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在分析优质稻生长发育与气象条件关系,影响水稻品质的主要气候因子,重庆市优质稻气候资源状况及其分布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重庆市优质栽培的气候资源优势和主要气候问题,最后从开展精细化优质稻气候生态区划,利用气候资源优势建立优质稻生产基地,选用与气候生态特点相适应的高产、优质、抗病良种,采取与气候特点相适应的综合栽培技术,加强优质稻生产、加工、销售配套体系建设,加强科技创新,为优质稻产业提供技术支撑等方面提出了充分利用气候资源优势,发展重庆市优质稻产业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沅江市优质稻产业现状的调查,指出目前沅江市优质稻产业发展还存在生产标准化不高、优质化不强、机械化程度不高,企业品牌影响不大等问题,分析了沅江发展优质稻产业的自然优势、交通优势、人才技术优势、产业基础优势等有利条件,并提出了加强组织领导、促进模式创新、开展产业扶持、强化科技支撑、完善技术服务等促进沅江优质稻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广西火龙果种植生态气候区划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火龙果是广西特别是北回归线以南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为合理利用广西气候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火龙果产业,通过对火龙果生态气候要求的分析,确定了种植火龙果生态气候区划指标,并对广西火龙果种植生态气候区进行划分和区划结果评述,划出生态气候最适宜区、适宜区、次适宜和不适宜种植区,为广西火龙果生产的优化布局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优质稻米产业化开发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优质籼米为特色的优质水稻生产从2000年规模生产以来,红河州优质水稻生产发展走过了第15个年头,2014年全州优质水稻已达3.3万hm2。在更加强调"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源"的今天,如何把红河州优质籼米产业开发中的品种优势、生产优势、云南省领先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确保粮食安全,简要分析红河州水稻生产发展概况,优势稻产业开发取得的主要成就以及优质稻生产推广的主要技术,提出红河州优质稻米产业化开发战略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5.
广州市旅游气候资源评价及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晓静  潘安定 《甘肃农业》2006,(11):145-146
本文利用广州市气象统计资料评价了广州市气候的特点和优势,指出广州气候宜人,适合旅游期长,旅游气候综合舒适度高,有利于形成丰富多样的旅游气候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优势。并提出利用广州旅游气候资源优势和地域特点,综合利用、合理开发旅游产品和项目,加强旅游文化内涵和气象服务,以及通过保护生态气候环境等措施促进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和持续利用,使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6.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是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解读。近年来农业产业发展遍地开花,但都未形成行之有效的体系,该文介绍了贾汪区稻米产业优势及现状,分析了贾汪区龙头企业带动稻米产业发展、实现强村富民的典型,提出了加强引进优质稻新品种和栽培技术推广、完善优质水稻标准化生产体系建设、健全优质稻米产业化经营链条与加强政策支持等优质稻米产业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7.
宝鸡市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化开发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宝鸡市优质专用小麦生产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介绍了该地区的生态气候特点和发展优质中强筋小麦的独特优势,提出了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化开发的主要措施及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太仆寺旗西芹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当地只要充分利用好独特的气候资源优势,区域优势,品牌效应及良好的生产基础;通过政策扶持,部门指导,合作组织带动,进一步加强产业化生产体系建设,该旗优质西芹产业发展前景会更加广阔。  相似文献   

9.
以湖南省汉寿县1981—2013年气候资料为例,分析了洞庭湖区汉寿县冬季气候对大棚蔬菜生产的影响,结合当地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特点,提出了防灾减灾生产建议与应对措施,以充分利用气候资源,趋利避害,大力发展大棚蔬菜产业。  相似文献   

10.
加快发展湖南优质稻产业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湖南省是中国稻谷生产的最大省份,加快发展湖南省优质稻产业,对于落实国家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实现湖南水稻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意义重大。通过分析指出,加快发展湖南省优质稻产业的基础条件较好,但也存在优质广适高产品种不多、栽培技术不配套、加工储藏技术落后、生产缺乏整体规划布局、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产品安全隐患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加快发展湖南优质稻产业,必须合理布局生产基地,加强基地生产条件建设;有效整合科技创新,提升产业科技水平;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提高产业综合竞争力;积极营造发展环境,加快产业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11.
基于格网的重庆市水稻种植的农业区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重庆市农业气候资源和水稻生产气候条件的调查与分析,采用回归法,在建立水稻生产气象因子地理分布模式和水稻种植气候区划因子分区模式的基础上,利用Arcinfo软件制作水稻种植气候区划,为有效开发和利用重庆市农业气候资源,找到适宜生长和不适宜生长水稻的地区,为农民生产种植水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环境因子对稻米品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述了影响稻米品质的主要气候因子和栽培措施,提出水稻保优栽培基本原则,即首先选择品质优良的品种,在保证品种产量的前提下,因种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气候因子,综合利用栽培因素,使稻米生产的每一环节都有利于品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采用云龙县气象站1977—2016年的逐月地面气象资料,以及县内已建成的11个六要素区域自动站的气象资料,运用生态学和气象学等学科理论,分析云龙县农业气候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对"麦地湾梨"高产优质种植适宜性的影响,并对云龙县"麦地湾梨"种植气候资源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综合性评价。结果表明,云龙"麦地湾梨"除品种优良外,关键是其对生态环境适应范围广,全县各乡镇海拔1 800~2 600 m的地区,其气候条件都能满足"麦地湾梨"优质高产的条件,尤其是海拔2 000~2 400 m的地区,最适合"麦地湾梨"的种植,是云龙"麦地湾梨"的最佳种植区;全县有0.67万hm~2陡坡旱地符合麦地湾梨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4.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温饱问题已经解决,这主要是依靠先进的栽培技术,在我国发展过程 中粮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在我国粮食的组成部分中,水稻是十分重要的一类,但是,水稻在栽培过 程当中可能会存在着各类问题,如果忽视掉,就会影响到水稻的质量。那么接下来本文将讨论和分析 优质高产水稻的栽培技术,从而培养出更多优质的水稻。  相似文献   

15.
扬州市近年来水稻病虫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秦玉金  刘学儒  丁涛  杨进 《广西农业科学》2009,40(10):1318-1322
文章简要总结了扬州市近年来水稻灰飞虱、稻纵卷叶螟、褐飞虱、螟虫、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水稻纹枯病等病虫的发生概况及特点,从水稻品种布局、栽培制度、气候条件等方面分析了重发病虫的原因。提出加强病虫测报,掌握病虫发生动态,适时指导防治;坚持合理防治、综合防治策略;开展专业化防治,提高防治效果和防治质量等水稻重发病虫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16.
选用 3种不同穗重型杂交中籼稻即重穗型、中穗型和轻穗型共 8个品种 (组合 ) ,在四川 6个不同气候生态区种植 ,以研究其稻米粒长、长宽比、垩白米率、垩白度、透明度等 5个外观品质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 :① 6个主要气候生态区 ,其外观品质优劣的综合表现依次为盆西中亚热带多春夏旱区 (温江 ) >盆北山地亚热带 -寒温带区 (广元 ) >盆西山地中亚热带 -寒带区 (雅安 ) >泸定河谷中亚热带山地北亚热带区 (西昌 ) >局部河谷南亚热带区 (江津 ) >盆东中亚热带伏旱最多区 (南充 ) ,呈现盆地西部高于东部的趋势。②从不同穗重型品种的外观品质表现看轻穗型品种在 6个生态区中表现最好 ,其次为中穗型品种 ,而重穗型品种则表现相对较差。③从不同穗重型品种对各气候生态区的适应性看 ,轻穗型品种适宜于在盆北山地亚热带 -寒温带区 (广元 ) ,盆西中亚热带多春夏旱区 (温江 )和局部河谷南亚热带区 (江津 )种植 ;而中穗型品种和重穗型品种 ,在 6个气候生态区中 ,其外观品质变化较大。因而应加强对这两类型品种的研究 ,因地制宜的选择种植。③在 6个生态区中 ,从被研究的 5个外观品质性状看 ,其稻米粒长和长宽比两个性状 ,变异相对较小 ;垩白米率、垩白度和透明度 3个性状变异较大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合作社对职业粮农优质稻种植行为的影响,基于2020年江西省调查数据,运用二元Probit模型和中介模型,分析验证合作参与对职业粮农优质稻种植行为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加入合作社对职业粮农优质稻种植行为呈显著正向影响,且社会资本在合作参与对优质稻种植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同时,契约期限、信息获取、种植年限、工作经历及稻谷卖价均对优质稻种植有显著影响,而合作参与对优质稻种植行为的影响在不同茬期之间存在差异。因此,应提升职业粮农对合作社作用和功能的认知,增强职业粮农社会资本,完善土地流转信息平台,加强优质品种的示范推广,培育优质稻米品牌,以此提高职业粮农市场获利能力,推动其优质稻种植行为。  相似文献   

18.
阎丽娜 《北京农业》2011,(33):29-30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农作物,但是由于北方寒地气候等条件的特殊性,如果想要种植出优质、高产的水稻必须有优良的栽培技术做支持。推广两段育苗栽培技术是提高稻米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本文讲述在应用两段育苗栽培技术的生产实践中,要把握好的一些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   

19.
生育约束型直播水稻生育特征与稳产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农村优质劳力减少和劳动力成本攀升以及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发展,直播水稻作为一种轻简化的种植技术应用面积不断扩大。因此,促进直播水稻稳产与增产对保证中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我国南方多熟制地区直播水稻生产特点,笔者提出了生育约束型直播水稻的概念,即受前茬作物的影响,直播水稻较移栽水稻播种晚,全生育期缩短,温光资源利用减少,加上前茬秸秆全量还田和短农耗期内粗放或半粗放化整地播种,造成种子和苗期都处于多种逆境下,显著制约了水稻的正常出苗与生育,使水稻产量不高不稳。这种生育约束型直播水稻在生产上应用已较为广泛,制约了大面积平衡增产。为此,有针对性地探究了生育约束型直播水稻稳产栽培途径,选用江苏代表性的穗粒兼顾型粳稻品种,在大面积有代表性的简化耕作播种条件下,通过设置基本苗量120万/hm 2、240万/hm 2和360万/hm 2处理,分别代表分蘖为主成穗型、主茎分蘖成穗并重型、主茎成穗型3种栽培途径,系统比较研究各类型水稻群体光合物质生产特征、产量与品质特征,初步认为“适当增加基本苗,增加主茎成穗比例,以主茎成穗为主,通过足量主茎穗数产出较高群体颖花量,在生育中后期积累更多的干物质量”是利于生育约束型直播水稻稳产增效的有效栽培途径。本文中还介绍了生育约束型直播水稻稳产栽培关键技术,并对合理发展直播水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野生稻是水稻新品种选育的重要基因来源。广东自 1978—1980 年开展首次全国野生稻资源普查搜集以来,在野生稻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在广州建立了国家野生稻种质资源圃和广东省水稻种质资源库,目前入圃种植保存野生稻资源 5 188 份、繁殖种子入库保存 4 000 余份,涵盖 20 个野生稻种;在广州和茂名各建立了 1 个普通野生稻原生境保护区;形成了种茎入圃、种子入库保存及原生境保护相结合的野生稻资源保护体系。利用广东野生稻资源直接或间接育成 156 个品种通过国家、省、地品种审定,其中 18 个通过国家品种审定,而且大部分品种米质达到国标、部标或省标优质 3 级或以上等级,说明野生稻资源在优质稻品种培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广东野生稻种质资源保护与育种利用工作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野生稻原生境保护区布局不全面,野生稻自然生存呈现濒危趋势;野生稻资源鉴评设施设备条件不完善,深度鉴评基础薄弱,影响野生稻资源充分利用。建议加大野生稻保护与鉴评经费投入,加强野生稻原生境保护区规划建设和管理,加强野生稻资源优异种质创新、育种新材料创制和相关应用基础研究,以促进野生稻资源保护和育种利用取得更大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