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氮气与甲酸乙酯混合熏蒸对锯谷盗的毒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广口瓶密闭熏蒸法,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氮气与甲酸乙酯混合熏蒸对锯谷盗成虫的毒力。结果表明,氮气和甲酸乙酯混用具有良好的熏蒸效果。在81%、87%和95%的氮气浓度下,甲酸乙酯为10μL/L熏蒸处理24h,锯谷盗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55%、75%和97%,表明氮气可显著提高甲酸乙酯的熏蒸毒力;温度对氮气和甲酸乙酯混合熏蒸效果具有显著影响作用,相同条件下,在30℃时校正死亡率为41%,在15℃时则提高至90%,表明低温条件下熏蒸效果比高温条件下更好。  相似文献   

2.
模拟仓中甲酸乙酯对4种储粮害虫的熏蒸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小麦、玉米和稻谷等3种粮食的模拟仓中测定甲酸乙酯对4种重要储粮害虫成虫米象Sitophilus oryzae L.、谷蠹Rhyzopertha dominica F.、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 H.、嗜卷书虱Liposcelis bostrychophila B.的熏蒸活性,结果表明甲酸乙酯在小麦仓中的熏蒸效果最好,在玉米仓中的熏蒸效果次之,在稻谷仓中的熏蒸效果最差.在30℃条件下,以70 g/m3的药剂浓度熏蒸处理24 h,在小麦仓的上、中、下3层的4种害虫死亡率均达到100%;在玉米仓的上、中层4种害虫的校正死亡率也均为100%,而下层也仅有少量米象个体存活;在稻谷仓内,上、中、下3层的4种害虫均有存活,即使浓度达到90 g/m3,下层4种害虫的校正死亡率也均低于50%.对不同的害虫种类而言,甲酸乙酯对嗜卷书虱和谷蠹的熏蒸效果较好,赤拟谷盗次之,而相同条件下对米象成虫的熏蒸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3.
在10℃下,利用三角瓶密闭熏蒸法研究了辣根素对赤拟谷盗、谷蠹和长角扁谷盗成虫的熏蒸作用。结果表明,辣根素对三种仓储害虫成虫均具有较强的熏蒸活性。其中,辣根素Ⅱ的熏蒸效果更好,剂量达到5.797μL/L时,处理48h后,赤拟谷盗校正死亡率达到100%;剂量达到1.449μL/L时,处理48h后,谷蠹校正死亡率达到100%;剂量达到0.725μL/L时,处理24h后,长角扁谷盗校正死亡率达到100%。  相似文献   

4.
蓝桉叶油等13种植物精油对谷蠹成虫熏蒸活性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试了13种植物精油对谷蠹成虫的熏蒸活性,结果表明在浓度为10 μL/L的处理条件下,13种植物精油中蓝桉叶油和大蒜素油效果最佳,熏蒸48 h的校正死亡率均达到97%以上;熏蒸毒力测定结果表明,蓝桉叶油和大蒜素油对谷蠹成虫的致死中浓度均随熏蒸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少:在熏蒸24 h时,两者的LC,50值分别为7.208 μL/L和4.565 μL/L,而在熏蒸96 h时,两者的LC50值分别降为1.785 μL/L和1.287 μL/L.  相似文献   

5.
臭椿树皮提取物对四种主要储粮害虫的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建华 《粮食储藏》2007,36(2):17-20
研究了采用索氏提取法,以乙醚作为溶剂提取臭椿树皮的植物提取物,对米象、锯谷盗、赤拟谷盗、小眼书虱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臭椿树皮提取物对米象、锯谷盗、赤拟谷盗、小眼书虱均有较强的驱避作用,对米象具有较强的触杀作用,对锯谷盗和米象具有较强的熏蒸作用,对锯谷盗和米象当代种群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硅藻土杀虫剂“普粮泰”对米象、谷蠹、玉米象和锯谷盗成虫体重的影响。在30±1℃、65%±1%RH条件下,试虫分别在0.5~8 g/m2的粉剂药膜上处理1天,它们(顺序同上)的平均体重分别减少了0.1、0.4、0.2和0.2 mg/头,在相同条件下培养7天后,它们的平均死亡率分别为52%、100%、97%和100%。在25±1℃、65%±1%RH条件下,经过1 g/m2粉剂药膜处理锯谷盗1天后,在原条件下不提供食物保持3天,平均每头锯谷盗体重比对照减少了0.2~0.3 mg/头,平均死亡率达到76%。由此可见,硅藻土杀虫剂处理的储粮害虫成虫体重明显减少(P<0.05),死亡率很高,说明硅藻土杀虫剂可能破坏了试虫体壁保持体内水分的蜡质层,从而引起锯谷盗失水干燥而死。  相似文献   

7.
在30℃下采用广口瓶密闭熏蒸法熏蒸48 h和72 h,测定青椒精油、红椒精油、一级麻素及二级麻素对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 Herbst)成虫的熏蒸致死作用及LC50值.结果表明LC50值大小顺序为一级麻素>二级麻素>红椒精油>青椒精油.进一步研究熏蒸时间和温度对青椒精油及红椒精油熏蒸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熏蒸时间越长,LC50值越小,两种花椒精油的持效期较长;随着温度的升高,同一精油浓度下赤拟谷盗的校正死亡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风油精对几种储粮害虫的毒性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风油精对谷量,长角谷盗,玉米象,黑菌虫,锯谷盗,拟谷盗成虫进行了熏蒸试验,在80ppm(V/V)剂量下,风油精72小时内对谷蠹,长角谷盗,玉米象成虫的致死率为100%,对黑菌虫,锯谷盗成虫的致死率为65.2%~48.1%,对拟谷盗成虫的致死率为2.2%。  相似文献   

9.
中央储备粮中主要害虫种类及抗性状况调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对246个中央储备粮库磷化氢熏蒸杀虫应用情况的调查信息分析,归纳了当前中央储备粮储藏中通常发生的主要害虫种类及其对应于储粮生态区域分布的差异性,通过对磷化氢熏蒸杀虫难度的调查,研究了储粮害虫对磷化氢的抗性概况,并对磷化氢有效熏蒸杀虫提出大体建议.结果表明,在中央储备粮中实际发生的害虫种类很少,只有米象、玉米象、谷蠹、赤拟谷盗、锯谷盗、长角扁谷盗、锈赤扁谷盗、土耳其扁谷盗和书虱常见.而较难熏蒸治理的种类主要是书虱、长角扁谷盗、土耳其扁谷盗、锈赤扁谷盗、谷蠹、米象、赤拟谷盗等,且熏蒸治理难度较大的储粮区主要在华南区、华东华中区和西南区.  相似文献   

10.
将锯谷盗成虫暴露到用硅藻土 (Protect-ItTM)处理的小麦中 4~ 72小时 ,然后取出放入未经处理的小麦中 1周。锯谷盗处理后再分别放置在 2 2、2 7和 32℃ ,4 0 %、5 7%和 75 %的相对湿度下 (9个组合 )。最初害虫死亡率随暴露时间和温度的增加而增加 ,然而湿度的影响却与温度的影响不一致。放置 1周后死亡率超过最初的死亡率 ,而且随着最初暴露时间和温度的增加死亡率也增加。在 2 2和 2 7℃时 ,暴露在 75 %RH下 4~2 4小时的锯谷盗死亡率明显低于在 4 0 %~ 5 7%RH下暴露同样时间的锯谷盗死亡率。在 3种相对湿度下暴露 72小时…  相似文献   

11.
以五味子鲜果为试材,采用HDPE自封袋包装,研究在不同温度和保鲜剂处理条件下果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常温(16~20℃)条件下贮藏7 d时,不同保鲜剂处理的五味子鲜果的SOD活性均明显低于贮藏处理前的初始值,但高锰酸钾+珍珠岩、0.1%山梨酸浸泡3 min、500μL/L1-MCP熏蒸鲜果24 h三个处理组的SOD活性分别高于同期对照(未用保鲜剂处理)38.39%、28.00%和38.20%。低温(2~4℃)贮藏下,高锰酸钾+珍珠岩+氧化钙处理组的SOD活性高峰期出现较早,贮藏31d时,高锰酸钾+珍珠岩处理组和高锰酸钾+珍珠岩+氧化钙处理组的SOD活性低于对照组;贮藏45 d时,0.1%山梨酸和500μL/L的1-MCP熏蒸处理组的SOD活性高于对照组,增强了鲜果SOD活性,有利于五味子鲜果的贮藏保鲜。  相似文献   

12.
磷化氢熏蒸对桔小实蝇氧化代谢体系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阐明磷化氢的生化毒理机制,本试验以重要检疫性害虫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 Hendel.)为试虫,研究了25℃下磷化氢熏蒸对桔小实蝇3龄幼虫的毒力以及磷化氢熏蒸不同时间对桔小实蝇3龄幼虫氧化代谢体系的影响。结果显示:(1)25℃条件下磷化氢熏蒸桔小实蝇3龄幼虫48 h的LD50、LD90、LD99分别为0.28、0.37、0.46 mg/L;(2)磷化氢熏蒸抑制了桔小实蝇的呼吸作用;(3)随熏蒸时间延长,桔小实蝇体内过氧化氢含量和脂质过氧化水平不断上升,氧化压力逐渐增加;(4)磷化氢抑制了过氧化氢酶活性,最大抑制率为55.99%,增强了过氧化物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抑制羟自由基能力,最大提高率分别为141.48%、130.21%、155.90%。本研究确认了磷化氢熏蒸杀灭桔小实蝇的有效性,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过氧化氢酶活性进而加剧活性氧积累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在室温30℃±2℃、相对湿度75%±50环境中研究了对磷化氢抗性和敏感的赤拟谷盗3个品系在磷化氢亚致死浓度下卵、幼虫和蛹的发育与死亡情况,3个赤拟谷盗品系对磷化氢的抗性系数分别为R1=1、R170=170和R247=247,研究中设定的磷化氢亚致死浓度分别为0mg/L、0.0028mg/L和0.014mg/L。主要结果为:磷化氢亚致死浓度下赤拟谷盗抗性和敏感品系的发育历期延长;亚致死浓度磷化氢熏蒸下,3个品系间幼虫发育速率差异不明显,但抗性品系卵期和蛹期的发育速率增加较敏感品系显著。在亚致死浓度下,赤拟谷盗敏感品系的卵、幼虫和蛹的死亡率增加都明显高于抗性害虫,抗性品系的存活能力明显大于敏感害虫。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福建7个储备粮承储企业159个仓廒89.17万吨库存粮食害虫防治经济性调研与分析,分别研究了害虫蛀食性和粉食性、小麦和玉米、熏蒸杀虫温度等情况下储粮害虫防治与其经济阈值的初步关系。主要结果包括:①蛀食性害虫的经济阈值小于粉食性害虫,同等条件下处理蛀食性害虫挽回的经济损失要大于付出的成本;②小麦和玉米品种的经济阈值小于稻谷,在同样的条件下,出现同样的害虫,处理小麦和玉米所付出的代价比挽回的经济损失要小;③熏蒸杀虫时,粮温在20℃以上,经济阈值较小,当粮温在15℃以下及35℃以上时,害虫防治的经济阈值较大。  相似文献   

15.
玉竹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崂山地区野生玉竹种子萌发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玉竹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0℃、20℃/25℃和25℃;避光处理对种子萌发有较明显促进作用;在35-40℃温水中浸种18-24h有利于种子萌发,发芽率为86.7%。  相似文献   

16.
以徐州26(高蛋白含量)和扬麦9号(低蛋白含量)2个不同品质类型小麦品种为材料,利用人工气候室模拟小麦花后高温条件,研究了灌浆期高温对籽粒淀粉积累及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适温处理(20℃)相比,高温(28℃)显著降低了籽粒中总淀粉及支链淀粉的含量,而对直链淀粉含量的影响较小,导致支/直链淀粉的比例显著降低。高温提高了灌浆初期小麦籽粒中蔗糖合成酶(SS)和结合态淀粉合成酶(GBSS)活性,但明显降低了灌浆后期SS、GBSS和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活性。品种间相比,灌浆初期高温处理提高了扬麦9号籽粒GBSS活性,但显著降低了徐州26籽粒SSS活性,说明高温抑制2种类型小麦籽粒淀粉合成的酶学机制不同。此外,不同昼夜温差处理(8℃和12℃)间比较发现,高温下两品种籽粒淀粉含量没有明显差异,适温下两品种淀粉含量以温差较大的处理含量较高。灌浆中后期,高温下SS活性随温差增大而升高,SSS和GBSS则以温差小的处理较高;适温下3种关键酶活性均以温差大的处理为高。总之,灌浆期温度较温差对小麦籽粒淀粉合成的影响大。  相似文献   

17.
穿龙薯蓣新陈种子萌发条件优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波  韩梅  林春新  杨利民 《种子》2012,31(3):46-49
目的:研究赤霉素( GA3)、萘乙酸(NAA)和层积后温度对穿龙薯蓣新陈种子萌发条件.方法:培养皿培养法遮光培养,得出3种处理最优条件后对陈种子进行相同处理.结果:穿龙薯蓣新种子4℃低温砂层积后,25℃条件下发芽率和发芽势最高,分别为80%和53.33%,陈种子为45%和25%;而采用100 mg/L GA3直接浸泡未层积新种子24h,发芽率和发芽势可达66.65%和48.35%,陈种子为40%和25%;1 mg/L NAA浸泡12 h新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为58.35%和43.35%,陈种子为30%和23.35%;低温砂层积新种子发芽进程最快,其第6天开始发芽,第12天发芽完毕,快于GA3的10d和22 d,NAA的11d和24d.结论:生产上若有层积条件,建议采用4℃低温砂层积60d后在25℃下进行新种子催芽;若没有层积条件,建议直接采用100 mg/L GA3进行新种子催芽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