证水产品中残留的三聚氰胺的方法。采用乙腈水溶液沉淀蛋白,同时提取目标分析物,用装有SCX-C18均匀混合填料的反相色谱柱分离,选择反应监测(SRM)正离子模式测定。LC-MS/MS的定量限为20μg/kg,在40.0~500.0 n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该方法的回收率范围为66%~113%。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在线二维反相液相色谱法分离芹菜中芹菜素的方法。【方法】干燥研磨后的芹菜粉经反复醇提后蒸发浓缩,得到芹菜粗提样品;再与C4粉混匀,制备出干燥粉末的芹菜样品。将芹菜样品通过二维高通量分离制备色谱系统,以甲醇、乙腈、水为流动相,对芹菜中的活性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选择以色谱峰触发模式,将同一色谱峰对应的馏分进行单独收集,共收集到84个芹菜的精细组分。以高效液相色谱的方式将所有馏分和芹菜素标准品进行对照,确认19号样品为芹菜素;并以19号样品为例,进行核磁和质谱的检测。确定19号样品的化学组分与结构及色谱图,验证本研究的准确性。【结果】该复合方法具有很好的分离纯化效果,能够快速、高效从芹菜当中分离出纯度较高的单一芹菜素成分,高效液相色谱、核磁与质谱检测结果均表明分离出的芹菜素样品成分与芹菜素标准品相一致。【结论】建立一种快速分离芹菜当中芹菜素的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核磁与质谱均验证、鉴定样品的成分。对于成分复杂的植物样品的分离纯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从麦胚清蛋白分离制备高活性抗氧化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究能有效地从小麦胚芽清蛋白二步双酶酶解物中分离得到高活性抗氧化肽的工艺。【方法】以小麦胚芽清蛋白为原料,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Fe2+螯合能力为抗氧化活性的评价指标,通过胰蛋白酶进行酶解,依次采用超滤膜和凝胶过滤色谱(Sephadex G-75)对酶解产物进行分离纯化,筛选出活性较高的组分;采用碱性蛋白酶对获得的活性较高组分进行酶解,通过凝胶过滤色谱(Sephadex G-15)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分离纯化其酶解产物;采用质谱技术(ESI-TOF MS/MS)对抗氧化活性最高的组分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3个活性组分(峰)Pa、Pb、Pc,采用DPPH法和Fe2+螯合能力测定法测定其抗氧化活性的结果都显示,在3个组分中,提取率为23.1%的组分Pb抗氧化活性最强(P<0.05),因此选取组分Pb进行下一步碱性蛋白酶酶解。该酶解物经Sephadex G-15分离后得到Pd和Pe两个组分(峰),经抗氧化活性测定,选取提取率为52.1%的高抗氧化活性组分PdP<0.05)进一步通过RP-HPLC进行疏水性分离,得到P1、P2、P3、P4、P5五个活性组分(峰),其中提取率为7.3%的组分P3的抗氧化活性最强(P<0.05),其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Fe2+螯合能力的EC50值分别为1 mg·mL-1、0.6 mg·mL-1。最后通过质谱技术(ESI-TOF MS/MS)鉴定组分P3的结构,得到其氨基酸序列为AREGETVVPG,分子量为1 013.51 Da,纯度约为85%,与用化学方法合成的多肽AREGETVVPG(纯度95%以上)的抗氧化活性相比,结果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二步双酶酶解结合超滤膜、凝胶过滤色谱和RP-HPLC等蛋白分离纯化技术为直接得到单一的高活性抗氧化肽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蓝、紫粒小麦籽粒花色苷组成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配以串联质谱技术和二极管阵列检测技术对蓝、紫粒小麦籽粒中的花色苷进行分离与鉴定,揭示蓝、紫粒小麦籽粒花色苷组成成分。【方法】小麦籽粒花色苷用90%甲醇水溶液(含0.5%甲酸)超声波提取,SPEC18柱净化处理。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对蓝、紫粒小麦籽粒中的花色苷提取物进行母离子扫描,初步确定蓝、紫粒小麦籽粒中的花色苷种类,用全扫描、子离子扫描,多反应检测技术对蓝、紫粒小麦籽粒中的花色苷组分和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蓝、紫粒小麦籽粒中含有14种不同种类的花色苷类化合物,且不同的蓝、紫粒小麦籽粒中花色苷的种类与含量不同。【结论】明确了蓝、紫粒小麦籽粒中花色苷的组分与含量,建立了应用质谱快速分离与鉴定蓝、紫粒小麦籽粒中花色苷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抗条锈小麦受条锈菌侵染后的蛋白表达变化情况,采用比较蛋白质组学技术鉴定接种条锈菌小种CY32后的抗条锈小麦品系 Taichuang29*6/Yr5和同时期未接种对照之间的差异蛋白。【方法】提取接种48 h和同期未接种小麦的叶片蛋白,进行双向电泳分离和分析,选取差异显著的蛋白点进行MALDI-TOF质谱分析及数据库搜索鉴定。【结果】发现13个体积百分比变化大于1.5倍,符合t检验(P<0.05)的显著差异蛋白点,通过MALDI-TOF MS获得了这些差异蛋白点的肽指纹图谱,经数据库搜索,共鉴定出11个蛋白,包括Pathogenesis-related homeodomain protein,beta-glucosidase,glutathione transferase等。【结论】经蛋白质功能分析,推测小麦叶片中这些差异蛋白可能与条锈菌小种CY32的侵染有关。  相似文献   

8.
《天然产物分离》2006,4(5):28-33
超高效液相色谱在复杂体系中药分离分析中的应用;中药标准组分系统分离制备研究;中药标准组分的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表征;六棱菊属植物研究进展;构树的化学成分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鸡白细胞中抗菌肽的分离纯化及活性鉴定方法。【方法】通过腹腔注射酪蛋白生理盐水,从鸡人工腹水中得到白细胞;将收集的白细胞,通过超声波反复破碎、体积分数10%乙酸浸提、低温高速离心、旋转蒸发除去乙酸和冷冻干燥等方法,得到抗菌肽粗提物;将得到的粗提物,经CM-Sepharose Fast Flow弱酸性阳离子交换层析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纯化,收集分离的各组分,使用微量琼脂糖弥散法检测各组分的抗菌活性和最小抑菌浓度。【结果】共获得鸡抗菌肽粗提物0.270 g,经RP-HPLC分离纯化,抗菌肽离子交换阳性组分共分离出18个峰,其中6个峰对3种细菌均表现较强的抑菌活性,对鸡大肠杆菌E.coliO78(峰13)、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1056MRSA(峰15)和白色念珠菌C.albicansATCC10231(峰15)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0.627,0.001和0.035μg/mL。【结论】该法可以在实验室中用于鸡抗菌肽的提取及活性鉴定。  相似文献   

10.
通过高效凝胶过滤层析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先后对大米渣蛋白酶解后的多肽溶液进行分离纯化,分别得到组分2和组分RF9;再经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对组分RF9进行分析鉴定得到抗氧化肽氨基酸序列L-Q-P-Y(Leu-Gln-Pro-Tyr),分子质量为520.277u。合成的抗氧化肽片段L-Q-P-Y质量浓度为1 mg/mL时,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达到85.84%。  相似文献   

11.
适用于小麦叶片蛋白质组分析的样品制备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刘伟霞  潘映红 《中国农业科学》2007,40(10):2169-2176
 【目的】建立适用于小麦叶片蛋白质组分析的样品制备方法。【方法】以Taichung 29小麦苗期叶片为材料,分别采用改进的酚提取-甲醇/醋酸铵沉淀法及尿素/硫脲提取法提取总蛋白,进行双向电泳分离和胶体考染,并选取代表性的蛋白点进行MALDI-TOF质谱分析及数据库搜索。【结果】上述的两种方法可检测到较多的蛋白点数,分别为1 016±203和1 014±281,并能成功地完成代表性蛋白点的鉴定。【结论】作者建议,进行小麦叶片蛋白质组分析时,可采用本实验提供的两种样品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12.
23份中国小麦微核心种质抗叶锈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测23份微核心种质材料的抗叶锈性和可能携带的抗叶锈基因。【方法】选取12个具有鉴别能力的小麦叶锈菌生理小种对23份微核心种质进行了苗期和成株期的抗性鉴定以及基因推导,同时结合使用已经报道的能够用于抗病基因分子鉴定的分子标记对其进行进一步抗叶锈基因的分子检测。【结果】这些品种中除中国春表现感病外,其余22份种质均表现出较强的抗性。火球、老齐麦、凤麦11、山红麦、红和尚头、府麦、尕老汉和郑引4号含Lr34和未知抗性基因,中国春含Lr34,碱麦和小佛手含Lr1和Lr34,同家坝小麦和红花麦含Lr34和Lr32,克丰3号含有Lr10、Lr34、Lr16和Lr32,Atlas66含有Lr1、Lr2c和Lr32,烟农15含Lr1,可能含有Lr17,白条鱼含Lr26、Lr16、Lr42和LrZH84,木宗卓嘎含Lr26,可能含Lr14a,金黄麦含Lr1、Lr34和Lr32,云麦34含Lr26、Lr37和LrZH84,可能含有Lr15,百农3217含Lr1和Lr16,白朗灰麦和山麦可能含有未知抗叶锈基因。【结论】这些小麦微核心种质中含有比较丰富的抗叶锈基因,具有较好的抗叶锈性,是抗叶锈育种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13.
中国3个主栽烟草品种的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莹  晏国全  张扬  余红秀 《中国农业科学》2016,49(16):3084-3097
【目的】从全蛋白质组学水平研究烟草,筛选具有重要特性的蛋白质,阐明其相关代谢通路,使得烟草的基础科学研究和品种培育工作有所突破。【方法】利用苯酚法提取中国3个主栽烟草品种红花大金元、K326和云烟87叶片的蛋白质,酶解后采用串联质量标签技术(tandem mass tag,TMT)标记,结合二维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2D LC-MS/MS)对3个烟草品种叶片的蛋白质组成进行分析,运用Proteome Discoverer软件提取谱图后在MASCOT搜索引擎上鉴定蛋白质和肽段,并对鉴定的蛋白质进行系统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包括数据相关性分析、分层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同时按照2倍上下调的原则采用火山图筛选不同品种烟草中表达差异显著的蛋白质,最后利用KEGG通路分析烟草中重要蛋白质的分布及功能。【结果】鉴定红花大金元、K326和云烟87烟草样品的蛋白质Group总数为3 079,蛋白质ID数为10 343。从分层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中蛋白质的整体表达情况可见,K326和云烟87蛋白质表达情况较相似,而红花大金元与前两者相差较大。后续的差异蛋白质筛选也验证了该结果,表现为云烟87和K326之间仅存在29个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其中13个蛋白质覆盖8条代谢通路,包括类黄酮生物合成,参与类黄酮合成路径的查尔酮合成酶在K326中的相对含量显著高于云烟87。红花大金元和云烟87之间有160个蛋白质差异表达,其中103个蛋白质覆盖42条代谢通路,包括谷胱甘肽代谢,相对定量结果显示谷胱甘肽代谢途径相关的3种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磷脂过氧化氢物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在红花大金元中的含量均显著低于云烟87。红花大金元和K326之间存在119个差异蛋白质,其中89个蛋白质覆盖41条代谢通路,包括外源物质细胞色素P450代谢。筛选获得的重要差异蛋白质的相对定量结果显示一些与抗性相关的蛋白质,如蛋白酶抑制剂,在云烟87中的表达量远低于K326和红花大金元,同时结果表明红花大金元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处于较低水平。【结论】TMT技术结合2D LC-MS/MS可对不同品种烟草的叶片蛋白质进行有效地分离和鉴定,鉴定出的蛋白质大部分是参与光合作用、物质代谢或者与抗逆性相关。  相似文献   

14.
刘沙沙  李静梅  石波  梁平  李超 《中国农业科学》2013,46(11):2345-2352
【目的】探索商品化β-葡聚糖酶水解小麦秸秆制备纤维寡糖的最佳条件,为纤维寡糖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浓硫酸和浓盐酸混酸降解微晶纤维素制备纤维寡糖混合物,通过分离纯化得到聚合度为2—5的纤维寡糖单一组分。用所得纤维二糖作为标准品测定小麦秸秆酶解产物中的纤维二糖,并以纤维二糖含量和小麦秸秆转化率为衡量指标,研究酶解反应温度、pH、反应酶底比E/S、反应底物浓度、反应时间对寡糖生成的影响。【结果】采用活性炭柱层析法得到了高纯度的聚合度2-5的纤维寡糖单一组分;当酶解反应温度为50℃、pH为5.5、E/S为0.4、底物浓度为2%、时间10 h时酶解效果最好,小麦秸秆总转化率达到55.57%,纤维二糖得率为148.15 mg•g-1秸秆。【结论】活性炭柱层析可以很好地分离纤维寡糖,得到了聚合度为2—5的纤维寡糖单一组分;酶解小麦秸秆总转化率及纤维二糖得率均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筛选适宜春小麦单倍体胚分化成苗的培养基,获得稳定且高效的单倍体胚培养方法。【方法】分别使用8种不同配方培养基对春小麦单倍体胚进行离体培养,使其分化成苗,根据成苗率及生长情况筛选培养基。【结果】在不添加激素的1/2 MS培养基中春小麦单倍体胚成苗率最高(73.49%),在1/2MS+0.1 mg/L 2,4-D培养基中春小麦单倍体胚能够一步成苗,且生长健壮,根系发达。【结论】1/2 MS培养基较B5培养基更适宜春小麦单倍体胚的分化成苗,2,4-D对于春小麦单倍体胚的根系发育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2,4-D>IAA,1/2 MS+0.1 mg/L 2,4-D培养基是春小麦单倍体胚分化成苗的适宜培养基。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气孔关闭与不同气孔密度开张之间叶片分化表达蛋白质及其积累变化,揭示果胶代谢如何调控气孔开张和关闭,为深入理解气孔的环境适应功能提供依据。【方法】 构建体内过量和抑制StEPF-2EPIDERMAL PATTERNING FACTOR 2 from Solanum tuberosum)表达载体,以茎段为外植体,转化马铃薯克新1号植株,获得不同气孔密度的转化株系,以黑暗条件下气孔关闭为对照,采用RNA-seq和iTRAQ分别检测不同处理和对照叶片的基因和蛋白质表达谱,比较不同气孔密度分化表达的蛋白质,并通过StEPF-2标记的pulldown和LC-MS/MS结果确认,明确不同气孔密度特异诱导表达的胞壁果胶代谢参与的蛋白质。【结果】 叶片成熟过程中,随着气孔的关闭和开张,至少有14个蛋白质家族参与了保卫细胞壁果胶的代谢;黑暗条件下,气孔关闭时有5个蛋白质家族特异表达,分别是阻止HGs水解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抑制子(polygalacturonase inhibitor,PGI)、RG侧链合成的UDP-鼠李糖合成酶(rhamnose synthase,RHM)、半乳聚糖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galactan β-1,4-galactosyltransferase,GALS)、UDP-D-葡萄糖醛-4-异构酶(UDP-D-glucuronate 4-epimerase,GAE)和聚半乳糖4-α-半乳糖转移酶(polygalacturonate 4-α-galacturonosyltransferase,GAUT);光照条件下,在不同气孔密度的叶片中检出4个蛋白质家族特异表达,它们分别是降解果胶C6甲酯的果胶甲基酯酶(pectinmethylesterase,PME)、内切和末端水解果胶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olygalacturonase,PG)、α-半乳糖苷酶(α-galactosidase,AGAL)和类果胶裂解酶(pectate lyase-like,PLL)。另有5个蛋白质家族同时参与了气孔的开张和关闭,它们分别是阿拉伯半乳聚糖-蛋白质(aabinogalactan-protein,AGP)、果胶乙酰酯酶(pectinacetylesterase,PAE)、β-半乳糖苷酶(β-galactosidase,BGAL)、类枯草杆菌蛋白酶(subtilase-like,SBT)和果胶甲基酯酶抑制子(pectinesterase inhibitor,PMEI)。【结论】 光照条件下,PME催化果胶去甲酯,其后PG和PLL及AGAL分别内切和末端水解果胶,丧失结构的果胶在膨压下开裂,打开气孔;黑暗条件下,PGIP抑制果胶水解,RHM增强果胶侧链合成,结构完整的果胶自行膨胀,保持气孔关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