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本研究用薄层扫描法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细胞转化牛膝和天然怀牛膝进行了齐墩果酸和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与天然怀牛膝相比,细胞转化牛膝的齐墩果酸含量略低(1.43%),钙、镁、铜、铁、锌含量明显偏低,而锰含量偏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确定北方寒地麦后复种饲料油菜的最佳播期.[方法]利用麦后复种饲料油菜品种华油杂62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播期对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7月15日播种华油杂62株高比8月10日播种分别高23 cm,华油杂62的产量比8月10日播种高13.5 t/hm2.7月15日播种华油杂62中钾、镁及磷含量分别为3 789.0、1 015.0和684.7 mg/kg,分别比8月10日播种高381.0、427.0和196.9 mg/kg.7月15日播种华油杂62的热量为2 699.1 kJ/kg,比8月10日播种高1 334.7 kJ/kg.7月15日播种华油杂62中粗蛋白、粗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含量分别为4.24%、0.83%、10.02%和2.98%,分别比8月10日播种高2.32%、0.5%、4.53%和2.33%.[结论]光温条件时间长有利于饲料油菜营养物质的积累,其适口性好.  相似文献   

3.
播期与密度对秋玉米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秋玉米产量和品质,将播期和密度分别设3个水平组成9组试验,播期设置:2015年8月5日、8月15日以及25日;密度设置为种植52 500、60 000和67 500株·hm-2。研究不同播期和密度对秋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8月5-15日播种的可以在11月中下旬正常收获,8月25日播种的12月初期才成熟,其与8月5-15日播种的相比,在穗长、穗粗、穗粒数、秃尖长、千粒重等指标方面均表现较差。播种周期在8月5-15日的秋玉米产量明显比8月25日的高。在不同的播种密度和播种时期的条件下,秋玉米的产量以及品质存在较大的差异。播种的日期越早收获的产量就越大;而就密度来看,在同一播种周期下的密度越小产量越高。在同一播种时间下脂肪含量均随密度增加逐渐降低。而对蛋白质和淀粉含量受种植密度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
研究怀牛膝风筝棵品种在武陟、郑州和北京三地,相同土壤,相同管理规程下有效成分含量的差异。方法:用HPLC法测定齐墩果酸和脱皮甾酮的含量。结果:武陟种植怀牛膝中齐墩果酸和脱皮甾酮的含量均较高于郑州和北京两地,但三地种植怀牛膝根部齐墩果酸含量和脱皮甾酮含量差异都不显著。结论:不同产地,相同土壤与相同管理规程下怀牛膝药材中齐墩果酸含量和脱皮甾酮含量差异都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以不同品种牛膝(Achyranthes bidentata Bl.)为材料,采用大田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定期采样,观察不同品种牛膝的形态特征并测定其主根根长、根粗、根干重、产量以及齐墩果酸的含量。结果表明,牛膝根长表现为风筝棵>白牛膝>蒙古牛膝>核桃纹,根粗表现为白牛膝>风筝棵>核桃纹>蒙古牛膝,经济产量表现为风筝棵>核桃纹>白牛膝>蒙古牛膝,齐墩果酸含量表现为风筝棵>蒙古牛膝>核桃纹>白牛膝,由上可知,风筝棵的品质较优。不同品种牛膝根的干物质积累呈S形,最快积累时期是9-10月。  相似文献   

6.
气候变暖情况下大豆播期极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气候变暖情况下大豆的适宜播期。[方法]在新乡县小冀镇后庄进行大豆不同播期试验,研究其对大豆生育状况的影响。[结果]以6月中下旬播种的出苗较好;7月1日以后由于高温干旱,土壤失墒快,存在缺苗现象或无苗,且不能正常成熟;6月16日、6月26日播种处理的产量高,与其他处理差异极显著,随着播期推迟,产量逐渐降低。[结论]大豆的适宜播期为6月15~26日。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播期播量对阜阳地区烟农5158产量及产量三要素的影响。[方法]在阜阳毛桥村和中北村开展烟农5158小麦品种6个播期(9月30日、10月5日、10月10日、10月15日、10月20日、10月25日)3个播量(180万、240万、300万苗/hm2)试验,调查株高、产量及其构成三要素。[结果]播期和播量对烟农5158的产量影响较大;随着播期的推迟,产量先升高后降低,10月10日播种的产量最高,10月5日播种的次之,10月15日后播种的产量显著降低;同一播期,产量随播量的增加而增加;潮土产量高于砂姜黑土。同一播期,随着播量的增加单位面积穗数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减少;同一播量,随着播期的推迟单位面积穗数逐渐减少,穗粒数和千粒重逐渐增加;砂姜黑土与相应潮土间在产量三要素方面差异不明显。同一播期,播量越大,植株越高;同一播量,播期越早植株越高;砂姜黑土株高比相应潮土矮,播期越早株高差异越小。[结论]烟农5158在当地的适宜播期为10月5~15日,最佳播期在10月10日,在适宜播期范围内,适宜播量为240万苗/hm2,这可为烟农5158在当地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超甜玉米华珍秋季栽培播期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开展超甜玉米华珍播期试验,探讨其最佳播种时间。结果表明:华珍超甜玉米在樟树市秋季种植,7月15日至8月14日播种均能收获,其中以7月25日播种效果最好,产量居首位,且品质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播期对饲用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并探索饲用玉米的适宜播期。[方法]以青贮50为试材,对不同播期下饲用玉米的生长发育状况以及乳熟末期和成熟期饲草的产量进行研究。[结果]随着播期的推迟,到达各物候期的日期延后,不同处理相同生育阶段的天数减少,最晚播种的玉米花粒期天数增多。全生育期和抽雄至乳熟末期的天数随播期的推迟而减少,至6月15日播种的玉米天数最少,6月30日播种的玉米天数增多。五叶期玉米的株高随播期的推迟而增高。拔节期以6月15日播种的玉米株高最高,之后至开花吐丝期以5月30日播种的玉米株高最高。抽雄期玉米的单株绿叶数随播期的推迟而减少,灌浆后期至成熟期晚播玉米的单株绿叶数较多。随着播期的推迟,玉米鲜物质积累量、饲草产量和籽粒产量均减少。[结论]在饲用玉米的适宜播期内,播种时间越早越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昆明地区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收后最适宜种植的作物及其最适播期,从而来提高复种指数和土地利用率。[方法]以马铃薯、大豆(Glycine max L.)和荞麦(Fagopyrum esculentum L.)为试验材料,设计3种作物不同播期试验(6月29日、7月19日、8月8日、8月28日、9月17日、10月7日)。[结果]播期对不同作物的生长状况和产量都有明显的影响,大豆和荞麦的产量随播期的延迟呈下降趋势,适时早播有利于其高产,又可避免霜冻的危害;马铃薯的产量随播期的延迟呈先增后减的趋势。昆明地区马铃薯收后种植马铃薯的适宜时期是7月中下旬,在马铃薯收后最适宜种植的是荞麦和大豆,荞麦最迟播种的时间是7月中下旬,大豆最迟播种的时间是6月上旬。[结论]该研究可为昆明地区马铃薯收后作物的实际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烤烟后期套种秋马铃薯对烤烟品质、发病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探索适于昭通市不同生态区域的套种模式.[方法]试验在昭通市鲁甸、彝良、镇雄3个不同气候类型的烤烟主栽区进行,结合当地种植节令,设置7月25日、8月4日、8月14日3个播期处理.[结果]在烤烟后期套种秋马铃薯对烟叶的品质、产量及烤烟和马铃薯共感病害没有直接影响.不同播期处理间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没有表现出一致的规律性,但马铃薯商品薯率以8月4日播种期比例最高.[结论]结合技术推广时农事操作的便利性,昭通市大面推广该技术具有较好经济价值,且以8月4日左右播种马铃薯为宜.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怀牛膝的整个生育周期内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进行研究,探讨怀牛膝药材的道地性成因。[方法]以不同怀牛膝生长时期的不同层次土壤为材料,研究土壤微生物总数和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怀牛膝不同生长时期土壤微生物总数和酶活性在种植前较高,苗期较低,增重期又增高,总体上表现为高-低-高的变化规律。土壤微生物的总数和酶活性随取样深度的增加均表现为降低趋势,0—20cm的表土层明显高于20~40cm的亚表层和加-60cm深层。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之间表现出较高的相关性。[结论]怀牛膝在增重期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均最大。  相似文献   

13.
欧丽兰  余昕  张椿  朱烨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9):5204-5206,5290
[目的]对土牛膝进行生药学鉴定。[方法]采用显微鉴别、薄层色谱鉴别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土牛膝进行定性和定量鉴定。[结果]土牛膝的性状特征和组织构造特征明显;并且,测得土牛膝中齐墩果酸的平均含量为0.445 3%,蜕皮甾酮的平均含量为0.103 3%。[结论]该方法对土牛膝的生药学性状进行了鉴定,其结果可为土牛膝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不同播期对玉米品种桂单589产量及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永嫒  时成俏  王兵伟  黄安霞  秦洪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2,(30):14676-14677,14683
[目的]明确玉米品种桂单589的适时播期,为高产栽培提供依据。[方法]试验设置春季6个播期,秋季4个播期,研究不同播期对桂单589生育进程、植株性状、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桂单589在春季播种,随着播期的推迟,桂单589播种~出苗时间及生育期缩短,产量逐渐下降;在秋季播种,桂单589生育期随着播期的推迟,出苗期和生育期延长,产量先升后降。在2月中旬~3月中旬,8月上旬~中旬播种,桂单589植株性状、果穗性状及结实性好,产量较高;春季在2初播种,容易遇低温,影响出苗,在3月下旬以后播种生育期明显缩短,散粉期及灌浆期容易遭到高温干旱,秋季9月份后播种,由于后期低温,玉米难以成熟,产量低,影响收获。[结论]桂单589在南宁地区露地大田直播栽培宜安排在2月中旬~3月中旬、8月上旬~中旬播种,在这个时段内播种容易避开或减少季节性自然灾害,能获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确定杂交稻新组合甬优12和浙优18的适宜播种期.[方法]以水稻品种新组合甬优12和浙优18为材料,设置6个不同时期进行播种,重点考查水稻的颖花退化和产量指标.[结果]试验得出,随着播种期延迟,甬优12和浙优18的始穗期、齐穗期、成熟期推迟,全生育期缩短,同时颖花退化率出现先升后降的波动变化.不同播种期影响水稻的有效穗数、千粒重等产量构成因子,在该试验范围内,甬优12和浙优18的产量均以5月10日播种最高,其次为5月25日播种,播种期过迟出现结实率下降、产量骤减.[结论]水稻品种甬优12和浙优18在浙江衢州地区的最适宜播种时间为5月中旬前后.  相似文献   

16.
菜油两用油菜品种云油杂2号适宜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适宜菜油两用油菜品种(Brassica napus L.)云油杂2号的栽培技术。[方法]选用云油杂2号杂交品种进行育苗移栽,进行不同密度、播种期、打薹时期正交试验。[结果]密度在12万株/hm2,9月26日播种,现蕾期摘薹综合经济效益最高,产值19 056.75元/hm2;其次是密度在9万株/hm2,9月26日播种,现蕾期摘薹综合经济效益好,产值16 545.90元/hm2;第3是密度在15万株/hm2,9月26日播种,现蕾期摘薹综合经济效益好,15 190.80元/hm2;最低是密度在12万株/hm2,10月16日播种,抽薹后12~15 cm摘薹综合经济效益最低,5 450.85元/hm2。[结论]云油杂2号最佳栽培技术是密度12万株/hm2,9月中下旬播种,现蕾期摘薹综合经济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17.
孙伟亮 《安徽农业科学》2012,(5):2594-2595,2597
[目的]探讨高蛋白夏大豆涡豆5号的适宜播期密度组合。[方法]以涡豆5号为供试材料,设4个播期,5个种植密度处理,研究了播期和种植密度对涡豆5号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随着播期的推迟,涡豆5号产量减小;而随着种植密度的加大产量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种植密度对其单株荚数及产量的影响大于播期对单株荚数及产量的影响。在6月5日播种,种植密度为2.55×105株/hm2时,产量最高为3 173.7 kg/hm2。[结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涡豆5号应尽量早播,适宜播期为6月5~12日,最佳种植密度为2.25×105~2.55×105株/hm2。若迟播,应适应增加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18.
不同播种期与播种密度对水稻秀水128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确定秀水128适宜的播期和栽种密度。[方法]设计4个播期和3个栽种密度,研究不同播期和栽种密度对秀水128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最高苗数、有效穗数、成穗率随播期推迟而增加,结实率随播期推迟而先增加后减少,千粒重以播期6月5日的最高(24.7g),产量也以播期6月5日的最高。最高苗数和有效穗数随栽种密度增加而增加,成穗率随栽种密度增加而减少,产量以栽种密度13.3cm×20.0cm的最高。播种期对秀水128产量的影响比栽种密度大。[结论]在土壤肥力中等条件下,产量以6月5日播种,6月30日移栽,栽种密度20cm×20cm的最高,其次是6月15日播种,7月10日移栽,栽种密度13.3cm×20.0cm的处理。  相似文献   

19.
播期和移栽密度对皖稻68生育期·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景道  李胜群  左庆 《安徽农业科学》2009,35(19):8922-8924
[目的]研究不同播期和移栽密度对皖稻68生育期,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方法]设播期和移栽密度2个因素。其中,播期设5个水平(5月5、15、25日,6月4、14日),移栽密度设3个水平(22.20万、27.75万、33.30万穴/hm^2),共15个处理。[结果]播期越早全生育期越长,播期越迟全生育期越短;相同播期不同移栽密度生育期及全生育期天数基本一致。皖稻68的产量以播期5月15日,移栽密度27.75万、33.30万穴/hm^2时最高。播期和移栽密度对皖稻68产量构成因素影响较大。[结论]为皖稻68的在安徽的大面积推广种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