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禽病通治方     
1禽病概说由于良种家禽的引入,也同时引进了较多新的疫病,如法氏囊病、马立克氏病等等。这些疫病的发病率和致死率都相当高,而疫苗防疫又不可能获得百分之百的保护串,且不说多种疫苗的防疫对小型禽场与零星散养户是否行得通。有一种说法.可用疫苗去治疗疫病,这在生产实践中是否会获得预期的效果?尚待时日的验证。不过要对多种疾病进行详细的鉴别诊断,然后选择确定用药,也非易事,这对广大农村的养禽户和基层兽医来说,难度较大。那么是否有这样一类药物的组合(处方),只要根据病情的变化,略加修改和变通.就可以适用于较为广泛…  相似文献   

2.
建国以来,我国畜牧业生产和兽医科学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我国已消灭牛瘟、牛肺疫,不同程度控制绵羊痘、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牛、羊布氏杆菌病、牛结核病、气肿疽、猪丹毒、炭疽等传染病。先后研制多种疫苗,其中马传染性贫血弱毒疫苗、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小鹅瘟弱毒疫苗和兔瘟(兔病毒性出血症)灭活疫苗均居世界领先水平,对控制疫病的流行和发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一些疫病的基因工程苗以及分子生物学领域的研究也得到较大成果和进展。已先后分离和鉴定30多种疫病的病毒和病原菌,其中小鹅瘟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兔出血症病毒…  相似文献   

3.
一、鸡病严重危害我国养鸡业 我国禽蛋禽肉生产,位居世界第一、第二,禽肉生产总量在1280多万吨,出口仅为40多万吨,我国禽肉禽蛋不能更大份额出口运销,疫病及免疫预防中的问题是主要根源。二、当前养鸡业的主要疫病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养禽业的迅速发展,养禽生产的经营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总体出现了疫病意识淡漠,片面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的现象,致使一些疫病在我国时有发生,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禽病流行特点发生了新的变化,相应有效地控制传染性疾病是确保养禽业盈利的重要环节。 1 目前我国禽病流行的特点 1.1 隐秘的损失 隐秘的损失可能通过死亡率、生长率降低、产蛋率降低,药  相似文献   

5.
高病原性禽流感(HPAI)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前言禽流行性感冒已成为破坏商品禽生产,并造成巨大损失的一种重大潜在性疫病。禽流感由A型正粘病毒所引起,病毒广泛分布于鸡类(包括鸡、火鸡、雉、鹌鹑和其他斗禽)、鹅类(鹅、鸭),平胸鸟类(鸸鹋和美洲鸵鸟),雀类(欧椋、寮哥和鸣鸟)和鹦鹉类(鹦鹉、白鹦和长...  相似文献   

6.
熊玲玲 《中国家禽》1998,20(8):16-17
禽霍乱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我区从1991年至1993年三年调查统计数字看,每年因禽霍乱引起的死鸡达400万只,占家禽疫病死亡数的50%。它的发生与流行严重威胁我区家禽生产的安全发展。为了控制本病的发生与流行,在对全区的禽霍乱...  相似文献   

7.
禽瘟王防治禽霍乱梁歌王泽洲曾惠张先惠(四川省畜牧兽医研究所成都610066)无论是广大农村散养,还是集约化养殖,禽霍乱目前仍是威协和危害养鸡业的主要疫病之一。1995年~1997年,笔者在成都、乐山、南充、德阳、内江、绵阳等地市的三十多个县(区、市)...  相似文献   

8.
黄培  黄校春 《兽医导刊》2020,(4):183-183
禽类疫病一直是影响家禽养殖的重要危险因素,禽类疫病特别是禽流感、禽霍乱和新城疫在家禽养殖场时有发生,这给家禽养殖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冲击,掌握禽类疫病流行的现状及其原因,做好疫病防控工作刻不容缓。以下为个人临床经验体会供大家参考学习。  相似文献   

9.
在甘肃省60个特种禽类养殖场,采集了17个品种禽类的非免疫血清953份、免疫血清51份、脏器等病料83份,进行了实验室检验和监测,结果表明鸽感染了ND、A I、IB、ILT、AL、FP、IBD 7种疫病,鸭感染ND、A I、ILT、FP、VA、PD 6种疫病,鹧鸪感染了A I、IB、ILT、IBD 4种疫病,珍珠鸡感染了IB、ILT、AL 3种疫病,鸵鸟感染了ND,乌鸡感染了IB、ILT、IBD、M D、VA、IC,贵妇鸡感染了M D、AL、IC。从病料中检出了大肠杆菌、都柏林沙门氏菌和念珠菌、组织滴虫和球虫虫卵等病原。ND、A I、IB、IBD、ILT、FP 6种疫病的免疫抗体水平普遍较低。  相似文献   

10.
1调查范围、内容、方法 1.1全市范围内选择92个规模化养鸡场。 1.2通过走访养殖场长、技术负责人、兽医、饲养员,查看养殖场原始资料、疫病诊断剖检记录等进行规模化禽场试验前调查。调查的内容包括禽场卫生消毒设施、制度,主要疫病的流行及治疗情况,主要疫病的免疫情况等。必要时采血进行血清学检测。  相似文献   

11.
熊祖浩 《动物保健》2009,(12):54-54
2008年,因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返乡农民工增加,其中有很多一部分投资办了小规模养禽场,但有不少技术问题制约着生产的发展,影响了经济效益,其中相当突出的一个难题就是疫病防治。本文就笔者对我县从事养禽生产专业户的走访情况,就禽病防治存在的问题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区农村养殖业迅速发展,出现了许多专业户和养殖示范区。规模不断扩大,饲养数量多在几千上万只以上,养殖户也因此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然而鸡群的发病情况也较往年大幅度上升,疫病种类增多,流行严重,各种病毒性病、细菌性传染病、寄生虫病、营养代谢病等不断出现。致使鸡群的生产性能下降、死淘率增高,用药开支加大,最终使养鸡经济效益下降甚至亏本,现将其主要原因归纳如下。1疫病自身的新特点1.1新的传染病不断出现并开始流行  老病未除,新病又发,是近年来我区禽病发生和流行的又一特点。前几年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一…  相似文献   

13.
我们在大量实验室监测的基础上,对2005年度中国主要禽病的实验室监测特点、流行动态和今后动向进行了分析预测,仅供广大研究人员和养鸡生产者借鉴和参考。本文着重对2005年度有明显流行变化、已经形成生产问题因而在2006年度需要特别关注的疫病进行了分析预测。12005年疫病流行  相似文献   

14.
为推进生猪家禽产业健康发展、保障畜禽产品有效供给和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全面摸清猪禽疫病现状,分析流行规律和特点,我们组织开展了吉林省猪禽疫病调查,调查的期间为2007年4月至2008年4月。在调查的同时,有重点地进行了点调。调查显示,目前生猪家禽疫病呈现多发性、复杂性和变异性,防控的难度增大,疫病的发生及流行给生猪和家禽产业带来较大危害,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加以有效防治。  相似文献   

15.
Alex.  DJ 《山东畜牧兽医》1997,(4):44-46
本文综述了有关禽类副粘病毒的最新进展。这些进展包括:①火鸡鼻气管炎病毒和鸡肿头综合症病毒的鉴定,它们是最先从禽分离到的肺病毒属的病毒。②抗新城疫病毒(NDN)和抗其他副粘病毒单抗的研制和应用。③NDV主要蛋白氨基酸序列和编码这些蛋白的基因组的核酸序列分析。  相似文献   

16.
广州地区种鸡群疫病血清学普查与分析田纯见杨海泰(广州市畜牧兽医总站,广东510500)为摸清本地区种鸡群主要疫病血清学水平,为种鸡及其后代的免疫工作提供依据,弄清一些少发病和新病的流行情况,指导防疫检疫工作,在禽病普查工作中抽检13个种鸡场614份血...  相似文献   

17.
随着现代养殖生产的规模化和集约化,使用合适的疫苗进行免疫接种无疑是预防和控制甚至消灭传染性疾病最经济和有效的措施。但疫苗免疫效果的好坏不仅与疫苗本身的质量有直接关系,还与疫苗的接种程序、使用方法、疫苗的保存和运输等因素密切相关。有效地控制各种禽类疫病,是保证养禽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根本。本文从疫苗的生产管理、质量控制入手,就如何识别真假疫苗、科学使用疫苗等方面做简要论述,为广大禽类养殖者在合理的使用疫苗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对NDV、IBV、AIV和IBDV等病原进行了分子生物学特征分析,以RT-PCR分别扩增制备NDV、IBV、IBDV和AIV的靶基因,分别命名为ND1、ND2、ND3、ND4、ND5、IB1、IB2、IB3、IB4、AI1、A12和IBD1。并分别对制备的靶基因进行了克隆和鉴定分析,经BamHⅠ酶切、PCR和核酸序列测定鉴定分析表明,除T/WZ重组质粒外,T/ND1(F48E9),T/ND2(LaSota),T/ND3(LaSota),T/ND4(F48E9),T/ND5(LaSota),T/ND5(F48E9),T/IB1(SM),T/IB1(M41),T/IB2(SM),T/IB3(M41),T/WZ,T/AI1,T/AI2,T/IBD1等14个重组质粒,均是其病原的特异性基因。该批靶基因的成功克隆和鉴定为禽疫病检测基因芯片的构建和制备提供了确实可靠的靶基因材料,是禽类疫病基因检测芯片构建和制备的关键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19.
非典型肺炎,简称非典(国际上称为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简称SARS),是一种新的疫病。它给中国人民带来前所未有的危机和震惊,痛定思痛,教训颇多,促使我们对当前禽病防制中的一些问题重新思考和认识。  相似文献   

20.
1 传染病危害严重 疫病普查结果显示:到目前为止,对我国养禽业构成威胁和危害的疾病有70~80种,目前最多的仍为传染病,约占禽病总数的75%以上,成为禽病防制的主要内容.新的疫病(过去不明显或过去未曾发现的;过去从未发生过或很少发生的疫病)不断增多.随着从国内外频繁地引进新的家禽(尤其是鸡的品种),新的禽病也随之带了进来;同时随着养鸡场年限的增长,疫病的种类也不断增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