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施铁对萝卜芽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萝卜芽为材料, 研究了10~100 mg/L 3种形态铁盐对萝卜芽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施铁处理促进了萝卜芽的生长, 增加了芽苗产量和干物质含量, 提高了可食部分叶绿素、维生素C、游离氨基酸、活性铁和总铁含量, 3种形态铁盐以EDTA-Fe处理效果最好, FeC6H5O7次之, FeSO4最差, 3种铁盐均以50 mg/L Fe浓度处理较好。在相同处理条件下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叶面喷施甜菊糖对樱桃番茄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樱桃番茄"香妃三号"为试材,研究了叶面喷施甜菊糖对设施樱桃番茄生长、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甜菊糖对樱桃番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产量和单果重无影响,但可溶性固形物、总糖、维生素C含量增加显著。甜菊糖浓度200mg/L的处理与对照相比可溶性固形物提高了47.48%,维生素C含量提高了34.33%,总糖含量提高了15.15%,樱桃番茄品质得到提高,风味得以改善。试验表明,在每序花开花时喷施浓度为200mg/L甜菊糖最适宜。  相似文献   

3.
朱清 《食用菌》2011,33(1):8-9
在培养茶树菇香菇菌丝体的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硫酸亚铁(FeSO4·7H2O)溶液,液体发酵后,测定菌丝体的产量(干重)和铁含量,结果表明:培养基铁浓度在2.24-6.72mg/L范围内,香菇及茶树菇菌丝体对铁均有较强的富集能力,且茶树菇的富铁效果优于香菇。其中以培养基铁浓度为4.48mg/L时茶树菇的富铁效果最佳,富铁率可达44.17%,菌丝体产量(于重)可达0.143g;培养基铁浓度为6.72mg/L香菇的富铁效果最佳,富铁率可达44.17%,菌丝体产量(干重)可达0.079g。  相似文献   

4.
以半夏块茎为试材,采用盆栽的方法,研究了浸种不同浓度的油菜素内酯对半夏块茎品质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半夏增产与品质的提高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1)低浓度油菜素内酯(0.01、0.10、0.20 mg·L-1)可显著提高半夏块茎中生物碱、β-谷甾醇、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维生素C含量和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2)高浓度油菜素内酯(1.20 mg·L-1)显著抑制了块茎中黄酮、生物碱、β-谷甾醇、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维生素C含量和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3)当油菜素内酯浓度为0.05、0.10、0.20 mg·L-1和1.20 mg·L-1时显著增加了珠芽的产量,从而提高半夏的产量.综上所述,该试验条件下较低浓度的油菜素内酯处理(0.10~0.20mg:IL-1)不仅改善了半夏品质,而且提高了半夏的产量.  相似文献   

5.
盐胁迫下油菜素内酯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林青 《北方园艺》2012,(20):23-25
以番茄"齐达利"为试材,对生殖期盐胁迫下植株用不同浓度油菜素内酯(0、0.05、0.1、0.2、0.4、0.8mg/L)诱导处理,研究油菜素内酯对盐胁迫下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菜素内酯的最佳处理浓度为0.2mg/L;番茄的单果重以及单株产量都是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大而呈现出先递增后递减趋势;果形指数总体上随处理浓度增大而呈现递增趋势;番茄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以及维生素C含量都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大而呈现出单峰曲线变化趋势,在0.2mg/L油菜素内酯处理达到最大值;番茄果实有机酸的含量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大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番茄红素在0.4mg/L油菜素内酯处理达到最大值;抗逆诱导物质提高了番茄果实的产量,改变了果实的硬度、可溶性固形物、有机酸的含量和糖酸比,影响了维生素C、番茄红素和果形指数的变化,从而引起番茄果实品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喷施磷酸二氢钾对桃叶片和果实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李靖  王政  庞振亚  方庆  李成斌 《果树学报》2007,24(4):533-536
以不同成熟期的桃品种豫甜、豫香、秋甜、秋蜜红为试材,研究了喷施磷酸二氢钾对其叶片叶绿素含量、干鲜质量比及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等品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磷酸二氢钾能提高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干鲜质量比和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对果实的可滴定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影响不明显;叶片喷施不同浓度和次数的磷酸二氢钾均可推迟桃果实成熟期;喷施清水和对照处理间叶片性状和果实品质差异不明显;喷施磷酸二氢钾浓度和次数以500mg/L3次效果最显著,以300mg/L3次最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7.
不同地区库尔勒香梨品质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库尔勒、阿克苏2个地区的香梨为试材,研究比较了不同地区库尔勒香梨果实的内外部品质。结果表明:库尔勒地区香梨的含水量为82.98%、可溶性固形物16.40%、可溶性糖1.98%、维生素C 16.10mg/100g、可溶性蛋白质0.29mg/g、游离氨基酸0.40mg/g、总酸含量0.034%、石细胞含量0.44g/kg、淀粉7.76%、硬度8.20kg/cm2;阿克苏地区香梨含水量为84.67%、可溶性固形物14.40%、可溶性糖1.52%、维生素C 9.17mg/100g、可溶性蛋白质0.28mg/g、游离氨基酸0.26mg/g、总酸含量0.067%、石细胞含量0.65g/kg、淀粉含量5.83%、硬度8.23kg/cm2。由此可知,库尔勒地区的香梨比阿克苏地区的较好。  相似文献   

8.
通过在培养基或栽培料中加入不同浓度的FeSO4的方法,观察了铁离子对香菇菌丝生长、菌种保藏和出菇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的铁离子能促进香菇菌丝生长,提高菌种质量,延缓菌丝衰老,提高香菇产量。FeSO4溶液的适宜浓度为3.759×102mg/L左右。  相似文献   

9.
以4份厚皮甜瓜成熟果实为试材,于2013年7~8月,测定了果肉中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还原糖、蛋白质、果胶和维生素C等9类营养物质的含量,进行了材料间的差异性分析,并利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了其营养品质。结果表明:厚皮甜瓜成熟果实中各类营养物质含量和高低次序为:可溶性固形物(95.8mg/g)可溶性糖(61.62mg/g)还原糖(30.63mg/g)果胶(3.99mg/g)淀粉(1.46mg/g)粗纤维(1.39mg/g)蛋白质(0.52mg/g)多糖(0.145mg/g)维生素C(0.0601mg/g);材料间可溶性固形物、多糖、纤维素和维生素C含量达极显著差异水平,其余营养物质含量未达显著差异;材料"M-2"的隶属函数值最大,为0.8342,品质最优。  相似文献   

10.
以腐植酸叶面肥为试材,以"红富士"苹果为研究对象,采用大田试验方法,分别设定5个不同腐植酸浓度(0(CK)、0.2、0.4、0.6、0.8 g·L-1),通过测定果实产量、维生素C、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干物质、果径、硬度,比较不同浓度处理对苹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期为腐植酸叶面喷施技术在苹果栽培中的应用技术提供浓度参考。结果表明:喷施腐植酸的果实单果质量和产量与对照相比均有所增加,当用量为0.4 g·L-1时均达峰值,同时能减小果实硬度,增大果径,提高商品率;果实可溶性糖含量均有所提高,适当的浓度能降低可滴定酸含量,提高糖酸比;干物质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均有所增加,干物质含量最高可增加4.0%,维生素C含量最高可增加13.65 mg·(100g)-1。产量和果实品质各指标回归拟合表明,腐植酸浓度与产量和各指标均存在显著的二次相关关系,产量最高时腐植酸浓度为0.52 g·L-1,果实品质各指标最优时腐植酸浓度均在0.38~0.59 g·L-1。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温室番茄最佳有机肥与微生物菌剂配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温室冬春茬大果型番茄"金棚323"为试验材料,设置T_1(有机肥1.5t、微生物菌剂25kg、EM菌剂15L)、T_2(有机肥2.0t、微生物菌剂50kg、EM菌剂15L)、T_3(有机肥2.5t、微生物菌剂75kg、EM菌剂15L)、T_4(有机肥3.0t、微生物菌剂100kg、EM菌剂15L)、CK(仅施用有机肥4.0t)5个处理,主要测定单果质量、维生素C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糖酸比、固酸比、口感接受度8项指标,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番茄品质进行综合评价,并结合番茄产量作为番茄综合品质的评定指标,研究有机肥(沼液)减施,微生物菌剂增加对番茄品质的影响,明确温室番茄优质高效的有机肥与微生物菌剂配比。结果表明:不同处理间除可溶性固形物无显著差异外,其它处理均差异显著。其中,T_3处理的单果质量最大,为203.67g;T_2处理的维生素C最高,为37.04mg·(100g)-1;T_4处理的可滴定酸含量最高,为0.84%;T_2处理的可溶性糖含量最高,为89.78mg·g-1;T_2处理的糖酸比含量最高,为14.63;CK的固酸比最高,为10.38;T_2处理的口感接受度最好,为49.40。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不同有机肥与微生物菌肥配比的供试番茄品种的单果质量、维生素C、可滴定酸、可溶性糖等8项品质指标进行了分析,将8个品质指标转化为3个主成分,代表主要品质性状遗传信息的90.412%的信息量。通过综合分析,明确T_2处理的综合得分最高。通过分析不同微生物菌剂施用量对番茄产量影响,明确T_4处理施用微生物菌剂最多,其产量最高。若仅考虑不同有机肥与微生物菌剂配比对产量的影响,则T_4处理的配比最佳;若考虑番茄的综合品质,则T_2处理的有机肥与微生物菌剂配比最适宜。  相似文献   

12.
大白菜主要营养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选用大白菜3个生态型的6个高代自交系进行完全双列杂交, 对其干物质、维生素C、可溶性糖、有机酸、粗纤维和氨基酸含量进行遗传效应分析。结果表明, 维生素C、有机酸、干物质及粗纤维含量符合加性- 显性- 母体效应(ADM) 遗传模型, 其狭义遗传力分别为53.1%、13.5%、38.3%和28.2%; 可溶性糖及氨基酸含量符合加性- 显性(AD) 遗传模型, 狭义遗传力分别为18.4%和40.3%。可溶性糖与干物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关系数为0.746; 维生素C与干物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关系数为0.293, 与有机酸、粗纤维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相关系数分别为0.305和0.366。  相似文献   

13.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施氮条件下叶面喷施微量元素和氨基酸对小白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氮水平上叶面喷施微量元素及氨基酸对小白菜生长均有成效,但不同氮水平上效果不同。综合产量与品质,本试验中最佳施N肥量为0.4 g/kg,该氮水平上喷施B、Zn、Mo、PGA、Gly和Met既增加了产量又降低了硝酸盐含量,喷施Zn、Mo、Se、Si、Fe、PGA、Gly、Pro和Met提高了VC含量,喷施Se、Si、PGA、Gly和Pro增加了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  相似文献   

14.
王玉婵 《长江蔬菜》2011,(24):14-17
对白子菜(Gynuradivaricata(L)DC)不同器官根、茎、叶中的矿质元素、氨基酸、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水量、还原性糖、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总黄酮,槲皮素和绿原酸等成分含量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白子菜中含有人体所盐需的9种氨基酸和11种矿质元素,其叶片中含有丰富的VC,含量达到2 522.7 μ...  相似文献   

15.
锰肥对苋菜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用2.75×10-4,7.5×10-4,3.75×10-4 mL/L 3个浓度的锰肥对苋菜进行叶面喷施,研究锰肥对苋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锰肥处理促进了苋菜生长,增大了苋菜叶面积、株高、茎粗,提高了根系和地上部干、鲜质量,增加了苋菜叶片叶绿素、氨基酸、可溶性蛋白的含量;锰肥处理提高了采收期苋菜的蛋白质和维生素C的含量,降低了可溶性糖含量,增加了苋菜产量。  相似文献   

16.
不同海拔高度牛蒡根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不同海拔高度牛蒡根中的氨基酸、蛋白质、脂肪、淀粉、可溶性糖、粗纤维和无机元素含量进行分析,并探讨各种成分含量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牛蒡根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9.89 %~12.19 %)、无机元素(10种)、蛋白质(1.9 %~3.1 %)、可溶性糖(11.6 %~13.9 %)等营养成分;随着海拔的增高,牛蒡根中蛋白质、氨基酸、淀粉含量增加,而可溶性糖及脂肪含量则降低。  相似文献   

17.
设施黄沙栽培条件下肥料施用量对番茄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在设施黄沙栽培条件下不同生物有机肥、化肥施用量及其配施对番茄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以黄沙为栽培基质,番茄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不同的施肥处理。测定了不同处理下番茄的生理生化指标。结果显示,黄沙栽培条件下只施生物有机肥时番茄株高、茎粗、根长、植株鲜质量、产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可溶性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高于其他处理。只施化肥时,可溶性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低于其他处理。在化肥和有机肥配施时植株生长情况、产量均高于只施生物有机肥、化肥的处理;可溶性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高于只施化肥的处理,低于只施有机肥的处理;在黄沙栽培条件下有机肥和化肥搭配施用时产量、营养品质处于各处理中的较高水平,在黄沙栽培条件下能够实现番茄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桃果实发育过程中维生素C、可溶性糖、有机酸、游离氨基酸及蛋白质含量的测定,系统分析了它们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动态变化。维生素C含量呈V形的变化曲线,幼果和成熟时较高,其它时期较低;可溶性糖总量随果实的生长而增加,但还原糖与非还原糖含量的变化趋势恰好相反;有机酸、游离氨基酸和蛋白质三者含量都是幼果时较高,成熟时最低。各种营养成分的变化虽然有所不同,但与果实的相对生长速度及花后天数有明显的相关关系。另外,对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营养成分的系统分析方法也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不同形态镁对‘早熟5号’大白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复混肥中添加不同形态镁对大白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复混肥中分别添加硫酸镁(MgSO4)、氨基酸螯合镁(Mg-AA)和EDTA螯合镁(Mg-EDTA),设4个施镁水平,即1、3、5和7mg·kg-1。结果表明,与不施镁对照相比,添加Mg-EDTA对提高大白菜的产量效果最佳,施镁7mg·kg-1水平时,增产46.6%;添加Mg-AA对提高大白菜的品质最佳,4个施镁水平均可有效提高大白菜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及维生素C的含量;添加MgSO4的处理,施镁5mg·kg-1最好,产量比对照增加34.5%,各项品质指标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