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根据我们实验室发现的鸭疫里默氏杆菌(RA)荚膜多糖蛋白基因序列(DQ151838),设计和合成荧光定量PCR引物和探针,建立了检测RA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该法的表达式Y=-3.416X+39.492,相关系数1.000,PCR循环效率96.2%,DNA拷贝数在10^0~10^8范围内检测曲线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该法的最适Mg^2+、引物和探针浓度分别为4~5mmol/L、0.16~0.2μmol/L和0.16μmol/L,最低能够检测到RA的DNA模板为2.0copies/μL。1/10半数致死量的RA人工皮下注射感染7日龄樱桃谷鸭后2h即可在心、肝、肺、胸腺、食管中检测到RA核酸;感染后8h即可在心、肝、脾、肺、肾、脑、胰、食管、气管、胸腺、法氏囊、十二指肠、直肠、血液和咽喉拭子检测到RA核酸,36~120h是RA在感染雏鸭除了咽喉、食管和气管各个组织器官繁殖数量最高峰期,其后逐渐下降。RA人工感染致死雏鸭的心、肝、脑RA分离和FQ-PCR检测符合率为100%。对临床送检具有典型鸭疫里默氏杆菌病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的死亡雏鸭的肝脏、心血和脑组织的FQ-PCR检测的阳性率均为100%,而RA分离的阳性率分别只有74.3%(26/35)、82.9%(29/35)和91.4%(32/35)。FQ-PCR可用于鸭疫里默氏杆菌感染的快速诊断、流行病学调查和鸭产品的检疫等。  相似文献   

2.
从贵州省某临床发病鹅群分离出细菌1株,经形态学、生化特性、基因序列分析和血清型鉴定,证实该菌为1型鸭疫里默氏杆菌(AR).人工感染试验表明,分离RA对10 d雏鹅肌肉接种半数致死量(LD50)为1.096×107cfu,死亡鹅脑、肝脏处可分离到相应RA.结果为贵州省养鹅业疫病防控及在防疫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免疫接种时选择适宜的疫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间接免疫组化法检测鸭疫里默氏杆菌感染和抗原定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应用鸭源血清1型鸭疫里默氏杆菌(RA)作为抗原。免疫兔制备兔抗RA的IgG。建立了检测雏鸭感染鸭疫里默氏杆菌的间接免疫酶组织化学法。该法检测大肠杆菌(O1、O8、O79、O138)、鸭沙门氏菌、多杀性巴氏杆菌(5:A)感染发病死亡雏鸭组织。不出现阳性反应,而检测RA感染发病死亡雏鸭组织出现特异性阳性反应;检测RA人工发病死亡雏鸭。可在心脏、肝脏、肺脏、肾脏、十二指肠、盲肠、直肠、脾脏、法氏囊、胸腺、胰脏、脑和腺胃检测到RA抗原,RA抗原分布于细胞浆、组织间隙和血液;检测RA人工感染病例与RA肝脏分离符合率为100%,检测临床可疑病例的血清1型RA的阳性率(92.96%)比细菌分离率(75.12%)高。该法具有特异、直观和敏感的特点,可用于雏鸭RA人工感染和临床感染的诊断、检测及RA抗原定位和RA致病机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本地区鸭疫里默氏杆菌的流行血清型及耐药情况,笔者采集了各地疑似鸭疫里默氏杆菌感染的病鸭病料。无菌采集脑、心血、肝等组织接种于血清营养琼脂,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将疑似菌株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提取细菌DNA进行PCR鉴定和序列测定。通过玻片凝集试验和药敏试验,确定分离菌株的血清型和耐药性。结果共分离到37株鸭疫里默氏杆菌。玻片凝集试验显示,分离的鸭疫里默氏杆菌属于1型、2型、6型、7型、10型、11型及未知血清型,其中1型和2型所占比例最高。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到的菌株对头孢类、喹诺酮类和氯霉素类药物敏感性较高。  相似文献   

5.
应用PCR技术检测鸭疫里默氏杆菌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根据已发表的鸭疫里默氏杆菌15型CVL110/89株编码42-kDa主要外膜蛋白的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一对引物,建立PCR方法,对7个血清型的鸭疫里默氏杆菌纯培养菌及野外病死鸭病科组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7个血清型的鸭疫里默氏杆菌纯培养菌DNA都可扩增出809bp的DNA片段,而对照的2株大肠杆菌和1株沙门氏菌纯培养物DNA扩增结果为阴性;在对24只不同鸭场病死鸭肝、脑的检测中,脑的检出率为19/24(高于细菌分离的13/24),肝脏的检出率为11/24(高于细菌分离的8/24)。由此可见,建立的PCR技术可用于鸭疫里默氏杆菌的鉴定和快速诊断(取脑组织)。但此方法是否对其他血清型的鸭疫里默氏杆菌也适用,有待于收集这些血清型的菌株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6.
为确定引起2015年6月底福州仓山区某一养鸭场10日龄左右麻鸭发病死亡的病原,无菌采取病死鸭的肝脏、脾脏、脑等组织,经病毒分离、细菌分离纯化、PCR检测、血清学检测、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检测并分离到鸭1型甲肝病毒和11型鸭疫里默氏杆菌,该鸭1型甲肝病毒分离株与MPZJ1206株和GD株同源性最高,均为98.7%。结果表明,该病例为鸭甲肝病毒1型和11型鸭疫里默氏杆菌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7.
应用鹅源血清1型鸭疫里默氏杆菌(RA)作为抗原免疫兔制备兔抗RA的IgG,建立了检测雏鹅感染鸭疫里默氏杆菌的间接免疫酶组织化学法(Indirect Immunoperoxidase Staining,IIS),该法与大肠杆菌(O1、O8、O79、O138)、鸭沙门氏菌、多杀性巴氏杆菌(5:A)感染发病和死亡雏鹅组织不出现阳性反应而与RA感染发病死亡雏鹅组织出现特异性阳性反应。RA人工发病死亡雏鹅可在心脏、肝脏、脾脏、肾脏、回肠、直肠、肺脏、十二指肠、空肠和盲肠检测到RA抗原,RA抗原分布于细胞胞浆、组织间隙和血液,检测RA人工感染病例与RA肝脏分离符合率为100%,检测临床可疑病例的血清1型RA的阳性率(92.96%)比细菌分离率(75.12%)高。该法具有特异、直观和敏感的特点,可用于雏鹅RA人工感染和临床感染的诊断、检测及RA感染雏鹅后抗原定位和RA致病机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根据鸭疫里默氏杆菌16SrRNA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建立了该菌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利用该方法分别对自然和人工感染病例不同脏器的细菌进行定量检测,并对临床疑似阳性病例进行诊断。试验证明,该方法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好、稳定性强的特点;在自然感染和人工感染的鸭病例中,脑组织和心脏的细菌含量最高。该检测方法能够很好地应用于鸭疫里默氏杆菌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患病鸭群7只病死雏鸭进行了剖检,无菌采取鸭心血、肝脏、脾脏等病变组织,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分离到4株鸭疫里默氏杆菌和4株大肠杆菌。初步确定这起雏鸭死亡的原因为鸭疫里默氏杆菌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所致。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细菌分离培养、培养特性鉴定和生化试验,确诊为鸭疫里默氏杆菌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症.制定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对安徽省某鹅场急性死亡的雏鹅进行了细菌分离鉴定,无菌采集病死鹅肝脏、脑和心包液,经过培养特性观察、染色镜检、生化特性检测以及16S rRNA和血清学检测,鉴定病原菌为血清15型鸭疫里默氏杆菌,命名为LAG1株。该分离菌株对四环素类药物敏感,而对卡那霉素等耐药;对雏鸭的致病性强,半数致死量(LD50)测定为7.75×103CFU/只;交叉免疫保护试验结果显示LAG1灭活油乳剂疫苗对自身菌株攻毒的免疫保护率可达80%以上,对血清10型鸭疫里默氏杆菌HXb2攻毒的保护率可达70%,对血清1型鸭疫里默氏杆菌WJ4和血清2型鸭疫里默氏杆菌Yb2攻毒的保护率低于20%。本研究结果可为安徽省养鹅业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广西小土窝螺不同地理株线粒体大亚基(large subunit ribosomal rRNA,rrnL)基因的遗传多态性,对广西大片吸虫6个流行地区96个小土窝螺样品的rrnL基因进行PCR扩增,通过单链构象多态性(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SSCP)技术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样品进行克隆、测序,并用DNAStar 5.0及MEGA 4.0软件加以比对分析。结果显示,6个地区小土窝螺rrnL基因PCR扩增长度约500 bp,在长度为273 bp的序列中检测到15个变异位点,占核苷酸总数的5.49%。百色、南宁和桂林3个地区相同地理株间存在较大的遗传差异。种系发育分析表明,线粒体rrnL基因在一定程度上不是研究小土窝螺种群遗传变异的良好分子标记。本研究为阐明片形吸虫中间宿主—小土窝螺的种群遗传关系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2.
为了初步探索肌细胞生成素(MyoG)基因在鹿科动物上的遗传多态性,试验采集56头甘肃马鹿的血液样品,采用PCR-SSCP和克隆测序的方法对MyoG基因(GenBank登录号:FJ746497)5′UTR部分序列进行了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检测及序列变异分析。结果表明:①引物P1的PCR扩增片段存在多态性,经克隆测序分析,在5′UTR -237 bp处存在G→A的转换变异,该位点表现为AA、AB和BB 3种基因型,由A和B 2个等位基因控制;对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及群体遗传多态性分析结果发现,AA基因型频率最高,A基因为优势等位基因,该位点多态信息含量(PIC=0.194)为低度多态(PIC<0.25);经TFSEARCH 1.3分析软件预测发现,该变异可能减少了1个Sp1转录因子。②引物2的PCR扩增片段检测到1个SNP多态位点(—46 bp,G→A),表现为CC、CD和DD 3种基因型, 基因型频率分布为CC>CD>DD,该位点多态信息含量(PIC=0.266)为中度多态(0.25<PIC<0.5),但该变异并未引起潜在调控元件及蛋白质结合位点的改变。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分析MyoG基因SNPs位点与甘肃马鹿胴体、肉质性状的关联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对猪精液冷冻保护液中添加咖啡因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并优化冷冻-解冻程序,提高0.5 mL细管猪精液冷冻解冻后的质量。在预先设计稀释液配方的基础上,使咖啡因终浓度为0、0.2、0.4、0.6 mg/mL,选择最佳咖啡因浓度,选出最优组合与传统的TCG稀释液和商业用Androhep〖XC1.TIF〗CryoGuardTM冷冻稀释液进行比较,比较3种不同的冷冻曲线对猪冷冻精液解冻后精子品质的影响,最后对38 ℃下30 s、50 ℃下13 s 2种解冻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咖啡因浓度为0.2、0.4 mg/mL的精子冷冻后活力、质膜完整率、顶体完整率显著高于0、0.6 mg/mL(P<0.05),最佳添加浓度为0.2 mg/mL;预设计的稀释液配方及冷冻方案优于传统的TCG法(P<0.05),但与Androhep〖XC1.TIF〗CryoGuardTM稀释液(美国商业用)有一定差距(P<0.05);A曲线在猪精液冷冻-解冻后活力、质膜完整率和顶体完整率方面均显著优于B和C冷冻曲线(P<0.05);50 ℃水浴解冻13 s显著优于38 ℃解冻30 s(P<0.05)。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对羟基肉桂酸口服液中对羟基肉桂酸的含量。采用Waters XTerra〖KG-*4〗〖XC1.TIF〗RP18(4.6 mm×150 mm,5 μm)色谱柱,以甲醇-1%乙酸溶液(40∶6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10 nm,流速1 mL/min,温度为室温。结果显示对羟基肉桂酸在2~500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5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5%,平均回收率为98.22%~101.07%。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对羟基肉桂酸口服液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5.
蓖麻毒素诱导的小鼠淋巴细胞的凋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无菌制备小鼠脾淋巴细胞,以不同浓度蓖麻毒素(0、0.3、3、30、300 μg/mL)对细胞进行处理,于不同时间段(3、6、12、24 h)采用MTS法对细胞活力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蓖麻毒素对淋巴细胞有明显的毒性作用,3 μg/mL的毒素处理细胞24 h后,细胞活力降为60%左右。为研究蓖麻毒素是否是通过诱发凋亡作用而引起细胞死亡,本试验对典型的凋亡特征进行了检测,首先用流式细胞仪对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进行了检测,证明经毒素处理细胞后,其电位发生显著变化(P<0.05);Hoechst33258染色和DNA 梯度裂解检测结果同时也证明,接毒细胞发生了明显的调亡作用。此结果可为深入研究蓖麻毒素的毒理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通过构建含有3拷贝羊C3d基因与细粒棘球蚴EG95s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旨在通过昆虫细胞表达EG95-(C3d)3重组融合蛋白,为原核表达和真核表达EG95-(C3d)3重组融合蛋白的免疫效果的比较奠定了基础。将细粒棘球蚴EG95s基因与3拷贝羊C3d基因串联,插入pTarget载体,获得重组质粒pTarget-EG95-(C3d)3,利用BamH Ⅰ和Xba Ⅰ双酶切位点将目的基因EG95-(C3d)3克隆至Bac-to-Bac系统的转移载体pFastBac-Hta中,获得pFastBacHta-EG95-(C3d)3重组质粒,将该重组质粒转化含穿梭载体Bacmid的感受态细胞DH10Bac中进行转座重组,获得携带3拷贝羊C3d基因与细粒棘球蚴EG95s基因的重组转座子rBacmid-EG95-(C3d)3,转染Sf9昆虫细胞后获得EG95-(C3d)3重组杆状病毒,并表达EG95- (C3d)3重组融合蛋白,采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进行重组蛋白的鉴定。同时利用昆虫细胞表达蛋白对羊棘球蚴病特异性抗体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获得了EG95-(C3d)3重组杆状病毒,且EG95-(C3d)3重组融合蛋白在Sf9昆虫细胞得到了正确表达,大小约为132 ku,Western blotting鉴定结果显示表达的EG95-(C3d)3重组融合蛋白能与细粒棘球蚴阳性血清产生特异性反应,表明EG95-(C3d)3基因表达产物具有免疫活性。同时表达蛋白对羊棘球蚴病特异性抗体有良好的敏感性。EG95-(C3d)3基因在昆虫细胞获得表达,为原核表达和真核表达EG95-(C3d)3重组融合蛋白的免疫效果的比较,及细粒棘球蚴病的高效检测方法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以一株鸭新城疫病毒NDV-SS分离株基因组RNA为模板,采用RT-PCR方法扩增其F基因,并进行克隆和序列测定。通过序列分析软件将该毒株F基因氨基酸推导序列与GenBank上已发表的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 NDV)F基因相关代表序列进行同源性及遗传进化关系分析。测序结果表明,NDV-SS株F基因全长1662 bp,编码553个氨基酸,其蛋白裂解位点氨基酸序列为112R-R-Q-K-R-F117,符合NDV强毒株特有的序列结构特征。同源性及遗传进化关系分析结果表明,NDV-SS株为基因Ⅵ型毒株,与鸽源新城疫IT-227、Italy-2736分离株具有较高同源性和较近的亲缘关系,推测其可能是由鸽源新城疫病毒变异所产生的。  相似文献   

18.
试验旨在探讨复合酶制剂对以玉米—杂粕为基础日粮的断奶仔猪生长、代谢和血液指标的影响。试验选择48头断奶仔猪,分为2组。试验组在对照组的日粮基础上添加1%复合酶制剂。试验分2个阶段,试验前期(1~21 d)和试验后期(22~50 d)。结果表明,试验前期日增重、料重比、腹泻发生率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全程(1~50 d)的日增重、腹泻率和料重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料重比差异显著(P0.05)。21 d时除粗灰分外,其他养分的消化率试验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50 d时粗脂肪和粗纤维的消化率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其它养分的消化率差异不显著。血液生化指标结果显示,21和50 d时试验组的总蛋白和白蛋白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尿素氮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21 d时差异显著(P0.05);血糖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21 d时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采用健康肉仔鸡和环磷酰胺免疫抑制肉仔鸡模型,通过体外细胞培养试验来研究2种共轭亚油酸异构体(c9,t11-CLA和t10,c12-CLA)对肉鸡巨噬细胞溶菌酶分泌水平的影响。选取24只1日龄爱拔益加(Arbor Acre )肉仔鸡随机分为免疫抑制处理组和健康肉仔鸡组,分别于14、15和16日龄进行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Y;80 mg/kg体重)腿肌注射和等体积生理盐水腿肌注射。巨噬细胞体外培养试验采用含不同浓度(0、25、50和100 μmol/L)c9,t11-CLA、t10,c12-CLA或1︰1的混合物(CLA混合物)。结果表明,t10,c12-CLA可减缓CY对巨噬细胞溶菌酶合成和分泌的抑制作用。添加高剂量的t10,c12-CLA效果好于低剂量添加。c9,t11-CLA对巨噬细胞溶菌酶的分泌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0.
 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凝结芽孢杆菌对蛋鸭产蛋性能、蛋品质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200日龄,产蛋率约80%的临武鸭240羽,随机分成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羽鸭,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100 mg/kg、150 mg/kg和200 mg/kg凝结芽孢杆菌,预试期7 d,正试期28 d。结果表明:(1)饲粮添加凝结芽孢杆菌可提高蛋鸭产蛋率、平均日产蛋量、平均蛋重和饲料转化率,但未达显著水平(P>0.05);添加100 mg/kg和150 mg/kg凝结芽孢杆菌可显著降低产蛋鸭采食量(P<0.05),添加200 mg/kg与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2)饲粮添加凝结芽孢杆菌可显著降低鸭蛋蛋壳厚度(P<0.05),当添加150 mg/kg和200 mg/kg时,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凝结芽孢杆菌还可显著提高鸭蛋蛋黄颜色,蛋白高度和哈氏单位(P<0.05);(3)芽孢杆菌对产蛋鸭血清中血糖、总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脂等血清生化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由此可知,饲粮中添加凝结芽孢杆菌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蛋鸭饲料转化率和产蛋性能,虽会引起蛋壳厚度降低,但不影响合格蛋率,还可提高蛋黄颜色和哈氏单位,对蛋品质有一定改善。综合考虑,蛋鸭饲粮中凝结芽孢杆菌的添加量以150 mg/kg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