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连续施肥对毛竹林生长特征及生物量空间构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建省永安市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施肥时间的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林为研究对象,对不施肥(林分Ⅰ)、施肥5a(林分Ⅱ)、施肥13a(林分Ⅲ)毛竹林的生长特征和生物量分配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施肥显著提高毛竹林分的生物量,3种林分生物量的排列顺序为林分Ⅱ>林分Ⅲ>林分Ⅰ,分别为101347 8,91376 0和60.697 0 t·hm-2.长时间施肥林分竹秆生物量与总生物量的比例有下降趋势,而枝、叶、根、蔸所占比例有上升的趋势.竹材主要的经济组分为竹秆,竹秆所占生物量比例下降,可能降低施肥的经济增益.灌木层生物量的排列顺序为林分Ⅲ>林分Ⅰ>林分Ⅱ,分别为1 643.37,1 543.70和389.35 kg·hm-2,其中灌木枝和叶生物量与灌木层生物量比例的排列顺序为林分Ⅲ>林分Ⅰ>林分Ⅱ,根生物量所占比例的排列顺序为林分Ⅱ>林分Ⅰ>林分Ⅲ,长期施肥可以增加枝、叶生物量比例,降低根的生物量比例.草本层叶生物量比例随着施肥时间的延长而降低,草根生物量所占比例呈升高趋势.林分林分Ⅰ,林分Ⅱ和林分Ⅲ的凋落物现存量分别为3.79,4.07和6.64 t·hm-2,施肥可以增加林分凋落物量,可能和施肥提高了毛竹林生产力有关.  相似文献   

2.
闽西北不同类型毛竹林生物量分布格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福建省天宝岩自然保护区的毛竹纯林(Ⅰ)、竹阔混交林(Ⅱ)和竹针混交林(Ⅲ)为研究对象,对其生物量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毛竹林生物量和生产力不同,林分Ⅰ、Ⅱ和Ⅲ的生物量分别为143 418.06、135 469.53和131 782.78 kg.hm-2,生产力分别为59 786.55、54 921.44和38 418.68 kg.hm-2.a-1,毛竹林纯林化经营可以提高竹林的生产力。经营方式对毛竹林不同器官间生物量分配也有重要的影响,毛竹纯林竹秆质量分数明显高于混交林的质量分数,竹根质量分数低于混交林的质量分数。毛竹主要经济组分为竹秆,纯林较高的竹秆质量分数,保证了毛竹林较高的经济效益。不同类型毛竹林株数和生物量的径级分布特征不同,毛竹纯林和竹阔混交林>49%的毛竹胸径分布在10.5~12.5 cm,生物量占整个林分的54.25%和53.71%,而竹针混交林54.90%的毛竹分布在9.5~11.5 cm,生物量占林分的54.34%,竹阔混交毛竹林具有较高的生物量和生产力,竹阔混交经营可能是一种较好的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福建省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毛竹林Ⅰ(挖笋+劈草)、Ⅱ(挖笋+劈草+专用肥)和Ⅲ(挖笋+劈草+专用肥+灌水)等不同管护类型毛竹林的生物量分配格局和土壤理化特征.结果表明:3种林分生物量的排列顺序为Ⅱ>Ⅲ>Ⅰ,分别为287213.76、240574.55、128725.94 kg/hm2;3种林分地上部分年分配量的...  相似文献   

4.
经营方式对毛竹林养分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建省永安市天宝岩自然保护区不同人为经营方式的毛竹林为研究对象,对毛竹林Ⅰ(挖笋+劈草)、Ⅱ(挖笋+劈草+专用肥)和Ⅲ(挖笋+劈草+专用肥+灌水)的养分元素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施肥、施肥+灌水等经营方式增加了植被层的养分累积量质量分数,降低了土壤层养分累积量质量分数,平衡乔木层和土壤层碳氮贮量是森林实现科学经营的关键.施肥+灌水虽然明显增加了毛竹林系统养分元素的累积绝对量,但是增加最多的是K元素,而N、P元素累计量呈降低趋势,氮、磷元素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必需元素,是系统生产力构成的重要因素,氮、磷元素的减少可能损害竹林持续立地生产能力.3种林分主要养分元素在不同层次的排列顺序均为土壤层>乔木层>凋落物层>灌木层>草本层,土壤层养分累积量占养分总累积量99%以上,植被层中乔木层累积量最高,其在植被层中的质量分数高于85%.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新疆昭苏地区伊犁马发情周期内卵泡发育变化规律,分析年龄、温度、膘情对伊犁马母马卵泡发育的影响,为掌握伊犁马母马卵泡发育规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昭苏县康苏马业配种站内,同一草场放牧情况下84匹母马作为研究对象监测发情期内卵泡发育,分析对比不同年龄、温度、膘情对伊犁马卵泡发育时长的差异性。【结果】 年龄Ⅱ组TF3-F5显著高于年龄Ⅲ组(P<0.05)。年龄Ⅱ组TF4-5显著高于年龄Ⅲ组(P<0.05)。平均高温对TF1-F2具有显著影响(P<0.05),平均高温Ⅰ组TF1-F2显著高于平均高温Ⅱ组(P<0.05)。平均低温对TF1-F2具有极显著影响(P<0.01),平均低温Ⅰ组TF1-F2极显著高于平均低温Ⅱ组(P<0.01)。积温对TF1-F2具有显著影响(P<0.05),积温Ⅱ组TF1-F2极显著高于积温Ⅰ组(P<0.01)。膘情对TF1-F2、TF3-F4、TF1-F5、TF2-F5、TF3-F5均具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TF2-F3具有显著影响(P<0.05)。膘情Ⅰ组TF1-F2极显著高于膘情Ⅲ组(P<0.01)。膘情Ⅰ组TF2-F3显著高于膘情Ⅲ组(P<0.05)。膘情Ⅲ组TF3-F4极显著低于膘情Ⅰ组(P<0.01),膘情Ⅲ组TF3-F4显著低于膘情Ⅰ组、膘情Ⅱ组(P<0.05)。膘情Ⅰ组TF1-F5极显著高于膘情Ⅱ组、膘情Ⅲ组(P<0.01),膘情Ⅱ组TF1-F5显著高于膘情Ⅲ组(P<0.05)。膘情Ⅰ组TF2-F5极显著高于第Ⅲ组(P<0.01),膘情Ⅰ组TF2-F5显著高于膘情Ⅱ组、膘情Ⅲ组(P<0.05)。【结论】 年龄、温度、膘情均一定程度的影响伊犁马母马的卵泡发育,其中膘情对卵泡发育有极显著影响,体况较差可抑制母马卵泡发育。  相似文献   

6.
普洱茶多糖增强免疫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健康昆明种小鼠30只[重量(23±1 g)],随机分成3组(10只/组,雌雄各半):对照组(Ⅰ组)、普洱茶多糖水溶液处理组(Ⅱ组)、普洱茶水浸液处理组(Ⅲ组),连续饲喂14 d,检测其淋巴细胞转化率、E玫瑰花环形成率和脾脏重量.试验结果:淋巴细胞转化率,Ⅰ组(75.69 ±0.48)%,Ⅱ组(90.31 ±0.90)%,Ⅲ组(82.51 ±0.92)%;E玫瑰花环形成率,Ⅰ组(14.4±0.3)%,Ⅱ组(47.7±0.9)%,Ⅲ组(29.5±0.4)%;脾脏重量,Ⅰ组(0.0789±0.0025)g,Ⅱ组(0.142 1 ±0.008 9)g,Ⅲ组(0.097 7 ±0.005 0)g.表明普洱茶多糖能提高小鼠淋巴细胞转化率和E花环形成率,说明茶叶多糖具有一定的增强免疫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不同侧卧时间轻比重布比卡因对高龄患者单侧蛛网膜下隙阻滞(单侧腰麻)阻滞特征的影响.方法 150例高龄患者随机分为5组,每组30例,均用0.3%轻比重布比卡因7.5 mg进行单侧腰麻,注药后侧卧的时间Ⅰ组15 min、Ⅱ组20 min、Ⅲ组25 min、Ⅳ组30 min及Ⅴ组35 min.观察5组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和持效时间、单侧腰麻的比率、麻醉失败率、血压及尿潴留等情况.结果 (1)5组的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感觉和运动阻滞持效时间,Ⅴ组和Ⅳ组>Ⅲ组>Ⅱ组>Ⅰ组(P<0.05);(3)单侧腰麻的比率,Ⅴ组>Ⅲ组>Ⅱ组和Ⅰ组(P<0.05),Ⅳ组>Ⅱ组和Ⅰ组(P<0.05);(4)Ⅰ组、Ⅱ组及Ⅲ组在变仰卧位后均发生血压下降的情况(P<0.05);(5)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Ⅰ组和Ⅱ组>Ⅳ组和Ⅴ组(P<0.05);(6)5组均未发生麻醉失败的情况.结论 高龄患者行轻比重布比卡因单侧腰麻,注药后需维持侧卧时间超过30 min才更安全、可靠,并发症低.  相似文献   

8.
额济纳绿洲胡杨地上部分建构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物体地上部分建构模式反映了植物种对空间、光等资源的利用和适应策略.针对额济纳绿洲分布胡杨(Populus euphratica)个体地上部分构建模式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揭示胡杨生态生物学特性、并为胡杨种群的保护和恢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额济纳绿洲分布的胡杨个体地上分枝的级别、数量、长度、直径和角度,随其年龄的增长发生规律变化;枝条以3~6的模数着生于上级枝条上依次重复,直至5级,构成个体的树冠;不同级别分枝间产生次级枝条所经历年限为:Ⅱ级~Ⅲ级(5± 1.7 a)<Ⅲ级~Ⅳ级(8± 2.4 a)<Ⅳ级~Ⅴ级(11± 3.1 a).  相似文献   

9.
毛竹是我国最为重要的经济竹种,对区域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作用。为了解沼液施肥对雷竹新竹生长和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测定了全年一次性沼液施肥处理的试验毛竹林新竹质量、叶片SPAD值、鞭根根系活力和土壤基本化学性状指标。结果表明:沼液施肥毛竹林立竹密度变化影响不明显,而新竹数量、胸径、全高、枝下高、胸高壁厚及叶片SPAD值、鞭根根系活力与对照(CK)相比均显著提高;处理Ⅱ和处理Ⅲ,新竹胸径、全高、叶片SPAD值和鞭根根系活力差异不显著,且显著高于处理Ⅰ。沼液施肥显著提高了毛竹林土壤pH值、有机质质量分数和土壤主要养分质量分数;处理Ⅱ和处理Ⅲ,毛竹林土壤的pH值和全磷、速效磷、全钾、速效钾质量分数差异不显著,均显著高于处理Ⅰ。因此,沼液施肥可明显提高毛竹林新竹质量,改善毛竹林土壤基本化学性状,试验毛竹林适宜的沼液施肥量为45 t·hm~(-2)。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轻比重布比卡因对高龄患者单侧蛛网膜下隙阻滞(单侧腰麻)阻滞特征的影响.方法 90例高龄患者随机等分为Ⅰ、Ⅱ和Ⅲ组,分别采用4.5、6.0和7.5 mg的0.3%布比卡因进行单侧腰麻.观察3组感觉及运动阻滞起效和持效时间、单侧腰麻的比率、麻醉失败率和血压等情况.结果 (1)Ⅱ组和Ⅲ组的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均快于Ⅰ组(P<0.05);(2)Ⅲ组感觉和运动阻滞持效时间最长,Ⅱ组次之,Ⅰ组最短(P<0.05);(3)Ⅰ组单侧腰麻的比率最高,Ⅱ组次之,Ⅲ组最低(P<0.05);(4)Ⅰ组麻醉失败率最高(P<0.05);(5)自注药后至维持侧卧体位20 min内,3组血压均无异常改变,但变仰卧位后Ⅲ组出现血压下降(P<0.05).结论 (1)高龄患者行轻比重布比卡因单侧腰麻,剂量较小则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更慢,且持效更短、麻醉失败率更高,但单侧腰麻的比率更高;(2)高龄患者单侧腰麻用0.3%轻比重布比卡因6.0 mg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1.
湘中丘陵区不同经营目标对毛竹林土壤养分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湘中丘陵区毛竹笋用林(Ⅰ)、笋材兼用林(Ⅱ)、材用林(Ⅲ)为研究对象,考察不同经营目标对毛竹林的土壤养分特征、养分库综合指数以及养分相关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毛竹笋用林、笋材兼用林、材用林0~60cm土层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氮、全磷、有效磷、全钾和速效钾含量随着土层下降总体呈降低趋势,变化范围分别为18.88~40.24g/kg、1.08~2.19g/kg、60.00~200.00mg/kg、0.36~0.52g/kg、0.84~4.07mg/kg、11.29~23.46g/kg和31.72~86.70mg/kg。毛竹笋用林土壤有机质、全氮及速效钾含量较高,笋材兼用林水解氮、全磷及有效磷含量较高,毛竹材用林土壤全钾较丰富。土壤养分库综合指数以毛竹笋材兼用林最高,笋用林次之,材用林最低,分别为3.908 1、3.522 8和3.265 0;湘中丘陵区毛竹林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氮比较丰富,而土壤普遍缺乏磷素、钾素。土壤有机质与全氮、水解氮、全磷、有效磷和速效钾均呈显著正相关,全氮与水解氮、全磷与有效磷之间也存在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桉树Eucalyptus作为世界三大速生树种之一,广泛用于营造人工林,其中巨桉Eucalyptus grandis以生长速度快和经济效益好而成为目前栽培面积最大的一种桉树。以不施肥为对照,研究不同施肥水平(含氮、五氧化二磷和氧化钾各15%的复合肥0,90,180,270 g·株-1)下巨桉的生长及生物固碳量。结果表明:施肥90 ~ 270 g·株-1与不施肥条件下相比,巨桉地径、冠径、树高、整株生物量和根冠比分别增加16.3% ~ 38.3%,17.1% ~ 44.5%,15.8% ~ 45.5%,21.8% ~ 59.5%和2.1% ~ 5.8%,且地径、冠径、整株生物量以及生物固碳量都显著大于不施肥处理;施肥180 g·株-1的地径和树高与270 g·株-1和90 g·株-1差异均不显著,但施肥270 g·株-1均显著高于90 g·株-1,施肥90 g·株-1的树高与不施肥处理间的差异不显著;各施肥水平下的冠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地径、冠径和树高生长速度与施肥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且在7月和8月的生长速度相对较快。除施肥270 ·株-1外,其他施肥处理的根冠比与不施肥处理差异不显著,各施肥水平的整株生物量和生物固碳量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在试验地条件下0 ~ 270 g·株-1肥料用量范围内增加施肥量有利于促进巨桉生长,提高生物量和生物固碳量以及根冠比。这对巨桉林的科学施肥管理以及缓解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图4参36  相似文献   

13.
【目的】华北潮土区是我国小麦和玉米的主产区。明确潮土生产力的变化规律,探明影响潮土生产力的主要因素,为潮土的作物增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国家级潮土长期定位监测点位为平台,利用时间趋势分析和中值分析方法分别总结其生产力和土壤肥力因素在不同监测时期变化趋势;并运用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方法分析作物产量的影响因素。【结果】近31年来常规施肥下华北潮土生产力监测结果显示,整个监测期间小麦产量呈上升的趋势,小麦产量均值为6 443 kg·hm -2。1988—1993 年小麦平均产量为2 814 kg·hm -2,2014—2018 年小麦平均产量为 6 902 kg·hm -2,较监测初期(1988—1993)提高 145%,年均增长132 kg·hm -2。常规施肥区玉米产量随时间显著升高,1988—1993 年玉米平均产量为2 667 kg·hm -2,2014—2018 年玉米平均产量为8 267 kg·hm -2,较监测初期(1988—1993年)提高 210%,年均增长 180 kg·hm -2。玉米产量及增产效果明显高于小麦。华北潮土区土壤地力对小麦和玉米产量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 48% 和 51% 。施肥量与作物增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的关系。随着施肥年限的增加,作物产量的可持续性也在增加。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的结果表明,土壤有效磷为影响整体作物产量的主要因子。对小麦产量具有直接作用的因素顺序依次为有机质、施氮量、施钾量,玉米产量直接作用的因素是全氮、有效磷、施氮量、施磷量。【结论】从整个监测时期来看,潮土生产力在监测后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土壤生产力主要受氮肥、有机质、有效磷等因素影响较大。因此潮土区生产力的提高需要地力的提升和肥料的科学施用。  相似文献   

14.
该文对在2003-2013年间施甸县1 225个土壤样品的9项指标进行了测试分析,并利用模糊数学原理和多元统计方法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全县土壤肥力存在较大差异,甚至有的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效硼、有效锌、水溶性氯极度缺乏;全县土壤肥力综合指标值平均为0.623,变幅为0.199~0.928,变异系数为19.74%,其中Ⅰ、Ⅱ、Ⅲ、Ⅳ级土壤所占比例分别为16.08%、54.04%、27.02%、2.86%,水长、仁和的I~Ⅲ级土壤达100%。因此,施句烟区在足量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控氮,增磷钾,补施氯硼锌,以实现烟区土壤养分平衡。  相似文献   

15.
不同肥料对土壤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实验对不同施肥条件下土壤脲酶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和对照相比,尿素、鸡粪、秸秆在Ⅰ施肥水平上,使土壤脲酶活性分别增加15.38%、55.94%、27.97%,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增加2.31%、16.20%、10.42%;在Ⅱ施肥水平上使土壤脲酶活性分别增加24.48%,67.83%,46.15%,使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增加9.72%、28.01%和37.04%。在Ⅲ施肥水平上使土壤脲酶分别增加37.76%、86.71%、62.24%,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增加28.47%、65.74%和58.10%。3种不同施肥水平对土壤脲酶活性影响顺序依次是鸡粪、秸秆、尿素。在Ⅱ施肥水平上,对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大小依次是鸡粪、秸秆、尿素。在Ⅰ、Ⅲ施肥水平上是秸秆、鸡粪、尿素。  相似文献   

16.
高强度利用导致草甸黑土肥力下降、质量不断退化.为探讨减氮配施腐植酸对土壤持水性能、保肥能力以及玉米产量的影响,设置草甸黑土田间试验,包括6个处理:不施肥(CK),常规施肥处理(N100H0),减施氮肥20%+5 t·hm-2腐植酸(N80H5),减施氮肥20%+10 t·hm-2腐植酸(N80H10),减施氮肥30%+...  相似文献   

17.
长期定位施肥对潮土剖面养分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基于长期定位试验平台,研究3种施肥制度(化肥、有机肥、有机/无机配合施肥)对潮土培肥效果及养分空间分布特征影响,为华北平原潮土农田进行合理培肥和科学施肥提供依据。【方法】 依托始于1986年长期定位试验,选取不施肥的对照(CK),等氮量投入化肥(F)、有机肥(M)及有机/无机配合施肥(MF)共 4个处理,采集0—200cm剖面土壤样品(按每20cm一层分开),测定并分析土壤pH、有机质、氮磷钾及硝态氮空间分布特征。【结果】 连续施肥31年后,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硝态氮、有效磷、速效钾等指标的含量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呈递减趋势,除硝态氮和有效磷外,3种施肥制度主要影响0—40 cm 土体养分含量;等氮量(N 180—225 kg·hm-2)投入下,化肥、有机肥及有机/无机配合(50%化肥+50%有机肥)施肥,土壤剖面(0—40cm)有机质含量分别为14.2、25.6和18.2 g·kg-1,有机肥和有机/无机配施比化肥增加80.3%、28.2%;土壤剖面(0—40cm)全氮含量分别为0.93、1.67和1.21 g·kg-1,有机肥和有机/无机配施比化肥增加79.6%、30.1%;土壤剖面(0—40 cm)碱解氮含量分别为80.2、120.7和83.3 mg·kg-1,有机肥和有机/无机配施比化肥增加50.5%、3.9%;土壤剖面(0—200 cm)硝态氮含量分别为21.1、6.2和11.9 mg·kg-1,化肥处理分别是有机肥和有机/无机配合施肥的3.4倍和1.8倍;土壤剖面(0—60 cm)有效磷含量分别为18.6、134.3和60.5 mg·kg-1,有机肥和有机/无机配施是化肥的7.2倍和3.3倍;土壤剖面(0—40 cm)速效钾含量分别为90、163和89 mg·kg-1,施有机肥是施化肥的1.8倍;与单施化肥处理相比,长期施用有机肥或有机/无机配施处理,0—200 cm土层pH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结论】 长期施用化肥氮素淋溶风险高:长期施用化肥0—200 cm土体硝态氮含量平均值为21.1 mg·kg-1,硝态氮淋溶风险增加;长期施用有机肥磷素淋溶风险高:长期施用牛粪有机肥以及有机/无机配施处理土壤磷素虽集中在60 cm以上土层,其20—40 cm土壤有效磷含量高达为115和70 mg·kg-1,土壤磷素累积渗漏导致潜在风险应予以重视;有机/无机配合施肥能够保证作物高产优质,并且能有效降低氮、磷素环境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18.
氮素施肥对毛竹生产力与光合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竹林施肥是集约经营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了确定毛竹林氮素的合理施肥量, 从2006-2011年持续调查了氮素施肥对毛竹竹笋和竹材产量的影响, 在2011年测定了施肥对毛竹光合色素和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00, 250和400 kg·hm-2施肥水平均能显著促进毛竹冬笋、春笋和竹材产量提高以及新竹胸径增大, 其中在250 kg·hm-2施肥水平时, 各平均值分别比对照提高了6.8倍(P < 0.01), 2.0倍(P < 0.01), 1.1倍(P < 0.01)和33.3%(P < 0.01), 但是250和400 kg·hm-2施肥水平之间无明显差异。氮素施肥后, 1年生和3年生毛竹叶片的光合色素质量分数、光饱和点、净光合速率均明显提高, 而光补偿点和胞间二氧化碳摩尔分数则明显降低。这表明植株的光合能力明显提高, 其中以250 kg·hm-2施肥效果最明显。综合分析试验结果, 毛竹林施肥量以250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19.
为弄清不同龄级人工香椿林对土壤的改良效果,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按I龄级(8~13年)、Ⅱ龄级(15~25年)和Ⅲ龄级(>25年)对香椿林及无林地土壤肥力的整体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林级人工香椿林土壤理化性质较无林地均有不同程度的改良效果,香椿林的土壤含水量高于无林地,含水量随林级增加而增高,土壤容重和pH值相对于无林地均有所减小,土壤毛管孔隙和非毛管孔隙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高于无林地,且随林级的增高,均呈不同程度增加的趋势;第Ⅲ龄级香椿林土壤全钾含量显著降低;各龄级香椿林地及无林地的土壤肥力大小由高到低依次为Ⅲ龄级>Ⅱ龄级>Ⅰ龄级>无林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