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通市2008年生态足迹计算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生态足迹计算模型,对南通市2008年生态足迹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南通市2008年人均生态足迹为2.346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376 hm2,人均生态赤字高达1.970 hm2,分析生态足迹构成要素,并将南通市2008年生态足迹与江苏其他城市进行了比较,最后提出了减缓生态压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甘肃省2006年生态足迹计算及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甘肃省2006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2006年甘肃省人均生态足迹供给小于人均生态足迹需求,人均生态赤字为0.85 hm2.生态协调性系数指标分析显示,甘肃省的发展是通过消耗自然资本存量来弥补生态承载力不足,处于一种生态不协调状态.对16 a生态足迹分析发现,甘肃省于1998年开始出现生态赤字,且呈逐年加剧的状况,2006年达0.85,表明甘肃省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生态承载力已超过阈值,生态状况极其脆弱,仍然处于区域不可持续的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3.
生态足迹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可持续发展程度的一种方法,定量反映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程度.在对传统生态足迹模型进行简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能值分析理论的生态足迹计算的改进模型,对福州市的生态足迹进行计算及分析.结果表明,2006年福州市人均生态足迹为1.29 hm2,人均生态承栽力为0.17 hm2,生态赤字为1.12 hm2,福州市的生态系统处于不可持续状态.与传统生态足迹模型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一致.但改进后的生态足迹模型更具合理性,更真实的反映了区域的生态资源利用状况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4.
基于生态足迹方法的陕西省承载力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承载力的定量评价是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基础,生态足迹分析方法为此提供了一套简明而又综合的工具。本文在简要介绍生态足迹概念、计算方法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陕西省2005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陕西省2005年人均生态足迹为1.9310 hm2,人均生态生产面积为0.8018 hm2,人均生态足迹赤字为1.1292 hm2,化石能源地在生态足迹和赤字中占的比例最高。  相似文献   

5.
唐东旗  侯江涛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5):11522-11524
生态足迹分析法是近年来国际国内度量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方法。在简要介绍生态足迹理论的基础上,对2004年鹤壁市生态足迹及其生态承载力进行了测算,通过盈亏平衡分析以及与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比较分析,得到鹤壁市的可持续发展状态。根据计算结果,建议通过增加生态足迹的多样性,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生态足迹,促进鹤壁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李贺  林琳  王绍斌 《现代农业科技》2008,(4):196-197,200
计算了新民市近5年的生态足迹,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认为新民市生态足迹需求逐年增加,生态足迹供给基本维持稳定,生态赤字不断增加。说明新民市生态足迹已超过了当地生态承载能力,区域经济社会处于不可持续的发展状态。因此,需要改变新民不合理的生产模式和生活消费方式。  相似文献   

7.
生态足迹是近来测度生态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定量方法,也是一种用来度量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压力和影响的一条新途径。本文介绍了生态足迹的概念及生态足迹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对贵州省2003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实证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2003年贵州省的生态足迹为1.370624 hm~2,生态承载力为0.439471hm~2,生态赤字为0.931154hm~2。  相似文献   

8.
分别运用传统生态足迹和能值生态足迹两种研究方法,对重庆市2011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具体的计算和对比分析遥结果表明:能值生态足迹方法和传统生态足迹方法计算的重庆市2011年生态赤字分别为2.07、3.487 hm2/cap,表明该区社会经济发展处于一种不可持续的状态。对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并对重庆市的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以山西省2002年统计年鉴的数据为基础,对山西省2001年的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山西省2001年的人均生态足迹量为2.491 941 hm2/cap,扣除生物多样性保护面积后的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810 258 hm2/cap,生态赤字达1.681 683 hm2/cap;通过分析万元GDP的生态足迹,表明山西省的资源利用效率很低;通过计算分析2001年的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和发展能力,表明山西省的发展能力低于全国的平均发展能力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为评估并分析延边州的水资源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基于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对延边州2006—2015年水资源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盈余、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以及延边州各县市的水资源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的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和水资源基础数据的计算。结果表明,在2006—2015年间延边州水资源生态足迹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用水主要以农业用水为主,分析年份延边州平均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生活用水、生态用水足迹分别为99.77×10~4、19.95×10~4、18.36×10~4和2.07×10~4 hm~2,占水资源总生态足迹的71.2%、14.2%、13.1%、1.5%;水资源生态承载力与生态盈余的变化趋势类似,波动显著;10年间延边州水资源消耗量减少,水资源利用效率逐渐提高;延边州8个县(市)水资源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空间分布不均衡,存在一定的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11.
薛若晗 《安徽农业科学》2013,(14):6427-6429,6431
生态足迹是分析和评价国家或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以生态足迹分析方法为基础,通过计算福建省2011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压力指数,对福建省的生态安全进行初步研究和评价。结果表明,福建省2011年的人均生态足迹为2.083 948 ghm2,生态压力指数为1.163。福建省的人口消费需求超过了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可持续发展状况不容乐观,生态环境处于不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12.
重庆市土地生态承载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介绍生态足迹概念和计算方法的基础上,以2007年《重庆市统计年鉴》和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为依据,对重庆市2006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计算与分析,并对重庆市万元GDP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与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为全面了解岳阳市的生态环境状况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运用传统生态足迹法和能值生态足迹法对岳阳市2007年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按能值生态足迹法计算,2007年岳阳市人均生态足迹为10.03753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1.49204 hm2,人均生态赤字8.54549 hm2;按传统生态足迹法计算,2007年岳阳人均生态足迹为3.838203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469098 hm2,人均生态赤字3.369105 hm2。两种方法计算的生态足迹都超过了生态承载力,表明岳阳市社会经济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状况。  相似文献   

14.
宗永臣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5):17675-17678
利用生态足迹模型,对2007年西藏的生态足迹进行了可持续发展的定量测算,并基于生态足迹的计算结果分析了影响西藏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资源及生态因素。结果表明,虽然有着巨大生态足迹盈余,但西藏的发展仍然承受着高原生态系统脆弱与不可逆的压力该地区尚处于发展的上升阶段,生态系统承受的压力较小。  相似文献   

15.
基于能值生态足迹法的山东省可持续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凤华  李维德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7):8186-8189
传统生态足迹方法自提出以来已广泛应用到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中,但其改进方法能值生态足迹法在可持续发展中的运用还很少。简要介绍了传统生态足迹模型和基于能值分析理论的生态足迹模型,并运用这两种方法对山东省2002~2006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与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测算了衡量区域可持续发展程度的两个指标: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和生态协调系数,计算结果均呈下降趋势,表明山东省对各种土地的需求越来越不平衡,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山东省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通过对比研究,与传统生态足迹模型相比,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的计算结果更能真实反映生态经济系统的环境状况。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2005年可持续发展状况的生态足迹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黑龙江省2005年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传统以及基于能值分析理论的生态足迹模型,对黑龙江省2005年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的人均生态足迹为4.9995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1.4168 hm2,人均生态赤字为3.5827 hm2;传统生态足迹模型的人均生态足迹为2.4859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1.8629 hm2,人均生态赤字为0.6256 hm2。两种生态足迹模型的计算结果基本一致,表明该地区生态足迹超过了生态承载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处于一种不可持续的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17.
陕西省2001年生态足迹分析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对陕西省2001年生态足迹进行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陕西省2001年人均生态足迹为1.6888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9276hm2,人均生态赤字为0.7612hm2,生态足迹是生态承载力的1.8倍。说明陕西省2001年生态系统承受着较大的压力,这种压力主要来源于耕地足迹,耕地生态赤字为0.4919hm2/人,占总生态赤字的64.62%。  相似文献   

18.
对内蒙古多伦县1981-2005年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生态足迹与土地沙漠化的关系。结果表明,1981-2005年间人均生态足迹及人均生态承载力均呈增长趋势,人均生态足迹与沙漠化面积呈正相关关系,人均生态承载力与沙漠化面积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陕西省榆林市2006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生态足迹计算模型和分析方法,对陕西省榆林市2006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榆林市人均生态足迹需求为1.272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 1.716 hm2,人均生态盈余为0.444 hm2,属于较小程度上可持续发展状态.但是,近年来榆林市对自然资源的利用逐年增加,目前已接近或超出了自然生态系统的生态承载力范围,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之间的矛盾加剧,现有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生态环境处于不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20.
运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对宝鸡市域1996—2005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时间序列分析。结果袁明.1996—2005年宝鸡市总生态足迹呈逐年上升趋势,总生态承栽力大体呈逐年下降趋势。宝鸡市的生态环境总体上处于不可持续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