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0 毫秒
1.
饵料营养对亲虾繁殖性能及幼体质量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虾亲虾繁殖性能和幼体质量较低制约着对虾养殖生产的进一步扩大及对虾苗种生产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文章总结分析了饵料中高度不饱和脂肪酸(HUFA)、胆固醇、磷脂、中性脂肪、维生素E(VE)、类胡萝卜素等相关营养对提高亲虾繁殖性能和幼体质量的影响,发现这些研究主要体现在营养水平及其相关组成上,而有关营养需求分析的研究较少。因此,今后应深入开展满足亲虾繁殖和幼体发育需要的相关营养适宜水平及组成需求的分析研究,为选取和开发应用新型、安全、高效、优质、价廉的亲虾催熟培育可替代饵料提供更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测定比较不同盐度季节下凡纳滨对虾亲虾饵料生物的营养成分组成及差异,分析营养成分的季节性变化与亲虾繁殖性能的相关性,为实现凡纳滨对虾在广西沿海全年稳定高效繁殖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委托广西分析测试中心对不同盐度季节的沙蚕、鱿鱼和牡蛎等亲虾饵料进行营养成分测定,分别采用火焰发射光谱法、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和脂肪酸气相色谱法测定微量元素、氨基酸和脂肪酸的组成及含量。【结果】在低盐季节中,饵料牡蛎、鱿鱼和沙蚕中多种矿物质元素(尤其是镁、锌和硒)含量显著降低,但磷含量显著升高,过高的磷含量会抑制其他矿物元素的吸收从而抑制对虾的生长。此外,鱿鱼的必需氨基酸比例仅在高盐季节达到标准,低盐季节未达到FAO/WTO的理想模式,蛋白质量较差。与此同时,3种生物饵料在低盐季节的20∶5n-3(EPA)和22∶6n-3(DHA)含量均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而这两种不饱和脂肪酸与对虾繁殖性能密切相关。【结论】低盐度季节中亲虾鲜活饵料的微量元素含量、必需氨基酸比例及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等营养指标显著下降或异常变化,导致饵料营养质量降低,推测其是造成亲虾摄食生长状态和繁殖性能显著降低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采用6种天然饵料喂养清洁虾亲虾,分析其对亲虾性腺发育、繁殖性能以及受精卵质量的影响。性腺发育试验发现,投喂6种不同饵料亲虾性腺发育周期差异显著(P<0.01),最长的为鱼肉组(12.82±1.91)d,最短的为卤虫无节幼体组(11.46±1.76)d;卤虫无节幼体与桡足类组性腺指数、干物质含量及总蛋白质含量随着性腺发育显著增加(P<0.01),增加均在2倍左右。繁殖性能与受精卵质量结果表明,鱼肉组(3 357±621)(粒/g)亲虾相对怀卵量最大,卤虫无节幼体组最小(1 829±213)(粒/g);卤虫无节幼体[(0.110 9±0.016 3)mm3]组亲虾受精卵体积最大,乌贼组最小[(0.096 2±0.014 0)mm3];鱼肉组[(37.33±1.75)μg]的受精卵干重最大,虾肉组最小[(31.00±1.26)μg];桡足类组蛋白质绝对含量[(367.17±25.68)mg/g]在干物质中所占比例(72.34%)最高。此外,6个饵料组中所有亲虾在各抱卵周期内抱卵率与抱卵间期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对虾对营养元素的需求与对虾的种类、发育阶段、营养源、环境因子等诸多因素有关,同时各营养元素之间也存在着交互作用。概述了近年国内外学者在对虾幼体营养需求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对虾幼体不同发育阶段对蛋白质的需求量、幼体对不同蛋白源的利用率;对虾幼体氨基酸组成及最适添加量;对虾幼体必需脂肪酸组成及最适添加量,饵料对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对虾幼体对磷脂、固醇的需求量;对虾幼体对维生素的需求量;对虾幼体饵料中矿物元素最适配比及添加量等。  相似文献   

5.
几种天然饵料对清洁虾亲虾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6种天然饵料喂养清洁虾亲虾,分析其对亲虾性腺发育、繁殖性能以及受精卵质量的影响。性腺发育试验发现,投喂6种不同饵料亲虾性腺发育周期差异显著(P<0.01),最长的为鱼肉组(12.82±1.91)d,最短的为卤虫无节幼体组(11.46±1.76)d;卤虫无节幼体与桡足类组性腺指数、干物质含量及总蛋白质含量随着性腺发育显著增加(P<0.01),增加均在2倍左右。繁殖性能与受精卵质量结果表明,鱼肉组(3 357±621)(粒/g)亲虾相对怀卵量最大,卤虫无节幼体组最小(1 829±213)(粒/g);卤虫无节幼体[(0.110 9±0.016 3)mm3]组亲虾受精卵体积最大,乌贼组最小[(0.096 2±0.014 0)mm3];鱼肉组[(37.33±1.75)μg]的受精卵干重最大,虾肉组最小[(31.00±1.26)μg];桡足类组蛋白质绝对含量[(367.17±25.68)mg/g]在干物质中所占比例(72.34%)最高。此外,6个饵料组中所有亲虾在各抱卵周期内抱卵率与抱卵间期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采用人工配合饲料、鱼粉、丰年虫无节幼体、虾片和牡蛎肉5种不同饵料投喂日本囊对虾幼虾,实验周期20d,测量日本囊对虾的体长、体重及计算其成活率。结果表明,5种饵料对日本囊对虾生长的影响差异显著(P〈0.05),其中丰年虫组体长、体重的增长明显优于其他各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牡蛎肉组次之,配合饲料组的体长、体重增长最小,鱼粉组体长、体重增长大于虾片组。人工投喂WSSV感染5种不同饵料投喂的日本囊对虾幼虾,实验周期10d。丰年虫组和鱼粉组的存活率最高,明显高于配合饲料和牡蛎肉两实验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丰年虫组和鱼粉组之间存活率无显著差异(P〉0.05),人工配合饵料组和牡蛎肉组差异不显著(P〉0.05)。半定量PCR检测表明,感染前日本囊对虾幼虾均不携带WSSV,感染后全部个体均检测到相应的病毒特征片段。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仔虾同类相残行为,分析了个体规格、幼体密度、饵料丰度、充气4个内、外因素对其同类相残的影响。结果表明,幼体密度、饵料丰度、个体规格显著影响凡纳滨对虾的同类相残率。当幼体密度从50 ind/L提高到120 ind/L时,平均日相残率升高190%;当幼体密度大于120 ind/L时,平均日相残率增加幅度相对较小。饵料密度20 ind/m L组与不投喂组相比,平均日相残率降低78.5%。不同个体规格仔虾混养时,对虾的平均日残率显著高于单养组。高充气量组,相残率下降。可见,饵料缺乏可能是导致仔虾同类相残的主要原因,高放养密度和个体规格差异等因素会诱发和促进同类相残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虾蟹类幼体脂类组成与虾蟹类幼体的蜕皮、生长发育和存活紧密相关。就虾蟹种类及发育阶段、环境温度、饵料营养组成、投喂水平和亲本营养状况对虾蟹类幼体脂类组成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同时,对今后虾蟹类幼体脂类组成方面开展深入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总结非洲斑节对虾的亲本促熟及育苗技术,包括基础设施准备、亲虾引进、亲虾暂养及促熟、亲虾产卵、幼体培育、育苗、室外标粗、病害预防等方面的内容,以期为非洲斑节对虾的育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不同饵料搭配对凡纳滨对虾幼体与仔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牟氏角毛藻(CM)、绿色巴夫藻(PV)、湛江叉鞭金藻(DG)、云微藻(Cs)及其营养强化的轮虫(BP)和蒙古裸腹溞(MM),与配合饲料(FD)、卤虫无节幼体(AS)搭配饲养凡纳滨对虾幼体,测定饵料脂肪酸含量,比较幼体存活率(r)与发育速率,研究了不同饵料搭配对幼体与仔虾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Z1→Z2,投喂CM、DG、PV的r最高,约90%;Z2→Z3,投喂FD、CM+FD、CM+BPCM的r最高,PV+BPPV的r最低,变态延缓1 d;Z3→P,CM+BPCM、PV+BPPV、CM+FD为饵料的r好于其它组;仔虾阶段,FD+AS为饵料的r最低,为45.3%,其余组均大于90%。结合饵料脂肪酸含量可知,强化MM体内脂肪酸组成和含量与藻类趋于一致,受食物的影响大于BP;可用CM、PV、DG为开口饵料(延续至P),并与BPCM或BPCs、AS、MMPV搭配用于凡纳滨对虾虾苗生产。  相似文献   

11.
日粮营养水平是影响奶牛产奶量和乳成分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日粮蛋白质水平是奶牛营养学研究的热点。研究不同蛋白质水平对泌乳奶牛生产性能及牛乳中尿素氮含量的影响,可为奶牛养殖中调整日粮蛋白质水平提供依据,达到既满足奶牛生产性能的需要,又减少饲料浪费,还可以提高日粮蛋白质利用率的目的。选用体质健康且产奶量、胎次和泌乳天数基本一致的泌乳期荷斯坦奶牛20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头),分别饲喂蛋白质含量为12.2%(对照组)和10.6%(试验组)的日粮,均采用全混合日粮饲喂90 d,自由采食。在试验开始时测定奶牛的产奶量;试验开始后每个月(泌乳第56 d、86 d、116 d)分别测定1次产奶量、乳成分和牛乳中的尿素氮含量。结果表明:将日粮蛋白水平由12.2%降低到10.6%,对奶牛产奶量、乳脂率和乳蛋白含量影响均不显著(P〉0.05),但可以显著降低奶牛乳中的尿素氮含量(P〈0.05)。对于产奶量在20~25 kg/d的奶牛,蛋白质水平为10.6%的日粮完全可以满足奶牛泌乳的需要,且有利于提高奶牛的繁殖性能和降低养殖成本。  相似文献   

12.
继代选育中猪的近交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 SD—Ⅰ系③猪的近交效应,结果表明:近交母猪对繁殖性能的影响较大,其近交系数不宜超过6.25%,而近交公猪对繁殖性能无明显影响。一定程度的近交对猪的初生体重及其生长发育有良好的作用,但近交程度不宜低于12.5%。合理有效地使用近交将进一步提高 SD—Ⅰ系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不同接穗、砧木品种对冬春茬嫁接茄子果实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穗品种黑旋风的果实营养品质综合分析优于紫长茄;以托洛巴姆为砧木的嫁接苗果实营养品质综合评价较赤茄更为突出;在六个处理中,组合黑旋风/托洛巴姆果实的营养品质最优。因此嫁接能够提高茄子果实中营养物质含量,但茄子品种不同,果实营养品质不同;砧木品种不同对果实品质的影响也不同。  相似文献   

14.
选择体重35 kg左右的杂交商品猪36头,随机分为3个组,采食3种营养水平的日粮,研究营养水平对试验猪的生长肥育性能及胴体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营养水平对试验猪的日增重、饲料报酬和肉质无明显影响,对背膘厚和后腿比例影响显著。利用综合选择指数就各营养水平对试验猪的影响进行综合评定,结果显示:在35~100 kg体重阶段,高营养水平对杜莱商品猪的作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鸡肉的品质,从优质土鸡的场址选择、品种选择、育雏、训养、放养、饲料营养、卫生防疫等多方面进行了阐述,以提高优质土鸡的放养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6.
文章根据实验室近几年的研究工作,对鸡母体营养与子代胴体品质间的母代效应与子代补偿作用及其机理进行了分析探讨。分析了肉种母鸡产蛋期营养对产蛋性能、子代生长性能、子代内脏器官发育、子代胴体品质及肉质性状等方面的影响,阐述了母鸡产蛋期营养是否对后代产生母体效应、母体效应的延续性以及子代后续生长过程中是否存在补偿生长效应;同时,对子代血液生化指标、激素水平以及肉质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母体效应对子代鸡生长性能及肉质性状影响的代谢机理和分子机理,为改善鸡肉品质提供除遗传和当代营养以外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蛋鸡不同阶段饲喂不同水平钙对蛋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饲粮不同水平钙处理对产蛋率和采食量无影响;钙的阶段饲喂可以提高蛋比重;产蛋后期用40%的颗粒状钙代替粉末状钙源可以改善蛋壳品质;提高母鸡饲粮维生素D水平对蛋壳品质无影响;不同处理对钙的存留量和破、软蛋数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雌虾体质量对其生殖性能和胚胎质量的影响,本研究比较了4种规格(A组:16~20 g/尾、B组:24~28 g/尾、C组:32~36 g/尾、D组:40~44 g/尾)的雌虾亲本的生殖性能、胚胎质量和胚胎色泽,以及分析了体质量和生殖性能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显示:随着雌虾体质量的增加,雌虾抱卵量呈显著上升趋势,D组的抱卵量显著高于A、B、C组的抱卵量,C组显著高于A组(P<0.05),生殖力和生殖指数也随着体质量的增加而呈上升,D组显著高于A组(P<0.05),但是A、B、C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B、C、D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各组之间的单卵湿质量、单卵干质量和卵径均无显著性差异;各组之间的胚胎色泽参数均无显著性差异;体质量与抱卵量(r=0.847, P=0.000)、生殖力(r=0.508, P=0.004)和生殖指数(r=0.551, P=0.001)均呈显著正相关. 结果表明,大规格罗氏沼虾的生殖性能优于小规格,但是规格对胚胎质量无明显的影响,该研究为罗氏沼虾亲本选择、生殖性能评价和人工育苗提供了重要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9.
荷包红鲤与德国镜鲤正反杂交组遗传结构的微卫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11对微卫星引物对两个杂交组合(荷包红鲤♀×德国镜鲤♂,德国镜鲤♀×荷包红鲤♂)的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1对引物均能表现很好的多态性,可用作两个杂交组合遗传结构的分析,且得到的MFW 30可以用来鉴别正反杂交组的双亲;正反杂交组多态信息含量(PIC)均值分别为0.5072和0.5359,属高度多态性;子代的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为2.6594和2.9211,均大于母本而小于父本;在反交组子代中杂合度为0.9212,要高出双亲,正交组中为0.7515,介于双亲之间,均显示出子代的高遗传变异水平;Hardy-Weinberg平衡的卡方检测发现,正反杂交子代分别有8个和10个位点发生大幅度偏离平衡;双亲间遗传距离正交组为0.2699,反交组为0.3578,显示出能产生杂交优势的潜力且正交组要低于反交组;UPGMA聚类图显示,子代在正交组中与母本近,在反交组中与父本近,两者都提示杂交子代与荷包红鲤的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