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上接2012年第5期(总159期)疾病诊疗栏目4药物种类4.1抗生素应用抗生素治疗乳房炎是较为有效的方法,治疗时应选用有效的抗生素。从现行基层条件看,多数地方无法确定病原种类,因此,通常采用广谱抗生素,首选药物为青霉素和链霉素。用抗生素治疗时一般应连用3~4d,临床症状消退后应再用1~  相似文献   

2.
<正>乳房炎主要由多种非特定的病原微生物引起,主要有球菌、杆菌、霉形体和病毒等,共达150多种,不同区域乳房炎的细菌分布和种类均有所差异[1]。目前国内外仍然主要用青霉素、链霉素等抗生素治疗奶牛乳房炎,但由于耐药菌株的出现使疗效甚微,加大剂量应用的结果是造成奶中药物残留严重[2]。试验通过对徐州地区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找出针对徐州地区乳房炎有特效的抗生素,从而减少使用无效又易造成残留的抗生素,为防治奶牛乳房炎提供科学依据,确保乳品安全。材料  相似文献   

3.
亚硒酸钠维生素E防治奶牛隐性乳房炎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隐性乳房炎对奶牛的危害是较严重的,据作者统计,有25%~30%的隐性乳房炎可转为临床型乳房炎,且隐性乳房炎对牛奶品质亦有较大影响。目前报道防治隐性乳房炎的方法较多或由于有抗生素残留而影响经济效益,或因方法问题而不适于大群防治。据报道,亚硒酸钠和维生素E对隐性乳房炎都有一定的防治作用(殷国荣等,1992),但将其用于大群防治奶牛隐性乳房炎则少见报道,为此,作者于1998年2~7月,探索性的用亚硒酸钠维生素E粉对大群奶牛隐性乳房炎进行防治,既解决抗生素残留问题而不影响经济效益,又适于大群应用,取…  相似文献   

4.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乳房的乳腺组织或腺体发炎而形成的乳房疾病,是危害奶牛养殖业的主要疾病之一。北京、上海、广州、兰州等城市的调查结果显示,乳房炎是奶牛场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发病率达20%~70%。乳房炎可造成奶牛产奶量下降,原料奶品质降低和废弃。由于国内不少奶牛场滥用抗生素,耐药菌株不断出现,很多抗生素失去了治疗作用,使乳房炎的发病率居高不下。  相似文献   

5.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奶牛乳房炎的最主要病原之一,由其引起的奶牛乳房炎发病率高、防治困难,常常会给奶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对食品安全造成巨大威胁.以新疆阿克苏地区奶牛乳房炎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为研究对象,详细观察了菌株在刚果红培养基上的形态,并通过K-B扩散法分析了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乳房炎分离株对19种抗生素的耐药情况.结果表明,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具有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且对青霉素、链霉素、氨苄西林和四环素等常用抗生素完全耐药,对万古霉素、环丙沙星、诺氟沙星、阿米卡星等抗生素中度敏感,而对恩诺沙星、头孢西丁和头孢噻肟3种抗生素高度敏感.研究结果提示,乳房炎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强的耐药性,而这种耐药性可能与其生物被膜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6.
分别采用中药膏剂和青、链霉素各对30例临床型乳房炎奶山羊进行治疗。结果表明,中药膏剂治疗临床型乳房炎奶山羊30例,治愈23例,治愈率76.7%,好转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7%;用青霉素和链霉素共治疗30例,治愈18例,治愈率60%,好转5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6.7%。中药膏剂对奶山羊临床乳房炎的治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青、链霉素。  相似文献   

7.
兽用“桉精注射液”系植物药制剂,治疗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的有效率达93.7%,乳汁中细菌转阴率为78%。其疗效与当今乳房炎首选药物青、链霉素乳室注入相当。对少数病例的疗效优于抗生素。  相似文献   

8.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常见多发病,也是对奶牛生产危害性最大的一种疾病.据报道,临床乳房炎占奶牛总发病率的19%~21%,在闽南农村以个体散户分散饲养为主的奶牛发病率达23%~26%,兽医临床中奶牛隐性乳房炎难以发现,更难治疗,特别是治疗过程中由于使用抗生素和化学药品,在牛奶中形成药残,直接威胁人类健康安全,所以,寻求一种安全、高效、方便、廉价而又无药残的药物,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奶牛乳房炎可根据有无临床症状分为临床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其中临床性约占30%,隐性乳房炎约占70%:奶牛乳房炎不仅降低了牛奶的产量(下降10%~15%)和质量,而且会延长母牛产后发情和妊娠时间,甚至使病牛失去生产性能,同时也是造成牛奶抗生素残留的重要原因:本文就引起奶牛乳房炎的病原、分类、临床症状、诊断、治疗以及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减少奶牛乳房炎的关键是加强预防。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随着我国奶牛业和乳品工业的迅速发展及人类对公共卫生的重视,奶牛乳房炎的危害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目前世界各国对奶牛乳房炎的控制方法主要是根据感染病原微生物的流行病学,临床治疗主要依赖于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普鲁卡因、磺胺类药物等抗生素治疗。  相似文献   

11.
为调查江苏地区某奶牛场乳房炎细菌感染类型及抗生素耐药性,于2017年11月份苏北某奶牛场采集577份患有临床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乳样,细菌分离鉴定后,用药敏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从乳样中共分离出636株细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球菌、大肠杆菌等。结果表明:凝固酶阴性球菌对喹诺酮类药物敏感,而对其他常用抗生素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凝固酶阳性球菌对大部分药物具有高敏感性,而对链霉素和卡那霉素敏感性低;大肠杆菌对于环丙沙星等敏感性高,而对链霉素、红霉素则表现为耐药。本试验结果为牧场更好地防控奶牛乳房炎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了相关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乳房炎是奶牛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也是对奶牛生产危害最大的一种疾病,乳房炎分临床型乳房炎和亚临床型乳房炎(又称隐形乳房炎),各种乳房炎症中以隐形乳房炎造成的经济损失最大,隐形乳房炎在我国发病率40%~80%之间,可使乳区的产奶量减少10%~20%,严重影响原料乳及乳制品的风味,延长产后发情和妊娠的时间,对奶牛业的危害极大。  相似文献   

13.
细胞因子在奶牛乳房炎防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奶牛乳房炎是危害奶牛业一种常见疾病和多发病,主要是由微生物(传染性病原体和环境性病原体)感染所引起的,遗传因素、饲养管理因素和环境因素等也可以导致该病的发生。据统计,奶牛乳腺内感染检出率高达95%,乳区可达75%,其中有29%奶牛和15%的乳区在繁殖后表现出临床性的乳房炎。乳房炎引起的损失主要包括兽医服务和药物支出的增加、奶牛乳腺和含有抗生素牛奶的废弃、奶产量下降等,全世界每年因乳房炎造成的损失高达350亿美元。乳房炎的控制主要有传统抗生素疗法和非抗生素疗法两大类,抗生素一定程度上对于降低乳房炎发生率,减少乳房炎引起的经济损失起了主要的作用,目前仍然是控制乳房炎的重要而普遍应用的方法,但是由于引起乳房炎的病原体种类众多,  相似文献   

14.
乳房炎是乳房受到了物理、化学以及微生物等成分的影响所引起的炎症。大多是由于病原微生物如无乳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通过挤奶工或挤奶机器等方式进行传播。乳房炎是牛的多发病,20%~60%的经产奶牛都曾患过乳房炎,这对养牛业产生了极大的危害。到目前为止,兽医对乳房炎的治疗主要以抗生素为主,但是乳汁中残留的抗生素也会对食用者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对这种常见多发性疾病,我们要遵循"预防大于治疗"的原则。  相似文献   

15.
绿草素对奶牛乳房炎治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奶牛乳房炎是长期以来困扰奶牛养殖的主要常见病,据有关报道我国奶牛乳房炎临床型发病率达20%-60%。通过此临床试验,结果表明绿草素对奶牛乳房炎的治愈率为93.6%,总有效率95.83%,减轻率2.78%,无效率为3.47%,根据绿草素治疗特点,试验证明,绿草素与常用药青链霉素,氨苄青霉素等比较,奶牛乳房炎的治疗有其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房炎主要由多种非特定的病原微生物引起,主要有球菌、杆菌、霉形体和病毒等,共达150多种,不同区域乳房炎的细菌分布和种类均有所差异[1]。目前国内外仍然主要用青霉素、链霉素等抗生素治疗奶牛乳房炎,但由于耐药菌株的出现使疗效甚微,  相似文献   

17.
奶牛干乳期乳房炎发病率较高,对此,本试验进行了人工停乳,青,链霉素快速干乳和新洁尔灭溶液快速干乳预防奶牛乳房炎。效果观察结果表明:人工干乳发病率为21.8%,青,链霉素快速干乳发病率为12.5%,比人工干乳降低9.3%;新洁尔灭溶液快速干乳发病率为6.2%,比青,链霉素干乳降低6.3%,比人工干乳降低15.6%。使用新洁尔灭溶液快速干乳,配制使用方便,价格低廉,预防乳房炎收效甚好,对产奶量无影响,  相似文献   

18.
绿草素对奶牛乳房炎治疗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乳房炎是长期以来困扰奶牛养殖的主要常见病,据有关报道我国奶牛乳房炎临床型发病率达20%~60%.笔者应用绿草素治疗奶牛乳房炎,结果证明,绿草素与常用药青链霉素、氨苄青霉素等比较,对奶牛乳房炎的治疗有其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和中药防治试验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奶牛乳房炎从发现至今的150多年中,一直是严重影响奶牛业健康发展的多发病之一。据报道,临床型乳房炎的平均发病率为33.41%,隐性乳房炎奶牛的平均头阳性率为73.91%。由于对食品卫生的严格要求,奶牛乳房炎已成为制约鲜奶加工龙头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在病因学研究方面,认为奶牛乳房炎是多病因引起的一种疾病,但原发和继发细菌感染是主要病因之一,欧美国家多采用抗生素乳头注入疗法和全身疗法,由于抗生素在鲜奶中的残留已不被人们接受。以公英散为代表的内服中药制剂在治疗奶牛乳房炎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内服制剂尚存在容易引起奶牛应激、食欲减退和生产性能下降等诸多问题。为此,我们对奶牛场的生产奶牛进行了乳房炎病原菌调查和分离鉴定,单味中药的抗菌性筛选和对不同组方和剂型的治疗试验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奶牛乳房炎是乳腺受到微生物、物理和化学刺激所发生的炎性变化,是奶牛常见疾病,制约着奶牛业的发展和危害消费者健康.在乳房炎防治中,采取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应多使用中药制剂,少使用抗生素,减少抗生素在奶中的残留.为探讨治疗奶牛乳房炎的有效方法,我们自2010年1月~2010年12月进行了中药制剂"乳房肿块消"与"乳炎至尊"治疗奶牛乳房炎的临床疗效对比试验,获得良好的效果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