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试验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短期培养及G-带、C-带和Ag-NORs显带技术,研究了滇陆新品系猪的染色体核型及带型;并参照其他作者的研究结果,对新品系猪与其亲本的染色体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滇陆新品系与其亲本品种在染色体结构上有一些差异,形成了不同于亲本的部分遗传特征.  相似文献   

2.
滇陆猪是由我国自主培育的含有太湖猪血统的新品种猪,最近几年,随着活水乡农牧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地区加大了对猪品种资源的改良力度,猪品种质量进一步提升,养殖效益进一步增加。滇陆猪品种资源改良是实现品种高效利用,提高生产能力的关键措施。基于此,笔者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滇陆猪品种资源改良技术和创新利用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同行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3.
《养猪》2016,(1)
试验采用不同品系大约克与滇陆猪杂交,研究其后代生长性能、胴体品质。选用30头3~4胎滇陆猪母猪,按耳号采用随机抓阄的方式分为3个组,每组10头,分别采用美系大约克、瑞典系大约克和滇陆种公猪精液与对应组别的滇陆母猪进行配种。随机选择每组母猪所产8头仔猪进行饲养试验。当体重达110 kg时屠宰,测定胴体品质和肉质。结果表明,生长肥育全期,与纯种滇陆猪相比,美系大约克×滇陆猪、瑞典系大约克×滇陆猪日增重分别显著提高8.65%、5.34%;日采食量分别降低4.54%、6.70%,但差异不显著(P0.05);料重比分别降低7.54%、6.70%,但差异不显著(P0.05)。胴体品质测定表明,与纯种滇陆猪相比,美系大约克×滇陆猪、瑞典系大约克×滇陆猪背膘厚差异极显著(P0.01),分别降低29.56%、22.99%;脂率差异极显著(P0.01),分别降低27.20%、26.31%;胴体直长分别增加5.07%、5.53%,但差异不显著(P0.05);瘦肉率差异极显著(P0.01),分别提高23.48%和24.01%;眼肌面积差异极显著(P0.01),分别提高38.31%和39.80%。此试验说明,利用优秀的外种猪美系大约克、瑞典系大约克开发利用新培育的国家级猪品种滇陆猪,能改善体型、提高生长性能和胴体品质。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乌金猪产区猪种多、乱、杂和乌金猪生产性能较低的问题,云南省引入新太湖猪D1系3世代公猪与约乌猪杂交,进行横交固定,采用群体继代选育法,培育新品系.现已固定至6世代.本文旨在通过滇陆配套系猪优良的繁殖性状间的相关、通径分析和42日龄断奶窝重、70日龄育成窝重的回归分析,试图寻找滇陆新品系猪各繁殖性状间的相互关系,筛选出对断奶窝重和育成窝重影响较大的性状.为今后进一步的选育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滇陆猪是我国自主培育的含太湖猪血统的新品种猪。为了解滇陆猪在农户中扩繁饲养的效果,为今后示范推广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通过实地走访调查,拍摄云南省陆良县8个滇陆猪扩繁场的繁殖记录,对扩繁母猪产仔数、产活仔数、死胎数、木乃伊数等进行系统整理和分析,对影响扩繁母猪产仔数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滇陆母猪的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分别比二元杂交母猪(长大、大长)多2.0头和2.3头(P0.05);场次和胎次对滇陆猪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影响极显著(P0.01),场次对死胎数影响显著(P0.05),场次和胎次对木乃伊数影响显著(P0.05)。总体来说,农户扩繁饲养的滇陆猪表现出了较优的产仔性能,扩繁场的疾病防控工作做得较好,但不同猪场之间的饲养管理水平差距大。研究调查分析了滇陆猪产仔性能及影响因素,为其推广利用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滇陆猪是云南省第一个自主培育的品种,该品种具有产仔数高、泌乳力强、生长速度快、母性好、耐粗饲、抗病性强等优良特性,但其屠宰率、瘦肉率、肌肉品质等指标还有待于进一步选育提高。本项目着重对滇陆猪与白杜洛克、美系、台系3个品系杜洛克杂交F1代肉品质分析研究,通过屠宰率、肌肉嫩度、pH、系水率、熟肉率、肌肉颜色等指标测定,与滇陆猪纯繁对照分析,研究滇陆猪与不同品系杜洛克杂交F1代的肉品质差异。结果表明,滇陆猪与3个不同品系杜洛克杂交组合均表现出良好的杂交优势和胴体品质,屠宰测定结果也表明其具有胴体瘦肉率高、肉质好等优点,其中以台系杜洛克杂交组为最好,白杜洛克杂交组次之,美系居第三。  相似文献   

7.
长江2号多花黑麦草及双亲的同工酶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新品系长江2号多花黑麦草及亲本品种赣选1号、阿伯德为材料,对其幼苗酯酶(Est)、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进行研究,以鉴定长江2号与其双亲亲子关系的真实性。结果表明,在酯酶酶谱中长江2号的酶带全部来自双亲,同时计算所得的相似系数也表明它与亲本的亲缘关系最近。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很相似,说明长江2号继承了亲本的基因位点,它与亲本有相同或相似的遗传基础。以上的结果初步证明了新品系长江2号与其亲本亲子关系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8.
以新品系长江2号多花黑麦草及亲本品种赣选1号、阿伯德为材料,对其幼苗酯酶(Est)、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进行研究,以鉴定长江2号与其双亲亲子关系的真实性.结果表明,在酯酶酶谱中长江2号的酶带全部来自双亲,同时计算所得的相似系数也表明它与亲本的亲缘关系最近.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很相似,说明长江2号继承了亲本的基因位点,它与亲本有相同或相似的遗传基础.以上的结果初步证明了新品系长江2号与其亲本亲子关系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9.
为更好地发挥滇陆猪的遗传潜力,笔者选择云南省生产实际中存在的3个父系品种一大约克、长白、杜洛克,分别与10头同期发情的滇陆母猪杂交,形成3个杂交组合一大约克X滇陆猪、长白×滇陆猪、杜洛克X滇陆猪,产仔后分别在每个组合中选择体重相近的8头断奶仔猪(公母各半)作为试验猪,各组合间体重配对,测定其生长性能及相关血清学指标。各组除猪种不同外饲养管理均相同。结果发现,大约克、长白、和杜洛克3个品种均可作为滇陆猪的配套父系,但从经济效益及增重等综合指标考虑,滇陆猪的配套父系优选次序为长白、大约克、杜洛克。  相似文献   

10.
1来源及分布四川白猪Ⅰ系属培育品系,其选育研究历时十年,经过6个世代选育而成。1995年11月通过了四川省畜禽品种评审委员会的新品系审定,被正式命名为“四川白猪Ⅰ系”。该品系选用多血缘亲本长白猪、梅山猪和成华猪作为四川白猪Ⅰ系的原始基因素材,采用群内...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燕麦杂交新品系I-D(A.sativa L.I-D)与其亲本间的遗传关系,本研究采用染色体压片法,从细胞遗传学水平比较分析其与亲本在染色体形态特征和核型上的差异,为燕麦杂交育种和遗传改良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燕麦I-D品系的核型为2n=6x=42=12m+30sm(4SAT),核不对称系数为66.62%,属3B型;两亲本的核型为2n=6x=42=24m+18sm(4SAT),核型为2B型;母本‘青海444’核不对称系数为63.60%;父本‘青海甜燕麦’为62.84%。燕麦I-D品系具有双亲染色体的一些特有形态,其中部着丝点染色体所占比例(28.57%)和核不对称系表明,其是较亲本更为进化的种群。可见,燕麦杂交能够整合两个亲本的优良特性,对创造新型种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畜牧与兽医》2014,(6):47-49
滇陆猪是云南省第一个自主培育的品种,但其个体整齐度、生长速度等有待提高。试验以滇陆纯繁为对比,通过与白杜洛克、美系、台系三个品系杜洛克进行杂交试验,研究其F1代生长速度。结果表明:不同品系的杜洛克与滇陆母猪杂交,其后代的增重和饲料转化效率都优于滇陆纯繁后代,其中F1代生长速度效果最好的是台系杜洛克。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分别用杜洛克(D)、大约克(Y)和长白(L)外种公猪与N1(滇陆)系3世代经产母猪杂交,进行了中间试验,通过对全窝的繁育性能、育肥性能和胴体品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YN13组合最优,LN1组合次之,DN1组合第三。3个不同杂交组合的N1母猪年生产力水平;YN1年可提供杂优仔猪22.18头,体重达402.6kg;LN1为20.86头和383.2kg;DN1为18.06头和352.5kg。年提供肉猪重量和瘦肉量分别是:YN11930kg和785kg;LN11816kg和725kg;DN11588kg和613kg。再次验证了滇陆新品系猪的配合力好,杂种优势明显,生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为了使云南种猪质量稳定提高,选择云南省生产实际中存在的4个杂交组合(即PIC402×LY、PIC402×滇陆猪N1、D×LY、Y×滇陆猪N1)进行了生产性能、屠宰性能及肉品质比较试验。试验采用单因子4处理试验设计方法,将试验猪按不同杂交组合分成4组,每组设2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猪,所有组别饲养管理均相同。试验结果表明,日增重在20~60 kg阶段,以PIC402×滇陆猪N1组合最高,为(782±87)g,分别比其他组合高82,82和127g;在60~100 kg阶段,则为PIC402×LY>D×LY>PIC402×滇陆猪N1>Y×滇陆猪N1,且差异显著(P<0.05)。而料重比方面,在20~60 kg阶段以D×LY组合最低,为2.41±0.32,各试验组均差异显著(P<0.05);在60~100 kg阶段,为PIC402×LY相似文献   

15.
挖掘滇陆新品系母猪生产潜力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陆母猪属于含太湖猪血缘的培育型新品系母猪,其理论生产力(排卵数全部孕育为仔猪)为初产平均15.2个,经产为23.4个,而实际生产中的产仔数仅为排卵数的60%.70%(平均11—13头),在妊娠期间有30%~40%的卵和胚胎损失死亡,若我们能降低此部份的损失达到最低限度,就能提高母猪的繁殖力。  相似文献   

16.
科技     
我国专家研究发现猪耳面积性状主效基因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猪遗传育种创新团队在猪耳面积性状主效基因挖掘研究上取得新进展,国际上首次发现了位于猪5号染色体上的耳面积性状主效基因,为我国地方猪种特色性状遗传调控机制研究、加快具有我国知识产权的猪新品系选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滇陆新品系猪血清蛋白(酶)多态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方法,分别对云南省滇陆新品系猪(N1)4个世代120头猪5个基因座(Tf、Pa、Po、AmⅡ、AKP)的遗传多态性进行了测定,计算了各世代的平均基因杂合度以及对第五世代进行了遗传平衡性检验。结果表明,滇陆系所测的5个基因座均表现出多态性;平均基因杂合度逐代降低,由零世代的0.386降低到第五世代的0.303,降低了27%;第五世代除AmⅡ基因座外,其余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处于遗传平衡之中。  相似文献   

18.
试验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方法,分别对云南省滇陆新品系猪(N1)4个世代120头猪5个基因座(Tf、Pa、Po、AmⅡ、AKP)的遗传多态性进行了测定,计算了各世代的平均基因杂合度以及对第5世代进行了遗传平衡性检验.结果表明,滇陆系所测的5个基因座均表现出多态性;平均基因杂合度逐代降低,由零世代的0.386降低到第5世代的0.303,降低了27%;第5世代除AmⅡ基因座外,其余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处于遗传平衡之中.  相似文献   

19.
为了使云南种猪质量稳定提高,选择云南省生产实际中存在的4个杂交组合(即PIC402xLY、PIC402x滇陆猪N1、DxLY、Yx滇陆猪N1)进行了生产性能、屠宰性能及肉品质比较试验.试验采用单因子4处理试验设计方法,将试验猪按不同杂交组合分成4组,每组设2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猪,所有组别饲养管理均相同.试验结果表明,日增重在20~60 kg阶段,以PIC402x滇陆猪N1组合最高,为(782±87)g,分别比其他组合高82,82和127g;在60~100 kg阶段,则为PIC402xLY>DxLY>PIC402x滇陆猪NlYx滇陆猪N1,且差异显著(P<0.05).而料重比方面,在20~60 kg阶段以DxLY组合最低,为2.41±0.32,各试验组均差异显著(P<0.05);在60~100 kg阶段,为PIC402xLY<DxLY<Yx滇陆猪N1<PIC402x滇陆猪N1.屠宰率以PIC402x滇陆猪N1组合最高,为(79.57±2.59)%,而DxLY组合最低,为(76.96±2.97)%.而鲜味氨基酸含量和必需氨基酸含量都以Yx滇陆猪N1组合最高,分别是(42.07±8.91)%和(41.21±9.05)%.由此可知,在生长肥育性能方面,引入品种要明显优于云南当地品种,但在肉质风味等方面则是当地品种具有更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试验以滇陆纯繁猪为对照,通过与白系、美系、台系3个品系杜洛克进行杂交试验,研究其F1代生长速度。结果表明,不同品系的杜洛克与滇陆母猪杂交,其后代的增重和饲料转化效率都优于滇陆纯繁后代,其中F1代生长速度效果最好的是台系杜洛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