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文报道了温度对海湾扇贝和虾夷扇贝及其杂交受精胚胎和早期幼体发育的影响结果。在实验温度下,各亲本组合受精的适温和最适温度范围分别为:海湾扇贝10~30℃和19~28℃,虾夷扇贝5~22℃和10~19℃;海湾扇贝♀×虾夷扇贝♂10~32℃和19~28℃,虾夷扇贝♀×海湾扇贝♂10~25℃和15~19℃。在适温范围内,海湾扇贝和虾夷扇贝受精率达100%,两杂交组合可达70%以上,高温或低温对受精都不利。各亲本组合胚胎发育的适温和最适温度范围分别为:海湾扇贝15~25℃和17~22℃,虾夷扇贝10~19℃和13~17℃;海湾扇贝♀×虾夷扇贝♂15~25℃和17~22℃,虾夷扇贝♀×海湾扇贝♂10~19℃和15~17℃。温度过高或过低对各亲本组合胚胎发育速度和成活率都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了温度对海湾扇贝和虾夷扇贝及其杂交受精胚胎和早期幼体发育的影响结果。在实验温度下,各亲本组合受精的适温和最适温度范围分别为:海湾扇贝10~30℃和19~28℃,虾夷扇贝5~22℃和10~19℃;海湾扇贝♀×虾夷扇贝♂10~32℃和19~28℃,虾夷扇贝♀×海湾扇贝♂10~25℃和15~19℃。在适温范围内,海湾扇贝和虾夷扇贝受精率达100%,两杂交组合可达70%以上,高温或低温对受精都不利。各亲本组合胚胎发育的适温和最适温度范围分别为:海湾扇贝15~25℃和17~22℃,虾夷扇贝10~19℃和13~17℃;海湾扇贝♀×虾夷扇贝♂15~25℃和17~22℃,虾夷扇贝♀×海湾扇贝♂10~19℃和15~17℃。温度过高或过低对各亲本组合胚胎发育速度和成活率都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生物制剂在海湾扇贝育苗过程中的作用,采用了1立方米体积的槽子培养扇贝幼体,设置一组对照组(1个槽子),实验组分为两组,一组添加生物制剂15B(4个槽子),另一组添加生物制剂18A(4个槽子)。通过记录比较生长速率,死亡率,变态率等去分析生物制剂对海湾扇贝育苗的作用与价值。实验结果表明,同一育苗条件下,生物制剂18A组比对照组的粒径大10-20um左右,生物制剂15B组比对照组的粒径大20-30um左右。生物制剂18A和生物制剂15B能促进海湾扇贝苗种的生长发育,并且降低死亡率,为海湾扇贝的育苗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扇贝种间杂交的可行性及幼体早期发育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用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和华贵栉孔扇贝Chlamys nobilis进行多种杂交组合及自交,试验分为8组,即海湾扇贝♀×虾夷扇贝♂、虾夷扇贝♀×海湾扇贝♂、虾夷扇贝♀×华贵栉孔扇贝♂、虾夷扇贝♀×栉孔扇贝♂、栉孔扇贝♀×虾夷扇贝♂5个杂交组和虾夷扇贝、海湾扇贝、栉孔扇贝3个自交组,在不同温度下比较了各杂交组配子的亲和力,同时对胚胎发育及早期幼虫的生长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在适温范围内各杂交组正、反交均可受精,其中栉孔扇贝♀×虾夷扇贝♂、虾夷扇贝♀×栉孔扇贝♂杂交组受精率较高,可达80%以上;杂交子一代的D型幼虫大小性状与母本相似。另外还对杂交组合受精率、成活率较低的成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以海湾扇贝为研究对象,对海湾扇贝的现有开壳机理进行对比,采用蒸汽喷射法对扇贝进行脱壳取肉,并设计了成形刀撑开式扇贝开壳试验台,对主要工作部件和控制系统进行了设计。  相似文献   

6.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温度、湿度和氧气对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s无水保活的存活率和失重率的影响,进而研究其无水保活关键技术。对体质量为29~33 g的海湾扇贝采用普通、保湿、充氧和充氧保湿4种处理方式,并分别置于-2、0、4、10、15~18、20~25℃下进行无水保活试验。结果表明:海湾扇贝生态冰温区为-2.8~0℃;随着温度的升高,海湾扇贝的存活率逐渐降低;海湾扇贝在-2、0℃条件下保活效果最好,其次是4℃;保湿组比未保湿组、充氧组比未充氧组的存活率均有显著提高( P<0.05);低温条件下,保湿充氧处理的海湾扇贝存活率显著高于保湿组和充氧组(P<0.05),保活效果最好,保活10 d后其存活率依然达95%以上;低温无水条件下,采用保湿充氧处理的海湾扇贝失重率较小。研究表明,温度、湿度和氧气对海湾扇贝无水保活有较大影响,在-2~4℃的低温条件下采用保湿充氧处理方式对海湾扇贝进行无水保活,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用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和华贵栉孔扇贝Chlamys nobilis进行多种杂交组合及自交,试验分为8组,即海湾扇贝♀×虾夷扇贝♂、虾夷扇贝♀×海湾扇贝♂、虾夷扇贝♀×华贵栉孔扇贝♂、虾夷扇贝♀×栉孔扇贝♂、栉孔扇贝♀×虾夷扇贝♂5个杂交组和虾夷扇贝、海湾扇贝、栉孔扇贝3个自交组,在不同温度下比较了各杂交组配子的亲和力,同时对胚胎发育及早期幼虫的生长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在适温范围内各杂交组正、反交均可受精,其中栉孔扇贝♀×虾夷扇贝♂、虾夷扇贝♀×栉孔扇贝♂杂交组受精率较高,可达80%以上;杂交子一代的D型幼虫大小性状与母本相似。另外还对杂交组合受精率、成活率较低的成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生物制剂在海湾扇贝育苗过程中的作用,采用了1 m3体积的槽子培养扇贝幼体,设置1个对照组(1个槽子),试验组分为2组,一组添加生物制剂15B(4个槽子),另一组添加生物制剂18A(4个槽子)。通过记录比较海湾扇贝苗的生长速率、死亡率、变态率等以分析生物制剂对海湾扇贝育苗的作用与价值。结果表明,同一育苗条件下,生物制剂18A组较对照组的体长大10~20μm,生物制剂15B组较对照组的体长大20~30μm。生物制剂18A和生物制剂15B能促进海湾扇贝苗种的生长发育,并且降低死亡率,可为海湾扇贝育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扇贝柱脱壳历来是扇贝加工的技术难题.研究了海湾扇贝的贝柱脱壳最优方式及蒸汽式扇贝柱脱壳的机理,探究蒸汽喷射下扇贝柱的粘附力及脱壳效果、扇贝壳内温度随蒸汽喷射时间的变化规律,确定最佳蒸汽喷射时间的范围.结果表明,当蒸汽温度为120℃、喷射时间为5~10 s时,脱壳效果较好;不同直径范围的海湾扇贝壳内温度随喷射时间变化的规律差异明显,因此在进行海湾扇贝脱壳前,应根据其大小进行分级,以保证高效率和贝柱的高质量.  相似文献   

10.
海湾扇贝边裙的加工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湾扇贝边裙是扇贝加工的副产品,它约占鲜贝重量的20%,其产量比鲜贝柱高出一倍。本文介绍几种加工利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天津农业科学》2016,(2):48-52
扇贝产业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以海湾扇贝为代表的贝类养殖的第3次海洋水产浪潮兴起为契机,建立了一套工厂化育苗及全人工养成技术,给中国渔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扇贝营养丰富、味道鲜美,不少是新型创新药物和功能性与保健食品资源。近年来,以栉孔扇贝、海湾扇贝和虾夷扇贝的成功开发、生态安全养殖技术、扇贝加工的不断成熟为标志,高新技术得到快速应用,极大地推动了扇贝产业一体化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海湾扇贝闭壳肌剥离设备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湾扇贝是我国引进的一个重要品种,由于其生理结构的特殊性,给机械加工带来了一定难度。我国目前闭壳肌剥离仍以手工剥离为主,实现闭壳肌自动化剥离是当务之急。在对海湾扇贝生理学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对闭壳肌剥离技术及设备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对现有的扇贝剥离方法进行了优劣对比,并展望闭壳肌剥离设备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地处黄海之滨,胶州湾畔的山东半岛东端的胶南市有150公里的海岸线。蜿蜒境内,30万亩浅海和8万亩沿海滩涂构成了浅海湾畔,8个海岛、14个海湾环绕在它的周围。1986年胶南市红石崖镇从美国大胆引进海湾扇贝到本镇海湾来“落户”,试养的56亩海湾扇贝大功告成,养殖扇贝获总产19.6万公斤,亩产3500公斤,“一石激起千层浪”,农民纷纷投入养殖业。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以集体开发为主,鼓励  相似文献   

14.
海湾扇贝现在是我国海水养殖的重要构成部分,已经发展成扇贝养殖业重要经济支柱。从其发展现状来看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想要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就需要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从技术角度出发,明确需要改善的措施。本文分析了我国海湾扇贝养殖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5.
岩扇贝闭壳肌营养成分的分析及与中国3种扇贝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岩扇贝Crassadoma gigantea闭壳肌的营养成分,采用常规营养分析方法,对岩扇贝及虾夷扇贝Patiopecten yesoensis、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和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闭壳肌的一般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脂肪酸组成、部分矿物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对4种扇贝闭壳肌营养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岩扇贝闭壳肌中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灰分和总糖的质量分数(鲜计)分别为78.68%、16.13%、0.92%、1.77%和1.92%,与另3种扇贝相比,岩扇贝闭壳肌的粗蛋白质与灰分含量相对较高,水分与粗脂肪含量较低,总糖含量与虾夷扇贝接近,高于栉孔扇贝,低于海湾扇贝;岩扇贝闭壳肌中必需氨基酸总量(EAA)为5.17%,占氨基酸总量的35.54%,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为59.10%,略高于其他3种扇贝,接近FAO/WHO的理想氨基酸模式,呈味氨基酸(DAA)总量为7.25%,占氨基酸总量的49.82%;岩扇贝闭壳肌中高度不饱和脂肪酸(HUFA)含量占总脂肪酸的48.56%,其中EPA和DHA占总脂肪酸的41.84%,略高于海湾扇贝和栉孔扇贝;岩扇贝闭壳肌矿物元素中常量元素的含量依次为KMgCa,微量元素中Zn含量较为丰富。研究表明,岩扇贝闭壳肌具有高蛋白质、低脂肪的特点,食用价值和保健作用较高,是一种具有潜在引种价值的扇贝。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我国海湾扇贝养殖业发展虽取得不断进步,但依然伴随有产量不稳定、风险性大的问题。通过研究海湾扇贝养殖产业个体的投入与产出情况,分析造成养殖产量不稳定、风险性大的诸多因素,以期为产业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7.
结合国内外扇贝加工现状以及海湾扇贝的生理结构特点,受医用水刀的启发,采用水射流技术对贝柱进行剥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水射流剥离贝柱分为挤压变形阶段、破裂阶段和切割阶段。通过剥离试验与剥离效果的感官评价,确定了水射流剥离海湾扇贝贝柱主要射流参数的最佳值。最佳射流参数下海湾扇贝贝柱剥离率为100%,表面肉质整齐,壳体内表面光滑。  相似文献   

18.
海湾扇贝多糖水提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正交试验法对海湾扇贝多糖水提工艺进行优化,以多糖提取率为指标,研究了温度、料液比、时间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水提工艺为:提取时间为6 h,温度为90℃,料液比为1∶40,多糖提取率为5.419%,为海湾扇贝产品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新引进种岩扇贝Crassadoma gigantea与国内3种主要经济扇贝(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和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的遗传变异水平及其之间的亲缘关系,通过PCR扩增及测序获得4种扇贝的mtDNA Cyt b基因全序列,并对其序列组成、遗传多样性、遗传距离和系统发育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种扇贝的单倍型数、多态性位点数、单倍型多样性指数、核苷酸多样性指数和平均核苷酸差异数,分别在3~4、2~15、0.545~0.800、0.001 00~0.005 72和0.788~6.545之间,表现出较低的遗传变异水平;4种扇贝的种间遗传距离为0.255~0.429,其中,岩扇贝与虾夷扇贝的遗传距离最近(0.255),与海湾扇贝的遗传距离最远(0.429);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岩扇贝与虾夷扇贝独自聚为一支,表明二者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本研究结果将为岩扇贝的引种与养殖以及今后的遗传育种研究工作提供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20.
1.温度及盐度要求 海湾扇贝属暖水性种类,适宜温范围较广,耐温限度-1℃~34℃.5℃以下停止生长,10℃以下生长缓慢,18~28℃生长较快.海湾扇贝的耐盐度范围1.6%~4.3%(即比重1.012~1.033),适宜范围为2.1%~3.5%(即比重1.016~1.02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