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为了调查保护区野生猕猴是否感染猴的3种主要病毒,从广西某自然保护区一只濒死的野生猕猴抽取血液分离血清,分别应用猴3种病毒斑点酶免疫检测试剂盒检测,结果猴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1型(STLV-1)和猕猴疱疹病毒I型(B病毒)抗体呈阳性,而猴免疫缺陷病毒抗体呈阴性.  相似文献   

2.
B病毒(BV)在分类上属疱疹病毒科甲型疱疹病毒亚科单纯疱疹病毒属.猴是B病毒的自然宿主,感染率可达10%~60%,多数情况下呈良性经过,仅在口腔黏膜和生殖器黏膜出现疱疹和溃疡,之后病毒可长期潜伏在三叉神经节和腰骶神经节.  相似文献   

3.
《中国家禽》2012,(11):73
来自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研究人员在一项研究中发现,在感染猴免疫缺陷病毒(SIV)后,肠道中拥有更多某种类型免疫细胞的恒河猴相比于其他猴,其血液中病毒水平要低得多,且在感染6个月后能够更好地控制病毒。SIV是一种感染灵长类动物的逆转录病毒,SIV病毒株跨越到人类导致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演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IFA、ELISA和HI等血清学方法对来自广西各地的84份恒河猴血清分别作了猴艾滋病病毒、猴麻疹病毒、猴B病毒及猴痘病毒的抗体检测。在84份血清中未检测到D型逆转录病毒(猴艾滋病毒)的抗体;猴痘病毒的抗体阳性率为21.4%;B病毒抗体阳性率为19%;麻疹病毒抗体阳性猴仅在新来猴群中出现,其阳性率为23.3%;9.5%的猴子同时出现两种病毒抗体阳性;各地区猴群阳性率有差异,  相似文献   

5.
Ⅰ型鸽疱疹病毒(Pigeon herpesvirus 1, PHV-1)又称哥伦比亚疱疹病毒Ⅰ型(Columbid herpesvirus 1, CoHV-1),是禽疱疹病毒科、α-疱疹病毒亚科、马立克氏病毒属的一员[1-2]。鸽是该病毒的自然宿主,鸽感染Ⅰ型疱疹病毒后,主要表现为厌食、精神不振等,发病急,死亡率高,给养鸽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随着国内养鸽业的快速发展,鸽存栏量持续增加,鸽病也越来越多,且临床表现越来越复杂[3]。  相似文献   

6.
套式PCR在检测SHIV动物模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嵌合体猴/人免疫缺陷病毒接种恒河猴,进行体内连续传代,从第4次传代接种嵌合体猴/人免疫缺陷病毒的2只恒河猴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提取猴全基因组,针对编码嵌合体猴/人免疫缺陷病毒核心蛋白的gag基因进行引物设计,采用套式PCR对提取的全基因组进行检测。套式PCR产物电泳后得到477 bp目的片段,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的猴免疫缺陷病毒mac239的gag序列基本一致,说明嵌合体猴/人免疫缺陷病毒已整合到恒河猴基因组中。与传统病毒分离方法相比较,套式PCR检测的灵敏度明显高于病毒分离方法,尤其在感染初期和感染后期病毒处于潜伏期或病毒载量低的情况下,套式PCR方法的优越性更是传统病毒分离方法所不能替代的。  相似文献   

7.
应用电镜对1997年本实验室从野外捕获的恒河猴分离的BV147在Vero细胞上的形态发生和增殖规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新分离为BV147是疱疹病毒属成员,在细胞核内复制、增殖,在核内膜以“出芽方式”获得囊膜而达到成熟,通过细胞的胞吐或胞系统排到细胞外,接毒后18h病毒主要在核内,24h则可在核膜间隙、胞浆和细胞外见到大量成熟病毒颗粒。  相似文献   

8.
了解相同饲养条件下恒河猴、食蟹猴中的病毒性肝炎抗体阳性率,为控制病毒性肝炎的传播,提高饲养管理水平与实验动物质量提供依据。用ELISA法,对525份来自两个猴群的血清样本进行了病毒性肝炎(HAV、HBV、HCV、HDV、HEV、HGV、TTV)抗体(IgG、IgM)检测。猴群中病毒性肝炎(HBV、HCV、HDV、HEV、HGV、TTV)抗体(IgG)均为阴性,恒河猴甲型病毒性肝炎(HAV)抗体IgGI、gM阳性率分别为81.9%、0%;食蟹猴分别为91.9%、1.6%。食蟹猴和恒河猴甲型病毒性肝炎感染率高。  相似文献   

9.
建立能同时检测猴B病毒5种基因型的通用核酸检测体系,并对其进行方法学评价。首先,对猴B病毒5种基因型代表毒株全序列进行比对,选取其保守区域(g B基因)设计猴B病毒的通用引物和探针。其次,构建参考品质粒,并以其为模板建立核酸检测体系的标准曲线。最后,对该核酸检测体系分别进行特异性、通用性、敏感性和重复性评价。建立的标准曲线在3×107~3×102 copies模板范围内相关系数|r|=0.999。方法学评价结果显示,该核酸检测体系与人单纯疱疹病毒1型、人单纯疱疹病毒2型、水痘带状疱疹病毒、EB病毒、巨细胞病毒均无交叉反应;可同时检测猴B病毒5种基因型,检测下限为30 copies;批内和批间实验重复性良好。建立的猴B病毒通用核酸检测体系对于疑似猴B病毒感染病例的辅助诊断,以及高质量实验猴群的建立均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疱疹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疱疹病毒属成员,是一类较大的双链DNA病毒,其感染宿主广泛,主要侵害皮肤、黏膜以及神经组织,严重影响着人及其他动物的健康。根据疱疹病毒的基因结构、同源性以及相关特点,可将其分为α、β、γ等3个亚科。α-疱疹病毒亚科包括人疱疹病毒1型(herps simplex virus 1,HSV-1)、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varicellazoster virus,VZV)、马立克病毒 (Marek's disease vi  相似文献   

11.
鸭瘟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鸭瘟病毒属疱疹病毒科、α-疱疹病毒亚科。其核酸结构为线状双股 DNA,衣壳为二十面体对称 ,有囊膜。鸭瘟病毒的 DNA具典型的疱疹病毒 DNA的特征 ,大小约为 1 50 kb,两端为末端重复序列 ,中间有内部重复序列。囊膜蛋白为疱疹病毒的主要保护性抗原 ,它在介导病毒进入细胞 ,以及病毒的成熟与释放中均起重要的作用。疱疹病毒的囊膜蛋白主要有糖蛋白 B( Glycoprotein B,g B)、g C、g D、g E、g I等。其他蛋白如 Ul3 6、Ul3 7等在病毒的成熟与释放中也起重要的作用。国内外已有多人建立起鸭瘟的PCR检测方法 ,而其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报道较少。但参考其他疱疹病毒特别是伪狂犬病的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 ,可以推测鸭瘟的基因工程疫苗研究也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2.
牛疱疹病毒(BHV-1)属于α疱疹病毒亚科的DNA病毒,可引起牛高热、上呼吸道感染和母牛流产。该病毒能在牛的感觉神经节内建立潜伏感染,因此,对于该病毒感染的预防和治疗较为困难。BHV-1除了引起初始感染外,还可通过免疫抑制引起动物继发感染,导致动物死亡。研究发现,病毒入侵牛机体时,病毒囊膜糖蛋白在病毒与细胞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论文对牛疱疹病毒1型主要囊膜糖蛋白(包括gB、gD、gN)的结构特征和生物学特征加以归纳总结,为该病毒的感染特性研究和预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马鼻肺炎(ER)是由马疱疹病毒引起的马属动物传染病。由2个亲缘密切疱疹病毒,即马疱疹病毒l型(EHV-1)和马疱疹病毒4型(EHV-4)引起。EHV-1又称马流产病毒,EHV-4又称呼吸道感染病毒。 1 病原马病毒性流产的病原为马疱疹病毒1型(EHV-1),马呼吸道感染病毒(又称马鼻肺炎病毒)为马疱疹病毒4型(EHV-4),属疱疹病毒科甲疱疹病毒亚科的成员。  相似文献   

14.
试验旨在研究体外制备SHIV-KB9病毒中国恒河猴细胞适应株,在细胞水平和中国恒河猴体内评价其生物学特性。 试验将SHIV-KB9半长质粒连接后转染CEMx174细胞,转染上清与正常恒河猴PBMCs共培养。定期测定培养液中的P27抗原水平。当病毒复制达高峰期时收集培养上清,分装并冻存,测定病毒RNA载量和TCID50。静脉感染中国恒河猴,研究该批次SHIV-KB9在体内的病毒学、免疫学指标变化及变异情况,分析其基本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本研究共制备了95 mL SHIV- KB9病毒原液,病毒载量为2.678×105 拷贝/mL,TZM-bl细胞测定病毒的TCID50为3.16×103/mL,gp120序列分析表明病毒未发生变异。10倍稀释的3个不同浓度的SHIV-KB9均静脉成功感染中国恒河猴,引起外周血CD4+/CD8+大幅下降。因此,此次制备的SHIV-KB9细胞适应株生物学特性稳定,适合作为毒种库建立SHIV-KB9/中国恒河猴模型。  相似文献   

15.
在恒河猴检疫中,通常应用旧结核菌素(OT)原液,但因其纯度低,所以易出现假阳性反应.在人的结核菌感染及卡介苗接种效果观察中,已开始使用纯结核菌素(PPD),为将其应用于恒河猴检疫,我们利用10只OT阳性猴进行了PPD适用浓度的实验,现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6.
建立猫疱疹病毒Ⅰ型(FHV-1)PCR检测方法,应用于临床样品中FHV-1的快速检测。根据猫疱疹病毒Ⅰ型的gI基因序列设计了一对特异性引物,以疑似猫疱疹病毒Ⅰ型感染猫的眼鼻分泌物总DNA为模板,建立了PCR检测方法,对所建立的方法进行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验证,并对26份临床样本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所建立的PCR诊断方法与犬细小病毒(CPV)、犬瘟热病毒(CDV)、绵羊肺炎支原体(M.ovis)、牛支原体(M.bovis)、牛疱疹病毒Ⅰ型(BHV-1)均无交叉性反应,最低检测DNA模板浓度为3.23×10~3 copies/μL。对26份临床病例进行检测,阳性率61.54%。说明建立的FHV-1PCR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性强、敏感度高、方便快捷等优点,适合于临床FHV-1感染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7.
<正>猪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lesvirus,PRV)引起的猪和多种动物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PRV属疱疹病毒科甲型疱疹病毒亚科,其基因组为线状双链DNA,大小为180 kb,其中g B、g C、g D、g E和g I共5种蛋白与毒力有关,g B、g C、g D还与宿主的免疫应答密切相关[1]。该病已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B类动物疫病,我国也将其列为二类动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兽医学报》2019,(6):1113-1117
从哈尔滨市某宠物医院疑似感染1型猫疱疹病毒发病猫的眼、鼻拭子中分离到1株病毒,经过电镜观察、分子生物学、血清学和动物回归试验鉴定,分离到的病毒为猫疱疹病毒1型,命名为HR-1株。HR-1可在猫肾细胞(CRFK)上产生典型细胞病变,病毒滴度可达到10~(8 )TCID_(50)/mL。提取病毒基因组DNA经过gD引物扩增后,得到1条1 125 bp大小的特异性条带,经测序表明其与C-27毒株gD基因序列相似性达100%。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结果显示,接种HR-1的单层CRFK细胞出现特异性荧光。电镜观察可见圆形、有囊膜、直径约为150 nm的病毒颗粒。为了解该毒株的毒力及致病性,通过感染中国家猫进行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HR-1为强毒株,对家猫的致死率为100%;HR-1感染家猫后主要表现为眼结膜炎和鼻气管炎;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能从感染家猫的眼、鼻拭子中检测到病毒粒子核酸,并且于感染后4~6 d病毒核酸达到最高峰。本试验为猫疱疹病毒的诊断和致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了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甲型疱疹病毒亚科的疱疹病毒宿主广泛,能感染哺乳类、两栖类和禽类,主要侵害宿主的皮肤、黏膜和神经组织,病毒还会在宿主神经组织潜伏感染,一经感染,难以清除。gC是甲型疱疹病毒亚科的病毒囊膜糖蛋白之一,在病毒感染复制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gC与细胞上受体结合帮助病毒吸附至宿主细胞表面、介导低pH条件下病毒入侵上皮细胞、影响病毒基因组的复制。此外,gC帮助病毒逃避补体和抗体的中和,促进病毒的吸附入侵。本文就gC影响病毒感染复制的相关功能进行综述,旨在为研究gC和深入了解甲型疱疹病毒亚科病毒的生命周期,以及gC亚单位疫苗和mRNA疫苗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鸡马立克氏病毒为疱疹病毒科B亚群病毒。病毒存在于鸡体被感染细胞的细胞核中(其对外界抵抗力不强)及病鸡羽毛囊上皮细胞中,其能在体外环境中生存较长时间,是导致发病的重要病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