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子宫颈冷刀锥切术和LEEP锥切术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比较患者子宫颈冷刀锥切与宫颈LEEP锥切术后结果与术前多点病理活检结果符合率并比较治疗效果。结果子宫颈冷刀锥切病理与术前多点病理活检结果完全符合者有70例(81.4%);有差异者16例(18.6%),其中7例术前多点活检为CINⅡ和CINⅢ,而锥切为CINⅢ和微小早期浸润癌。子宫颈LEEP锥切术病理与术前多点病理活检结果完全符合者有45例(75%);有差异者15例(25%),其中5例术前多点活检为CINⅡ和CINⅢ,而锥切为微小早期浸润癌。65例为CINⅢ或以上,常伴有累及宫颈管腺体;同时累及2个象限例57例,伴有HPV感染132例;切缘病变残留率分别是CINⅡ(3.2%)和CINⅢ(8.1%)。结论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诊治中,子宫颈冷刀锥切在完整切除病变、低残留方面占有优势,而LEEP锥切术省时、简单、安全、价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诊断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CIN患者手术前后病理结果及治疗方法。结果术前病理存在一定的过低诊断率(肉眼活检过低诊断率10.8%、阴道镜下活检2.4%),漏诊早期浸润癌1例;对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CINⅠ)和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CINⅡ、Ⅲ和原位癌)的过度治疗率分别为2.4%和10.0%。结论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可提高诊断准确率,降低漏诊率及过低诊断率,有利于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减少对CIN的过度治疗及治疗不足。  相似文献   

3.
目的:根据持续性HPV感染评价CIN及原位癌经Leep手术治疗后复发的危险性。方法:用PCR检测HPV16/18DNA(+)并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并分类的患者(其中CINⅠ-Ⅲ60例及原位癌4例)先后进行Leep手术,术后6个月重新检测HPV,同时行细胞学检查。术后12个月再对HPV(+)者,行HPV及细胞学复查。结果:术后6个月复查HPV:CINⅠ5例均阴性,CINⅡ16例中2例HPV阳性;CINⅢ39例中5例阳性,原位癌4例中1例阳性。术后12个月复查CINⅠ-Ⅱ的HPV均阴性,追踪的5例CINⅢ中HPV阳性4例,原位癌1例仍为HPV阳性。术后6、12个月持续性HPV平均感染率分别为10.9%、7.81%。结论:术后高危型HPV持续感染可以提示CIN及原位癌有残留病灶或有复发的可能。HPV阳性可能为宫颈癌前病变发生及进展的监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可能影响宫颈细胞学检查(TCT)结果的相关因素及阴道镜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作用,以减少宫颈病变漏诊。方法对12例TCT检查正常患者,临床症状或体征可疑,经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病理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可能影响TCT结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如何减少和避免宫颈病变漏诊。结果 12例TCT检查正常患者,临床症状或体征可疑,经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病理结果诊断为宫颈上皮内高度病变CIN II~III 8例,原位癌1例,浸润癌3例。结论 TCT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应重视病史及临床症状,必要时行阴道镜检查。  相似文献   

5.
子宫颈电环切除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4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子宫颈电环切除术(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0例经妇科细胞学、阴道镜及活检初步诊断为CIN患者采用LEEP治疗,切除组织全部送病检.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患者反应、术后修复及病理情况。结果:LEEP治疗CIN成功率为97.5%(39/40).平均手术时间8min.出血量9.5mL.继发出血率为7.5%(3/40).继发感染率2.5%(1/40)。无1例出现宫颈管狭窄,未生育5例有3例术后妊娠并足月经阴道分娩。结论:LEEP治疗CIN简单,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阴道镜指引下LEEP刀诊治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阴道镜、宫颈组织活检"三阶梯技术诊断为C1NⅠ~Ⅲ的具有LEEP手术指征的100例患者在阴道镜指引下行LEEP术治疗效果。结果 100例均成功利用阴道镜联合LEEP刀完成CIN切除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并发症少,切除物可及时送病检。结论阴道镜指引下LEEP刀宫颈环切术治疗CIN能更加准确地切除病变,经济适用、操作简单,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阴道镜联合高频电波刀(LEEP)治疗宫颈疾病的效果.方法 宫颈全自动DNA定量细胞学检查、宫颈HC2检查及宫颈活检初步诊断为不同类型宫颈疾病的门诊患者120例,采用阴道镜联合LEEP,切除宫颈病变组织或行宫颈锥切术,切除的标本均送病理学检查.结果 阴道镜联合LEEP手术治疗宫颈疾病一次性治愈率为98.3%(118/120),术后出血多合并低血容量性休克症状并发症发生率为6.7%(8/120).结论 阴道镜联合LEEP手术治疗各类宫颈疾病效果明显,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阴道镜在宫颈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760例宫颈疾病患者同时采取阴道镜检查和病理学活检,然后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以组织病理学结果为对照,阴道镜对宫颈癌、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 IN)、慢性宫颈炎、宫颈湿疣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0.0%、95.8%、97.7%和95.0%;子宫颈癌的阴道镜图像以醋酸白色上皮、镶嵌及猪油状改变为主。宫颈癌患者的碘试验阳性率为85.0%(15/20)。结论阴道镜诊断宫颈疾病与组织病理学有较高的符合率,宫颈碘试验对宫颈癌的预示价值高。  相似文献   

9.
应用qRT-PCR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不同阶段宫颈病变组织中PTEN和survivin的表达状况,探讨其临床意义。结果表明:①PTEN mRNA在宫颈癌、CINⅢ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宫颈组织(P0.01),在CINⅡ及CINⅠ组织中的表达亦低于正常宫颈组织(P0.05);survivin mRNA在宫颈癌、CINⅢ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宫颈组织(P0.01),在CINⅡ组织中的表达亦高于正常宫颈组织(P0.05),而CIN I组织中则与正常宫颈无差异(P0.05)。②PTEN蛋白在宫颈癌、CINⅢ、CINⅡ、CIN I组织中显著低于正常宫颈组织(P0.01),并随着病变程度的增加而减弱。survivin蛋白在宫颈癌、CINⅢ组织中显著高于正常宫颈组织(P0.01),在CINⅡ中的表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P0.05),而在CINⅠ组织中则与正常宫颈无差异(P0.05)。说明PTEN和survivin基因在宫颈从癌前病变向宫颈癌演变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有望成为宫颈癌分子诊断与分子靶向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综合评价超薄液基细胞学检查(LCT)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399例LCT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满意标本例数为5317例,标本满意率为98.5%,发现细胞异常者502例,占9.3%,其中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360例,占异常者的71.7%,不排外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H)26例(5.2%),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92例(18.3%)、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14例(2.8%),鳞状细胞癌(SCC)3例(0.6%),不典型腺细胞(AGUS)7例(1.4%);取其中135例与阴道镜下活检结果比较,符合率分别:SCC 75.0%(3/4),HISL 71.4(10/14),LSIL 66.3%(61/92),ASC-H 26.9%(7/26),总符合率达59.6%,筛查CIN的符合率达72.0%。结论:LCT是宫颈病变筛查的重要方法,结合阴道镜下活检可明确病变性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临床特征及阴道镜检查的诊断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63例CIN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全部病例中30~49岁者占80.6%,CIN无典型临床特征.阴道镜图像以醋酸白上皮最多见,醋酸白上皮的厚薄与CIN分级有关(P<0.01).阴道镜检诊断CIN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7.1%、59...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频电波刀联合干扰素治疗宫颈尖锐湿疣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宫颈尖锐湿疣门诊患者,采用宫颈电环切除术(LEEP术)锥形切除宫颈病变组织,术后1周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α栓50单位,睡前阴道塞药,隔日1次,连续9次。结果:LEEP术联合干扰素治疗宫颈尖锐湿疣60例,58例获近期治愈,占96.66%,复发2例,占3.34%。结论:LEEP术联合干扰素治疗宫颈尖锐湿疣特别是对伴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者,操作简便,并发症少,治愈率高,复发率低,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妇女绝经后阴道出血的原因 ,绝经后阴道出血的年龄、绝经年限与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 :分析 4 95例绝经后阴道出血并行诊断性刮宫、宫颈或病灶活检及 (或 )子宫切除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 :功能性病变所致绝经后出血占 37.6 % ,良性病变占 35 .8% ,恶性肿瘤占 2 6 .7% ;在恶性肿瘤中 ,子宫内膜癌占 4 6 .2 % ,宫颈癌占 35 .6 % ,卵巢癌占 8.3% ;宫体病变引起的绝经后出血最多 ,占 6 2 .6 % ;≤ 6 0岁者 ,功能性病变占多数 ;>70岁者 ,恶性肿瘤占多数。结论 :绝经后阴道出血的年龄越大 ,绝经年限愈长 ,恶性肿瘤发生率愈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宫颈癌组织中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neu)蛋白表达及其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0例正常宫颈组织、30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Ⅰ-Ⅲ)和50例宫颈癌组织中HER-2/neu蛋白表达。结果宫颈癌组织中HER-2/neu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P〈0.01),正常宫颈组织未见阳性表达;宫颈癌组织中HER-2/neu蛋白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结论 HER-2/neu蛋白表达上调可能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平眩方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痰瘀阻络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平眩方治疗,对照组采用颈复康颗粒治疗,两组均治疗四周,并随访半年。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总有效率、临床症状分级评分改变、经颅多普勒检查血流参数的改变;并在治疗期间观察有无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6%,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均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颅多普勒检查,两组治疗后VA、BA的Vs、Vd值升高(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平眩方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痰瘀阻络证)疗效确切、复发率低,其总有效率、临床症状分级评分改善与颈复康组疗效相当,TCD指标改善及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不同程度肾间质纤维化(RIF)肾穿刺病理检查(RBP)与螺旋CT薄层动态增强扫描(SCTDCS)对照,探讨RIF病理与螺旋CT诊断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经RBP检查证实的正常及轻中重度RIF患者112例,肾活检病理组织行光镜及免疫组化检查,行肾脏SCTDCS作出影像诊断。结果中、重度RIF组肾皮/髓质厚度比、CT值及肾体积改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轻度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CTDCS诊断RIF的敏感性为70.7%,准确性为78.6%,特异性为86.7%。结论SCTDCS通过综合判断肾脏相关指标其诊断RIF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较高,可为临床诊断RIF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他汀类药物防治冠心病(CH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并发造影剂肾病(CIN)的效果及对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行PCI术的194例CHD患者分成联合组和对照组各97例。对照组予以水化+阿托伐他汀方案,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复方丹参滴丸口服方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肾功能损害指标[血清肌酐(SCr)、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管内皮功能[内皮素(ET)、肱动脉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检测结果变化情况,比较其CIN发生率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血清SCr、ICAM-1水平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1),但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CCr水平则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但联合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血清ET、IL-6、IL-8水平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FMD水平则较术前明显提高(P<0.01),且联合组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CIN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阿托伐他汀能有效降低CHD患者PCI术后CIN发生风险,对减轻其肾脏损害程度、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子宫颈癌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的影响因素和意义.方法结合9例早期子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和相关文献回顾.结果与结论阴道镜检查对宫颈癌早期发现意义重大,对可疑患者建议重复多次行病理组织活检;宫颈醋酸白色上皮、粗镶嵌和点状血管是原位癌三联征,对早期发现宫颈癌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肿瘤抑制基因p27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p27基因在62例官颈癌组织和20例正常官颈组织中的表达。结果:62例宫颈癌组织中,p27的阳性表达率为38.7%(24/62);p27的阳性表达与宫颈病灶大小、临床分期、细胞分化程度、转移及预后有密切关系(P〈0.01或〈0.05);与宫颈癌的病理类型及年龄无关(P〉0.05)。结论:p27基因的表达与宫颈癌的生长、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其表达水平的高低可作为判断宫颈癌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