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宋富贵  段升杰 《食用菌》1995,17(1):27-28
近年来,金针菇在国内外市场比较畅销,是仅次于双孢蘑菇、香菇而占据国际市场第三位的食用菌。因此,发展金针菇生产具有美好的前景。但是在金针菇生产中普遍存在着菇体质量差、产量较低等较难解决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金针菇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菌袋缺乏水分、养分,使金针菇处于“半饥饿”出菇状态。为了探索金针菇优质高产的栽培新途径,笔者于1993年秋冬季节进行了以覆土栽培为主的大棚金针菇优质高产栽培研究,探索出了金针菇“立体覆土横向出菇”新技术,现将试验结果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金针菇生产发展迅速,许多单位引进我所选育的三明一号和日本信浓二号等菌株。三明一号菌株出菇快,栽培周期短,产量高,菇形圆整,菌柄较粗壮、抗病力强。经多年栽培,产质量稳定,但菌盖肉薄,较易开伞,菌柄基部也易褐变,制罐产品色泽较深。而日本信浓二号菌株菇体洁白,菌盖内卷,肉厚,开伞慢,较适合制罐,但出菇慢,栽培周期长,抗病力差,产量低,生物效率仅25~60%。为了选育出更优良的金针菇栽培菌株,笔者从1983年开始以这两个菌株为杂交亲本,进行杂交育种研究,获得了一批杂交菌株,其中19号菌株经四年的栽培结果表明,是  相似文献   

3.
笔者在指导金针菇生产中试用了再生法栽培,收到了高产优质的效果,每袋(干料约300克)可收制罐用的鲜菇200—300克,还能根据市场需要及罐头厂收购量合理安排产菇袋数。现将栽培方法介绍如下:(一)准备材料:(1)栽培容器:采用16×38厘米或17×40厘米的塑料袋,袋厚聚丙烯为4—5丝米、聚乙烯为3.5—4.5丝米。(2)菌株是采用笔者选育的出菇快、再生力强、能耐高温、产量高的金针菇112、129、301、98和99号,特别是98和99号菌株(原菌株从  相似文献   

4.
蒋炳和 《食用菌》2011,(5):44-45
金针菇在我国各地均有栽培,它滑嫩鲜美,营养丰富,市场前景广阔。由于金针菇出菇期要求较低温度,特别适合在我国北方地区栽培。所以近年来在我地区栽培较广泛,2010年9月,笔者利用新建的4座半地下式菇房进行栽培金针菇获得较好收益。现介绍如下。1金针菇栽培季节的选择金针菇是一种低温型食用菌,在无人工控温的情况下,应充分利用自然温度,掌握好栽培季节是促进高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郑明海  余维良  邵云华  程国林 《食用菌》2011,33(3):36-36,38
为了筛选栽培金针菇的优良配方,笔者设计了桑枝屑、杂木屑两组12个配方进行金针菇出菇对比试验。通过对不同配方的金针菇农艺性状和商品性状的比较分析,筛选出栽培金针菇适宜高产配方。现将金针菇配方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金针菇属低温型食用菌 ,很适合在北方地区栽培 ,华北地区有充足廉价的适合金针菇栽培的培养料 ,而半地下式菇棚栽培金针菇更是造价低廉 ,温度、湿度、通风和散射光易于控制 ,是一种操作简单、投资少、效益高、适合单个农户家庭的栽培方式。1 栽培菌种与栽培季节的选择 在华北地区各地可根据当地习惯选用适宜的菌种 ,如杂交 19号、金针菇高产 70 7等菌种。栽培季节可有以下两种方案 :①发菌期安排在9月中下旬到 10月上旬 ,出菇期在 11月下旬到 12月上旬。②接种发菌期在 12月初到 1月上旬 ,出菇期在第二年的 2月到 3月份。2 菇棚的建造 …  相似文献   

7.
根据金针菇需在遮光、保湿条件下出菇的生长特性,我们于1990年在渐江省江山、黄岩市开展了由黑膜代替常规农膜覆盖金针菇的室内、室外栽培技术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这项技术具有显著的增产和提高子实体质量的效果,并为金针菇室内栽培移至室外栽培创造了条件。为此,今年将在黄岩、临海二个金针菇主栽区大面积推广该项技术。  相似文献   

8.
金针菇室内栽培,由于受菇房面积的限制不利于规模经营。本试验旨在通过黑膜覆盖探讨金针菇大田栽培技术和可行性,从而为金针菇的大规模生产另辟一条省本、高效益的栽培途径。  相似文献   

9.
金针菇高产栽培新技术──一次性收获栽培法刘虎先山东莱州朱桥镇政府261419常规栽培金针菇,虽然可收三茬菇,但生物转化率最高只能达到100%,生育期长达95天左右,一年只能循环三个栽培周期,且第三茬菇柄短而粗,易开伞盖,商品质量极差,影响经济效益。被...  相似文献   

10.
《食用菌》1985,(6)
1983年西德除人工栽培蘑菇外,还收获一定量的野生菇。人工栽培的蘑菇,部分制罐其余鲜销;野生菇中极少数干制,绝大部分制罐和鲜销。野生菇制罐产品4020吨,产值23760000DM(西德马克),其中鸡油菌制罐1200吨,产值15000000DM;牛肝菌制罐120吨,产值1200000DM;混杂菇制罐2700吨,产值7560000DM。鲜销野生菇1000吨,产值15000000DM。干制野生菇6吨,产值160000DM(其中牛肝菌1吨,产值60000DM;混杂野生菇5吨,  相似文献   

11.
白色金针菇F_(21)出菇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浙江省江山市栽培白色金针菇为1500万袋,鲜菇产量7000吨,产值2400万元,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白色金针菇生产、加工基地之一。现将白色金针菇F21的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出菇管理阶段措施小结如下:1低温出菇白色金针菇F21出菇最适温度是5~15℃...  相似文献   

12.
《食用菌》1997,(2)
纯白一号金针菇集多种金针菇菌株之优于一体,菌丝生长温皮5~32℃,子实体形成温度5~22℃。菇体纯白,出菇密集,不易开伞,在强光下仍能保持洁白高产。适应室内、外栽培,前三潮转化率160%,经济效益高于黄色菌株。母种含邮资每支25元,量大从优,款到即寄。另有广温型平菇菌株巨丰  相似文献   

13.
金针菇标准化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沈秀法  李德兴 《食用菌》2006,28(4):34-34
我县金针菇规模化生产已有二十余年,年栽培量8000万袋以上,外出菇品遍布23省(市),并在80多个大中城市占居相当市场份额。现将经多年研究推广应用的金针菇标准化栽培技术介绍如下:本规程规定了金针菇的产地环境和生产管理措施,适用于金针菇大棚或室内袋装栽培。  相似文献   

14.
鸡腿菇营养丰富,肉质细嫩,很受市场欢迎.笔者用金针菇、平菇等食用菌菌糠在防空洞里栽培鸡腿菇,采用室内培养、洞内出菇的两段管理法,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张晓芳  陈文杰 《食用菌》2008,30(6):59-60
随着白色金针菇消费量的增加,栽培量也在逐年增加,一些新的地区和栽培户也纷纷加入了栽培白色金针菇的行列。但因为各地区栽培使用的菇棚结构各式各样,使得新的栽培者难以选择。笔者于2005年以来,在太行地区进行金针菇栽培菇棚的选择试验。现将太行地区几种菇房介绍如下,希望对栽培者能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6.
潘湖生  肖鸿勇 《食用菌》2011,33(3):46-47
金针菇营养丰富,有增智菇、"一休菇"的美称。江西赣西地区规模栽培金针菇已有二十多年历史,由于金针菇味道鲜美,风味独特,又是较佳冬天吃火锅菜肴锅,使金针菇生产、销售一直呈现量多价高的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17.
金针菇-金福菇轮作模式,是利用金针菇和金福菇适宜一高一低温度栽培的特点,将两菇轮作,在时间上正好形成一个不间断周期,充分利用栽培金针菇所搭建的菇棚及金针菇废菌糠,栽培金福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菇棚利用率。  相似文献   

18.
<正>河北灵寿县是我国太行山东缘-燕山食用菌优势区金针菇主产县,产业辐射带动正定、平山、行唐、唐县等县,栽培模式是半地下菇棚层架式两端出菇。依据金针菇的生物学特性和产区气候条件,最适头潮产菇季节应在12月初,但为了避免与其它农艺设施生产菇和工厂菇同时上市,提高效益,产菇季节一再提前,由当年11月上旬逐渐提至10月中旬。开始几年,栽培季节提前后,虽然产量降低了,但由于产品占领了市场空挡,售价高,效益并不  相似文献   

19.
刘明河  岳全礼 《食用菌》1996,18(4):33-33
金针菇(Flammulina veletipes),是秋末春初发生的一种耐寒性、朵型较小的木腐伞菌。栽培技术由瓶栽发展到袋栽和生料床式栽培。但由于金针菇出菇阶段管理技术复杂,产量较低,也制约了金针菇栽培的普及。为此,我们于1993年10~12月对金针菇袋式栽培出菇阶段的管理技术进行了探索,并取得了150%的生物效率,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金针菇学名毛柄金钱菌,又称构菌、朴菇、冬菇、冻菌、金菇、智力菇等,其菌盖滑嫩,菌柄细长脆嫩,形美味鲜,是世界上著名的食药两用菌和观赏菌之一[1]。近年来,食用菌工厂化栽培,尤其是金针菇的工厂化栽培发展迅猛,竞争激烈,促使企业不断设法提高单产和品质,以提供廉价物美的产品[2]。目前市场上的金针菇菌株比较多,本试验选取了10个有代表性的金针菇菌株进行工厂化栽培出菇试验,比较分析各菌株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