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如今,国际上石油烃泄漏事故频频发生,防止石油烃对海洋环境造成污染已经追在眉睫.随着海洋温度、光照、潮汐等方面的影响,很大一部分石油烃会沉入海底,对底栖生物造成影响.本文选取生活在海洋底栖环境中、在国际上作为模式生物—马粪海胆作为试验生物,利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SCGE),研究了石油烃对马粪海胆DNA的损伤程度.以0#...  相似文献   

2.
采用静态毒性试验方法,在水温(21±0.5)℃、盐度32条件下,研究Zn、Hg、Cu、Pb、Cd单独暴露对光棘球海胆的精卵结合和胚胎发育的毒性作用。观察了5种重金属对光棘球海胆精子超微结构的损伤。试验结果表明,3个暴露浓度下,5种重金属均可导致光棘球海胆受精率极显著下降,胚胎延滞率和胚胎畸形率极显著上升,并呈剂量—效应关系。5种重金属对海胆精子细胞超微结构的损伤,可能是导致海胆受精率降低、胚胎延滞率和畸形率升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四种海胆杂交的可行性及子代的早期发育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常亚青 《水产学报》2000,24(3):211-216
报道了中国北部沿海马粪海胆、海刺猬、光棘球海胆三种主要海胆与引自日本的中间球海胆四种海胆之间的不同组合的杂交试验及其子代浮游幼体及幼海胆的早期生长发育.结果表明,采用生殖调控可使不同海胆达到同步繁殖,在8~24℃下各种海胆杂交组合的受精率与亲本亲缘关系有关,同时受到双亲繁殖适宜温度的影响,受精率介于0~69.6%之间,均低于自交组.以马粪海胆和海刺猬为亲本的正反交、以马粪海胆和中间球海胆为亲本的正反交以及马粪海胆()×光棘球海胆()各组杂交胚胎均可发育至四腕幼虫,但畸形率较高,浮游时间比自交组延长3~10d,在其中的3个杂交组得到了幼海胆,经过14个月的室内培育,杂交组成活率低于自交组,壳直径达2.59~2.88cin.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在雌核发育研究中紫外灭活的异源精子的细胞质等是否对“受精”卵的发育产生影响,本文对紫外灭活的异源和同源精子诱导的半滑舌鳎单倍体胚胎发育过程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在胚盘形成期、二细胞期、多细胞期和囊胚期,异源和同源精子诱导的半滑舌鳎单倍体胚胎发育时序及形态无显著差异。之后,灭活的异源精子诱导的单倍体胚胎发育速度比同源精子诱导的单倍体胚胎要慢,至受精后18h 48min已慢1个发育时期,说明在发育前期,异源精子诱导的单倍体胚胎发育阻力更大。肌节期后,同源精子诱导的半滑舌鳎单倍体胚胎发育也严重受阻,与异源精子诱导的单倍体胚胎发育速度无显著差异;且单倍体胚胎陆续大量死亡,但异源精子诱导的单倍体胚胎死亡率明显要大于同源精子诱导的单倍体胚胎。异源和同源精子诱导的单倍体胚胎孵出的仔鱼均表现有单倍体综合症,外形基本一致。为确保紫外线处理将精子完全灭活,当紫外灭活的异源和同源精子诱导的半滑舌鳎单倍体胚胎发育至原肠后期时,各取30粒用倍性分析仪检测其倍性,结果显示全为单倍体。  相似文献   

5.
原油和燃油对南海重要海水增养殖生物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贾晓平 《水产学报》2000,24(1):33-36,32
测定了南海原油、0号柴油和20号柴油对3种仔虾、种仔鱼和4种贝类的急性毒性。油类对仔鱼和仔虾的毒性大小顺序为:0号柴油〉20号柴油〉南海原油;对3种贝类(文蛤除外)的毒性大小顺序为0号柴油〉南海原油。油类分散液的毒性大于其水溶性组分。在曝油的3种仔虾中,刀额新对虾对0号柴油和20号柴油的耐受力最弱,而日本对虾对南海原油最为敏感。曝油仔鱼对3种湍类的耐受力顺序为:黄鳍鲷〉前鳞鲻〉黑鲷,而七星鲈对0号  相似文献   

6.
脊椎动物的雌雄之分,其性别是在卵细胞受精时就确定了,主要是由精子中的性染色体决定的.性别发育一般分三个阶段,卵子受精时确定的遗传性别,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发育为胚胎性腺,继而成为表现型性别. 细胞中的染色体,是携带遗传基因的一种物质,分两类:一类是决定性别的,称为性染色体;其余为  相似文献   

7.
雌核发育与正常二倍体条斑星鲽胚胎发育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用牙鲆精子诱导条斑星鲽雌核发育的同时,对条斑星鲽单倍体、雌核发育胚胎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并与普通胚胎发育作了比较.观察结果表明,(1)单倍体胚胎,卵裂开始至64细胞期,发育速度较普通胚胎发育发育速度明显缓慢,至多细胞期发育速度相同,历时14 h;到达高囊胚期比普通二倍体慢1.5 h,到达低囊胚期发育速度相同,历时31 h;到达原肠末期、神经胚期、晶体形成期历时相同,其他发育时期一直处于缓慢状态;孵化仔鱼具有明显的单倍体综合症.(2)雌核发育与普通胚胎的发育的特征相比无明显区别,在卵裂期发育速度明显迟缓,但在囊胚期以后,所用时间基本相同;孵化时间比普通胚胎长约1 h.(3)与普通胚胎相比,雌核发育胚胎、单倍体胚胎孵化率较低,仔鱼畸形率高.  相似文献   

8.
为分析马粪海胆和光棘球海胆性腺的脂质组成和抗氧化活性,采用核磁共振和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对2种海胆性腺油脂的脂质成分和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并通过DPPH自由基清除法、羟基自由基清除法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法对其脂质的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马粪海胆和光棘球海胆性腺脂质均以甘油三酯和磷脂为主,胆固醇、胆固醇酯和游离脂肪酸含量较低。马粪海胆和光棘球海胆性腺总脂富含C20:4n-6和C20:5n-3,且二者总量分别占脂肪酸含量的35.88%和34.98%;同时2种海胆性腺的中性脂和极性脂的脂肪酸组成存在较大差异,中性脂以C14:0和C16:0等饱和脂肪酸为主,而极性脂以C20:4n-6和C20:5n-3等多不饱和脂肪酸为主。马粪海胆和光棘球海胆性腺脂质对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均具有较好的清除能力,DPPH自由基IC50分别为2.75和1.98 mg/mL,羟基自由基IC50分别为0.33和0.29 mg/mL,超氧阴离子自由基IC50分别为0.33和0.31 mg/mL。研究表明,马粪海胆和光棘球海胆性腺脂质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抗氧化活性,可作为C20:4n-6、C20:5n-3和磷脂等功能性脂质因子的重要膳食来源。  相似文献   

9.
采用组织化学方法对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胚胎和早期幼虫中的非特异性酯酶(non-specific esterase,NSE)和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进行定位研究,以探讨贝类胚胎和幼虫发育过程中的免疫防御机制.组织化学显示,NSE和POD均广泛存在于长牡蛎的胚胎和幼虫中,自卵细胞开始就已存在.NSE和POD在各个发育时期分布和含量不同,精子呈极弱的NSE和POD阳性;未受精的卵呈强阳性,但酶在细胞内的分布不均匀,核区颜色较浅;2至32细胞期细胞内酶的分布较均匀;桑葚期、囊胚期、原肠期以及担轮幼虫和早期面盘幼虫期不同细胞间酶的强弱有差异.在胚胎发育前期显色较深,呈强阳性,表明此2种酶的活性较高;发育至后期颜色变浅,呈弱阳性,表明酶的活性降低;幼虫期酶活性有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通过紫外线(UV)对冷冻的鲈(Lateolabrax japonicus)精子进行灭活,利用冷休克和压力休克方法诱导星斑川鲽(Platichthys stellatus)雌核发育二倍体,同时利用灭活鲈精子制备单倍体胚胎,未灭活鲈精子受精制备杂交胚胎,星斑川鲽精子受精制备正常发育胚胎。对以上几种胚胎发育时序、发育生物学特征进行了观察比较。结果表明,卵裂期单倍体、杂交二倍体和雌核发育二倍体胚胎发育速度与普通二倍体胚胎没有明显差异,从低囊胚期开始各实验组胚胎发育速度均慢于普通二倍体胚胎;杂交胚胎在胚体形成期基本死亡,单倍体胚胎在尾芽期停止发育死亡,均不能正常孵出。雌核发育二倍体与普通二倍体具有相似的发育时序,普通二倍体100 h 10 min孵化出膜,而雌核发育二倍体104 h 50 min孵化出膜。雌核发育胚体畸形率(53.59±0.36)%,孵化率(0.11±0.01)%;普通二倍体胚体畸形率(35.11±6.19)%,孵化率(58.01±5.30)%;与普通二倍体相比,雌核发育二倍体胚体畸形率高,孵化率低,但孵化鱼苗能够正常发育,获得了雌核发育群体。本研究为星斑川鲽雌核发育提供了技术方法,同时为单倍体、杂交和雌核发育胚胎的发育生物学研究提供了细胞生物学证据。  相似文献   

11.
采用室内培养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0#柴油和原油的水溶性成分(Water accommodated fraction,WAF)对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的生长影响及其差异.结果显示,低浓度的0#柴油WAF(0.30、0.10 mg/L)和原油WAF(1.17、0.58 mg/L)能够促进小球藻的生长,且0#柴油WAF的0.10 mg/L实验组和原油WAF的0.58 mg/L实验组在96h时,小球藻细胞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高浓度的0#柴油WAF(8.10、2.70、0.90 mg/L)和原油WAF(9.36、4.68、2.34 mg/L)会抑制小球藻的生长.0#柴油和原油WAF对小球藻的96 h-EC50分别为3.34、6.54 mg/L,NOEC分别为0.30、1.71 mg/L,LOEC分别为0.90、2.34 mg/L.0#柴油WAF的毒性高于原油WAF,0#柴油和原油水溶性成分的组分差异是影响二者毒性强弱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石油类是海洋环境的主要污染物之一,为了研究0#柴油对海洋鱼类早期生活阶段的毒性效应,以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为研究对象,开展了0#柴油水溶性成分对其早期生活阶段(鱼卵、初孵仔鱼、10 d仔鱼以及幼鱼)的毒性效应实验。结果表明:0#柴油水溶性成分与大黄鱼鱼卵孵化率具有显著负相关关系,高浓度0#柴油水溶性成分致畸率较高,低浓度0#柴油水溶性成分致畸率较低。0#柴油水溶性成分对大黄鱼初孵仔鱼(3 d)、仔鱼(10 d)、幼鱼的96 h的半致死浓度(96 h LC50)分别为1.00、1.07、2.02 mg·L-1,表明随着大黄鱼的生长发育,其能够提升对柴油水溶性成分毒性的耐受程度。  相似文献   

13.
6-DMAP诱导栉孔扇贝异源雌核发育二倍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紫外线遗传灭活的长牡蛎精子激活栉孔扇贝卵子,运用L9(3^4)设计不同6-DMAP的处理条件来诱导染色体加倍,获得第二极体抑制型栉孔扇贝雌核发育二倍体早期胚胎。以雌核发育担轮幼虫为材料,滴片法制备染色体并采用计数法统计倍性,分析不同6-DMAP浓度、诱导时机和诱导持续时间对雌核发育二倍体诱导率的影响,并统计早期胚胎畸形率。结果表明,不同6-DMAP浓度、诱导时机和诱导持续时间对异源精子诱导栉孔扇贝雌核发育二倍体的诱导率均有显著影响;早期胚胎畸形率与二倍体的诱导率呈负相关,y=46.632-0.891x(r=-0.813,P〈0.01)。6-DMAP诱导栉孔扇贝雌核发育二倍体的最佳处理条件为:20%~25%受精卵排放出第1极体时,60μg/ml的6-DMAP持续处理25min可得到最高的诱导率为29.5±5.36%。研究结果为6-DMAP诱导栉孔扇贝雌核发育染色体加倍提供了一定的细胞学依据和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14.
采用普通光镜、荧光显微镜和石蜡切片技术,对缢蛏受精和早期卵裂过程中的精子入卵、减数分裂、雌雄原核形成与结合、早期卵裂以及多精入卵等细胞学事件进行了显微观察。结果表明,缢蛏成熟未受精卵多呈圆球形或卵圆形,少数呈梨形,卵径为82~88μm,核相处于第一次成熟分裂中期;精子为典型的原生型,全长55~58μm,头部呈保龄球形,顶体前端的顶体杆呈特别细长的花丝状;在水温21~22℃、盐度10的条件下进行人工授精,精、卵混合后,精子迅速附着于卵子表面,启动卵子发育;受精后4~6 min,精子的头部已进入卵内并明显膨胀,卵子外形变圆,卵外附着的精子量明显减少;在受精后12~15 min、20~25 min,受精卵先后排出第一极体、第二极体,完成两次成熟分裂;第二次成熟分裂结束以后,精、卵核体积迅速膨胀,雄原核的膨胀早于雌原核,核膜重建,在受精后约30 min形成雌、雄原核;雌、雄原核均向卵子中央移动,雄原核旁边的精子星光清晰可见,随后二者在卵子中央以染色体联合的方式结合,联合核的染色体共同排列在纺锤体的赤道板上,形成第一次有丝分裂的中期分裂相;受精后40 min左右,受精卵进行第一次卵裂,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向两极移动,结果形成2个大小不等的卵裂球;受精后45~50 min,卵子进行第二次卵裂,核相变化与第一次卵裂相同,在与第一次卵裂垂直的纵轴方向上发生不等全裂,最终形成3小1大4个卵裂球;受精后60~70 min,胚胎进行第三次卵裂,仍为不等全裂,但自此次卵裂起已开始进行螺旋分裂。此外,对实验中发现的缢蛏极少量多精入卵、多极分离等异常细胞学现象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海洋贝类卵子阻止多精入卵发生的机制。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石油烃对海洋生物的毒性影响,采用半静水法探究了0号柴油对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红螺(Rapana bezona Linnaeus)、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 Bohlin)的急性毒性影响和对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三种酶活性的慢性毒性影响。实验结果表明0号柴油对大泷六线鱼24 h、48 h、72 h、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44.27、18.79、12.02和4.50 mg/L,对红螺的48 h、72 h、96 h的LC50分别为595.6、232.2和102.3 mg/L,0号柴油对大泷六线鱼、红螺的安全阈值分别为0.45和10.23 mg/L。对三角褐指藻的24 h、48 h、72 h、96 h、120 h、144 h半抑制浓度(EC50)分别为13.43、10.47、5.32、4.05、3.48和3.00 mg/L。研究得出海洋生物对0号柴油耐受性的大小顺序为贝类>鱼类>浮游生物。通过石油烃对缢蛏的30 d慢性毒性试验研究发现,石油烃对缢蛏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碱性磷酸酶(AKP)、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影响整体上呈低浓度诱导、高浓度抑制,随着时间延长抑制效应增加的规律,其中AKP对石油烃的反应最为敏感,抑制效应最强。  相似文献   

16.
紫贻贝对石油烃的生物富集动力学参数的测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应用Banerjee(1984)实验方法,即通过水体中化合物浓 化间接测定由于生物富集所产生的生物体内石油烃浓度变化,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生物富集双箱动力学模型,根据该模型可以简单方便地测定洋经济贝类对石油烃的生物富集动力参数,应用该方法实验测定了紫贻贝(Mytilusedulis)对3种石油烃(0号此油,90号汽油,大港原油)的吸收速率常数K1,释放速率常数K2和生物富集因子BCF等毒性动力学参数,其中k1为15.4-119.0d,k2为0.010-0.043/d,BCF为723-3876,结果表明,紫贻贝对3种不同来的石油烃的毒性动力参数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BCF大小顺序为:紫油>汽油>原油,这可能主要是由于紫油中所含的两环,三环芳径(如萘,菲等化合物)浓度较高所致。  相似文献   

17.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方法,结合全光谱扫描分析方法,对栉孔扇贝和虾夷扇贝的精子及卵子的受精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包括精卵产出后形态学变化、卵水的特性、精子顶体反应、卵子皮层反应以及精子分级分离组分对卵子的作用5个方面.结果表明,这两种扇贝精卵生物学特性没有本质的区别,扇贝精子排入海水中10min以内,外形没有太大的变化,但30min以后约有1/4的精子出现头部膨大变成圆球形的现象,受精能力明显下降;扇贝卵子产入海水中1h以内受精能力没有变化,但2h以后,约1/3的卵子出现卵裂现象,未见极体的排放,且卵裂多停止在2细胞期,少数达到4细胞期,基本属于均等卵裂,并失去受精能力;滴入卵水中的精子极易发生自溶解体,未解体的精子发生凝集,10min之后卵水中基本检测不到完整的精子,卵水和钙离子载体A23187均能诱导精子发生顶体反应;精子分级分离组分分别为精浆、精子头部和精子尾部,这三部分除了少数精子头部能够附着在卵子表面外,其他都不具备激活卵子的作用.对扇贝精子和卵子的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将为解释不同种扇贝的精卵相互识别并受精的现象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8.
以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为实验对象,基于双箱动力学模型,研究了菲律宾蛤仔肌肉和内脏组织对0~#柴油和南海流花原油的生物富集特征。采用OgirinPro 8.5软件对富集结果进行非线性拟合,获得了2种油品的吸收速率常数(k_1)、释放速率常数(k_2)、生物富集系数(BCF)、理论平衡时石油烃质量分数(CAmax)和生物学半衰期(B1/2)等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菲律宾蛤仔对0~#柴油和南海流花原油的k_1分别为0.921~9.74和3.43~64.2,k_2分别为0.092 8~0.134和0.100~0.189,BCF分别为6.87~94.56和34.30~379.88,CAmax分别为17.18~67.62 mg·kg~(-1)和30.38~595.24 mg·kg~(-1),B_(1/2)分别为5.17~7.47 d和3.67~6.93 d。菲律宾蛤仔对0~#柴油和南海流花原油的k_1和BCF均随着水体中石油烃浓度的增大而减小,k_2和B1/2与水体中石油烃浓度无明显相关性,CAmax随着水体中石油烃浓度的增加而增大。通过比较菲律宾蛤仔2种组织对2种油品的生物富集过程,发现菲律宾蛤仔对南海流花原油的生物富集能力强于对0~#柴油的富集能力,而内脏对石油烃的生物富集能力高于肌肉。  相似文献   

19.
刘长安  姜洋  王慧  张帆  关道明 《水产科学》2007,26(9):504-505
采用多环芳烃检测、LC50检测和发光细菌检测3种方法对重柴油污染的生态毒性进行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重柴油中检测出16种有毒有害多环芳烃化合物;对海洋生物日本大螯蜚半致死质量浓度(LC50)为0.105 mg/L;发光细菌检测生态毒性相当氯化汞质量浓度为0.088 mg/L,表明发光细菌法检测海水油污染生态毒性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