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大鲵     
大鲵(Megalobatrachusdavidianus),俗称娃娃鱼,属隐鲵亚目,鳃鲵科,是现存最大的有尾两栖动物。一般体长几十厘米,最大的可达1.8m,体重可达50Kg.大鲵身体略呈扁圆柱形,皮肤光滑,多显褐色,有各种斑纹,背面棕褐色,有大黑斑,腹面颜色较浅。头宽而扁阔,口很宽大,上、下颌上都具有细雨齿。眼很小。没有活动的眼睑。鼻孔极小,眼和鼻孔均位于头的背面,头部皮肤上疣粒显著,多数成双排列,自颈侧至体侧有明显的皮肤褶。尾部侧扁,末端钝圆。大鲵具有短的四肢前、后肢的后缘均有皮肤褶。前肢略小,具有4个指;后肢较粗大,具有5个趾,趾…  相似文献   

2.
娃娃鱼学名大鲵,土名脚鱼、狗鱼,是现存两栖动物中较为原始的生物物种,也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之一。娃娃鱼集科研、观赏、药用、食用于一体,是珍稀的特种水产动物。娃娃鱼形似晰蝎,体长可达1~2米。成年个体体重一般可达10公斤,最大个体体重可达20公斤。娃娃鱼的全身呈棕褐色,背部有大黑斑。其色彩斑斓照人,煞是可爱。其腹部色浅,躯体粗壮扁平,皮肤粘滑,尾较长,头部有显著疣粒,四肢圆短,前肢四个趾头似手,后肢五个趾头如足,因其生活在水中,声似小孩哭声而得名娃娃鱼。 娃娃鱼在自然界中喜欢生活在水流湍急的溪水里,…  相似文献   

3.
范秀娟 《野生动物》2006,27(3):14-15
中国林蛙,又名哈士蟆、油蛤蟆、田鸡,与猴头、熊掌、飞龙并称“四大山珍”。在动物分类上,隶属两栖纲、无尾目、蛙科、蛙属。其体态匀称,头部扁宽,呈三角形。皮肤较光滑,背部及体侧有小疣粒,背部、体侧及四肢为土灰褐色,冬眠期及产卵期体色为黑褐色,夹杂黑斑,背部有明显的“A”形黑斑,四肢背侧有明显的黑横纹。前肢粗短,四趾,后肢发达,五趾。成蛙的体长在8~13厘米,最大者达13~14厘米。体重在30~50克之间,大者可达70~80克。与雌蛙相比,雄蛙的个体较小。雌雄林蛙背部和四肢的体色基本相似,腹部颜色有明显区别,雌蛙腹部黄色,多带有淡红色斑纹,雄性腹部白色,  相似文献   

4.
黔阳扁毛黑风鸡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禽新秀一黔阳扁毛黑风鸡是我局利用雪峰山区特有的家禽资源,采用当代家禽育种最新技术,通过多代反复选育出的一个家禽新品种(暂定),下面就其特性和市场开发前景简述如下:1扁毛黑凤鸡体型外貌:该鸡被覆黝黑扁平羽毛,发蓝绿色光彩,鸡冠、嘴、舌、爪、皮肤均为乌黑色。单冠6—8齿,呈紫红色。耳叶乌黑或紫黑色,虹彩棕色。公鸡冠大直立,体态雄壮,背较长而平直,胸廓发育良好,尾羽发达。成年公鸡尾羽上翘呈扁形,着细长颈羽。母鸡体形稍小而清秀,头部个别有顶羽,腹部柔软而富弹性。胫中等长,多无胫羽,均为四趾。2扁毛黑风…  相似文献   

5.
猪口蹄疫三价灭活疫苗免疫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感染偶蹄动物,以发热,口腔黏膜、舌唇、鼻镜、蹄趾及乳房皮肤发生水泡和溃烂为特征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传染性疾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其列为A类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传染病。  相似文献   

6.
绵羊源性粪肠球菌的分离、初步鉴定及动物实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粪肠球菌属于链球菌科、肠球菌属,其为机会感染菌,自然界和动物粪便中大量存在。其在人医中不仅可以引起尿路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还可引起危及生命的腹腔感染、败血症、心内膜炎和脑膜炎等,在动物医学中尚未引起重视。石河子周围地区羊场羔羊发生了一种以败血症和神经症状为主、预后不良的疾病,羔羊发病时表现出精神沉郁、呼吸困难、全身抽搐、站立不稳,体温高达40℃,剖检整个脑部严重者有灰色坏死灶,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肺呈弥漫性充血,似大理石样。羔羊的病死率达20%左右,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我们对三个羊场发病羔羊体内分离到10株可疑菌,并进行了初步鉴定。  相似文献   

7.
<正>腐蹄病是由结节拟杆菌和坏死梭杆菌混合感染引起动物趾间皮肤及深层软组织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动物蹄部组织的化脓坏死性分解、腐败恶臭和角质形成受到破坏为主要特征。患病动物表现为运动  相似文献   

8.
《中国禽业导刊》2003,20(12):41-41
在抗击“非典”的日子里,人们对自己的生活习惯进行了空前的反思,历来被我们引以为豪的饮食文化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尤其是近日广州一酒楼出现现场活剥娃娃鱼的事情激起了许多人的愤慨,向来以“吃在中国”而自豪的国人纷纷发表了对这此类现象的深恶痛绝和强烈抵制。大多教人表示应该借此机会检讨人类丑陋的饮食习惯和对动物的不人道做法。并由此引发了不少动物保护和动物福利的话题。  相似文献   

9.
牛蜱虫病又称"牛扁虱",俗称"草爬子",是一种慢性寄生于犬或其它哺乳动物皮肤的吸血性寄生虫。蜱虫有硬体蜱虫和软体蜱虫两种,属寄螨目,蜱总科。蜱虫一般栖息在草丛、树林中,有8只触角,未吸血身体只有芝麻到绿豆般大小,呈褐色,躯壳是个椭圆形的硬甲,吸饱血后可涨大至黄豆到指甲大。蜱虫的嘴上长有倒刺,一旦插入皮肤开始吸血后就很难拔除。牛蜱虫本身没有伤害,但可以携带大量的病菌和血液寄生虫,一旦吸附在犬身上,就以犬为宿主,吸取犬的血液,同时牛蜱虫的繁殖能力和吸血能力也大得惊人。牛蜱繁殖的量非常大,一生只孵一次卵,但  相似文献   

10.
羊疥螨病,又叫疥癣病、癞病。是由疥螨科、疥螨属的疥螨寄生于羊皮肤内引起的皮肤病。以剧痒、脱毛、湿疹性皮炎和接触性感染为特征。羊疥螨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人畜之间可通过接触而互相传染,一般来讲,疥螨对其侵害的宿主有一定选择性,但不十分严格;人可以感染动物的疥螨病,动物也可以感染人的疥螨,动物之间也可以互相传染,但人体感染发病的情况很少见。  相似文献   

11.
1发病原因紫绀即动物毛细血管内还原血红蛋白浓度升高而呈现蓝紫色。血液中高铁血红蛋白增多或硫化血红蛋白增多,也可使皮肤黏膜呈紫蓝色。因动物皮肤大多有色素沉着,轻度紫绀不易辨认,多以眼结膜、口腔、齿龈黏膜、阴户黏膜的颜色为准,临床上称为可视黏膜发绀。而因皮下小静脉扩张,通透性增强,致血红蛋白、血浆蛋白、红细胞溢出血管外,形成紫红色斑或渗出性素质,呈紫蓝色,即为紫斑。  相似文献   

12.
三疣梭子蟹简称梭子蟹,俗称海蟹。属十足目,梭子蟹属。梭子蟹头胸甲呈梭形,前侧缘各有9个锯齿,最后一齿特别长大,左右突出。额缘具4个小齿。头胸甲的背面有三个明显的疣状突起,故名。头胸甲茶绿色,腹面灰白色。第一对步足为强大的螯足;2~4对步足扁平,指节尖细,适于爬行;末对步足扁宽,指节片状,适于游泳。雄性腹部呈三角形,雌性腹部较园大。梭子蟹在我国沿海均有分布,但以渤海产量高,质量好。在日本、朝鲜等地也有踪迹。梭子蟹是大型食用蟹类,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在国内外享有盛名,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实践证明,梭子蟹生长快,病害少,易于养殖,并且可以在北方当年养成,特别是随着人工育苗技术的突破,出苗时间可以提前,养殖成蟹的规格不断加大。  相似文献   

13.
杨保纲 《野生动物》2002,23(4):11-11
巨蜥(Varanus salvator)是爬行纲,有鳞目,蜥蜴亚目,巨蜥科动物。头长,吻尖,鼻孔位于吻前。眼大,卵圆形。舌长而分叉,可缩入基部鞘内。鼓膜裸露。背面被以圆形的粒鳞,成横行排列。四肢强壮有力,指、趾前端均具利爪。尾长而侧扁。成年个体背部灰黑色,间有黄色圆斑环状链纹,腹面黄白色,尾部有黄  相似文献   

14.
卵色是由卵壳色和浆膜细胞色素及卵黄色复合的颜色构成的,一般的卵呈黑(深褐)色,不同地区品种有所差异:中系品种有些为褐色大多都带点绿色呈青灰色;日系品种多为灰紫色。正常卵壳无色透照或半透明:中系品种卵壳有白色半透明,略带浅黄绿色、半透明两种,日系品种卵壳多为白色透明。灰色卵属于突变卵壳之一,在很久以前已被人们发现,灰色卵只是卵壳不透明而现乳白色,故在外观上卵色呈灰色,早年发现的灰色卵Gr的特点为:当其是纯合体时壳卵透明呈正常卵色,杂合体时卵壳不透明为灰色卵。一般情况下,蚕化蛹后应在25℃左右温度下…  相似文献   

15.
甲状腺中毒事件时有发生,在实施动物胴体检疫时,必须彻底摘除甲状腺。 甲状腺是动物的内分泌腺体,位于喉后方,气管的腹侧面。各种家畜甲状腺的形状不同,猪甲状腺的侧叶和腺峡结合为一整体,呈深红色,位于胸前口处气管的腹侧面,长约 4~4.5 cm,宽约2~2.5 cm,厚约 1~1.5 cm;牛甲状腺颜色较浅,呈不规则三角形,长约6~7cm,宽约5~6cm,厚约1.5cm;马的甲状腺呈卵园形,红褐色,长约3.4~4cm,宽约2.5cm,厚约1.5cm。 资料表明,人吃进最少1,8g甲状腺,即可引起中毒,而1.…  相似文献   

16.
丹顶鹤卵人工孵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盐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工饲养的丹顶鹤98、99年两个繁殖期所产卵的人工孵化情况为材料,研究丹顶鹤卵的特征、孵化周期及孵化过程中鹤卵的失重规律。结果表明:丹顶鹤卵重256克左右,呈椭圆形,鹤卵孵化期为32天左右。鹤卵的失重规律为前快、中慢、后快,认识鹤卵孵化过程中的特点,有助于提高孵化率。  相似文献   

17.
《当代畜牧》2012,(8):33
<正>延庆县大榆树镇的村庄里,数以万计的娃娃鱼,正在人工环境下惬意地生长。在北京人眼里,娃娃鱼大概还是个彻头彻尾的稀罕物。可记者日前从市水产技术推广站了解到,包括娃娃鱼、匙吻鲟、江鳕、河鲈等在内的10余种珍贵鱼类,如今在京郊都已实现规模化养殖了。房山十渡镇,依山傍水坐落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鲟鱼繁育技术工程中心。推开试验基地的大门,只见一排排烧杯中盛放着比硬币稍大的晶莹剔透的卵,再仔细瞧,每个卵中都"沉睡"着一条小娃娃鱼。北京地区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已发现了野生娃娃鱼。但据实验基地负责人介绍,娃娃鱼的人工繁育、饲养技术却一直徘徊不前。  相似文献   

18.
娃娃鱼的养殖重庆刘彬胥嘉寅廖霞娃娃鱼,学名中国大鲵,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国家二类保护动物。它们雌雄异体,体外受精,约一岁龄左右达到性成熟,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性成熟个体,雌性重约150g,雄性重约270g。繁殖高峰期在每年的8~9月份,雌性个体怀...  相似文献   

19.
水獭(Lutra spp)食肉目、鼬科,为半水栖兽类,是我国重点保护动物之一。躯体长而扁圆,尾长且前宽后细,头部扁宽,耳小,四肢很短,前后肢各五趾,趾间有蹼。背毛咖啡褐色,腹部毛色较浅。在我国分布范围较广,数量较多。由于人为因素的危害,无计划、无限制的捕猎,加上江河面积  相似文献   

20.
动物防疫屏障是依据《动物防疫法》,指针对某一个区域的动物饲养、流通情况而采取的检疫、消毒、隔离和对病死、染疫动物及废弃物的处理方法与措施。随着市场流通的日益频繁和动物疫病的复杂化,政府部门所面临的动物防疫压力也越来越大,政府所要承担的动物防疫职能更加繁重,所以合理设置动物防疫屏障,不仅可以降低动物疫病风险,提高对动物疫病的防疫效果,而且可以减轻政府所承担的动物防疫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