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黄磊 《食用菌》2013,35(1):37-39
采用新式“移动制冷”机组对秀珍姑菌包冷刺激出菇,有效地解决秀珍菇夏季栽培旧式出菇方法“投资大、费用高、菌包破损多,产量不高”的问题,探索出适应宜州市桑枝秀珍菇夏季出菇技术.  相似文献   

2.
徐汉亿  徐明 《北方园艺》2016,(13):152-153
介绍了秀珍菇液体菌种制作、接种等技术要点和用液体菌种技术栽培秀珍菇的管理方法。液体菌种栽培秀珍菇可减少菌种生产成本60%、缩短发菌时间20%、污染率降低2%、每袋节本增效达0.182元。  相似文献   

3.
黄良水  徐立胜 《食用菌》2004,26(3):23-24
在秀珍菇的反季节生产中,由于生长适温的差异,秀珍菇对杂菌特别敏感,如果管理不当,菌袋污染就比较严重。如2003年夏季,因持续高温给秀珍菇制袋和出菇管理带来严重影响,部分菌袋污染了绿霉、链孢霉、毛霉等。因此,要使秀珍菇生产获得高产稳产,首先必须解决高温季节制袋的成品率和出菇期烂袋问题。我们通过多年的实践摸索认为:从源头  相似文献   

4.
秀珍菇出菇过程中异常问题分析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秀珍菇作为一个新兴菇品,深受市场欢迎,但是由于人们对它生长习性和栽培管理技术认识的不尽透彻,在出菇过程中经常出现菌袋霉烂、出黄水、不出菇、出菇不齐以及萎缩死菇等异常现象,严重影响了产量和质量,降低了菇农的收入。笔者通过多年的试验观察,并总结了菇农的生产经验,将秀珍菇出菇过程中出现的三个重大问题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工厂化金针菇菌糠栽培秀珍菇配方筛选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工厂化栽培金针菇的废菌糠为主要基质,与棉籽壳和玉米芯等配制成不同的组合进行袋栽秀珍菇(设秀珍菇57和台湾秀珍菇2个品种)配方筛选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配方上秀珍菇长势均良好,在金针菇菌糠含量为60%的情况下,随着培养料中棉籽壳含量的增加,秀珍菇的产量也逐渐增加,其中以配方3的投入产出比最高,成本较对照降低约26.9%,2个品种产量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地沟菇房袋栽香菇是北方黄土高原室外种香菇一项开发性的新课题,既保证了香菇在风沙大、气候干燥、寒冷北方地区的野外露地栽培成功,又能使香菇袋栽管理比南方更方便,并达到高产优质的要求,它是利用袋栽香菇的方法,将发菌好的菌筒排放到半地下式地沟菇房出菇管理,或将接好菌的栽堵袋堆放在半地下式地沟菇房发菌管理和出菇管理的一种栽培方法。它是发展北方香菇生产的一条好途径,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根据秀珍菇经低温刺激,可有效促进原基分化,子实体形成后能在较高温度条件下生长发育的特点,通过多年实践,探索总结出了利用制冷设施和搭建专用菇棚进行反季节栽培秀珍菇的生产管理技术:包括制作菌袋时间应安排在3~4月,搭建适宜的菇棚,选择中高温型品种,选择适宜的培养配方,制作适宜的菌袋,分潮做好发菌管理,防控菇蚊菇蝇等。  相似文献   

8.
对5个不同秀珍菇菌株,设置了1个配方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农秀1号、杭秀1号菌株的产量相对较高,品质也好。中农秀珍菇出菇密集,菇蕾较多,菇形小,商品性差;转潮快,菇形也很小,成品菇率很低,不适应栽培;中农秀珍菇较抗病虫害,杭秀1号抗病虫害差,其余菌株抗性一般。  相似文献   

9.
蒋其根  钱益芳  蒋峰 《食用菌》2005,27(2):40-41
秀珍菇又名环柄香菇 ,原产印度。因其外形悦目 ,质地鲜嫩 ,炒煮后菇形不变、颜色不变 ,口感好 ,又无平菇的腥味。故而深受消费者青睐。秀珍菇栽培原材料来源广泛 ,出菇温度范围广、季节长、栽培管理粗放 ,只要措施运用得当 ,均能获得高产 ,故为广大菇农接受。 1999年我福星农产品公司从台湾引进种植秀珍菇获得成功后 ,至 2 0 0 4年全区秀珍菇种植数量在 10 0 0万袋左右 ,塑料袋 ,平均单产 0 .2 6 5kg/袋 (17cm×33cm) ,成为本地区食用菌生产的主导品种。现将其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栽培季节及品种选择 根据秀珍菇的生物学特性及上海地区的…  相似文献   

10.
王增术 《食用菌》2004,26(5):43-44
近年来,我县秀珍菇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菇农在袋栽秀珍菇养菌和出菇过程中常发生烂袋现象。因此,怎样预防烂袋。提高袋栽秀珍菇的经济效益,是广大菇农急切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对5个不同来源的秀珍菇菌株进行了春季栽培试验,比较了其菌丝生长速度、产量及子实体形态特征.试验结果表明,农秀1号菌株在母种和原种培养基上的菌丝生长速度最快,分别为1.01 cm/d和0.61 cm/d;中农秀珍菇生物学转化率最高达50.88%,该菌株具有出菇时间早,产量高,菇形好,潮次明显等优点,适宜在春季栽培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木屑栽培秀珍菇培养料配方筛选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秀珍菇的名称来源于我国台湾,取其秀气而珍贵的意思。秀珍菇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味道鲜美,蛋白质含量比香菇、草菇更高,接近肉类,比一般蔬菜高3~6倍,秀珍菇含有17种以上氨基酸,更为可贵是,它含有人体自身不能制造,而食物中通常又缺乏的苏氨酸、赖氨酸、高氨酸等。秀珍菇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食品,它鲜美可口,具有独特的风味,更有人美其名曰“味精菇”。因此秀珍菇成为近年来新兴的菌中新秀,颇受市场欢迎。通过秀珍菇培养料筛选试验,筛选出适合本地栽培的原料成本低、产量高、来源广泛的最佳培养料配方,以提高秀珍菇栽培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秀珍菇又名袖珍菇,在真菌分类中隶属菌物界、担子菌门、伞菌纲、伞菌目、侧耳属。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引进秀珍菇菌种,经过几十年的试验、推广和发展,已成为夏季上市的主要食用菌品种。秀珍菇在高温季节出菇,因此特别容易发生虫害及出现菌包表面失水结皮不出菇现象,给栽培者造成较大损失。浙江江山市经过多年的摸索,在秀珍菇转潮过程中创造性的采用倒袋补水防虫技术,取得非常好的效果。现将该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郭倩  孙育红  郭力刚  张军 《食用菌》2004,26(3):38-38,40
我市南汇区食用菌技术推广站的孙育红等科技人员利用闲置鸡棚栽培食用菌,他们利用在别处发菌、鸡棚出菇的方法,在两个养殖户的鸡棚中分别栽培了5,000袋秀珍菇,短短20天的时间,两潮菇就给一个种植户带来了3,000多元的收益。笔者有幸参观了这些栽培秀珍菇的鸡棚,并与他们进行了交流,现把一些经验和应注意的问题介绍给大家。  相似文献   

15.
窗机冷库冷房栽培秀珍菇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秀珍菇反季节生产普遍采用菌包冷房打冷处理出菇,这种方式虽然投入较低,但是子实体在伸长期受高温影响不能正常生长,往往不能取得好的效益.特别是层码摆放的中、上层影响更为严重,质量差,产量也低,而高温时段往往也是菇价最高、赢利最好的阶段.2012年浙江临海一栽培户(郑志祥)根据笔者建议利用窗机冷库进行冷房式栽培秀珍菇的试验,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将该项栽培技术总结如下,供广大菇友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贺州地区2011年秋冬季节自然环境条件下,对8种秀珍菇菌株进行栽培选优试验,从中选出适宜贺州地区推广栽培的优良菌株。试验结果表明,秀珍菇0抗杂菌能力强,菌丝生长速度快,栽培的第33天现蕾,6d~7d转潮;生长周期最短,64d内产3潮菇;袋产量和生物学效率分别为343.5g和85.9%,是8种秀珍菇中是最有栽培前景的菌株,其次是秀珍菇845和秀珍菇3,袋产量和生物学效率为336.9g、329.1g和84.2%、82.3%。  相似文献   

17.
郁正中  李振国 《食用菌》2003,25(5):40-40
秀珍菇作为一种新开发的食用菌品种 ,目前还没有一套严格完善标准的生产工艺 ,众多的生产商只能借鉴其它类似品种的种植方法来进行操作 ,由于管理失当 ,使秀珍菇菌包在出菇过程中的霉变问题相当突出造成惨重的损失。今春上海市周边地区大的菇场 ,遭致青霉、菇蝇等病虫为害烂袋的霉包甚多 ,现将其原因及防治措施简介如下 :1 造成烂袋霉包的主要原因 ①培养料的pH值偏低 ,尤其在高温高湿的情况下 ,pH下降快 ,易使料变酸 ,适宜青霉菌孢子的萌发和生长。②培养料含水量偏高 ,造成菌包内缺氧 ,延长了培养时间。③出菇后 ,死菇和断残菇脚清理不…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出一株各种农艺性状均表现优良的菌株,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对收集的12个("鲁大秀珍1号"(LD1)、"高邮秀珍菇18号"(GY18)、"高邮秀珍菇16号"(GY16)、"高邮秀珍菇163号"(GY163)、"华中秀珍菇3号"(HZ3)、"华中秀珍菇5号"(HZ5)、"华中夏秀灵"(HZ夏)、"华中秀珍菇845号"(HZ845)、"绵阳灰色秀珍菇"(MY灰)、"绵阳白色秀珍菇"(MY白)、"三明秀珍菇"(SM)、"新宇秀丽1号"(XY秀1))具代表性、来源不同的秀珍菇菌株的菌丝生长情况、抗性、出菇情况、生物转化率及子实体综合性状等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鲁大秀珍1号"菌丝生长情况良好、发菌速度最快(0.67cm·d-1)、污染率低(1%)、出菇齐、生物转化率高(99.3%),子实体综合性状表现良好,可以考虑在当地推广栽培。  相似文献   

19.
采用水帘设施大棚栽培模式,对引进的5个秀珍菇菌株进行出菇对比试验的结果:5个菌株的生物学效率在80.9%~107.4%之间,其中秀珍菇2号的产量较高,为536.9g/袋,生物学效率达107.4%,子实体呈浅褐色,菌柄短而菌盖较厚,单朵重17.9 g,商品性状优良,是比较适合在水帘设施棚中栽培的高产、优质菌株。  相似文献   

20.
平菇是我国第三大食用菌,近年来栽培规模扩大、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但存在液体菌种制作技术不完善、菌袋生产条件参差不齐、缺乏栽培技术规范和质量标准等问题,导致菌种质量差、菌袋污染率高、产量不稳定和品质不高。根据生产实践,总结平菇熟料栽培和发酵料栽培两种模式的集约化制袋、标准化出菇技术,介绍各环节要点,包括菌袋集约化生产流水线布局,出菇场地选择,品种选择,固体、液体原种和栽培种制作,栽培常用配方及培养料处理,培养料装袋、灭菌与接种,菌袋发菌管理与挑杂,出菇管理和采收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