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荷花品种的花器官表型性状及花色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4个荷花品种为试验材料,对5个花器官表型性状(花型、花蕾色、花瓣数、花冠直径、雄蕊数)及花色表型进行多样性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荷花品种表型性状存在较大差异,遗传多样性指数(H’)的变化范围为4.41~4.55,其中花型的遗传多样性指数较高;变异系数变化范围为19.93%~47.94%,其中雄蕊数的变异系数较大。用CIELab色差仪测色法可将荷花花色分为白色、黄色、浅粉色、粉紫色、粉红色和红色6类色系;同时发现不同色系的荷花品种花色差异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利用‘神马’、‘优香’等5个切花菊品种组配成6个杂交组合,进行其杂交F1代花序直径、小花数目、株高等若干性状的统计分析,研究切花菊杂交F1代若干性状的遗传与变异特性。结果表明:与双亲相比,切花菊杂种一代的花期分离广泛,多介于双亲之间;父母本各花色遗传潜能的大小为:白色粉色黄色绿色,且白色表现出较强的偏母性遗传特点;杂种总平均花序直径、舌状花数目和筒状花数目分别相当于亲中值的85.3%、83.5%和93.6%,但不同杂交组合的杂交优势不一样,且优势表现程度依组合而异;花瓣长度、花梗粗度、株高、茎粗度表现出一定的减小趋势;各性状间具有显著相关性,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根据育种目标所确定的对切花菊性状的选择方向。  相似文献   

3.
野鸢尾和射干种间杂交F_2代主要性状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观测野鸢尾(Iris dichotoma)×射干(I.domestica)杂交F2代群体(n=61)中每一个体的株高、花径、花数、花色和彩斑等14个表型性状,对F2代与双亲性状差异、群体性状变异、主要性状间遗传相关性及花色遗传变异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明确F2群体性状变异特点,指导夏季开花鸢尾育种实践。结果表明:F2代12个性状中,8个性状的观测值居于双亲之间;除花朵直径和花朵数量外,花葶长等10个性状基本均呈正态分布,属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性状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外花被长与内花被长和外花被宽与内花被宽的相关度最高,相关系数分别为0.821和0.734,趋于连锁遗传;对颜色性状的分析结果表明花色和花瓣彩斑的遗传由不同基因调控,但都是由多个基因共同控制。野鸢尾×射干F2代群体的花朵直径、花朵数量、花葶长及花色变异丰富,利于大花、多花、花葶矮生和奇异花色的优良单株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棉花植株性状与产量因素性状的相互关系,为棉花遗传改良提供参考,对湖北省2012年棉花区域试验常规棉组的28个品种的植株性状与产量性状进行因子分析,发现前7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达91.57%,分别为籽指因子、产量因子、早熟因子、生育期因子、衣分因子、果枝数因子。利用不同品种在各公因子上的得分值进行了聚类分析,将28个供试棉花品种聚为6类,同时从单株铃数、铃重、衣分和铃期病指等性状对各类品种进行评价,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良方向。  相似文献   

5.
棉花产量性状与纤维品质性状的关联度及典型相关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关联度分析表明:棉花纤维品质性状中,纺纱均匀性指数是制约2.5%跨长、整齐度与比强度的主导因素,2.5%跨长是制约麦克隆值的主导因素,比强度是制约纺纱均匀性指数的主导因素;产量性状中,铃重是制约株铃数的主导因素,衣指是制约铃重、衣分及子指的主导因素,子指是制约衣指的主导因素。通径分析结果显示,整齐度与衣分对皮棉产量的综合直接作用最大。经典型相关分析可知,增加株铃数有利于提高产量和改善纤维品质,但要注意优化成铃时间与部位,争取多结优质铃。  相似文献   

6.
基于薰衣草属新品种 DUS测试的性状选择,对狭叶薰衣草( Lavandula angustifolia)和甜薰衣草(L. heterophylla)主要表型性状的差异性和相关性进行了观测与分析。结果表明:狭叶薰衣草的植株形态优于甜薰衣草,且更能适应北方的引种环境。在花序部分,甜薰衣草的观赏性状总体上优于狭叶薰衣草,具有更丰富的花色变化。两种薰衣草在主要的数量性状和质量性状上都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并在生长过程中保持了相对一致的稳定性。两种薰衣草各性状之间的相关系数都很高,狭叶薰衣草在1%显著水平上相关的性状配对个数略多于甜薰衣草。  相似文献   

7.
对以朱顶红‘蒙特布朗’为母本的4个杂交组合和1个自交组合产生的F1代的花冠、花葶高度、花色、花形和抗性5个性状进行观测统计。结果表明:朱顶红F1代的花冠和花葶高的平均值,均较中亲值明显下降;朱顶红F1代花色遗传特点表明,白色和粉/白色等浅色品种遗传能力较强,红色为亲本的F1代花色分离广泛;朱顶红花形重瓣对单瓣表现为显性遗传;朱顶红F1代抗性表现出杂种优势,其抗性普遍较强。  相似文献   

8.
对一些小麦新品系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明确所育成小麦品系的特点,对选育的34个小麦品系进行相关的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指标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小麦品系株高适宜,株型紧凑,叶片性状和穗部性状表现良好,抗病性较强,产量较高并且稳定,综合性状较好。供试小麦品系的籽粒性状较好,符合商品贸易需求;千粒质量和容重较高,均达到高产要求;籽粒颜色正常,粒色为白色的品系居多。供试小麦品系的各品质性状指标为:平均容重776 g/L,千粒质量44.8 g,蛋白质含量14.31%,湿面筋含量30.4%,面粉吸水率59.5%,面团形成时间2.9 min,稳定时间3.3 min。在所有品质性状中,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的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28.53%和37.47%。因此,在选育高产小麦品种的同时,还应注重小麦蛋白质含量、面团稳定时间等品质性状的选择,以培育满足生产和加工所需的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对比铁线莲Clematis杂交亲本与杂交一代(F1)之间表型性状的差异,探究铁线莲杂交的遗传变异规律。  方法  以6个铁线莲品种为亲本,开展了4个杂交组合试验,对F1代的表型性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①F1代的花期与双亲相比出现分离,但多介于亲本之间。②F1代花色发生广泛分离,紫罗兰色的遗传力高于红紫色以及复色紫罗兰色和紫色,白色相对于红紫色为相对隐性性状;F1代的花药颜色未发生分离,黄色花药对于粉红色和红色花药为相对显性性状。③F1代的萼片宽度、叶片长度、叶片宽度表现出超亲性状,总平均值分别为中亲值的111%、114%和119%;F1代的花梗长度、花直径、萼片长宽比及叶片长宽比均小于双亲,后代总平均值分别为中亲值的85%、89%、91%和82%;F1代的萼片长度和节间距变化不明显,总平均值分别为中亲值的98%和102%。④花部5个数量性状和叶片4个数量性状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其中叶片长度与叶片宽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且相关系数最高为0.940,趋于连锁遗传。  结论  F1代的大部分表型性状(除花药颜色外)都发生了变异,仅有萼片长度和节间距表现出偏母性遗传的特点,萼片宽度表现为偏父性遗传,花期、花色、花药颜色、花梗长度、花直径、萼片长宽比、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叶片长宽比等9个性状未表现出明显的遗传倾向。图1表7参24  相似文献   

10.
熟期选择对大豆轮回群体质量、数量性状及不育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大豆轮回群体中根据熟期选择后,其下一群体成熟期间差异仍然十分明显而与上一轮相似。主要质量性状如茸毛色、叶形、茎色、花色等在早熟及晚熟群体中出现比率基本相同,表明质量性状的表现与熟期无关,熟期也不影响群体中不育株率。熟期影响数量性状的平均数及变异数,晚熟群体生物量、产量及其构成性状的平均数、变异数较早熟群体大。同一轮回世代中按熟期选择的未繁殖的亚群体性状表现并不完全符合这种规律。本文还对轮回群体用于研究性状间关系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以蝴蝶兰Phalaenopsis ‘Sogo Vivien’为亲本进行自交,对自交S_1代的营养器官性状和花器官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自交S_1代在株高、株幅、叶长、叶宽、叶数、侧分枝数和单枝总花数等7个数量性状的平均值比亲本略有下降,但在花色、着色模式、花长度、花宽度、花枝长度和主枝花朵数等6个花器官性状比亲本强,尤其是花色和着色模式优势明显,均由亲本的1种类型分离出另外3种类型,其中花色"浅紫"和"紫红",以及着色模式"线纹"分别占S_1代调查株数的30.39%、58.36%和80.86%,表明蝴蝶兰Phalaenopsis ‘Sogo Vivien’经过自交后,其后代的花色及着色模式主要体现为亲本的颜色和着色模式。其中,花色、着色模式、花长度、花宽度、花枝长度和主枝花朵数等花器官性状是蝴蝶兰观赏性最重要的部分,也是选择育种材料的主要方向,因此,在S_1代中能够选择出优于亲本的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12.
萱草属种质资源主要观赏性状的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我国萱草属种质资源的现状,同时为构建关联分析群体和开展观赏性状的关联分析提供依据。[方法]选用从国内外各地收集的85份种质材料,对花径、内外花被片长宽度、花色、花型和花序形态等13种开花性状进行了观测记录。[结果]萱草属种质材料花色组合丰富,花型、花瓣类型和花序形态众多,花的表型性状多样;以黄花菜及其地方栽培种为主的夜间开花类群在花型、花色、花色模式方面基本一致,以萱草园艺品种为主的白天开花类群的花型、花色、花色模式丰富。[结论]供试的85份萱草属植物开花表型性状多样性强,可为制定育种目标提供直观依据,同时从形态学角度为萱草属种质资源的类群划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许蕊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8):47-51
[目的]培育出矮生、花色艳丽的紫薇品种。[方法]通过矮生性状优良、引种美国的矮首领系列(Lagerstroemia indica‘Little chief’)中的2个品种"矮生粉""矮生堇"与灌木紫薇品种"粉娇容""红火球""繁花似锦"进行杂交,并对杂交F_1果实形状、坐果率、结实率、发芽率、成苗率、花色、苗高、地径、分枝数、枝条长度等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杂交后代蒴果全部呈椭圆形,果实颜色均为黑褐色,不同杂交组合果实大小不同;不同的杂交组合其坐果率、结实率有较大的差异,其中2号杂交组合的坐果率最高,坐果率为73.3%;1号、5号、8号、9号结实率达到了100%,7号杂交组合的结实率最低;杂交苗发芽率有一定的差异,其中以矮生亲本为母本的杂交组合出苗时间较早;以矮生亲本为父本的杂交组合成苗率高于以矮生亲本为母本的杂交组合;F_1代的花色变异较广泛,但大部分在父母本花色变异之间,亲本间花色相差较远的杂交组合,后代花色变异较大,有红火球作亲本的后代,不论作母本或是父本,都出现了复色花;不同杂交组合的F_1代在苗高、地径、分枝数、枝条长度上的变异不同,其中2号和5号杂交组合的矮化性状较好。[结论]分别从2号和5号杂交组合中选出了3个优良单株,为紫薇的新品种选育提供了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紫肉甘薯块根花色苷含量在生育过程中和品种间的变化规律及其与主要经济性状的相关性。【方法】栽插后20、40、60、80、100、120及140 d调查13个紫肉甘薯品种的花色苷含量、最长蔓长,分枝数,结薯数,茎、叶、块根干物质含量,块根鲜重, 块根干重,茎鲜重、茎干重、叶鲜重、叶干重,茎叶鲜重、茎叶干重,分析整株鲜重、整株干重,茎、叶、块根干重占整株干重的百分比等20个经济性状以及花色苷含量变化与其余19个经济性状的变化和10个产量性状日增长量的相关性。【结果】(1)紫肉甘薯块根花色苷含量在生育过程中存在缓慢增加型、波动变化型和曲折上升型3种变化类型, 对最长蔓长、分枝数、块根鲜重、块根干重、光合产物的分配等经济性状的发育有不同的生物学响应。(2)品种间的花色苷含量在20 d以后逐渐产生显著差异,在40~100 d完成类型分化, 与品种的分枝数、块根鲜重、块根干重、光合产物在块根中的分配比例显著负相关,与块根干物质含量、最长蔓长、茎鲜重、茎干重、整株干重及光合产物在叶中的分配比例显著正相关。(3)花色苷日增长量与块根干重日增长量显著负相关,花色苷积累与块根膨大、干物质积累存在竞争关系,这种竞争关系在不同品种中得到不同解决。【结论】由于花色苷积累与干物质积累存在的竞争关系在不同品种中的协调不同,紫肉甘薯品种间的花色苷含量在生育过程中产生显著差异和分化,存在缓慢增加、波动变化和曲折上升3种变化类型。花色苷含量的这些变化与主要经济性状有不同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以晨光、友谊牡丹莲、瑰丽、红樱桃、厦门碗莲和素馨6个荷花品种为亲本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共配制杂交组合26个,并对结实种子数超过10粒的13个杂交组合F1的部分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在花色遗传上,白色的遗传潜能最低,黄色次之,红色遗传潜能最强;杂种一代的花瓣数目和叶柄高度表现出明显的遗传优势,F1代花瓣数目和叶柄高度的总平均值分别相当于中亲值的122.4%和121.1%;花冠直径和花梗长度在F1代有衰弱的趋势,F1代花冠直径和花梗长度的总平均值分别相当于中亲值的95.4%和84.7%.  相似文献   

16.
管志涛  刘艺平  孔德政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8):8858-8858,8899
[目的]探究荷花品种间的亲缘关系、荷花资源的分类和遗传多样性。[方法]对23个碗莲品种的9个数值性状和11个质量性状进行了调查,借助DPS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在碗莲的分类中,花瓣数、花色、体型大小、亲缘关系等因素占有重要的地位,这和传统分类方法得到的结果基本符合。[结论]该方法可在研究栽培植物起源中充分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7.
玉米杂交种几个性状遗传相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玉米的许多经济性状如单穗粒重、穗行数、行粒数及穗长、果穗直径等都是由多基因控制的、连续性的数量遗传性状。因此,容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而产生较大的变异,这就给选育高产、稳产的优良杂交种带来困难。为此,国内外很多学者从这些性状的遗传力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已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有的性状如单穗粒重,其遗传力较低,单凭性状表现进行直接选择,往往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对春玉米杂交种一些主要性状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拟找到与产量性状有高度相关的性状,作为进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20个秋植钝叶酢浆草的园艺学性状进行调查表明,钝叶酢浆草具有株型小巧紧凑、花色丰富、花量多、花期长、繁殖系数高等显著优点,具有较高的园艺盆栽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9.
狭叶薰衣草和甜薰衣草DUS筛选性状的比较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薰衣草新品种DUS测试的性状选择,对薰衣草(Lavandula angustifolia Mill.)的2个品种狭叶薰衣草(L.angustifolia)和甜薰衣草(L.intermedia)主要表型性状的差异性和相关性进行观测与分析。结果表明:狭叶薰衣草的植株形态优于甜薰衣草,且更能适应北方的引种环境。在花序部分,甜薰衣草的观赏性状总体上优于狭叶薰衣草,具有更丰富的花色变化。两个品种在主要的数量性状和质量性状上都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并在生长过程中保持相对一致的稳定性。2个品种内各性状之间的相关系数都很高,狭叶薰衣草在1%显著水平上相关的性状配对个数略多于甜薰衣草。  相似文献   

20.
粮食危机是一个必须面对的全球问题,提高粮食产量是作物育种的一个重大课题。随着水稻基因组测序计划的完成,近年来许多与产量性状如穗粒数、粒重、分蘖等有关的基因,被逐步地克隆。虽然目前这些结果还不能解释各个性状的形成机理,但随着分子技术的发展,水稻产量性状QTL的研究必将在水稻超高产育种中发挥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