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微囊技术是将固体、液体或气体物质包埋封存在微型胶囊内制成固体微粒产品的一种特殊方法。形成胶囊壁的壁材 ,大多为天然或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如明胶、阿拉伯树胶、海藻酸钠、环糊精以及纤维素衍生物等。目前在饲料工业应用较多的是喷雾干燥法和微粘合微胶囊法。喷雾干燥法是将液体成分在热气环境中雾化成小液滴 ,再干燥成固体颗粒的过程 ,该技术在制药工业中用于干燥热不稳定药物 ,或用于改善水中溶解度较低药物的溶解性 ,改善制备片剂用颗粒的流动性 ,改善药物在高分子材料中的分散性 ,它也可用于制备药物微囊。喷雾干燥技术是微囊化的…  相似文献   

2.
阿维菌素缓释明胶微囊制备工艺及其体外释药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生物可降解材料明胶为囊材,采用单凝聚法制备了阿维菌素明胶微囊,通过L9(34)正交试验设计,对微囊制备工艺进行了优选,所得微囊粒径在2~70μm,其中20~50μm的占78%.药物包封率为(87.61±1.41)%,载药量为(15.77±0.23)%.体外释药试验,微囊释药符合一级动力学特征,t1/2=9.2d,比原药提高5.4倍,表明所制备的明胶微囊具有一定的缓释药物效应.  相似文献   

3.
以生物可降解材料明胶为囊材,采用单凝聚法制备了阿维菌素明胶微囊,通过L9(34)正交试验设计,对微囊制备工艺进行了优选,所得微囊粒径在2~70μm,其中20~50 μm的占78%.药物包封率为(87.61±1.41)%,载药量为(15.77±0.23)%.体外释药试验,微囊释药符合一级动力学特征,t1/2=9.2 d,比原药提高5.4倍,表明所制备的明胶微囊具有一定的缓释药物效应.  相似文献   

4.
壳聚糖-海藻酸钠微囊是一种优良的缓释递药系统,生物相容性良好。本文综述了壳聚糖和海藻酸钠的理化性质、微囊的形成机理和制备方法,并探讨了微囊的研发方向。  相似文献   

5.
分别用水中干燥法和油中干燥法制备盐酸多西环素微囊,比较各自制得的微囊质量参数及其体外释药特性,以期为盐酸多西环素缓释制剂提供科学依据.以乙基纤维素为囊材,通过正交设计分别考察各因素对微囊质量的影响,评定微囊的大小、形态、载药量、包封率等质量指标,以释放度实验研究其释药特性.结果显示,水中干燥法所制得微囊粒径20 ~ 30 μm,包封率为87.3%;油中干燥法微囊粒径范围为200~400μm,包封率为93.7%.上述结果表明油中干燥法所得微囊粒径较大,包封率、载药量均明显高于水中干燥法制得的微囊;体外释药实验表明,微囊化大大延缓了盐酸多西环素的释放时间.  相似文献   

6.
《中国兽医学报》2017,(1):92-96
为了屏蔽药物的不良味道,本试验以聚丙烯酸树脂IV为囊材,采用液中干燥法制备了氧氟沙星掩味微囊。试验以包封率及载药量为指标,通过考察溶剂、囊材、乳化剂、抗黏剂的用量对微囊的影响来筛选处方工艺。应用最佳工艺制备的氧氟沙星掩味微囊,载药量为57.4%,包封率为48.6%。该微囊在模拟口腔环境(pH值为7.0)介质中释放极其缓慢,60min仅释放总药量的2.1%;随着释放介质的酸度提高,药物的释放速率显著加快;除此之外,在胃酸酸度(pH值为1.0~3.0)范围内,氧氟沙星的释放还呈现缓释特征,可持续近10h。体外试验显示,采用液中干燥法制备得的氧氟沙星微囊,既可掩味又能实现持续释药,而且制备工艺简便,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恩诺沙星微囊的制备及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乳剂制备技术与微囊制备技术相结合的方法,以甲基纤维素和可溶性淀粉为囊材,制备了恩诺沙星微囊。结果表明,制备的恩诺沙星微囊分散状态良好,平均粒径为47.6μm,粒径分布在20μm~70μm 范围内的微囊占88%,载药量为12.5%±0.40%,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恩诺沙星微囊的 LD50为5968.81 mg/kg,95%可信限为5164.06 mg/kg~6978.86 mg/kg,表明恩诺沙星微囊毒性很低,可以进行药效学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8.
布拉酵母菌活菌制剂制备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布拉酵母菌生长特性的试验,确定了制备布拉酵母菌活菌制剂的最佳生长条件,并进行了活菌制剂的制备,与喷雾干燥法相比,确定了冷冻干燥法为最佳工艺。在此工艺基础上,做了3批次冻干试验,菌种存活率达到85%以上,室温及37℃贮存3个月存活率分别为78%、54%,其肠衣微囊在模拟肠环境中50min达到完全释放。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研究β-胡萝卜素微囊制剂的生产工艺和β-胡萝卜素对怀孕后期母猪类固醇激素水平的影响。微囊制备试验采用喷雾干燥法,研究其最佳生产工艺参数,并测定产品的稳定性和溶出度;饲养试验选用繁殖性能基本一致的长×大母猪48头,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I、II、III组在此基础上分别添加含β-胡萝卜素40、100、160 mg/kg 3个水平的微囊制剂。结果表明:当喷雾干燥工艺参数为进风温度200℃,固形物浓度25%时β-胡萝卜素微囊产率最高;在光照条件下β-胡萝卜素微囊较未经处理的原粉稳定性显著提高(P<0.05),在培养箱中持续光照4 d,保留率仍有75.39%。β-胡萝卜素微囊在人工模拟胃液和肠液中的溶出度分别为89.23%和95.69%;在妊娠110 d时,160 mg/kgβ-胡萝卜素组母猪血清中雌二醇和孕酮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其他试验组(P<0.05)。综上所述,微囊化能够提高β-胡萝卜素的稳定性,在怀孕母猪日粮中添加160 mg/kgβ-胡萝卜素有利于提高母猪类固醇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喷雾-复凝聚法制备灭活PPR微囊疫苗的工艺方法,并对制备的疫苗进行了主要性能指标测定和动物试验。结果显示:三批微囊形态均呈不规则长囊状,平均包埋率为42%,包埋前后灭活PPRV抗原活性得到较好保持。制备的灭活PPR微囊疫苗在免疫绵羊后1个月,中和抗体滴度均能达到1∶20以上,均高于小反刍兽疫弱毒疫苗1∶10的质量标准,最高可达到1∶160;且中和抗体滴度至少能持续7个月,呈现出良好的缓释效果,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新型疫苗。  相似文献   

11.
影响复凝聚法制备明胶缓释微囊的因素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复凝聚法是制备明胶缓释微球常用的方法,笔者通过对此方法的适用范围、制备工艺和影响因素进行综述,探讨了明胶与另一凝聚相的浓度、比例、反应体系温度、搅拌速度、pH、交联水平及干燥工艺等因素对成功制备明胶缓释微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兽用抗寄生虫药物新剂型及其新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兽用抗寄生虫药物由于使用频繁,其给药技术研究一直备受重视.目前,兽用抗寄生虫药物新剂型和新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缓释控释制剂和脂质体制剂,其次是透皮给药系统、微囊、微球、环糊精包合物、固体分散体等.但这些新剂型和新技术大多还处于研究阶段,在处方设计或制剂工艺方面都还存在一些问题,今后应加强这些新剂型的工艺和技术研究,以真正发挥这些新剂型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为考察蟾酥缓释注射液体外释药行为,并研究其耳根穴注射免疫佐剂作用。本试验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蟾酥缓释注射液在无膜溶出模型中的体外释放度;ICR小鼠皮下注射卵清白蛋白(OVA),同时耳根穴注射蟾酥缓释注射液,二免2周后分离血清和脾细胞,ELISA法检测血清OVA特异性抗体IgG水平,MTT法检测脾淋巴细胞刺激指数。结果:药物体外释放行为遵循零级动力学方程,其累积药物释放百分率(Q)与时间(t)的回归方程为Q=3.989t+0.322(r=0.999);蟾酥缓释注射液和蟾酥注射液耳根穴注射后血清OVA特异性抗体IgG水平和淋巴细胞刺激指数均显著高于正常免疫组(P〈0.05),其中蟾酥缓释注射液组优于蟾酥注射液组,并减少了注射次数。结论蟾酥缓释注射液具有缓释作用,可以通过穴位注射提高抗原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14.
以明胶和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包囊材料,蛋氨酸为芯材采用复相乳化法制备蛋氨酸微胶囊。应用均匀实验设计分析了微胶囊制备过程主要影响因素及适宜的工艺条件,得出明胶溶液浓度对微囊的形成影响较大,优化参数得出蛋氨酸微胶囊载药量为61.30%。  相似文献   

15.
为使重组乳酸乳球菌在发酵生产后便于存储、运输,本试验利用可表达牛乳铁蛋白肽的重组乳酸乳球菌pAMJ399-LFBA/MG1363制备微胶囊,优化微胶囊的制备工艺条件,并对胶囊化后重组菌的相关生物学特性进行检测。通过对不同壁材及壁材浓度进行控制单一变量试验,测定其包埋量,以筛选出最佳壁材及浓度。通过模拟胃肠液环境试验,比较微胶囊释放率,并对不同壁材进行保存期试验,比较最低活菌数,利用响应面试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使用最佳工艺条件制备微胶囊后进行验证。优化后的结果为:选取海藻酸钠和壳聚糖作为壁材,在海藻酸钠浓度为2.49%,壳聚糖浓度为0.96%,CaCl2浓度为6.67%,凝固时间为57 min的条件下微胶囊效果最佳,预测包埋量为7.85×108 CFU/g。微胶囊在模拟胃液中稳定存在,在模拟肠液中可完全破裂,能释放出微胶囊内95%以上的乳酸乳球菌。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胶囊在4 ℃保存3周后,微胶囊中活菌数为1.41×107 CFU/g。对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验证结果为微胶囊的包埋量为8.08×108 CFU/g;常温保存2周后,活菌数仍可达到3.89×106 CFU/g;ELISA方法检测微胶囊内重组乳酸乳球菌可见表达的牛乳铁蛋白肽,抑菌试验可见微胶囊内重组乳酸乳球菌表达的牛乳铁蛋白肽对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仍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以上结果表明,表达牛乳铁蛋白肽的重组乳酸乳球菌可制备成为低成本、保存期长、耐胃液的微胶囊,为重组乳酸菌在生产中的进一步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以海藻酸钠和壳聚糖为包埋剂,在其中加入低聚半乳糖(galacto-oligosaccharides,GOS),对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进行包埋,制备海藻酸钠/壳聚糖双层合生元微胶囊,并对其制备工艺、控制性释放和储藏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海藻酸钠的质量浓度为2g/100mL时,微胶囊的外观、粒径和包埋率均较好;在对得到的双层微胶囊进行人工胃肠道抗逆实验,发现双层包埋的微胶囊在人工胃液中比较稳定,S.thermophilus 基本不被释放,而当双层微胶囊在人工肠液液中到150min后微胶囊已经完全崩解,乳酸菌释放完毕.通过对游离状态和双层包埋微胶囊菌体存活率进行计算,游离状态的S.thermophilus菌悬液经过冷藏,菌体存活率下降十分明显,未添加GOS的菌悬液在第13天菌体存活率仅有0.32%,而添加GOS的菌悬液活菌存活率相对较高,可以达到14.64%;但双层微胶囊在添加和未添加GOS时,菌体存活率在整个储藏期内下降幅度均较小,在第17天时,菌体存活率依然能够达到93.64%和87.98%.  相似文献   

17.
李琦  姚拓  阿不满  杨晓玫  张建贵  冯影 《草地学报》2019,27(5):1392-1399
为研制促生菌(Plant growth 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微胶囊剂,探究其对苜蓿、燕麦的促生效果,本研究以海藻酸钠(Sodium alginate,SA)为包埋剂,CaCl2为交联剂,对单一菌株和复合菌株进行包埋,以微胶囊操作性和成球性为评价指标,并进行包埋率、活菌数及增殖倍数测定,确定最佳配比。以液体剂型为参比,测定微胶囊菌剂的耐盐和耐碱性,并对微胶囊菌剂进行盆栽试验,测定PGPR微胶囊剂对苜蓿和燕麦株高、总根长、根表面积、根平均直径和根体积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SA 3%-CaCl2 4%制作的微胶囊菌剂机械强度较好,包埋率达到91.70%,增殖后的微胶囊活菌数达到1.08×1010 cfu·g-1,增殖9.19倍。不同盐碱浓度下微胶囊菌剂菌液浓度均高于液体菌剂,显著提高了菌株对盐碱胁迫的耐受能力。PGPR微胶囊剂对苜蓿和燕麦的促生效果显著,施用微胶囊菌剂使苜蓿株高增加31.79%,总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增加35.25%,40.02%和30.43%;使燕麦株高增加11.60%,总根长、根平均直径和根体积增加41.56%,25.01%和105.83%。确定PGPR微胶囊剂最佳配方为SA 3%-CaCl2 4%,施用PGPR微胶囊剂可明显提高苜蓿和燕麦的株高,以及不同根直径下的总根长,并改善根系形态,对苜蓿和燕麦根系生长的促生效果好于液体菌剂和固体菌剂。  相似文献   

18.
为了评价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缓释注射液的安全性及致突变性,进行了急性毒性试验、骨髓微核试验和精子畸形试验。结果表明,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缓释注射液对小鼠肌注的LD50为837.52 mg/kg,无明显的致畸和致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19.
缓释制剂由于其安全、长效、价廉、便利而得到越来越多兽医工作者的肯定,成为当前兽药研发的一个主要方向。为了更好的发挥该类制剂在兽医临床上的作用,作者就缓释制剂的释药原理、应用概况及展望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