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采用传统的碱溶酸沉法提取了大豆粕、棉籽粕中的大豆分离蛋白(SPI)及棉粕分离蛋白(CPI),并分别测定了棉籽粕、60目棉粕分离蛋白和80目棉粕分离蛋白中游离棉酚的含量。结果显示:60目、80目大豆粕中大豆分离蛋白的提取率分别为39.82%和44.95%(P〈(1.05),粗蛋白含量分别为81.07%和71.35%;60目、80目棉籽粕中棉粕分离蛋白的提取率分另4为23,22%和35.39%(p〈0.05),粗蛋白含量分别为76.03%和82.44%;棉籽粕、60目棉粕分离蛋白及80目棉粕分离蛋白中游离棉酚的含量分别为2182.54mg/kg、522、79mg/kg和503.87mg/kg(P〈0.01)。这表明不同的粉碎粒度对大豆分离蛋白和棉粕分离蛋白的提取率有显著的影响,碱溶酸沉法显著降低了棉粕分离蛋白中游离棉酚的含量。  相似文献   

2.
我国大豆每年进口量1亿t左右,其中约90%用于畜牧业,大豆高度依赖进口严重制约着我国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寻求高效的大豆替代饲料原料是降低大豆进口依存度的有效手段之一。棉籽饼粕是世界上除大豆粕和菜籽粕外第三大贸易类蛋白质饲料原料,棉籽饼粕中游离棉酚含量较高和氨基酸组成不平衡是限制其应用的主要因素。提升棉籽加工副产品的营养价值对于实现大豆蛋白的高效替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棉籽加工工艺的发展,采用脱糖法和脱毒法萃取棉酚和棉子糖生产棉籽蛋白的技术逐渐成熟。棉籽蛋白的粗蛋白质含量高于50%,且具有氨基酸平衡好、营养价值高和适口性好等优点。本文通过综述棉籽蛋白营养成分及其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棉子糖和小肽等功能性物质,探讨了棉籽蛋白在仔猪饲粮中应用潜力,旨在为提高仔猪生产中棉籽蛋白利用效率和降低我国大豆进口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我国年产棉籽粕600万t,其中新疆地区是棉籽粕主产地,占总产量60%以上,资源丰富且蛋白质含量较高,棉籽蛋白的生物效价与豆类蛋白相近,是畜牧业、水产业中物美价廉的蛋白来源,且棉籽糖也是优质的食用功能性糖类,但棉酚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棉籽粕的利用,因为动物食用过量棉酚物质后,会出现中毒症状.20世纪80年代,国内棉花主产区棉籽浸出粕抽样检测游离棉酚518 mg/kg,20世纪90年代在新疆建设兵团主产棉区所测样品中游离棉酚平均含量为608 mg/kg;2001年棉粕中游离棉酚含量为760 mg/kg;2009年,王安平收集的中国5个不同主产区棉粕样品游离棉酚平均含量为1021 mg/kg.主要原因是随着油脂提取工艺的改进,降低了棉油中FG含量,将更多棉酚保留于棉粕副产物中,因而棉粕中棉酚含量呈上升趋势.因此进一步研究我国棉籽蛋白的营养价值及棉酚特性,开发具有经济效益的棉酚降解技术,对于促进棉籽粕及棉籽蛋白的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棉籽粕中因含有棉酚等有毒物质,制约了其在畜牧业中的应用。微生物发酵法是目前普遍认为的成本低、效果好、较安全的脱毒方法。本实验利用实验室常用菌株芽孢菌、酵母菌和乳酸菌发酵棉籽粕,研究其对棉籽粕中游离棉酚降解率的影响,并对发酵前后棉籽粕的营养指标如活菌数、酸溶蛋白、中性蛋白酶活性、pH和游离棉酚含量等进行比较。结果发现:降解棉籽粕中游离棉酚效果的菌株排序为芽孢杆菌优于酵母菌优于乳酸菌,其中芽孢杆菌BLCC1-0039组发酵棉籽粕24 h时,游离棉酚降解率达到93.89%(P0.05),酵母菌BLCC4-0327组发酵棉籽粕发酵24 h时,游离棉酚降解率达到72.72%(P0.05),本研究的5株乳酸菌几乎都没有降解游离棉酚的能力。芽孢杆菌各菌株发酵棉籽粕均可以提高酸溶蛋白含量和中性蛋白酶活性,发酵24 h时,芽孢杆菌BLCC1-0039组的酸溶蛋白含量较空白对照组高出54.80%(P0.05),中性蛋白酶活性达到4111.40U/g(P0.05);发酵24 h时,酵母菌BLCC4-0327组的酸溶蛋白含量较空白对照组高出23.20%(P0.05);乳酸菌发酵可有效改善发酵风味,发酵24 h时,乳酸菌BLCC2-0092组发酵料的p H降至5.47(P0.05)。这说明,优良的微生物菌种是影响棉籽粕脱毒效果和饲料营养品质的首要条件,这为下一步棉籽粕的有效利用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新型棉籽蛋白的氨基酸消化率测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选用6头公猪,用简单T-型瘘管法,以普通棉粕为对照,测定了新型棉籽蛋白的氨基酸消化率。结果表明,同普通棉粕相比,新型棉籽蛋白的蛋白质含量提高,氨基酸含量也相应提高,粗纤维含量降低;新型棉籽蛋白的氨基酸和蛋白质消化率高于普通棉粕,脯氨酸、组氨酸、谷氨酸、总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和粗蛋白的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赖氨酸的消化率极显著提高(P<0.01)。  相似文献   

6.
采用水提和碱提的方法从棉籽粕中提取蛋白质并分析氨基酸成分,研究100℃和常温下低质量浓度醋酸溶液对棉籽蛋白提取的影响及中性和碱性蛋白酶对棉籽粕进行预消化处理的影响,探讨无酚棉籽粕的预消化处理时间和用水量.结果表明:棉籽粕蛋白质含量较高,氨基酸种类齐全;在100℃下低质量浓度醋酸短时处理棉籽粕时,蛋白提取率很高;常温长时处理棉籽饼时,氨基酸随醋酸质量浓度升高而升高,并在质量浓度为0.5%时达最大值;中性酶处理棉籽粕后蛋白提取率略有下降,碱性蛋白酶处理后可溶性蛋白质量浓度是无酶处理的4倍;无酚棉籽粕酶的预消化时间越长,上清液中氨基酸含量越高,在12 h时可溶液性蛋白质量浓度达到最大值;用水量和棉籽粕量5:1为最佳.  相似文献   

7.
分别用超声波处理不同粉碎粒度的高温脱脂豆粕,然后采用醇法浸提工艺提取其中的大豆浓缩蛋白(SPC)。结果显示:40目、60目及80目豆粕提取的大豆浓缩蛋白中粗蛋白含量分别为51.85%、55.50%和54.32%(P〈0.05)。提取率分别为97.65%、97.51%和95.80%(P〈0.05);超声波处理之后提取的大豆浓缩蛋白中粗蛋白含量分别为55.44%、55.11%和58.77%(P〈0.05),提取率分别为97.50%、96.78%和95.65%(P〈0.05)。不同的粉碎粒度对大豆浓缩蛋白中粗蛋白的含量及提取率有显著影响,粒度越小,粗蛋白含量越高,提取率越低;在相同的粉碎粒度下,超声波处理能提高大豆浓缩蛋白中粗蛋白的含量,但是对其提取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高效降解游离棉酚并改善棉籽粕营养品质的菌株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利用枯草芽孢杆菌和植物乳酸菌发酵棉籽粕,研究其对棉籽粕中游离棉酚降解率的影响,并对发酵前后棉籽粕的营养品质指标如活菌数、中性蛋白酶活性、酸溶蛋白质含量、pH、游离棉酚含量等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可高效降解棉籽粕中游离棉酚的枯草芽孢杆菌菌株为BLCC1-0039,可有效改善发酵风味的植物乳酸菌菌株为BLCC2-0092。综合上述2株益生菌的优点,筛选出最优复配发酵方式为植物乳酸菌BLCC2-0092与枯草芽孢杆菌BLCC1-0039按照1∶1比例接种,37℃需氧发酵24h再厌氧发酵。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最优复配发酵组各发酵阶段发酵棉籽粕的pH显著降低(P0.05),厌氧发酵72h时pH降至5.27;酸溶蛋白质含量显著提高(P0.05),厌氧发酵72h时酸溶蛋白质含量达到23.54%;游离棉酚含量显著降低(P0.05),需氧发酵24h时游离棉酚降解率达到52.12%,厌氧发酵72h时游离棉酚降解率达到61.58%。由此可知,植物乳酸菌BLCC2-0092与枯草芽孢杆菌BLCC1-0039复配发酵可有效降低发酵棉籽粕中的游离棉酚含量并改善其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9.
1加工工艺及特点脱酚棉籽蛋白是一种新型优质饲用蛋白。普通棉粕含有较多的游离棉酚,其不仅降低了日粮中赖氨酸的利用率,同时对畜禽的毒害主要表现为影响造血功能,造成贫血致使动物生长受阻,同时还影响动物的繁殖机能,造成动物不育。脱酚棉籽蛋白的游离棉酚含量通常在400mgkg以  相似文献   

10.
试验旨在建立体外胃蛋白酶-胰蛋白酶两步酶解消化法,并用来测定不同蛋白原料不同粉碎粒度下的粗蛋白消化率。试验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采用不同浓度的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酶解大豆粕并测定蛋白消化率,确定体外两步酶解消化法的最适条件。用建立的消化方法分别测定4种原料(大豆粕、棉籽粕、菜籽粕和玉米酒精糟)5种粉碎粒度(12/20、20/40、40/60、60/80和80/100目)的粗蛋白消化率。试验结果表明:粒度60/80目的大豆粕的粗蛋白消化率最高,可达82.08%,比12/20、20/40和40/60目分别提高39.14%、14.27%和4.28%(P0.05);80/100目的棉籽粕的粗蛋白消化率最高,可达58.50%,比12/20、20/40、40/60和60/80目分别提高21.72%、18.95%、11.66%和6.02%(P0.05);菜籽粕和玉米酒精糟在粒度80/100目时粗蛋白消化率最高,分别是粒度12/20目同种原料消化率的1.46和2.04倍(P0.05);大豆粕、菜籽粕和玉米酒精糟3种饲料原料的粗蛋白消化率与粉碎粒度的相关性为显著性相关(P0.01),棉籽粕的相关性不显著(P=0.063)。综上可得,随着粉碎粒度的增大,4种原料的体外粗蛋白消化率显著提高,但粉碎至一定程度后提高不明显,而且除棉籽粕外呈显著线性负相关(P0.01);不同原料获得最高体外粗蛋白消化率的粉碎粒度要求也不一致。  相似文献   

11.
棉籽粕化学脱除棉酚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探讨棉籽粕化学脱毒的最佳方法。试验1,通过研究不同水分、温度和作用时间对棉酚脱毒率的影响,确定棉籽粕的脱毒作用最佳水热条件。结果发现,在60~100℃、水分8%~16%和时间20 min~8 h条件范围内,随着温度、水分添加量、作用时间增加,棉籽粕脱毒率越高。试验2,比较10种常见单一化学脱毒剂的脱毒效果。研究发现,硫酸亚铁(Fe SO_4)、硫酸铜(Cu SO_4)和双氧水(H_2O_2)脱毒效果较佳,脱毒率均达到40%以上,然而,Fe SO_4脱毒棉籽粕颜色发黑并带有铁锈味,故Cu SO_4和H_2O_2为较优的单一棉酚脱毒剂。试验3,将Cu SO_4和H_2O_2制成混合脱毒剂,研究其最佳反应条件,并验证其脱毒效果。结果发现,80℃、16%脱毒剂添加量和烘1 h为最佳脱毒条件,且此混合脱毒剂的游离棉酚和结合棉酚的脱毒率均在84%以上;虽然脱毒后脱毒棉籽粕粗蛋白质含量稍微降低(P0.05),但粗蛋白质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因此,水分、温度、作用时间都是影响棉籽粕化学脱毒的重要因素,在控制好这3个条件的情况下(80℃、16%脱毒剂添加量和密闭烘1 h时间),选用H_2O_2、Cu SO_4配制成一种混合脱毒剂,能有效脱除棉籽粕棉酚并且提高棉籽粕粗蛋白质消化率和仿生消化能,为棉籽粕脱毒加工提供良好的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蒸汽爆破技术对棉籽粕中游离棉酚脱毒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蒸汽爆破技术对棉籽粕中游离棉酚的脱毒效果。采用市售棉籽粕,对其进行7种不同的蒸汽爆破处理,蒸汽压强均固定为2.0 MPa,以水料比为0时进行维压30 s的蒸汽爆破处理为对照,水料比为30%、50%时分别进行维压10、20、30 s的爆破处理,每处理重复3次,以游离棉酚含量、蛋白质溶解度为指标,筛选出较佳的处理测定氨基酸含量和营养物质猪仿生消化率数据。结果表明:固定蒸汽压强时,游离棉酚的脱毒率与蛋白质溶解度随着蒸汽维压时间延长而增加,随着水料比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少。以游离棉酚的脱毒效果与蛋白质溶解度为指标,筛选出的适宜蒸汽爆破处理为蒸汽压强2.0 MPa,水料比30%,维压时间30 s。此时棉籽粕中游离棉酚含量达85.0 mg/kg,脱毒率达87.0%,蛋白质溶解度为42.3%。与对照组相比,蒸汽爆破可极显著降低棉籽粕中赖氨酸含量和精氨酸含量(P0.01),对体外干物质消化率和总能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极显著降低体外粗蛋白质消化率和赖氨酸消化率(P0.01)。由此可见,蒸汽爆破处理可降低棉籽粕游离棉酚含量、蛋白质溶解度、赖氨酸含量、精氨酸含量、体外粗蛋白质消化率和赖氨酸消化率。筛选出的适宜蒸汽爆破处理为蒸汽压强2.0 MPa,水料比30%,维压时间30 s。  相似文献   

13.
利用枯草芽孢菌(Bacillus subtilis NDX6)和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BLLP)对棉粕、豆粕不同比例混合样品进行有氧和无氧联合发酵试验,并用纯棉粕进行联合发酵生长曲线研究,探讨固体联合发酵对棉粕发酵产物中富肽蛋白含量及脱毒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6个配方中纯棉粕发酵降解有毒物质游离棉酚含量最高约81%,游离氨基酸及小肽的含量提高约6.5倍(P<0.05),饲料pH由原来的6.20以上降低到5.12以下,有益菌活菌数提高约10倍;纯棉籽粕有氧发酵时间为38 h,无氧发酵时间60~66 h,游离氨基酸含量提高约7.54倍,游离棉酚降低约89%.用棉粕固体联合发酵可以脱毒,降解蛋白提高饲料吸收利用率.  相似文献   

14.
棉粕是棉籽经过压榨、浸出等工艺得到的一种微红色或黄色的颗粒状物品,其粗蛋白的含量可达40%以上,仅次于豆粕,是优良的植物蛋白源之一。因此,常被人们当做饲料原料应用于养殖业中。但因棉粕中含有很多抗营养因子,如游离棉酚、单宁、植酸、环丙烯脂肪酸等,会对动物产生一定的毒害作用,使得棉粕在动物中的利用受到限制。对棉粕的营养组成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棉粕在畜禽生产中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试验旨在研究棉粕感官鉴定结果同其营养成分化学检验结果的相关性,为生产中感官检测提供理论依据。采集市面上不同产地及不同厂家的6种棉粕,测定其所含粗蛋白、游离棉酚、NDF、ADF、ADL的量。结果表明,6种棉粕所含游离棉酚量都在国标允许范围内,并且棉粕的色泽与游离棉酚含量有一定的相关性。试验数据表明,黄色棉粕较发红的棉粕游离棉酚含量高。棉壳含量是影响棉粕粗蛋白高低的主要因素,两者呈明显的负相关。棉壳和棉絮含量与纤维呈正相关,棉壳和棉絮含量过高则会影响到棉粕的品质。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研究乳酸菌和酸性蛋白酶复合固态发酵对豆粕、棉籽粕和菜籽粕粗蛋白质、pH、酸度及抗营养因子含量的影响。以乳酸菌和酸性蛋白酶为发酵剂,对豆粕、棉籽粕和菜籽粕进行固态厌氧发酵,每隔12 h采样1次(其中粗蛋白质测定为每隔24 h采样1次),共发酵72 h。结果表明,乳酸菌固态发酵酶解豆粕、棉籽粕和菜籽粕均能有效提高粗蛋白质含量,降低pH,使酸度增加;乳酸菌固态发酵酶解能有效降解豆粕中胰蛋白酶抑制剂、水苏糖和棉籽糖含量,棉籽粕中单宁及菜籽粕中异硫氰酸酯和唑烷硫酮,而对游离棉酚及植酸的降解能力有限。由此可知,乳酸菌固态发酵酶解能通过提高豆粕、棉籽粕和菜籽粕中粗蛋白质含量、降低pH及对抗营养因子的降解,从而达到改善饲料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The effect of replacing soybean crude protein (CP) with legume leaf meal (LLM) CP on feed intake, growth performance and carcass traits was studied in native female Moo Lath Lao pigs. The diets comprised one traditional diet (T) without soybean meal, one control diet (C) with soybean meal and six diets iso-nitrogenous with diet C in which soybean protein was replaced (33, 66 and 100 % of CP) with LLM CP from porcupine joint vetch (PLM) or Stylosanthes (SLM). Feed and water were offered ad libitum. Replacing soybean CP with LLM CP reduced (P?<?0.05) intake of dry matter (DMI), CP (CPI), metabolisable energy (MEI), final body weight (BW) and average daily gain (ADG), but had no effect (P?>?0.05) on feed conversion ratio (FCR). Increasing the replacement rate of soybean CP with LLM CP had a negative linear effect (P?<?0.001) on DMI, CPI, MEI, final BW and ADG, and on all carcass traits except lean meat percentage. There were no differences in dressing percentage or organ weight and length between treatments. Supplementing diet T with soybean meal resulted in higher (P?<?0.05) DMI, CPI and MEI, lower (P?<?0.05) FCR, and higher (P?<?0.05) final BW and ADG. Slaughter weight, hot carcass weight, eye muscle thickness, back fat, fat in carcass and lean meat were lower (P?<?0.05) with diet T than diet C. In conclusion, LLM from stylo and porcupine joint vetch can be used as a CP source to partially replace soybean meal CP in the diet of growing native female Moo Lath Lao pigs.  相似文献   

18.
用无腺体棉籽饼作为要生长肥育猪日粮中唯一蛋白质饲料进行了两次饲养试验。结果指出无腺体棉籽饼饲养效果明显优于有腺体棉籽饼并与豆饼相近。豆饼、无腺体棉籽饼和有腺体棉籽饼分别作日粮唯一蛋白质饲料,生长肥育猪日增重比为1.0:0.9~1.0:0.7~0.8。喂无腺体棉籽饼猪的肉中未检出游离棉酚,肝中也仅含5PP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