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水稻纹枯病的危害及经济阈值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田间人工接病菌的条件下探讨了水稻纹枯病的病情指数与产量损失率之间的关系及经济阈值,结果表明:产量损失率与不同调查日期的纹枯病病情指数之间呈指数函数关系.根据病丛率、病情指数与产量损失率之间的关系得到了以孕穗期和抽穗期病丛率为指标的经济阈值的动态模型,即:XET1=10.0495ln(109.3733C/YPF)-3.7883;XET2=18.1932ln(109.3733C/YPF)+2.2609.  相似文献   

2.
<正> 水稻纹枯病防治,目前尚无可以利用的抗性品种,而现行的高肥、密植栽培技术,又为本病发生提供了适宜的条件.在此情况下,施用化学的或生物的制剂,实为当前防治本病的一项有效措施.出于药剂防治的生态和经济上的考虑,作者等于1981—1983年间,通过肥料、密度和孕穗期病丛率的多级裂区试验,对小区产量和后期病情指数的主效因子作了测验,在此基础上,测定主效因子—孕穗期不同病丛率的产量损失率.三年病丛率和产量损失率的数据,按协方差计标步骤,进行直线回归分析,导出两个经验模型,再测算经济阈限,从而估计防治指标值.  相似文献   

3.
安徽省水稻主栽及后备品种对稻曲病的抗性研究(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安徽省主栽及后备水稻品种对稻曲病的抗性。[方法]通过对安徽省17个后备水稻品种的抗病性试验以及对部分主栽品种的调查,鉴定了不同水稻类型品种对稻曲病的抗性。[结果]盐粳9号、80优226、天协1号、A01籼、绿粳糯6号表现为中抗,A03籼、扬粳636表现为感病,其余10个品种都表现为中感;对安徽省内主栽水稻品种进行稻曲病普查,结果显示水稻两优系列品种多数较为感病,新两优香4表现一定的抗病性。[结论]该研究结果为安徽省水稻抗病性栽植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4.
辽北水稻纹枯病和稻曲病防控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水稻纹枯病和稻曲病进行了防控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以全防病处理作为对照,产量损失率表现为全不防病不防纹枯病不防稻曲病,分别为5.53%,5.11%和2.79%;在孕穗期和乳熟期时,防治纹枯病有助于降低纹枯病的病情指数;不防治稻曲病的穴发病率、穗发病率、结实减退率及产量损失率因品种不同差异较大。生产中应重点对水稻纹枯病和个别品种稻曲病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5.
水稻纹枯病几种田间病级调查标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已知抗、感反应不同的5个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在田间成株期的不同阶段,采用牙签嵌入法进行抗纹枯病接种试验,并于抽穗后30 d采用不同调查标准进行病级调查,研究适宜于水稻纹枯病病情调查的新标准.结果表明:在分蘖末期接种的各参试品种,采用叶鞘位调查标准的结果与常用的Rush调查标准的结果相比较,两者在不同年份间、地点间差异均不显著,相关分析结果显示,2种调查标准间相关系数在不同年份、地点间分别为0.945 5~(**)、0.984 6~(**),表明叶鞘位标准作为1个新的调查标准在田间纹枯病病级调查时完全可替代Rush调查标准;对于小孕穗期接种的各品种,采用相对病级调查标准,各品种间不仅抗性差异极显著,而且品种间抗感差异大于分蘖末期接种采用叶鞘位调查标准的相应对照,并且这2种凋查标准间各品种的抗、感趋势完全一致.讨论了在水稻抗纹枯病遗传研究中,以小孕穗期相对病级作为调查标准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广西主栽水稻品种对水稻齿叶矮缩病的抗性水平,为病害的综合防控及抗病育种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苗期人工接种鉴定方法,结合发病症状和RT-PCR检测结果,明确45份广西主栽水稻品种对水稻齿叶矮缩病的抗性水平.[结果]测试的45个主栽水稻品种中未发现对水稻齿叶矮缩病抗病的品种,其中表现高感的有41个,占测试品种的91.11%,表现中感的有4个,占测试品种的8.89%.[结论]目前的广西主栽水稻品种对水稻齿叶矮缩病缺乏抗病性.  相似文献   

7.
水稻成株期对纹枯病的抗性表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已知抗、感反应不同的5个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牙签嵌入法在控温室和田间进行水稻成株期不同阶段(分蘖末期、小孕穗期)抗纹枯病接种试验,并于接种后3~11d、抽穗后30 d测量病斑长度并调查病级,研究水稻在成株期对纹枯病的抗性.结果表明:以病斑长度为调查指标,控温室中分蘖末期接种的5个水稻品种间抗感差异极显著,Lemo...  相似文献   

8.
广泛收集全国各稻区主栽水稻品种98份,于2018年在辽宁省沈阳市沈阳农业大学水稻所试验基地,通过分蘖期田间接种带菌高粱粒和室内菌饼离体接种的方法,对供试水稻品种进行抗纹枯病种质资源的筛选。田间调查采用病株率以及病情指数;离体接种鉴定采用相对病斑面积进行病害分级。鉴定结果表明,离体叶片在接种纹枯菌后24~36 h内,病斑开始出现差异,田间鉴定结果,水稻品种间对纹枯病的抗性有显著差异,综合田间接种和离体接种的结果,筛选出9份具有抗性水平的品种。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几大小麦产区主栽品种中筛选出慢锈品种。[方法]用当前条锈菌优势小种接种孕穗期的小麦,计算各品种的潜育期、病情指数及千粒重损失率,从而推算出各品种的慢锈类型。[结果]219个参试品种中筛选出5个免疫品种、67个高度慢锈品种、66个中度慢锈品种、11个耐锈品种和70个感病品种。[结论]在主栽品种中感病类型占有相当的比例,在今后的育种工作中,应多纳入持久抗病种质,逐步淘汰感病种质。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水稻主栽品种抗稻曲病性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浙江省水稻主栽品种对稻曲病的抗性水平,为抗病水稻品种的选择和推广布局提供参考依据,在网室、田间病圃同时以自然诱发方式对浙江省23个水稻主栽品种进行抗稻曲病性鉴定,分别用病穗率、病情指数和平均每穗曲球数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杂交稻比常规稻感病,籼粳杂交稻发病最严重;自然发病条件下病穗率、平均每穗曲球数与病情指数高度相关且存在直线回归关系,可用病穗率作为抗性评价指标以简化病情调查程序,尤其在鉴定大量水稻品种抗病性时更有效。目前,浙江省水稻主栽品种对稻曲病的抗性水平较低,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1.
杂交水稻孕穗期的耐涝农艺指标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筛选耐涝水稻品种。[方法]选择WY56、香125S/D68等18个三系和两系杂交水稻组合,于孕穗期没顶淹涝72h,淹水后对杂交组合的茎蘖数、成穗率、纹枯病指数、高位芽率、包茎率、幼穗死亡率、结实率、千粒重和单蔸产量共9个农艺性状的相对受害率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纹枯病指数、高位芽率、包茎率、幼穗死亡率4个性状在受淹后呈上升趋势;其他则与产量的变化相一致呈下降趋势。与产量相对受害率相关最密切的依次是结实率、高位芽率和千粒重,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468、0.465和-0.456,达显著水平;较密切的为纹枯病指数和茎蘖数,其相对受害率与产量的相关系数为-0.343和0.334。[结论]结实率、高位芽率、千粒重、纹枯病指数和茎蘖数5农艺性状可作为评价一个水稻组合或品种孕穗期耐涝能力的主要农艺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扩大灭黑一号在水稻上的杀菌谱和应用效应。[方法]以枯草芽孢杆菌和井冈霉素为对照药剂,在水稻孕穗期和破口期前5 d各施药一次,研究不同用量的灭黑一号对水稻纹枯病、稻曲病的防治效果。[结果]一次用药后,灭黑一号对纹枯病的防治效果低于对照药剂,且与用量呈反向效应;二次用药后,各处理的防效明显提高,灭黑一号600 g/hm2的防效最高,病株率、病指的防效分别为96.14%、97.50%。灭黑一号防治稻曲病的效果与用量呈正向效应,450 g/hm2以上用量处理的防效在60%以上,大于对照药剂。[结论]灭黑一号在水稻孕穗期和破口期前连续用药两次可以有效防治水稻纹枯病和稻曲病。  相似文献   

13.
为了明确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水稻品种及种质资源的水稻纹枯病发生情况,探讨其抗性类型,采用田间小区常规种植,对55份水稻品种及种质资源进行了水稻纹枯病田间调查。结果表明55份水稻品种及种质资源均有不同程度的水稻纹枯病发生,平均田间病丛率为58.4%,变幅25.2%~100.0%,平均病情指数52.2,其中仅‘松粘4号’表现为抗性,‘松538’、‘松粳19’、‘松粘1号’、‘松粳28’、‘松粳48’、‘松536’、‘松粳3号’、 ‘松粳15’ 、‘98131’、‘松粳10号’、‘J36’、‘J39’、‘J42’共13份表现为中抗,抗性品种占1.8%,中抗品种占23.6%,总体抗感比14:41。  相似文献   

14.
云南稻种资源的抗白叶枯病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经多年抗性鉴定和评价,供试的稻种资源中,表现抗水稻白叶枯病的有57个,占供试品种的28.5%, 其中30份对测试的所有菌株均表现为抗和中抗,其余品种仅对部分菌株表现为抗病。在表现抗病的品种中,接种多个属不同致病型的水稻白叶枯病菌株,抗病品种如Yunhui290,Xa22,Xa23等多年抗性结果表现一致,表现为广谱高抗,表明这些品种的抗性表现比较持久、稳定,是今后抗病育种供体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稻鸭共作对水稻纹枯病抗性的作用机理,于2009年4—8月在浏阳市北胜镇进行了田间试验,在选取2种不同抗性的水稻品种(感病品种和中抗品种)的基础上设置了2个处理,分别为稻鸭共作区和对照区,并测定了水稻几丁质酶活性,同时对水稻纹枯病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稻鸭共作处理所有水稻品种对纹枯病的抗性明显高于对照处理,且几丁质酶活性高低与其表现一致。  相似文献   

16.
王文相  张爱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2):6247-6249
[目的]为鉴定水稻品种对白叶枯病的抗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52个水稻品种为试材,分别采用剪叶接种法和喷雾接种法对其接种水稻白叶枯病菌,研究接种方法对水稻抗病性鉴定的影响。[结果]除高感品种外,喷雾接种水稻的发病情况轻于剪叶接种;喷雾接种一次可达到多个品种抗性鉴定的目的,接种到调查约30d的时间足以使病菌进行多次侵染,但该接种方法成败的关键在于喷雾后立即捆扎稻丛3d。[结论]喷雾接种法可满足水稻品种抗性鉴定的技术要求,并大大降低鉴定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鉴定旱稻新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综合抗性。[方法]采取大田随机区组设计,比较15个旱稻品种的生长及产量表现。[结果]参试品种全生育期为115~131 d;株高分布为85.9~109.4 cm;整齐度均较好;绿旱6号落粒性表现为较难;抗倒性以隆旱1号、绿旱3号、旱优88及绿旱6号、国旱47、绿旱1号表现为好或较好;米质普遍较差;参试新品种中,有8个品种较对照增产,增幅较大的是旱优73、旱两优212、红旱8号,分别较对照增加36.09%、18.54%、18.26%。[结论]主要推荐绿旱6号在沿淮周边地区示范种植,亦可以推广旱优73、旱两优212,但要注意后期倒伏。  相似文献   

18.
卢应红  严谨  张慧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4,(13):3891+3894-3891,3894
[目的]筛选防治水稻纹枯病的药剂.[方法]采用江苏市场上常见的几种药剂,于水稻纹枯病始盛期和发病高峰期各用药一次.[结果]40%嘧菌酯WP 150和225 g/hm2对水稻纹枯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建议用量为150、225 g/hm2左右,在水稻纹枯病发病初期使用,连用2~3次.[结论]40%嘧菌酯WP 150、225 g/hm2为防治水稻纹枯病较理想的药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