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讨抗菌肽和三丁酸甘油酯对绵羊体外瘤胃发酵的影响,选用3只装有永久性瘘管的绵羊作为瘤胃液供体,采用体外发酵培养的方法测定其发酵参数。以基础日粮为发酵底物,设置A、B、C、D四组,分别为对照组,抗菌肽组(0.03%抗菌肽)、三丁酸甘油组(0.15%三丁酸甘油酯)和联合使用组(0.03%抗菌肽+0.15%三丁酸甘油酯),每组4个重复,培养6、12、24 h后,测定其pH、产气量、氨态氮(NH3-N)、干物质降解率和挥发性脂肪酸(VFA)等发酵参数。结果表明:发酵24 h时,添加抗菌肽有降低氨态氮、增加产气量的趋势,干物质降解率较对照组提高2%(P ﹤0.05),并且可以增加乙酸、丙酸和丁酸的浓度。添加三丁酸甘油酯有增加氨态氮和产气量的趋势,提高干物质降解率,并且增加乙酸、丙酸、丁酸和戊酸的浓度。两者都添加时,氨态氮浓度较对照组提高4%(P ﹤0.05),干物质降解率较对照组降低5%(P ﹤0.05),总挥发性脂肪酸、丙酸和丁酸浓度较对照组分别降低7%、6%和1%(P ﹤0.05)。因此,在饲粮中添加抗菌肽和三丁酸甘油酯可以促进瘤胃发酵功能,但是同时添加不利于瘤胃发酵。 [关键词] 抗菌肽|三丁酸甘油酯|瘤胃发酵|绵羊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体外法探讨丙酸杆菌不同添加剂量对瘤胃发酵及日粮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5个添加水平(0、3.0×104、3×105、3×106、3.0×107cfu/mL)分别添加到1.5 g(干物质)日粮(玉米秸秆50%+混合精料50%)中,在体外混合荷斯坦奶牛瘤胃液和磷酸缓冲液(1∶2)共90 mL,在39℃厌氧培养24 h。结果表明:丙酸杆菌对瘤胃pH、瘤胃氨态氮浓度、体外干物质、粗蛋白、酸性洗涤纤维、纤维素和半纤维素消化率影响不显著,但有降低中性洗涤纤维消化率的趋势;3×105、3×106cfu/mL有降低产气量的趋势;显著提高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量、乙酸、丙酸和丁酸浓度,并显著降低乙酸∶丙酸值。结果显示奶牛日粮中添加丙酸杆菌能提高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丙酸、丁酸量,降低乙酸∶丙酸比值,但有降低中性洗涤纤维消化率的趋势,因此丙酸杆菌在转变奶牛瘤胃发酵向丙酸型发酵上具有良好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3.
葡萄籽精油对体外瘤胃发酵和甲烷生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体外培养法研究发酵底物精粗比7∶3条件下,添加100,150和250μL/L葡萄籽精油对瘤胃发酵和甲烷产量的影响。采用气相色谱仪测定甲烷产量,培养24 h后,测定挥发性脂肪酸、pH、氨态氮浓度和原虫数。结果发现,添加葡萄籽精油100μL/L和150μL/L与对照组相比提高累计产气量、发酵液pH值(P<0.05)、乙酸摩尔比例,降低甲烷浓度(P<0.01)、丙酸、丁酸、戊酸和支链挥发性脂肪酸摩尔比例。葡萄籽精油添加量为150μL/L降低氨态氮浓度及瘤胃原虫数,添加100μL/L葡萄籽精油提高总挥发性脂肪酸。试验表明,适宜添加量的葡萄籽精油可以改变瘤胃发酵模式,增加丙酸乙酸比例,抑制甲烷生成。  相似文献   

4.
研究3种过瘤胃脂肪对绵羊瘤胃代谢的影响。选择4只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和十二指肠瘘管的小尾寒羊公羊(平均体质量42kg),采用4×4拉丁方试验设计方法,以基础日粮组为对照组,在试验组日粮中分别添加40g脂肪酸钙、植物脂肪粉和硬脂肪粉,采集瘤胃液测定氨态氮、pH和挥发性脂肪酸。结果表明:1)饲喂3种过瘤胃脂肪对绵羊瘤胃氨态氮浓度没有显著影响。2)饲喂后pH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总体趋势,对照组pH比试验组高,但各处理对绵羊瘤胃液pH的影响不显著,以添加脂肪酸钙和植物脂肪粉效果较好。3)各组试验羊瘤胃乙酸、丙酸、丁酸的浓度及乙酸/丙酸的变化规律基本相同;对瘤胃乙酸浓度没有显著影响;添加植物脂肪粉组丙酸浓度最高,与硬脂肪粉组差异显著;硬脂肪粉组丁酸浓度比对照组和脂肪酸钙组高,差异显著;硬脂肪粉组乙酸/丙酸值显著高于其他各组。绵羊日粮中添加40g过瘤胃脂肪对瘤胃氨态氮浓度、pH和乙酸浓度没有显著影响,对丙酸浓度、丁酸浓度和乙酸/丙酸值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采用体外瘤胃发酵试验结合动态产气实时记录技术,分析了添加植酸酶对瘤胃微生物降解和利用糠麸饲料的功效。试验采集3头健康泌乳期荷斯坦奶牛瘤胃液,以稻糠、玉米麸和麦麸为底物,测定对照组和加酶组(5 U/g植酸酶)发酵72 h的累积产气量、发酵动力学参数和和瘤胃发酵特性指标。结果表明,添加5 U/g植酸酶并不能显著影响稻糠、玉米麸和麦麸的体外干物质消化率、培养液中氨态氮浓度以及发酵的产气量(72 h累积产气量和理论最大产气量)(P>0.050 0),但却能显著降低发酵的产气速率及达到最大产气量1/2时的产气速率(P<0.050 0),显著提高培养液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P<0.050 0),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增幅由高至低依次为麦麸(4.2%)、稻糠(3.3%)和玉米麸(1.7%),除可显著提高异丁酸含量(P<0.050 0)外,对乙酸、丙酸、丁酸等主要挥发性脂肪酸的含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0 0)。总之,稻糠、玉米麸和麦麸间体外瘤胃发酵特性存在差异,添加植酸酶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瘤胃微生物发酵释放出更多的挥发性脂肪酸,提高瘤胃微生物对饲料中能量物质的发酵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6.
利用体外产气法研究添加不同剂量延胡索酸二钠对绵羊瘤胃发酵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发酵底物以可溶性淀粉和纤维素为碳源,以胰蛋白胨为氮源,对照组不添加延胡索酸二钠,试验1、2、3组分别添加占发酵底物干物质1.0%、2.0%和3.0%的延胡索酸二钠。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添加1%的延胡索酸二钠(试验1组)可显著(P<0.05)提高瘤胃的总挥发性脂肪酸、乙酸、丙酸、丁酸产量以及体外产气量和干物质降解率;添加2%的延胡索酸二钠(试验2组)可显著(P<0.05)提高瘤胃的总挥发性脂肪酸、乙酸、丙酸、丁酸产量和干物质降解率;添加3%的延胡索酸二钠组(试验3组)的瘤胃氨氮浓度、总挥发性脂肪酸和乙酸产量、产气量、干物质降解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丙酸产量显著增加(P<0.05)。综上表明,添加1%和2%的延胡索酸二钠会显著提高绵羊瘤胃发酵性能,但添加3%的延胡索酸二钠,瘤胃发酵能力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7.
本文旨在研究不同棉酚添加量(0、125、250、500、750 mg/kg和1000 mg/kg)对绵羊体外发酵参数的影响,以期确定绵羊能够适应的最大棉酚含量。试验选取体况良好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绵羊3只进行体外发酵,测定产气量、pH、氨态氮、挥发性脂肪酸、干物质降解率和粗蛋白质降解率。结果表明:随棉酚添加量的增加各时间点产气量呈下降趋势,添加125 mg/kg棉酚时各时间点的产气量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 > 0.05),48 h时250 mg/kg棉酚添加组产气量比对照组降低了24.46%。添加量大于250 mg/kg棉酚时各时间点的产气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随棉酚添加量的增加pH同产气量趋势|随棉酚浓度的增加氨态氮含量呈上升趋势,添加量大于250 mg/kg棉酚时氨态氮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乙酸、丙酸和丁酸含量随棉酚浓度的增加同产气量趋势,添加量大于250 mg/kg棉酚添加组的乙酸和丁酸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随棉酚浓度的增加48 h干物质降解率和粗蛋白质降解率同产气量趋势,添加量大于250 mg/kg棉酚添加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从此次体外发酵试验发现,棉酚添加量为0 ~ 1000 mg/kg,随棉酚添加量的增加,产气量、pH、干物质降解率、粗蛋白质降解率和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均呈下降趋势,氨态氮呈上升趋势。125 mg/kg的棉酚添加量对瘤胃发酵无显著影响,超过250 mg/kg的棉酚添加量对瘤胃发酵有抑制作用。 [关键词] 体外产气法|棉酚|瘤胃发酵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通过体外法研究红曲米酒糟对山羊瘤胃产气量与发酵参数的影响,评价其作为山羊饲料原料的可行性。采集9只山羊的瘤胃液,应用ANKOM RFS产气系统进行体外发酵,其中对照组发酵底物不含红曲米酒糟,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发酵底物分别含有50、100、150 mg/g的红曲米酒糟。测定指标包括:1、2、3、4、5、6、7、8、9、10、11、12、24、36、48、72 h的产气量(GP)以及体外培养72 h的pH、干物质消失率(DMD)、氨态氮(NH_3-N)与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纤维素酶活性。结果显示:1)试验Ⅲ组在1~5 h内产气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干物质消失率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发酵液pH均处于正常水平,且氨态氮浓度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2)各组发酵液乙酸、丙酸、丁酸、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与乙酸/丙酸差异不显著(P0.05)。3)试验Ⅲ组发酵液木聚糖酶、纤维二糖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红曲米酒糟可增加山羊瘤胃体外发酵产气量、提高纤维素酶活性,促进瘤胃发酵,具有作为山羊饲料原料的潜力,值得开展饲养试验确定其在山羊饲粮中的适宜添加量。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苍术精油对肉牛瘤胃发酵及养分降解率的影响,采用体外批次培养法,在精粗比为20∶80的基础饲粮中添加苍术精油,添加水平分别为0%(对照组)、0.50%、1.00%、1.50%和2.00%.体外培养24 h后,检测瘤胃液的pH,菌体蛋白(MCP)、乙酸、丙酸、丁酸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1)瘤胃发酵参数变化:与对照组相比,日粮中添加一定水平苍术精油经体外培养24 h后,瘤胃液总产气量、氨态氮浓度、MCP含量均无显著差异,但瘤胃液pH,乙酸、丙酸、丁酸、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及乙酸/丙酸均显著提高.(2)养分降解率变化:与对照组相比,各精油添加组的培养底物中干物质(DM)降解率无显著变化,但对酸性洗涤纤维(ADF)和中性洗涤纤维(NDF)降解率影响显著.其中1.50%精油添加组的ADF和NDF降解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20.59%(P< 0.05)和17.14%(P< 0.05),CP降解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果说明,添加苍术精油可调控锦江黄牛的瘤胃发酵功能,提高瘤胃养分降解率,并以1.50%添加水平最佳.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日粮中添加无机二价铁对瘤胃微生物发酵的影响,用人工瘤胃模拟装置发酵72 h研究添加不同水平亚铁(0、30、60、90、120和150 mg/kgDM,源于硫酸亚铁)对体外瘤胃液氨浓度、微生物氮产量和挥发性脂肪酸(VFA)产生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亚铁可使发酵液不同时间点氨浓度和总氨产量、有机物发酵率、总微生物氮产量显著提高(P<0.05);与不添加的对照组相比,添加亚铁可使发酵液的总VFA、乙酸、丙酸、丁酸浓度明显增加(P<0.05),但乙酸、丙酸、丁酸摩尔比例没有差异(P>0.05);添加亚铁明显促进瘤胃有机物的发酵,增加瘤胃VFA产生量,过多的亚铁对瘤胃微生物生长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应用Rusitec系统研究壳聚糖对体外瘤胃发酵特性的影响。发酵体系由400 mL瘤胃液、400 mL缓冲液、70 g瘤胃内容物和20 g饲粮(装于尼龙袋内,精粗比为40∶60)组成,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设计将Rusitec系统的发酵罐分为4个处理,壳聚糖的添加量分别为0(对照组)、500、1 000、1 500 mg,每个添加量2个罐,重复进行2期试验,即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1个罐,每期预试期7 d,正试期2 d。检测甲烷产量、产气量、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及养分降解率的变化。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500、1 000、1 500 mg组甲烷产量分别降低了17.71%、31.67%、50.37%,差异显著(P<0.05)。2)添加壳聚糖显著降低了各时间点乙酸和丁酸浓度以及乙酸/丙酸(P<0.05),显著提高了丙酸浓度(P<0.05);添加壳聚糖显著降低了总氮、氨态氮、尿素氮浓度(P<0.05),显著提高了微生物氮浓度(P<0.05)。3)1 000、1 500 mg组粗蛋白质降解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甲烷产量,总氮、氨态氮、尿素氮、微生物氮、乙酸、丙酸和丁酸的浓度,乙酸/丙酸以及粗蛋白质降解率与壳聚糖添加量间呈显著的线性关系(P<0.05)。由此可知,壳聚糖能改变瘤胃微生物发酵模式,提高发酵液丙酸浓度,降低乙酸浓度,减少甲烷生成,提高能量利用,同时减少蛋白质在瘤胃中的降解。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主要研究有机硒和无机硒对奶牛体外瘤胃发酵特性的影响。试验按照3×4二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其中无机硒源为亚硒酸钠(SS),有机硒源为硒代蛋氨酸(SM)和酵母硒(SY),硒浓度分别为0μg/mL、0.1μg/mL、0.2μg/mL和0.3μg/mL 4个剂量,共12个处理组,0剂量为对照组。各处理组均进行3h、6h、9h、12h和24h的体外批次培养,每个处理组设3个重复。试验结果表明,与无机硒源SS相比,有机硒源SM和SY可显著增加发酵24h体外培养液中的BCP浓度(P=0.000 6),尤以SY最好;体外培养液中添加0.3μg/mL硒,可显著提高氨氮(NH_3-N)、菌体蛋白(BCP)、硒、乙酸、丙酸、丁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的浓度(P 0.05),并显著降低乙酸丙酸比(P 0.05),且添加0.1μg/mL和0.2μg/mL的硒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不同的硒源对体外培养液中的pH、NH_3-N、硒、乙酸、丙酸、丁酸、TVFA浓度以及乙酸丙酸比均无显著影响(P 0.05),但SY组的pH有下降趋势,NH_3-N、BCP、乙酸、丙酸、丁酸、TVFA浓度有升高趋势。说明适宜浓度的硒可促进奶牛的体外瘤胃发酵,且当硒源为SY、添加剂量为0.3μg/mL时,促进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探讨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对玉米秸秆和水稻秸秆奶牛瘤胃体外发酵特性的影响。采用单因子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别以玉米秸秆和水稻秸秆为发酵底物,分析不同添加水平[0(对照)、0.25×107、0.50×107和0.75×107CFU/m L]植物乳杆菌对发酵底物体外发酵产气量(1、2、4、6、12、24、36、48 h)、产气参数、干物质降解率(DMD)、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NDFD)、发酵液挥发性脂肪酸(VFA)、氨态氮(NH3-N)浓度及p H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植物乳杆菌能显著提高玉米秸秆发酵初期产气速率和产气量(1~24 h)(P0.05),以添加0.75×107CFU/m L效果最为理想;添加植物乳杆菌能显著提高水稻秸秆体外发酵后期(36~48 h)产气量(P0.05),而以添加0.25×107CFU/m L效果最为理想。随着植物乳杆菌添加水平的增加,2种底物体外发酵液NH3-N浓度均呈现显著的线性增加效应(P0.05)。不同植物乳杆菌添加水平对2种底物体外发酵NDFD、DMD、发酵液VFA(乙酸、丙酸、异丁酸、丁酸和戊酸)浓度以及p H均无显著影响(P0.05)。由试验结果推断,添加植物乳杆菌能促进玉米秸秆和水稻秸秆体外发酵及其氮代谢,同时对维持p H的稳定平衡具有积极作用,最佳添加水平分别为0.75×107和0.25×107CFU/m L。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饲粮中添加槲皮素对肉牛瘤胃体外发酵特性及甲烷产量的影响,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分别在体外发酵底物中添加0、0.5%和1%的槲皮素,以不添加槲皮素为对照组,在39℃下进行瘤胃厌氧培养发酵,记录不同时间的产气量(GP),测定48 h的发酵液pH、氨态氮(NH3-N)浓度、挥发性脂肪酸浓度(VFA)和甲烷产量,同时,利用体外两步法测定发酵48 h后的干物质降解率(DMD)。结果显示:1) 48 h后,1%槲皮素组产气量、甲烷产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各组间pH无显著差异(P> 0.05);0.5%和1%槲皮素组NH3-N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2)槲皮素对干物质降解率无显著影响(P> 0.05); 0.5%和1%槲皮素组的乙酸、丁酸和总VFA均无显著差异(P> 0.05),1%槲皮素组丙酸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因此,肉牛饲粮中添加槲皮素会降低肉牛瘤胃体外发酵产气量、降低NH3-N的含量、提高丙酸的含量,降低甲烷的产生量,其中以添加1%的槲皮素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5.
采用瘤胃体外发酵技术评定了不同化学处理对稻草体外发酵特性的影响。试验以3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荷斯坦奶牛为瘤胃液供体,用复合碱、氨及尿素处理稻草后,称量1 g样品于含有10 mL瘤胃液和90 mL培养基的39℃发酵瓶内体外发酵,分别于24,48,72,96 h冰浴终止发酵,测定产气量、发酵液中挥发性脂肪酸、氨态氮及微生物蛋白浓度。结果表明,化学处理提高了稻草发酵的产气量、挥发性脂肪酸、氨态氮以及微生物蛋白浓度。其中复合碱处理组的发酵速度最快,累计产气量、干物质消失率和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各组,其次为尿素处理组和氨化处理组,对照组最低;尿素处理组的pH、氨态氮浓度和微生物蛋白含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各组,氨化处理组和碱化处理组次之,对照组最低。化学处理提高了稻草的体外降解率,其中复合碱化处理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研究采用体外发酵技术,探讨活性干酵母添加水平对奶牛瘤胃发酵参数及日粮营养素消化率的影响,以明确较为合理的添加水平.6个酵母水平(0、0.5、1、1.5、2和2.5 g/kg)分别添加到日粮(玉米秸秆50%+混合精料50%)中,用90 mL来自荷斯坦奶牛瘤胃液和磷酸缓冲液(1:2)体外混合,在39℃厌氧培养24 h.结果表明:1.5 g/kg添加水平较对照组显著提高累积产气量和体外干物质消化率;1.5和2 g/kg添加水平较对照组显著提高粗蛋白消化率;酵母添加对中性洗涤纤维消化率、半纤维素的消化率、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量、氨态氮质量浓度和pH没有影响(P>0.05);2.5 g/kg添加水平较1.5 g/kg添加水平显著降低酸性洗涤纤维消化率和纤维素消化率.酵母添加较对照组显著提高瘤胃丙酸含量及丙酸/乙酸比例.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通过体外法研究脂多糖(LPS)对瘤胃发酵的影响。选取4头健康、体况相近、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荷斯坦奶牛用于瘤胃液的采集。试验分为对照组(不添加LPS)和试验组(添加LPS 100 000 EU/m L),分别在发酵2、4、8、12、24 h后取样,测定发酵液p H及挥发性脂肪酸、氨态氮、微生物蛋白浓度。结果表明: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对照组与试验组发酵液p H逐渐下降,发酵液总挥发性脂肪酸、氨态氮、微生物蛋白浓度及乙酸、丙酸、丁酸含量逐渐增加,对照组与试验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8、24 h试验组发酵液p H与对照组相比有降低的趋势(0.05≤P0.10),4、8、24 h试验组氨态氮浓度与对照组相比有降低的趋势(0.05≤P0.10)。结果显示,在体外发酵条件下,添加LPS具有降低发酵液p H以及氨态氮浓度的趋势,但这一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研究全混合日粮(TMR)中添加发酵玉米蛋白粉(fermented corn gluten meal,FCGM)对奶牛瘤胃体外发酵特性及微生物菌群的影响。选用3头体重(600±25)kg,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荷斯坦奶牛作为瘤胃液供体,发酵底物为TMR,分为对照组和3个试验组,各组分别在发酵液中添加0、0.3、0.6、0.9g/L FCGM(干物质基础),每个处理3个重复。记录体外发酵12、24、36和48h产气量,测定体外发酵12、24和48h发酵液pH、体外干物质消失率(IVDMD)、纤维素酶活性、氨态氮(NH3-N)、挥发性脂肪酸(VFA)和菌体蛋白浓度,并测定体外发酵24h发酵液中瘤胃微生物菌群相对丰度。结果显示:(1)添加不同水平FCGM组的体外产气量(除12h外)、慢速产气部分、潜在产气部分和有效产气速率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2)与对照组相比,添加不同水平FCGM处理组的发酵液pH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组,纤维素酶活性、菌体蛋白、挥发性脂肪酸、氨态氮含量和体外干物质消失率均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P0.01),且0.9g/L FCGM组达到最高。(3)添加0.6和0.9g/L FCGM组发酵液中白色瘤胃球菌、黄色瘤胃球菌、产琥珀酸丝状杆菌、牛链球菌、普雷沃氏菌、溶纤维丁酸弧菌、嗜淀粉瘤胃杆菌、真菌和原虫相对丰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0.9g/L FCGM组达到最高,而产甲烷菌相对丰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0.9g/L FCGM组达到最低。综上所述,TMR中添加FCGM可提高体外发酵产气量,增加发酵液内纤维素酶活性、VFA、NH3-N及菌体蛋白含量,提高瘤胃内某些纤维降解菌、蛋白降解菌、淀粉降解菌、真菌和原虫相对丰度,降低产甲烷菌相对丰度,调节瘤胃微生物菌群结构,改善瘤胃发酵,其中以添加0.9g/L FCGM为宜。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三聚氰胺对瘤胃微生物发酵的影响,试验采集西门塔尔×鲁西黄牛瘤胃液,以高比例粗饲料为底物,采用短期人工瘤胃发酵产气装置,分析评价了不同剂量三聚氰胺(0、6、18、54、162、486 mg/kg)对氨态氮、氨基酸态氮、干物质产气量、挥发性脂肪酸、气体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三聚氰胺可减少高粗料日粮瘤胃发酵总挥发性脂肪酸的产生,并且有提高乙酸与丙酸比值的趋势(P>0.05)。高浓度的三聚氰胺(486 mg/kg)能显著提高氨态氮的浓度(P<0.05)。三聚氰胺的添加对干物质产气量影响不大,但可使甲烷产量提高8.0%~41.7%。综上所述,以高粗饲料日粮为发酵底物时,三聚氰胺添加对瘤胃的发酵并没有产生显著不利影响,但可提高甲烷产生量,从而降低饲料能量的转化效率。  相似文献   

20.
以3头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蜀宣花牛母牛为试验动物,采用瘤胃微生物体外培养法,研究添加不同水平的黄曲霉毒素B1(0.1μg/m L,1.0μg/m L,5.0μg/m L,10.0μg/m L)对母牛瘤胃p H值、氨态氮(NH3-N)及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随时间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添加黄曲霉毒素B1能够降低微生物降解蛋白质的活性,随着B1浓度的升高,微生物降解能力下降的起始时间节点逐步提前;添加10μg/m L B1组的VFA浓度较低,该水平下微生物活性较弱,不利于瘤胃发酵,且添加10μg/m L B1组的乙酸比例较低,推测10μg/m L水平下纤维分解菌的活性相对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